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冯宇是只调查了霍顿,还是调查了同用汽车所有的业务?同用汽车的详细情况,冯宇是否完全清楚?
“冯先生,霍顿的利润下滑,是因为霍顿原本持有同用大宇的百分之四十多的股份,后来同用大宇不是卖给了塔塔汽车么。所以业务缩减了,利润自然就会下降,再加上全球汽车销量都在下滑……”
“等一下,我们华夏市场的汽车销量没有下滑,印度市场的汽车销量没有下滑,并且我们哈尔滨机械去年销量还增长超过了百分之十五,今年可能更多。”
你们下滑,不代表所有都在下滑。
马科再次被冯宇打断了话,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冯宇说的是事实啊。
“冯先生,霍顿汽车的研发中心,零配件生产中心,汽车装配中心,销售渠道等,都是优质资产。”
“是么,我怎么听说霍顿汽车忽然背负了不少同用汽车的债务呢?你们的全资子公司,内部如何操作我不知道,但是这些债务,好像原本并不应该是霍顿汽车的吧?”冯宇笑眯眯的反问道。
还好让人随时在收集消息,否则差点就衡量错了价值,谈判就会非常的被动。要是真的一年还能保持十个亿澳元的利润,那么五十亿美元的价格,真的不贵,可要是再背上几十亿美元的债务,那别说五十亿美元了,五个亿美元冯宇都不会考虑一下。
“债务?冯先生是不是搞错了,去年还有十个亿澳元的利润呢,怎么会有债务?”马科笑容有些僵硬,这个消息冯宇是怎么知道的?霍顿汽车高管中,肯定有人被冯宇收买了!
“那么可否公开财务情况?我们谈资产的买卖,总要详细了解一下才能决定。”公开财务情况,这是一个在企业收购中很常见的要求。
马科哪儿敢答应,他们同用汽车确实在来找冯宇之前,往那些打算卖给冯宇的子公司,甩了许多债务。
“行了,霍顿原本是什么样子,现在就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些债务,我一分都不会承担,这样才能好好谈谈。”
“还有,澳大利亚市场什么样,霍顿公司什么样,我调查的很清楚,甚至你们同用汽车整体什么样,我也非常了解,这一点,你不用骗我。”
“最后,我对霍顿汽车有点兴趣,对你们同用的一些技术,更有兴趣。我记得,你们在华夏还有好多合资公司,包括技术研发中心,这个也包括在内吧。”
马科这回真是不知道该怎么狡辩了,原来自己的底,早就亮在对方面前了,可笑的是他还一直想要隐瞒呢。
如果将华夏的那个几家合资公司也卖掉,那么他们在华夏将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资产了,剩余的就是一些销售渠道什么,可他们同用的汽车,在华夏除了合资车以外,进口车根本卖不了几台。
他在心里衡量了一下,就算是这些加在一起,如果不能甩掉一些债务的话,最多也就能卖八十亿美元,再高的话,没人会愿意买的。
如果是在两年前,这些资产他最少开价一百五十亿美元,那时候他们同用是行业老大,不缺钱,还在四处抢地盘呢。
冯宇想了想:“对了,我看你们同用汽车也挺缺钱的,我再帮你们一把,你们将一些专利技术转让给我,或者永久授权给我,我还可以给你们一笔技术转让费。这些加上刚才说的那些资产,凑个整数,一百亿美元的。你想好了,明天给我答复,后天的话,可能我就不想买了。”
……
第1923章 收购有变?
“马科啊,我看你似乎不太想好好合作,这些专利你觉得现在还值钱吗?还有这些,授权?授权值多少钱,这些专利必须卖给我们才值这个价。还有霍顿公司的坏账虽然清除了,但是怎么雇员多了这么多?”
“马科,既然你们同用汽车是这个态度,我看就没必要继续谈了。钱我早就准备好了,签了合同,随时可以交易。但你既然不想要,那就拿着这些东西离开吧。”
冯宇将那些资料,甩给马科。这些小伎俩,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冯宇虽然对许多细节不太了解,但是他有那么多下属呢,这些人也都不是吃干饭的。
马科他们以为,冯宇这种世界第一富豪,肯定是非常骄傲,甚至是自大。骄傲自大的人,就有可能疏忽大意,从而犯错。
他们只需要表面上拿出来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资产,然后让冯宇签了字,到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冯宇堂堂世界首富,吃亏了也会为了面子而选择隐忍,传出去,岂不是成了笑柄?
但是今天他带着这么多资料过来,冯宇根本就没看,坐在一边看篮球赛直播呢,几十个下属,在对他提供的那些资产资料进行审核。
而且马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些他们做出的小手段,竟然这么快都被查出来了,这就说明不只是霍顿公司,应该是他们同用汽车总部这边,有了冯宇的人。
同用汽车在走下坡路,预计今年的世界第一车企,就不再是他们了,目前有两家车企最有可能超过他们,甚至都超过他们。
一家是日本的丰田汽车,另外一家是德国的德众汽车集团。
丰田汽车不用多说了,这些年蹿升飞快,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汽车产销商。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虽然丰田汽车的销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下滑,但是他们却快速的恢复了过来,因为他们的低能耗汽车非常出众,而且在北美的销量不断提高,抢占了不少市场。
至于德众集团,本身就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品牌,产销量也是世界第三,成为世界第一的机会也很大。
大家预计今年的顶尖车企全球产销量也就是七百万左右,比前两年下滑不少。其中同用汽车,下滑的最快,他们巅峰的时候,可是九百多万辆呢。
同用汽车知道冯宇拥有哈尔滨机械的股份,也知道冯宇想要让哈尔滨机械的汽车产销量继续提高,光是华夏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冯宇的要求了,那么冯宇就必然要在国际市场再次努力。
其中日本和韩国市场就算了,那边本身汽车就非常强,同用、德众这样的到了那边市场同样要跪。
冯宇肯定想要扩大北美和欧洲市场份额,那么就需要一些更适合的技术,更适合的品牌和渠道。
同用汽车当初就是在这种目标第一的情况下,才收购了那么多垃圾品牌,垃圾资产,导致同用汽车到了如今的地步。
冯宇比当初的同用汽车应该更加骄傲才对,那么犯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特别是冯宇那个态度,让马科格外的不舒服,他才想要用这种方法,坑冯宇一次。
他放大了许多无形资产的价值,还将许多包袱,通过其他手段,弄到了这些合同里,希望冯宇被那些他们拿出来的技术所迷惑,然后稀里糊涂的签字。
可惜的是,他这些伎俩,完全被看穿了。
风雨队这次季后赛还不错,看来又能进总决赛了,这让冯宇心情不错,几个交易来的球员打的都挺好,新秀培养也很不错。
冯宇关上电视,站起身:“唐,杨,你们两个仔细审核这些资产价值,如何为我争取利益,你们应该很清楚,我也不会亏了你们。我还有事,晚上要离开纽约,今天下午要是谈不拢,那就放弃这次收购!”
马科这回是真急了,冯宇这是什么意思,大家谈生意,尤其是涉及到这种资产上百亿美元的收购案,不应该多谈一些时间吗?
每一个细节条款都应该详细争取,这就可能代表着数百万美元的出入啊。哪有冯宇这样的,半天时间,就要谈完?
冯宇就是摆出这副态度,告诉马科,他有钱,但是不一定非要收购同用汽车的资产。而同用汽车不卖给他,那就没人肯买了,等着美国政府救助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扭亏为盈,或者只能黯然接受破产。
冯宇离开,马科笑着问风雨控股的副总托尼·唐:“唐,冯先生这是有什么急事?”
唐似乎不经意的提了一句:“不知道,好像是拉尔夫请他去一趟德国萨克森州。”
马科听到这句话,眼睛都瞪圆了。
别人或许不太清楚萨克森州有什么,但是马科却非常清楚,那是德众的总部,且那个州政府拥有德众百分之二十的股权,且拥有一票否决权!
此时保时捷集团正在收购德众集团,据说已经实际控制了超过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而且又贷款了一百亿欧元,要继续收购德众集团的股票。
保时捷集团的当家人,是德众集团前CEO,目前德众集团的CEO,是保时捷集团当家人的表兄弟。
两家都是上市公司,保时捷集团通过闪电收购,迅速成为德众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但是他们还不满足,想要增持到百分之七十五,然后通过欧盟,废除萨克森州政府在德众集团的那些特权。
德众集团也在萨克森州政府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两人在市场上争夺股票,导致德众集团的股票忽上忽下,格外的刺激。
保时捷集团贷款了一百亿欧元,但是德众集团资金不足啊。他们想贷款的时候,经济危机爆发了,没有银行肯给他们那么多贷款了。
据说德众集团在寻找新的投资人,希望引入一个新的大股东,让他们避免被保时捷集团收购。
保时捷年产量不过十万辆不到,凭什么收购他们年产量七百万的?
这是汽车行业的大事,马科当然很清楚。拉尔夫请冯宇去那边干什么,难道说冯宇要给德众集团投资了?
要是冯宇成为德众集团的股东,那打开欧洲市场就太容易了,还会在乎他们同用汽车的这些资产吗?
这件事,必须马上让股东们都知道,如果不快作出决定,恐怕同用汽车会失去最后一个筹集资金的好机会!
……
第1924章 德众的危机
马科想过,这会不会是冯宇他们在故意诈他,冯宇根本就没有投资德众集团的计划。
但是他不敢赌,冯宇的态度太强势了,根本不给他慢慢谈的机会。谁让现在同用汽车这么倒霉,严重缺钱呢?
虽然说一百亿美元并不多,可能无法将同用汽车从破产的泥潭中拉出来,但这对马科来说至关重要。
谈成了,那么他就有功劳,就能继续坐稳董事长兼CEO的位子,可以继续拿着高薪。一般上市大公司的高管,都是年薪+股票奖励。但是他现在不要股票奖励,只是将年薪上调了。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同用汽车要退市了。股价长期低迷,要是继续在市场存留,猛然一次狂跌,破产就在所难免了。
马科将事情反映给股东们,自然也包括了美国政府。
那边都在斥责马科,认为他办事不利,但是又不敢让马科直接拒绝。尤其是几个大股东,迫切的希望同用汽车能够得到一些现金,公司现在太需要钱了。
负债经营很正常,许多企业都是负债经营,但是负债超过公司资产价值一倍以上的,还是数量这么大的,他们是独一份了。
虽然他们很清楚,美国政府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破产的,因为影响太大了,或许会让美国的经济再次恶化。
但是政府那边筹集资金也需要时间,他们必须争取到这个缓冲期。而且有了钱,他们也能降低一下负债,更快的做出一些应对,避免情况更加严峻。
前世一直到冯宇重生前,同用汽车才开始盈利,而一年的利润,不过几个亿美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