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声大师-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岳峰是评书一门的当红小生,现在已经是很有名气的评书艺人了,何向东也在广播里面听过他的评书,说的确实很不错。
  至于众星捧月那群人的废话何向东就没有多少心思听了,无非都是恭维的话语罢了。
  杜岳峰端坐当中,说话虽然还是很客气,但是脸上的淡淡傲然之意还是很明显的。
  何向东看了他几眼也就没有多关注了,他的注意力放在最后一拨人身上,这两个人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带着一副竹板。
  何向东眉头一挑,这两人是说竹板书的啊,现在竹板书都快失传了,没想到因为牡丹奖评选倒是炸出来两人。
  瞧着两人的架势好像挺专业的,说书一般都是一个人说就好了,但是唱竹板书却往往是两个人,一个人在前面说书,另外一个人在后面给他打着板子,这叫板师。
  因为在说书的时候,演员并不只是单靠一张嘴就可以的,他也会涉及到一些肢体动作的,所以自己又打板又说书就不方便了。
  这两位唱竹板书的演员就是来自南京的江海和马红军师徒,他们最终还是决定来参加比试了,杀进了初试现在来复试了。
  马红军道:“小海啊,等会儿你就在前面好好说,师父在后面给你当板师。”
  江海还是有点迟疑:“师父,可咱这都到复试了,要不还是我来打板吧,我说书的水平很一般啊,还是您来吧,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咱们能不能进决赛了。”
  马红军温和一笑:“竹板书现在也没多少人会了,也没多少人愿意学了,师父年纪大了,以后传承竹板书的任务肯定还是要交在你手上的,所以你肯定是要站在台前的,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要站出来的肯定是你,也只有是你。”
  “嗯。”江海重重点点头。
  何向东在一旁听得很不是滋味,每每看到这种快要灭绝的曲艺艰难传承的时候他就觉得心里堵得慌,可是他势单力薄没钱没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只能眼睁睁看着。
  现在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拯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曲艺的政策,也有很多人在做这件事情,可惜都收效甚微。
  其实现在濒临失传的曲种都是掌握在一两个人手上,那些人基本都是江湖艺人,身上江湖气很重。而做这件拯救事情的都是现代化的官老爷,人家不懂曲艺行的事情,更不懂江湖艺人的规矩和想法。让外行人来做这种事情只能是扯淡了。
  何向东也有想过如果是自己来做这件事,会做的怎么样,事实上他和师父已经做了几十年了收集整理快失传的传统相声的事情了。
  他们也想拯救其他濒临失传的曲种,可惜做这件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的何向东不具备上述三项任何一项,他只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普通小艺人,连牵这个头都牵不起来。
  “唉……”何向东深深一叹。
  工作人员也来叫人了:“第一组,快板书,江海、马红军。跟我走,要上台演出了。”
  “好。”江海答应了一声,就和师父带着竹板跟着工作人员出去了。
  经过何向东身边的适合,何向东看着两人郑重抱拳道:“辛苦。”
  身边的傅盛同样抱拳道:“辛苦。”
  马红军和江海两人停了下来,江海微微有些错愕,这两人说的话好奇怪啊,不是应该说预祝马到功成之类的话嘛,辛苦是什么鬼。
  马红军眸光微动,他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那时候就已经没有江湖了,但是他师父却是个老江湖,和他说过很多江湖规矩,他都快要忘了,没想到这里突然冒出来两位江湖人来。
  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
  马红军也抱拳道:“辛苦,咱们都是老合,以后多来往。”
  听到这句话,何向东和傅盛脸上笑容更甚,马红军说的这句话就是江湖艺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用语。
  江海和杜岳峰那一帮人都看的莫名其妙的,什么鬼啊。
  何向东伸手道:“请。”
  傅盛同样如此。
  马红军仰头一笑,便大步往外走了。


第0447章 江海的竹板书
  今天剧场观众来的不多,就一百来人而已,白天人还是少一些的,又是工作日,就算是赠票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评审团就坐在第一排,离舞台最近,舞台上摆着一张小方桌,上面铺着紫红色的绒布,折扇醒木手绢按照老规矩摆放,桌子后面就是一张高高的椅子,立式的话筒架于其上。
  江海和马红军从上场门那里一前一后走了出来。
  观众席上响了疑惑的声音,说书从来都是一个人说的,这儿怎么还出来两人了?
  白阔山老爷子看看台上两人,扭头问身边的古老师:“这两人就是唱竹板书的?”
  古老师笑道:“对,就是他们,您给掌掌眼。”
  白阔山老爷子眼中也露出了期待的神彩。
  竹板书也是说书的一种,和评书门一样是使短家伙的,竹板书的短家伙就是快板,评书的短家伙是醒木。
  严格说起来竹板书也可以归类到快板里面,去参加快板比赛也并无不可,但是要跑过来说书的话,其实也是可以的。
  江海没有坐在椅子上,他把椅子搬到自己身后一侧,然后把桌子前面的立式话筒拿出来,放在舞台上的空地。
  马红军手上拿着板,师徒两人对着观众深鞠一躬,马红军在后面的椅子上坐好,江海站在话筒之前,深深吐着气来平复着自己的心情。
  台上观众在看着他,评书界的大腕儿们也在看着他,江海是老演员了,在小品舞台上活跃很多年了,比今天更大的场面他也见的多了,但没想到的是他现在却是前所未有的紧张。
  白阔山在台下一看,眉头微皱,说书人以前是被观众尊称为说书先生的,先生上台了怎么可以紧张,这副汗都要流下来的样子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先生?
  马红军看看自己的徒弟,他知道自己徒弟的压力很大,但这种压力他没有办法帮他分担,只能靠他自己扛过去。
  江海看着台上坐着的观众和评书大腕儿们,他心脏突突突地跳,这一刻他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当年的情景,那时候他还小还在曲艺团学艺,本来是学的是相声,可是他在很偶然间看到一个老师在练习竹板书,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都说小孩的喜好都是三分钟热度,可那时候的江海却像疯了一样喜欢上了竹板书,他连自己的相声课都不去上了,非要缠着那位师傅学竹板书,后来还拜在他的门下,成为了竹板书的传人。
  可惜竹板书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没落了,已经没人听了,舞台上更是没有了竹板书的身影。
  自己的喜欢和热爱的东西却无法给自己一口饭吃,江海的心里是很悲凉的,无奈选择了去说相声,可是竹板书的功夫他却一直没有放下。
  后来相声也不景气了,也不好吃饭了,江海又选择改行去演小品了,相声的基本功他早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可是竹板书却一直没有放下。
  江海缓缓闭上了眼:“为了吃饭,我放弃了竹板书,为了吃饭,我又放弃了相声,我这一生都在向现实妥协,向饭碗妥协。可这一次,我想为我的梦想搏斗一次,哪怕……只有一次。”
  江海猛然再睁开眼,眼中充满了决绝之色,眼中燃烧着狂热的神彩,那种只有那种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少年人眼中才会有的神彩。
  台下白阔山老爷子眸子骤然一亮,他发现台上那个紧张的小伙子变得不一样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了。
  “有点意思。”白阔山老爷子嘴角噙着笑意。
  江海扭过头对师父点点头,示意自己可以了。
  马红军看到自己徒弟的状态,顿时心里就安定了,他双手熟练地一抖,竹板声响起。
  带到板眼合适之时,江海张嘴便唱道:“慢打毛竹,书又归了本正,打起我的竹板儿,书归正风。接下去,唱的本是半部残书前后七国段,还有这两三段,没有把它交待清。”
  “哪里丢来,哪里找,我是哪里接着把它唱,哪里头忘了,我就把它说来你们各位接着听,奉敬在坐的众明公,因为热闹更好听……”
  江海的嗓音非常清亮,配上快板明快的节奏,唱出来的书非常有味道,这高亢的一嗓子出来,全场观众眼睛瞬间就是一亮。
  来听评书比赛的基本都是常听评书的老观众了,不过他们可没见过这种形式的,现在一听觉得非常新鲜和有意思。
  不仅可以听到他说的评书故事,还能欣赏到板声伴唱,还真的是一举多得啊。
  竹板书刚开始表演就把观众给吸引住了。
  评审团的各位大腕儿们纷纷点头,这人不错。
  白阔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意,一看这就是个有功夫的人。
  古老师深深看了台上两人一眼,侧过头问白阔山:“老爷子,您看这两人如何?”
  白阔山看着台上,笑着说道:“功夫不错,很深厚。”
  古老师点点头,他看着台上的江海,他也挺满意这人的演出的,但是心里也暗自拿江海和自己徒弟比较了一下,发现还是自己徒弟更胜一筹。
  古老师心中安定了,看着江海的眼神也全都是赞赏之意。
  竹板书唱完之后,江海收尾一顿,师徒两人站起来齐齐对着观众一个鞠躬。
  “好……”观众席上掀起了热烈的掌声。
  评审团的许多大腕儿也纷纷献上了掌声,这段演出值得他们鼓掌。
  江海和马红军相视一笑,再次给观众鞠了一个躬,观众掌声更甚。两人是在观众的热烈的叫好声中下场的。
  江海突然有点想哭的冲动:“竹板书能有这么多掌声,值了。”
  江海扭头看师父,却发现自己师父眼睛也是通红一片。
  ……
  主持人报幕:“接下来请您欣赏评书《龙图公案》,表演者:杜岳峰。”
  报幕结束,杜岳峰迈着步子一出场,全场观众就响起了无比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这里有一多半人都是冲着杜岳峰来的。
  江海师徒卖力气表演了半天还没有杜岳峰一个简单出场来的掌声多,这就是现在评书界的当红小生,这就是敢于电视台比拼收听率的评书界年轻一辈第一人的威势。


第0448章 杜岳峰
  在那个电视还未普及还是广播称王的年代,评书界有四位名家非常出名,非常受关注追捧,被各大报纸称为是永不消逝的电波。
  这四人分别是袁阔成、田连元、单田芳、刘兰芳。四人就只有袁阔成先生一人是评书门下的,剩下三人全都是西河门人。
  说书有三种,竹板书、评书还有大鼓书,但其实评书是从大鼓书里面演化出来的,据说明朝北方评书的创始人王鸿兴就是唱大鼓书的,但是因为要进宫献艺,不敢携带鼓弦,害怕被认为自己是刺客。所以就带了一块醒木进宫,没有乐器也无法演唱,就只能用评话的形式说书了。
  评书便由此而兴。
  西河门的评书自然是从西河大鼓里面发源出来的,翻一下这些著名的西河门的评书名家的传承家谱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师承都是来自西河大鼓一门。
  现在评书界的当家人古剑锋古老师就是西河门人,他的徒弟杜岳峰自然也是了。
  而白阔山是评书门人,他和张阔如是同一辈人。
  杜岳峰是现在年轻一辈最红的评书演员,现在老一辈的评书艺人也都退居二线了,不太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