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披红挂彩。在燃放鞭炮之际,搬着棺材盖从垂死之人身上过一下。这就象征着在棺材里躺过一回了,预示着已经从鬼门关转了一圈。人们试图通过这种形式,让自己的亲人能够侥幸逃过此次死劫。当然,由于种种特殊原因,也有人是冲喜之后,棺材就长期搁置于家中的。
我们这里,一般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将做棺材视为生命中相当重要的一件大事。因为,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棺材就是自己百年之后,到另一个世界的住所。有些特别重视又不太相信自己子女的老人,通常会在自己生前就想办法将棺材打造好。这样,在自己的监督指导之下,自己百老归天之后才能拥有一个称心如意的住所。因此,年纪颇大的老人家中摆放一口棺材,其实也不算什么。没人会认为那就是不吉利的。
既然如此,那么老妇人的表情为什么会变得古怪了起来呢?这其实跟她家的特殊情况有关。老妇人有三个儿子,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件幸福的事情,但老人却不这么认为。所谓“不患贫,只患不均”,这儿子多了,相互之间就会比较并推诿,每个人都生怕自己付出的多了。因此,很多情况之下,倒不如一个儿子来得好。只一个儿子,就没法推脱,只得尽心尽力地赡养好自己的父母。现在,这位老妇人都是在三个儿子家轮着过的,每个儿子家过的时间几乎完全相等。我估摸着,老妇人不是没提过打造棺材的事情。只是,如果有一个儿子不同意的话,那么这事儿就算是黄了。再者,棺材如果做好了,那么该摆放于何家?棺材只一口,放谁家谁愿意?没好处不说,还占地儿。一家一家的轮吧,这样的大家伙可不是老妇人,自己会走。给它挪地儿本就是个相当麻烦的事儿。因此,在老妇人没有闭眼之前,她的三个儿子是决计不会同意为其打造棺材的。也正是如此,老妇人的脸色才会变得难看了起来。
正在老妇被那人说到家庭痛处而无比尴尬之际,母亲出现了。母亲的话,顿时替老妇人解了围。“你们只知道棺材大。我来问你们,有没有谁知道这是属于那种型号的?”
还别说,这次,母亲卖弄还真卖弄对了对象。围观众人皆被问得愣住了。
“这棺材还分型号?”一五十左右的妇人不解地问,“用的木材大点,棺材就大点,用的木材小点,棺材就小点了呗。哪还能分啥型号?”
“你这就不懂了吧?”母亲有些得意地回道,“我们家这口棺材就叫做‘十二段’,是棺材中的最贵的那一种。”
“十二段?你当是劈柴啊!连棺材盖算在里面,顶多就两块。哪里有十二段呢?”五十左右的妇人带着嘲笑意味地反驳说。
“‘十二段’不是被劈成十二块的意思,而是指造一口棺材只用十二段原木。”母亲先是不屑地瞥了那妇人一眼,然后才解释道,“你们想,这么大的棺材,只用十二段原木就做成了,那这十二段原木得有多大?你们可以自己数数棺材上的罗圈(年轮的俗称),看看到底是不是十二个?”
一个、两个、三个……
“还真是十二个!”很快,就有人惊呼一声。
“这十二段,之所以价格贵,可不仅仅是因为用的原木巨大,还因为它的做工很有讲究。”母亲继续得意地解释着。
“这做工有什么讲究?”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大感兴趣地问。
“你们看,这棺材的两壁(指从棺材正面看到的两侧呈半弧形的部分),必须得罗心(指年轮的中心)对罗心(两个半弧形部分,各有三块巨型原木打造而成,上中下各三段,上面的年轮中心得平行对应于另一侧的年轮中心,以此类推,中对中,下对下,这就是所谓的罗心对罗心)。”
……
在母亲的不断解释之中,围观的众人不断地爆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惊叹。我注意到,在那个时候,母亲在众人特别是老人们惊羡的眼神中,相当难得地忘记了悲伤。那个时候,母亲有的只是为满足了父亲遗愿而生的骄傲。
有一点,母亲与父亲还是非常相像的,那就是“很好面子”。父亲之所以坚持要十二段,除了为自己考虑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给我们子女争面子。为父亲购得十二段,母亲也觉得很有面子。在被人艳羡的目光中,母亲是那么的满足。我想,父亲如果复生的话,那么也一定会很享受那样的目光。想到这里,我觉得八千多元巨款的付出,也算是“物”有所值了。毕竟,好心情可未必是金钱所能买得到的。
第221章 夫妻深情
在母亲详细介绍之后,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满脸向往地说道:“我将来也要弄个十二段。”
母亲闻言,就好心地解释说:“不行。这十二段,是专给男人们用的(典型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我们女人们可不能用这么大号的。”
“那真是可惜了!”老妇人满脸惋惜地叹息一声。
“我家某某(父亲小名的代称)指定要十二段的时候,我曾在一旁说过,‘将来,我的棺材就随便弄一个,没必要太好’。可是某某(父亲小名的代称)却坚决不肯,强调我一定要弄个十六段的,否则怎么能与他十二段的相配呢?要不,就别跟他合葬于一处。(现在想来,父亲这样的交代,一方面表明出他对自己老伴的牵挂和关心,另一方面说明在最后几天,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
听了母亲话,老妇人立即来了精神。“十六段?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女人用的最好的棺材就是十六段了?那这十六段跟十二段又有什么不同呢?”
“不错,我们女人可以使用的最好的棺材就是十六段的。十六段、十六段,意思就是说打造一口棺材需要使用十六根原木……”
“等等……”老妇人有些不解地打断母亲的话,疑惑地问道,“用十六根原木?照你这么说,这十六段的岂不是应该比十二段的更大?”
母亲露出了一丝会心的微笑,然后接着说道:“不错,起初的时候,我也跟你想的一样。在被某某(父亲小名的代称)纠正了好多次之后,才终于弄清楚十六段和十二段的哪个更大,哪个更好。虽然十二段用的原木少了,但个个都是最最巨大的木材,因此打造出来的也就成了棺材之中最大的型号了。十六段的,虽然使用了十六根原木,但这些原木要比十二段所使用的小得多了。所以,虽然用的原木数量多了,但最后做成的棺材却要比十二段的小了不少。但十六段的,可是使用的整整十六根整原木,这可比普通的只用少数几根原木就做成的一口薄皮棺材好了许多。因此,十六段,在棺材中其实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老妇人听了之后,连连点头,然后神色坚定地说道:“我决定了,以后就要个十六段的了!我含辛茹苦地将他们拉扯大,那些兔崽子们可别想用普通的薄皮来糊弄我。”
起初打趣过老妇人的那六十多点的男子闻言,就接口道:“您老身体还这么好,现在就张罗起这事儿来,是不是有些早了!”
看到围观众人忍俊不禁的模样,老妇人就有些气愤地说道:“臭小子,你懂什么?我老人家这是未雨绸缪。”顿了顿,然后,有些落寞地继续道,“唉,我也八十多了。还能有多少年活头?人家不是说了,在那边的时间可比这边长得多了,因此半点马虎不得。”
老妇人的话,可谓触到了在场每个人的痛处。毕竟,没有人能够说得准自己还能活多久。父亲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就父亲那健壮的体魄,谁又能想到他说没就没了呢!能够围在这边的,多少都是带有些传统思想的人,因此,一时之间场面竟然变得无比压抑了起来。
“还别说,十二段就是十二段,真是够大的啊!”一人打破沉寂的感慨道。
“不错,确实挺大的。这么大的棺材我可是头一次看到。用十二段的棺材,估计你们算是(村上)头一家了。”另一人随即应和,并进一步感慨说。
“这么大的棺材确实罕见,不过,据我所知,你们家绝不是第一个。我记得某某(村上人家的名讳)父亲过世的时候,当时买的就是十二段。我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当时那庞大的棺材就是用拖拉机给直接运到田里去的。好像,还有某某家用的也是十二段,我记得不是十分清楚了。反正,你们家也算是不简单了,在全村应该能够排到第三、第四的样子吧。”一人仿佛专门统计过一般,听了人家的感慨之言,立即显摆似地驳斥了起来。
“你说的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再说了,在场的大伙儿有几个看到过的?我还说看到过比十二段要大得多的棺材呢?谁信呢?反正,我就是头一次看到过这么大的棺材!我就认为大爷爷(对父亲的称呼)家是第一家了!你待怎的?”被驳斥的那人立即不服气地反驳了起来。
“你,你这是胡搅蛮缠!”
“谁胡搅蛮缠?这法律上也强调万事得讲证据。你说有比这更早的,那证据呢?就你一人看到了,那可不能算!难道你要说见到阎罗王了,那我们大伙儿是不是也得相信?”
这话的言下之意,就是你说的话可不值得让人相信。那人一听,立即就急了起来,大喝道:“你……”
围观众人见这二位脸红脖子粗的,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因此不待那人发作,就赶紧分成两拨,一边将二人分开,一边纷纷劝说了起来。
虽然两人因为棺材的话题弄了个不愉快,但母亲听到他们争论的是自家的十二段到底是不是村上第一的问题,脸上的笑容不禁更甚了几分。因为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但都足以表明十二段棺材的罕见了。毕竟村上有好几千户人家,能够用得起十二段的也不过就是寥寥几个而已。在这样的争论之中,母亲觉得自己大大地长了面子。于是,在劝解二人的过程中,母亲的腰杆不禁挺得更加笔直了起来。也许,在母亲这一生之中,最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坚持替父亲买了个十二段吧。这当中不排除有虚荣心的成分在里面,但由此也不难看出父母之间那深厚的夫妻之情。就是拼尽全力,母亲也一定会为父亲的一生打上一个完美句号的。
二人之间的闹剧结束了,围观的众人也纷纷散去,母亲有些满足地往家中走来,只是,当目光刚一接触那冰冷的冰棺之时,眼中的喜意就瞬间被浓浓的哀伤所取代。
第222章 决定换门
至父亲落葬之前,那口巨型木棺几乎就一直放置于我家门前的晒场之上。我家门前的雨棚、挽联和大量的花篮、花圈本就已经相当引人注目了,因此从我家门前大路上路过的众人的目光,几乎就没有不被木棺那巨型身姿所吸引的。对于母亲来说,这种(木棺)被留意、被热议的感觉,还是颇为享受的。
不过万事有利也有弊,木棺那巨大的身型虽然为母亲争足了面子,但很快也就给她带来了烦恼。正是因为这木棺的体型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好心人的提醒之下,母亲从第二天一早就担心其进出的相关问题来了。
一热心人特意量了一下木棺和我家大门的宽度,他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此宽大的木棺刚好能勉强通过我们家的大门。于是,问题也就来了。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逝者入馆之后,棺材是需要有人抬出家门的。我们家的木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