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是表现得极为沉稳,“这样的人在战场上无往而不胜”。
  后来,军团的主要战斗武器是西班牙剑,估计可能是由在西班牙与迦太基人作战的军队带回意大利的。西班牙剑是宽身利刃剑,长约70厘米,主要为刺东西而设计,这也是令罗马敌人恐惧的一件武器。
  公元前197年,罗马人在色萨力的锡诺赛佛拉打败了菲利浦五世的马其顿方阵,从而显示出了一种新的迹象:一个以新的方式指导战争的、新的大帝国正在崛起。
  战术结构的优越性,是必须在实战中才能得以验证的。当时军队的作战方式受希腊风格重甲方阵影响较大,古罗马军团的战术结构的发明者是谁?他又以怎样的军事理论或政治手段使古罗马朝廷接受了新的作战方式?由于古罗马时代距今时间久远,又缺乏翔实的资料记载。所以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古罗马起义将领斯巴达克为何率军南下
  公元前73年,一场由斯巴达克领导的世界古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奴隶起义爆发了,这场起义以反对罗马奴隶主统治为目的,起义曾经席卷整个意大利半岛。
  当斯巴达克起义军将克劳狄乌斯和瓦利尼乌斯的围剿接连粉碎后,斯巴达克曾拟订了一个北上计划:“全军向阿尔卑斯山前进,越过高山,北上出境,返回故土。”重获自由,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副将克里克苏对斯巴达克提出的这个计划坚决反对。随后,克里克苏率领2万人愤然出走,不幸被官军消灭。斯巴达克率军继续北上,将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的前堵后追挫败,义军一度攻打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穆提那城。但斯巴达克此时突然放弃北上计划,率领全军调头南下。
  罗马元老院害怕起义军会攻打罗马城,立即派独裁官克拉苏带领8个军团前往镇压奴隶起义。克拉苏采用古老的《十一抽杀律》:凡战败或临阵脱逃者,10人当中抽签选出1人处死。如此严明的军纪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被赶到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布鲁提翁的起义军准备渡海去西西里,但却失败了。克拉苏下令在半岛最南端挖了一条两端通海的大壕沟,企图将起义军的退路截断,将起义军就地歼灭。起义军尽管奇迹般地冲过封锁,但损失巨大,不久就陷入困境。罗马元老院又在此时命令鲁库鲁斯从马其顿、庞培从西班牙回师,会同克拉苏从东、北、南三面包围起义军。
  在这个紧要关头,起义军内部牧民出身的康格尼斯不同意撤离意大利半岛,带领1。2万起义军离开队伍,结果很快被克拉苏消灭。
  公元前71年春,起义军与官军举行了一场最后的决战。双方在阿普里亚境内展开激战,斯巴达克和6万名部下英勇战死,官军把被俘的6000名起义军全部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大道两边的十字架上。
  尽管起义失败了,但确实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统治者。2000多年来,人们也对这次起义提出不少疑问:比如,斯巴达克曾一度制订北上出境计划,如果认真施行这个计划,他们离开罗马返回色雷斯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么他放弃北上计划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当斯巴达克最初制订北上计划时,起义军内部已出现严重分裂:副将克里克苏率2万人出走,结果被官军很快歼灭了。起义军内部的第2次分裂也发生在斯巴达克提出渡海去希腊的时候,牧民出身的康格尼斯对撤出意大利半岛的主张坚决反对,带领1。2万人离开队伍,结果被克拉苏消灭。
  看来,起义军内部始终在去与留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这与起义军来源有很大的关系:斯巴达克等人是来自色雷斯的角斗士,有很强的乡土意识,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归故土色雷斯。而另外一些起义军过去是罗马破产农民,不愿意离开罗马。这种强烈的本土意识使他们在大敌当前时意识不到真正的危险而团结起来。
  研究者认为,斯巴达克计划的改变缘于客观形势的变化。起义之初,敌强我弱,斯巴达克感到很难对付罗马官军,不宜久留罗马,所以他拟订北上计划,先在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北部地区发展自己,争取早点翻越阿尔卑斯山返回故土。但北上途中的节节胜利,尤其是起义军将罗马执政官克劳狄乌斯、名将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的围剿接连挫败之后,声势大振,敌我力量对比出现了一点变化。起义军因此变得自信起来:觉得可以留在罗马“一搏”。
  第二种意见认为:阿尔卑斯山的恶劣条件改变了起义军北上翻越山岭的计划。他们提出,阿尔卑斯山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欧洲最高的山峰,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山上气候千变万化。12万起义将士到达阿尔卑斯山脚下时,身上的单衣无法御寒,再加上起义军给养不足,没有办法,只好取消了北上计划。
  还有人认为,斯巴达克改变北上计划是因为想到缺乏意大利北部农民的支持。
  当然历史不能重写,如果斯巴达克继续北上,并且成功地翻越阿尔卑斯山,返回了色雷斯,结果会如何呢?罗马官军是想把斯巴达克逐出本土而完事大吉还是要将其一网打尽才罢休?这些仍然还是谜。
  古罗马远征安息的大军流落何处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神秘失踪已经让人惊奇不已了,6000余人一起神秘失踪的事情就更让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了,然而,这样的事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公元前53年,古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军远征安息(今伊朗),出师不利,兵败卡雷城,克拉苏本人被杀。他儿子率领的第一军团6000余人拼死突围成功。但突围之后却杳无音信,罗马人几番寻找也得不到他们的影踪,他们去了哪里?2000年来留给人们一个难解之谜。
  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北匈奴郅支单于政占乌孙、大宛,威胁我国西域地区。汉武帝派都护甘延寿和都护副校尉陈汤出兵至康居,剿灭郅支单于。汉军在康居见到一支奇特的军队,“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西汉军队把这支军队降服后,又将俘虏的士兵全部收编。后来,西汉政府又在祈连山下设立骊县安顿了这批俘虏的士兵。
  经过研究后,历史学家认为,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构筑“重木城”防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式。所以这支军队可能就是卡雷战役中突围而出的普布利乌斯领导的罗马第一军团的残部。
  澳大利亚专家戴维·哈里斯也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推断这支奇特军队就是克拉苏东征部队的残部。当年他们从帕提亚的卡雷突围之后,辗转各地。后来又突破安息东部防线,进入中亚,被郅支单于收编为雇佣军。在公元前36年西汉与郅支之战中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他还根据材料推断,骊城旧址就在甘肃省永昌县境内。
  另外,中国、澳大利亚和前苏联的一些史学家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他们找到一张公元前9年绘制的地图,根据地图指示,确认骊县就是现在的焦家庄乡者来寨。
  但是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否定戴维·哈里斯的推断。他们说,“重木城”和“鱼鳞阵”并非是完全属于罗马人的军事艺术。在中国,编木或夯土为城古已有之,外城为郭、内城为城是中国古代通制。而且,《左传》中记载,中国古代也曾使用“鱼鳞阵”,当时其正式名称叫“鱼丽阵”。
  因为在对骊古城遗址发掘过程中没有取得什么有价值的成果,所以人们推断骊古城可能早已深埋地下,成为城下之城。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即使当初罗马人的确曾到过此地,经过与当地居民2000年的通婚、融合,面貌恐怕早已大大改变,不再具有当初的特征。
  另外也有人认为,这个地区外来人口一直比较复杂,很难依据现在那些地区存在酷似欧洲人的居民这一事实判定罗马人后裔生活在这里。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一群6000人的军队却无声无息地失踪了,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呢?看来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之谜
  顾 名思义,“无敌舰队”就是天下无敌。然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却上演了一出“以多负少”的悲剧,“天下无敌”变成了“人尽可欺”。
  为了争夺海洋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为什么强大的“无敌舰队”竟然在寡弱对手面前不堪一击,一战而负呢?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是基础说。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虚假繁荣。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加强专治统治,搜刮民财,连年征战,专横残忍,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危机四伏。这次战争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挥失当说。另有学者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是由于国王用人不当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国王在里斯本大教堂举行授旗仪式,任命大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率领舰队远征。西顿尼亚出身于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深得国王信赖,所以被任命为舰队统帅。但是他本来是一名陆将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晕船。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指挥这场战争。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请高明,但未被获准。试想,这样的将领指挥海战,哪有不败之理?
  三是天灾说。这种说法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而不是人祸。它首先遇到的对手,是非常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这是进军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无敌舰队”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从仓促制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大多数步兵也因为晕船而失去战斗力。“无敌舰队”还没有与英国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顿尼亚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从而导致厄运的发生。回国时,在苏格兰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几乎已全军覆没。
  虽然“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看来,“无敌舰队”覆亡的原因值得所有的军事家深思。
  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另有原因吗
  拿破仑能够创造神话,其本身即是一个神奇的创造。1815年3月20晚上9点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势已去”的拿破仑居然不费一枪一弹,在短短19天之内从地中海到巴黎,赶走了波旁王朝,再度称帝。
  但拿破仑比谁都更清楚地知道,他马上就要面临着一场严酷的战争,欧洲对他这一次的突然出现一定会想尽一切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