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老四和郑氏拒绝这一百文,其他人却不愿意了,不是你田老四家发现的山药,哪来卖钱这一说,不行你这不收下,那我们的一百文更不能手下了。
一家人拉扯来拉扯去,最终还是老罗头发了话让田老四收下,田老四才满脸无奈的收下了多出来的一百文。接过之后还说了句:“这钱虽然是我收着,但是哥哥们都能用!”
老罗头点点头,知道惦记哥哥们是好样的。“哎呀!”突然夏至拍了自己一下,众人均扭过头来看她,郑氏忙问道:“怎么了,那里不舒服”夏至早晨走的时候,郑氏刚好去屋后的河里提水去了,等她回来时人早走的没影了。
“嘿嘿……我忘了给阿奶没卖的针了,刚被它扎了一下!”说完掏出怀里小碎布包着的针,那针尖都刺破了布,冒出了头。当初买完针,田老四要装着,夏至没让,说是阿奶的东西她来装,结果这一装,就装忘了,知直到现在被针扎了一下的夏至才想起来。
李氏看到夏至拿在手里的针线包,这下真的是什么都不愁了,家里的钱也还了,还有余钱,还买了牲口,针也有了。
要是夏至知道,肯定会说还差白花花的米饭。
如此这般之后,田家儿媳领着自家的一百文和还给娘家的钱以及从李氏那领的线,带着孩子回了屋安歇去了,不过田家人心里充满对未来的期望。
这一晚上田家人没有一个是睡得安稳的,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结果第二天早上人人顶着个熊猫眼。
第十三章 络子
“嗯~~”昨天晚上田家人均没睡踏实,只有夏至睡得喷香。也难怪昨天夏至实在累狠了,再加上五岁的身体,上了床倒头就睡着了。
这不田家人都吃过早饭了,夏至还没起,郑氏就想回屋把夏至喊起来吃早饭,顺便看小白露,而田八妹立秋,也屁颠屁颠的跟了来,不等郑氏去喊夏至,她就跑到床前,看着还在蒙头大睡的夏至,掀了她的被子,使劲摇晃起夏至的身子来,嘴里喊道:
“六姐,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夏至睡得正香,懒得理她,只嘤咛一声,便扭过头去,继续睡去了,可田八妹并不放过她,继续使劲晃她,见她还是不理,索性脱了鞋,爬上了床,骑在夏至的身上,手脚并用起来,嘴里还喊道:“六姐,六姐,六姐——”
夏至只觉得身上一重,这下夏至被她晃得狠了,在加上那一声声的‘六姐’,实在没办法当她不存在,只得睁开迷蒙的眼睛,这时郑氏给小白露换好了尿布,也走了进来,见田立秋骑在夏至身上,赶紧的疾走两步,将田立秋抱了下来。还嗔了她一眼,对着她说道:
“怎么能骑在姐姐身上,摔了怎么办呢!”田八妹却是俏皮的吐吐舌头,缩了脖子,生怕阿娘在说下去。郑氏是被上次夏至摔怕了,这要在摔出个什么好歹来,那可怎么办哟!郑氏帮田八妹穿了鞋,让她出去玩去,
“去院子里玩去。”
田立秋却是不愿意,一定要等夏至起床。“嗯嗯——,我不要,阿娘,我要等六姐起床。”
郑氏还要说她,夏至却不好意思起来,一家人都起来了,就剩自己还懒在被窝里,如今妹妹来喊,却还不愿意起床,夏至只觉得臊得慌,在加上立秋那委屈的小模样,夏至说道:“阿娘,就让八妹在这呗,我这就起了!”
“那也好,省的她一个人,没人带着!”郑氏接口道。
“一个人?阿爹他们下田了,姐姐妹妹呢?还有阿奶呢?”听说家里只剩下田立秋一个孩子了,夏至疑惑的问道。
“你爷带着你阿爹,伯伯伯娘下田去了。家里不是买了猪娃鸡子鸭子吗,你阿姐阿妹她们都出去打猪草,挖野菜去了,你阿奶去你徐二婶娘家了,往常你阿奶总是借她家的针线,这次家里买了针线,你阿奶琢磨着给她家送点线,顺便把借的针还了。”
“哎……”郑氏向夏至解释完,又叹了口气。夏至估计是因为阿奶每次去借针线,都被刁难的事,想必阿娘她们也深有体会,哎……,没办法谁让家里穷呢。夏至也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了一把。
夏至迅速穿戴完毕,拉着田八妹出了屋,从大水缸里取了水,洗了脸簌了口,吃了早饭。
哎……,夏至忍不住再次叹息,要说在田家,第一不能忍受的是吃不饱肚子,第二个不能忍受的便是卫生,到不是说田家人不爱干净,相反田家人很爱干净。田家房子虽然外面破旧,里面拥挤,但里里里外外都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身上穿的衣服虽是破旧,却也干净整齐,孩子们都懂事的很,身上的衣服也是穿的干干净净的。
这脏是时代所趋,具夏至了解,这里没有牙刷,只有毛刷,还是用野猪毛做的,一般人家根本用不起,只有少数有钱人家才买的起,而他们刷牙还是用盐,可想而知,田家人连吃的盐都快没了,更何况刷牙,只得早晚簌簌口口便了事,夏至只得入乡随俗。还有就是不能天天洗澡,有的人一个月半年都不洗澡,夏至想着新亏田家不是这样,虽然洗的不勤,但一个月也能洗个两次,不至于半年不洗澡。
夏至吃了早饭就不想在动了,昨天的腿疼还没缓过劲来,走起路来,夏只觉得腿一抽一抽的疼。看来得歇好几天,乘着休息的日子正好把络子打了。
夏至拿出昨天从李氏那拿的线,反反复复练起打络子,直到最后一个,夏至感觉恢复到前世水准才停了下来,重新拿了线,开始正正的打起络子来,不在拆了打,打了拆。
夏至不准备打绣庄那里,那几种简单的络子,样式简单不说,还卖不了多少钱,一个络子才三文钱,两文是线钱,一文才是你的手工费,这年头最不差的就是手工啊!
夏至寻思着,手上的功夫却没耽误,只见她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便编好一个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看着喜庆人。旁边的田八妹看着夏至手指翻飞,编出来的中国结十分漂亮,不由的心声羡慕起来,那小眼神看着夏至仿佛在说,教我吧教我吧!可是夏至低着头只顾编结,没看到,田八妹只得自食其力,声音弱弱的喊道:“六姐,我也想学打络子,可不可以教我?”
夏至这是才发现,田八妹还在身边,听了她的话立马答道:“好啊,你要学我还求之不得呢!不过咱可说好了,一定要编好了才行,要是编的歪七扭八就不想干了,看我不打你!”夏至知道,田立秋性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活泼是好事,可不能发展成了多动症,正好借打络子的事,打磨打磨她的性子。
田立秋听了夏至的起先高兴的合不拢嘴,又听到最后的话,赶紧保证道:“放心吧,六姐,我保证一定编的和你的一样漂亮!”
夏至拿出之前练手的线,一步一步的教田立秋的编络子,不过没想道,田立秋却是个心灵手巧的。夏至只教了她一遍,田八妹编出来的中国结就像模像样,又练了两遍,编出来的络子竟然和夏至的没两样了。
夏至心中惭愧,你说你一成年人的灵魂还比不上一三岁的娃,惭愧过后,夏至则是欣喜,立马把自己会的络子都一股脑的教给田立秋了,不得不佩服的是等到中午,李氏烧好饭,让去喊人家来吃饭的时候,田立秋已经把夏至教的络子学会了七七八八了,夏至心里狂喊,神童啊,屈才了屈才了!
夏至见打络子打的起劲的田立秋,怕她这样一直打着身上累不说,还伤眼睛,于是就收了线,拉着她出门,喊阿爷他们家来吃饭去。夏至忍着腿疼,走在乡间小道上,远远就见自己阿爷他们埋头,正在干活。
田家只有五亩水田,大约今天上午就能把田翻完了,之后就是下稻种了,等到秧苗长到三叶期的时候大约就能移栽到水田里了,当然在这之前水田要翻田晒土,施肥放水,只是这些做完,已经要进入六月天了,水稻成熟只能收割一季,而在这落后的古代粮食却是农人的命根子,这一季水稻除了家中人口少的或田多的人家根本不够吃饱。
夏至隐约记得中国的北方好像有多季水稻,好像是在二月份天气还冷的时候在家里建立大棚,将秧苗种下去,保持温度,等到天气暖和的时候,就可以下田了,这样就可以多收一季,当然这样人也会累一些,但相比粮食夏至相信只要这样做没问题,所有人都会选择它,毕竟在这古代粮食是十分珍贵的。
哎……,今年是不行了,明年试试看,这要是成功了,也是一件利国利明的好事。夏至一时间想了很多,等回过头来却是到了老罗头他们田间了,于是夏至喊了众人家去吃饭不提。
第十四章 田家姐妹打络子
田家众人家去吃饭,吃完午饭后,老罗头带着几个儿子儿媳自去下田不说,田家众姐妹却没像往常一样,挎着篮子出去挖野菜,吃过饭后,众姐妹帮着李氏刷了碗,喂了猪娃鸡子鸭子,打扫了卫生。众人就坐在堂屋的炕上。
下午郑氏却是也出去了,小白露交给了李氏带着。说起小白露,出了月子郑氏就没有奶给她吃了,只熬了细细的米糊糊喂着,小白露却也省心,只要吃饱了就不怎么吵闹,只睁大了双眼四处看。有时夏至看着她那双大眼,都要怀疑是否是另一个穿越同胞了。只不过小白露的几次尿床时间,打消了她这个疑虑,所以郑氏下田也方便,且李氏带着也省心。
李氏为了方便照顾小白露,便把她连人带被给报到堂屋的炕上,和田家姐妹几个坐在了一起,只不过李氏是在补衣服,其她人是准备打络子。
夏至见阿奶在,便拿出早上编的中国结,想问问李阿奶这样的络子能买个什么价位。当大红色带穗的复翼盘长结,一拿出来便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就连李氏也不例外。夏至见阿奶瞅着中国结,便顺手递给了她,嘴里问道:
“阿奶,你看看这络子,是我今天新捣鼓出来的,样式怎么样,能卖几个钱?”
李氏不仅对复翼的、小巧玲珑的中国结爱不释手,还对夏至能够编出如此精致的络子感到不可思议,这孙女真是不得了喽。李氏心里虽是翻了几番,手上爱惜的将络子抚摸了个编,之后却是把络子重新塞还给了她,嘴上回答道:
“阿奶见你编的精致,阿奶竟然从没见过,估计最起码的值个五六文钱吧!”夏至闻言却是满脸失落,这么精致的络子才五六文,实在是少的很。李氏见她满脸失望,便劝慰道:“阿奶也不知道具体的价,也许更贵些!不过络子大多是三文钱,你这虽精致些,具体价钱也不一定!”之后又怕夏至抱了希望,到最后失望,便有些不确定的起来。
夏至确实失落,却不至于失望。多出了两三文也是好的,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而坐在夏至旁边的田立秋虽说对夏至明明自己会的络子为什么要说捣鼓出来的不理解,不过她人小,也没多想继续低头编络子。
而其她田家姐妹听了夏至和李氏对话,知道夏至编的一个络子竟然值五六文钱,心里都渴望起来,自己要是会了这络子那以后不就能挣很多钱了,这样自己练女红需要的针线,也不用阿奶和阿娘操心了。
说起这古代女孩子嫁人,不看你长得怎么样,只要相貌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要会两样功夫,一是灶上功夫,还有便是针线功夫。而这灶上功夫,古代农家人不讲究吃,只要能入口吃饱便可。但是要是哪家姑娘不会针线,媒婆都不会上门的,而且针线做的越好,越多人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