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之前,我得先清空这些难民营。凡是体力还不错的「F6」类国民(无专长的人)就做一些不需要技能的劳动,包含清理碎石、收割作物、挖墓,有一大堆的坟墓需要挖。至于属于「A1」类,也就是拥有「适战技能」的人,便加入「社区给足」担任队员,全名是「社区自给自足计划」,由一群拥有技职专长的人担任职业训练官,把他们的技职专长传授给那些受过太多教育、成天窝在小隔间办公桌前的白领「专业」人士,让这些白领阶级懂得自己动手做。
这个计划立即奏效。三个月内就明显看到对于政府补助的需求下降了,这一点对于打胜仗非常非常重要,它使得我们从「非死即活」,或「努力想要活下去」的这种经济形态,转型变成全面性的、以战争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生产。整个「社区给足」计划后来发展成为《全国再教育条例》这道法律,我敢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就业训练计划,而且显然是我国历史上最激进的计划。
你刚有提过,《全国再教育条例》的计划还是会面对一些问题……
我正要谈这一块。总统赋予我的权力之大,可以处理任何物资和后勤的挑战。不幸的是,无论是总统或是地球上的任何人,都不能给我足够的权力去改变人类的思想。我刚才说过,美国采行的是一种隔离式的劳动力,在许多情况下,隔离也包含了文化的因素。我们很多职业训练官是第一代栘民,这些人知道如何照顾好自己,如何在拮据的情况下生存,也懂得怎样利用手边的物资,会在后院弄个小菜园,自己整修房屋。家电坏了,修得好就继续用。重点是,这些人要负责教导其他美国人去突破以往舒适、用过即丢的消费生活。虽说一开始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劳力付出,其他美国人才能过着舒适的消费生活。
是的,全国性的技职再教育计划中,碰到了种族主义、阶级主义等障碍。例如你是大公司的律师,大半辈子都在审阅合约、搞定交易、讲电话。那些是你的专长,让你赚到很多钱,让你有钱去雇工人修马桶,这样你就可以继续讲电话。你完成的工作越多,赚的钱也越多,可以雇更多的工人帮你做事,好让你抽身出来赚更多的钱,这就是世界运作的模式。然而有一天游戏规则改了,没人需要你来审阅合约或搞定交易,他们需要会通马桶的人,突然间那个马桶工人成了你的老师,甚至是你的老板。对某些一人来说,这简直比僵尸还可怕。
有一回去洛杉几调查技职教育现况的时候,我坐在一场演讲的后排,来听演讲的人都是以前的影视娱乐圈红人,一狗票的经纪人、经理、「创意总监」,他妈的谁知道这职称是干嘛的。我能理解他们的抗拒和傲慢。在战前,娱乐产业可是美国最赚钱的产品呢!如今他们奉命来这里接受训练,学习怎样在加州的贝克斯菲尔德担任弹药厂的守卫。于是一位女士爆发了,她是个选角导演。他们怎么可以这样糟蹋人!她是艺术硕士,主修观念剧场,在过去五季里她为三部最卖座的情境喜剧选角,她一个礼拜赚的钱,比目前台上这位技职教官几辈子梦想要赚的都多。她不断直呼台上演讲的技职教官的名字,不断地说:「梅格达,梅格达,够了吧。梅格达,拜托。」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死女人也太没礼貌了,竟然连「教官」这两个字都不肯说,想要降低人家的地位啊?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梅格达·安东诺瓦太太以前在这个死女人家里当清洁工。没错,技职训练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是情何以堪,但他们有下少人后来也承认,和以前的工作比起来,新工作可以给他们更多情绪上的满足。
有一次从波特兰坐沿海渡轮到西雅图,船上遇到一位男士,他曾经在广告公司的版权部工作,专门负责为电视广告客户取得古典摇滚歌曲使用授权,现在他担任烟囱清洁工。西雅图大多数住家的室内空调都没了,冬天变得又冷又长,使得他的烟囱清洁工作非常忙碌。「我可以帮助邻居过得更温暖!」他骄傲地说。我知道这种话听起来有点太像诺曼·洛克威尔③笔下所绘的怀旧美国情景,但我经常听到类似的故事。「你有看到那些鞋子吗?是我做的。」「那件毛衣是用我家绵羊身上的毛做的。」「这玉米不错吧?我菜园里种的。」在地化的生产系统落实之后,国民们有机会看到自己劳力结出的果实,了解他们正为这场圣战做出明确、有效的贡献,我也很高兴自己参与其中,我需要那样的感觉,这样我才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发疯。
关于「人才」已经谈得够多了。「工具」是战争的武器,而这些武器则是透过工业的、后勤的方法来组造。
(他把椅子转了一圈,示意我看着他书桌上的一幅图。我靠近才发现那不是一幅图,是一个裱起来的标签。)
成分:
美国的糖蜜
西班牙的大茴香子
法国的甘草根精
马达加斯加岛的香草(波旁威士忌)
斯里兰卡的肉桂
印尼的丁香
中国的冬青油
牙买加的青辣椒油
秘鲁的香脂车油
这些成分,只是以前天下太平的时候,制造一瓶麦根沙士所需要的东西。我们还没谈到以前制造个人电脑或核子航空母舰,那会是多复杂的后勤、物流工作。
问问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是怎么赢的。读过几天书的人可能会说是因为同盟国人多、领导统御能力高超:而没知识的糊涂人会说是因为同盟国有先进的科技,制造出雷达或原子弹。(他很不爽地皱了皱眉头)只要对那场战争稍有基本认识的人,就会告诉你三个真正的答案:首先要有大量生产物资的能力,子弹、粮食和绷带都比敌人多;第二,拥有天然资源来制造这些用品:第三就是后勤补给,不但要将天然资源运往工厂,更要将生产出来的物资运到前线。同盟国有这些资源、工业和全球的后勤通路。相形之下,另一方的轴心国只能仰赖他们国内搜刮出的贫乏资产。这一次轮到我们当轴心国了:僵尸控制了全世界大部分的陆块,而美国为了打这场仗所需的物资,只能仰赖西部几个特定州的产出。别指望海外安全地区的原物料了,我们的商船队光是载运难民就挤满了甲板,而且油料短缺,大部分海军军舰都停进了干船坞。
我们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以加州的农业基础,只要重建成功的话,至少可以解决国内的饥荒问题。要搞定那些橘农和畜牧业者并不容易,那些掌握一大堆农地的牛肉业大亨最难搞。你听过唐·希尔这个人吗?有没有看过导演罗伊·艾略特以他为主角拍的电影吗(本书往后会访问这人物)?僵尸横行到圣华昆谷的时候,挤爆了他的栅栏,前去攻击牛群,像非洲矛蚁般把所有的牛只扯个稀巴烂。而唐·希尔一边开枪杀僵尸一边狂喊,就像葛雷哥莱·毕克在电影《太阳浴血记》里的表现一样。我开诚布公的跟他协调,就像跟其他人一样,我让他自己选择。我提醒他冬天就要来了,外面有一堆挨饿的难民,我警告他,如果那群快饿死的难民抵达他的牧场,后果会比僵尸还可怕,到时候政府救不了他。希尔是个勇敢、固执的混蛋,不过他可不笨。他同意交出上地跟牲口,前提是他和其他畜牧同业留作育种的牲畜都不可以拿走。我们握手言定。
鲜嫩、多汁的牛排——这不就是我们战前生活的典型图像?这样的高水准生活,成为我们第二大优势。我们必须采取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方式来补足资源基础,这也不是什么新作法,自从色列封锁边境之后,他们就积极回收与再利用,而且从那个时候起,各国或多或少都采取这样的措施。可是各国的储备量完全不能跟我们的相比,只要想想战前美国过着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就知道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享有的(他们还以为是自己应得的)物质水准,是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刻都享受不到的:服饰、厨具、电器、汽车。就说洛杉几盆地好了,战前那里的物资数量是人口的三倍,数百万辆的汽车开来开去,每一家、每一区都挤满了汽车。我们开始搞回收的时候,动用了超过十万劳工,一天轮三班,一周做七天,不断收集、登录、拆解、储存并运送零件到沿岸各个工厂。在资源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就像畜牛业者一样:有人不肯交出他们的悍马车,有人不肯交出义大利古董车(当年买下的时候,是因为自己碰到中年危机)。有趣的是,世界上已经根本没汽油可用了,他们还坚持要保留车子。不过这并没有让我太伤脑筋,比起跟军方的交涉经验,这些车主算是有趣的了。
在所有反对资源回收的人当中,那些穿制服的军人显然是最顽强的死硬派。我无权直接掌控军方研发部门,军方研发部门有权取得任何想要的物资。不过嘛,军方大部分的计划都转给民间包商,而那些包商所仰仗的资源又是由我的战物部在控管,所以事实上我是管得到军方的。「你不能封存我们的隐形轰炸机呀!」他们会嚷道:「你以为你是谁啊!竟敢取消坦克生产计划?」一开始我还想跟他们讲道理:「M1艾布兰主战车用的是喷射引擎,你上哪儿找那种油料?敌人连雷达都没有,你要隐形飞机干嘛?」我告诉他们,手上有这么多物资在,而面对的情况又是僵尸,我们一定要让投资的报酬率得到极大化。用军人的话来说,就是钱花下去了,就要弄出最大的爆炸声出来。这些军人真的让人难以忍受,成天不断打电话过来,或者没事先约好就跑来我办公室。我想也不能真怪他们,毕竟上一次低强度冲突的时候他们吃过亏,尤其是在杨克斯市一战差点没被僵尸搞到全军覆没。军人正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有很多人只是需要找地方发泄情绪。
(他自信的咧嘴一笑。)
我以前刚出社会上班的时候,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厅当交易员,所以我接掌战物部之后,我的吼声义响亮义持久,就像军队里的教育班长一样。每次跟人家吼着开完会之后,我都担心会接到电话说:「辛克莱先生,我是总统,我只是谢谢你的辛劳,我们不再需要麻烦你了……」(暗自笑了几声。)那电话一直没来,我猜是没人想要我这份战物部的工作。
(他的笑容逐渐消失。)
我并不是说我不会犯错,我知道自己对于空军的「飞船大队」管得太严格了,我并不了解飞船大队的安全作业流程,也下清楚在打僵尸的时候,飞艇可以发挥什么贡献,我只知道全国的氦气存量非常低,只剩下比较便宜(但危险)的氢气可以填充飞船。可是我绝不会浪费人命跟物资,去重演现代版兴登堡号大悲剧。另外,总统还亲自来说服我,说要重新启动在加州利佛摩尔国家实验室冷融合计划实验。他认为,即使最快要十年后才能有突破,但是「为将来预先打算,人民才会觉得还有未来」。就某些计划来说,我实在太保守了,下过对某些计划我又太开放。
黄蜂计划——我每次想到这计划仍会自责。那些硅谷的书獃子在自己的领域都是天才,他们说眼我说有种「神奇武器」可以打赢这场仗,理论上来说,在部署四十八小时内即可获胜。他们说要制造微型飞弹,好几百万枚,大小大概等于点二二口径子弹,可以用运输机投放,以卫星导引瞄准国内每个僵尸的脑袋。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