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段经文,有两个弟子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理解。一个弟子到老和尚那里讲了自己的理解,老和尚对他说:“你是对的”。另一弟子不服,也去老和尚那里,老和尚也对他说:“你是对的”。然后,老和尚的侍者就埋怨老和尚:“不应该两个都是对的”,老和尚对侍者说:“你也是对的”。张松是聪慧,老和尚是智慧。聪慧天生,智慧后天。智慧更多的是一种特别的处事态度或习惯。
  大概知道智慧是什么,没有必要精确划定智慧区域,只要把它摆的朝上就行了。
  毛毛虫现在的关键是想办法吃点什么,好让智慧部位开始长大。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找到了增长智慧的营养套餐。容纳矛盾、投入冲突、关注内因、实事求是,此四者是颐养智慧的粮食。容纳矛盾是“粮”,投入冲突是“肉”,关注内因是“油”,实事求是是“盐”。容纳矛盾是基础,没有这个“粮”,智慧就无生存的可能。但是仅仅只有“粮”,智慧会营养不良、发育缓慢。当智慧投入冲突,吃到了“肉”,就会茁壮成长。“油”、“盐”会使“粮”、“肉”更容易为智慧接受、消化、吸收。
  容纳矛盾是智慧的典型特征。
  先读一下北岛先生的《回答》,这是一首给我留下不可磨灭印象的现代朦胧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
  是不是有悲壮的感觉?不知道凡人在蜕变之时,是不是有同样的心境——以冷峻决绝的批判、激烈苍凉的否定和反抗,带着宿命意识来告别那猥琐熟悉的生活?特别第一句十分凝练的话常常使我感慨万千: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千百年来,历史似乎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高尚者胸怀纯净利他的理想,眼里容不下一丝与理想不符的杂芜,愤慨激扬,必欲铲除消灭这种种多样,天下归于纯一。高尚者为了这纯一的理想,不惜生命,而往往奉献上生命,其精神高迈感人。但“高尚”这块墓志铭,铭刻的却是形而上学者的失败。形而上学者不承认事物的本质可以蕴含矛盾,认为事物的背后只有单一的、无矛盾的实质。所以形而上学者不能容忍自己理想的对立面,不会利用这种矛盾斗争而获得养份,当理想面对现实中的对立面强大对抗时,悲情感慨,终致损毁。卑鄙者其实也是失败者,他们内心不承认世界上还存在高尚,自私卑鄙是他们贴给这个世界背后单一的标签,所以他们也是形而上学者。这种单极的认识,也是卑鄙者失败的原因,只不过因为他们采用的手段卑微,拖延的时间比较久而已,最终历史上的卑鄙者也没有几个得到好下场的。所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也是卑鄙者的墓志铭。当看到事物的背后并没有一个单一无矛盾的实质,能够包容矛盾并利用矛盾斗争来影响事物发展,是智者所为。容纳是智者的通行证。老和尚左也对,右也对,不左不右也对,开示的就是这种智慧包容。
  凡人要的是通行证,要的是真正生活的体验,不是高尚或卑鄙。高尚或卑鄙,还是道德层面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可是低于人活着的意义这个最根本的核心。所以在我辈看来,高尚和卑鄙的区别就如同玉石和石头的区别,还没有达到石头和人类之间那种有重大区别的地步。当然,一只干净的毛毛虫到底会更得人喜爱的。像“风萧萧兮易水寒”那样悲壮的情绪最容易感染我们,但是毛毛虫不要分神,那种情绪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我们要变蝴蝶。为了拿到通行证,只有依靠智慧了。
  古往今来,以智慧成就的,都具有容纳矛盾的特征。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智者是如何诠释的。
  老子,在其名著《道德经》中,处处展示了以矛盾为基点思考和处理万事万物的方法。比较典型的,我们可以阅读一下其中的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从此文中可以看出,老子拒绝接受纯粹的东西,比如美、善、有、难、长等,而是指出我们摆脱不了矛盾的两个方面,承认一方同时也要承认另一方,这两个方面是相生相成的。老子这种饱含智慧的思想,有一个非常生动的表达方式,就是太极图。太极图的起源已无法考证,在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上,已可看出圆圈内的S形曲线。现在我们经常引用和看到的太极图(太极图又称“阴阳鱼”图,两个“鱼眼”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公认为北宋周敦颐所制。太极图表达了两个意思:事物递归到最后,不能归一到纯粹的“黑”或“白”,而是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你中有我、互相斗争转化,导致事物的不止变化,这也是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论断。
  这种老子和太极图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一些企业的经营智慧中了。一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这种变化反映到企业里最直接最重要的莫过于业务经营。持续良好的业务经营背后是什么?很多人著书立说,纷纷想给出答案,比如教育、流程、关注细节、执行、蓝海等等。我看基本上这些答案都倾向于追求一个纯粹的、无矛盾的、不变的说法,或者说形而上的答案。可能很多人会批判我,但我这里还是要说“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这些偏执的结论,比如“细节决定成败”、单纯强调“执行”“蓝海”等等,我不相信它们能适应企业环境的瞬息变化,我不相信企业按此操作会不死亡。我只相信,持续良好的业务经营背后是一对对的矛盾冲突的良好平衡。在中国的一些行业里,在经营实践中,很多企业形成了很好的经营理念。比如某市电信公司就发展出来增量和存量的经营理念。在全球传统固网运营商进入企业发展的成熟期,普遍面临经营困难,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这个电信公司能够通过应变创新,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期。增量和存量的经营理念是其一个闪亮而关键的创新,它的基本思想是:业务收入分为增量和存量两部分,存量是企业现有传统业务带来的收入、代表着现金流,其现金收入吸引着市场压力,增量是新业务和战略业务带来的业务收入、代表着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方向。增量和存量的关系就如同太极图上的阴和阳的关系,增量要依托存量,企业不能离开自己的经验和优势,盲目扩张到完全不同的领域;增量的发展也要有利于存量的保持,也就是发展新业务和战略业务,不能以创伤存量为代价,到底存量是企业现金流的现实来源,是新业务和战略业务发展的力量来源;增量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会变成企业的存量;而存量的发展必须以增量为方向,存量的被动流失应该被控制到利于发展增量的方向上。围绕着这个基本思想,该电信公司在员工考核管理、经营策略、经营分析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企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单纯强调增量,或者单纯强调存量,号称“存量决定成败”,都不能称为企业智慧,企业智慧的核心在于包容和抓住关键矛盾。因为现在喜欢拿企业运营说事,所以这里也时尚一把,把智慧用到企业身上,供某些凡人举一反三,提高发牢骚的水平。
  对于人的洞察,也要运用智慧。下面的事是我亲身经历,并且我很看重由此而来的结论。曾经有几个友人,谈起一个共同的朋友。大家对这个朋友从来都是崇敬有加,因为这个朋友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品质。他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生活充满激情,对人生的看法非常深澈,也取得了很好的事业。大家在谈起这个朋友的时候,都感叹上天居然可以创造出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格。这时候,在座一位研究心理学的友人,突然说出一个大家颇为震惊的评论:我不熟悉这个人,但我断定他有忧郁症。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印证了这位研究心理学友人的话。大家就问这位友人何以有先见之明,他答道:“很简单,我确信每个人都有两面性的。按照大家当时所讲的关于这位朋友的情况,如果他只有纯粹的优良品质,而没有相反的东西牵制,他一定是疯子。而实际上大家所言,他可以控制自己而且理性。所以,我分析这个朋友一定有另一面不为人所知,我猜测就是忧郁症。因为他要靠挑战困难来激起热情,抵冲忧郁症带来的低落,同时在不断克服忧郁症的过程中,加深了他对人生意义的体悟。” 人的发展也是其内部矛盾互相作用的结果,这是洞察人的智慧。
  由此而感叹,我们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和周围社会的心态,无不是想把人归一成无矛盾的纯粹,英雄就是英雄、不能有狗熊的影子,人性就是贪、利他也是贪,好人就是好人、不会有坏想法,这样的形而上,误人误己。包括对领导人物,当你感觉到他无所不能、权限无穷的时候,对不起,只能说明你离他太远了,只能接受他的绝对领导;当你能够看到他的权力的反制因素,而在你眼里开始表现出一种矛盾平衡时,祝贺你,你已经进入核心领导层了。
  再看另一伟大的智慧人物佛陀,一生四方云游,所说之经,汗牛充栋。其多数经典,重复繁杂,惟有《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凝练,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其全称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虽仅二百余字,却被认为能够摄全部佛法之精华。这里全录如下,供揣摩。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