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书大亨-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些内容林逸可没和老曹说,首先,这本书等于送到老曹嘴边,最后被他夺了过来,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其次,免得说得太仔细,老曹听了心酸。这家伙可不是那种度量大的人物,要是生气闷气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

老曹真的后悔,原本这些书都该是他的,这本印谱也该是他的。可他愣是把这些拒之门外。

如果说心酸的话,老曹心酸自己有眼无珠,怎么每次和林逸在一起,都显得如此低能。

林逸见老曹发呆,可没时间安慰他,他还要忙着购买机票,然后飞去上海。对于他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在离开南都前,林逸免不了再和家里老妈,以及老姐,还有海棠等人打个招呼。以前出门都是和其他人一起,这次独自出门,倒显得干脆利落些。

海棠在忙着开发林逸老家的那处绿色度假村,也没空给他送机,只是在电话里叮嘱林逸小心身体,一路顺风。另外林逸和她已经订好了今年“五一”结婚,可以说这次是林逸最后自由的时段了。以后他可就是拖家带口,有老婆的人了。

一想起自己以后要被海棠绑着,林逸不知道是喜是忧,也许对待婚姻,他还有一些不自信。

不管如何,机票已经买好,时间也到了,当天,老姐,向阳,宝儿,以及老曹和老黄给他送行。

宝儿不明白小舅舅为什么又要出远门,每次出远门,她就想念他的很,所以宝儿小脸上满是不情愿,嘟着嘴,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林逸,那意思是说你不要走了。

林逸就笑着捏捏她的小脸蛋,承诺会给她买好多好多的玩具和好吃的。听到这些,小丫头宝儿这才破涕为笑。

与宝儿比起来,小姑娘向阳更舍不得林逸走,自从林逸把她带到这城里以后,虽然吃好住好,也在学校认识和很多好朋友,可是向阳打心里还是把林逸当成了唯一的亲人。因此她偷偷地拉着林逸的衣襟,模样像是依恋主人依依不舍的小猫。

对此,林逸只能再次安慰她,并且托付老姐好好照顾好向阳。对于林逸这么啰嗦,老姐林雪的反应是,让他照顾好自己才是,又说他快和海棠结婚了,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出门在外多一个心眼,有事儿发生要第一时间通知家里。林逸莞尔,笑说到底是你啰嗦还是我啰嗦,都快要误机了。

时间差不多,林逸与他们挥手作别,最后踏上了飞往上海的航班。

他却不知道,自己这次上海之行,又将掀起一阵惊涛骇浪。(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七章。上海滩

浪奔浪流,

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话说1980年,香港的无线电视台(TVB)出品了一部电视剧:《上海滩》。该剧一经播出,便掀起收视狂潮,可以说是风靡海内外。

这部《上海滩》真正开始在国内家喻户晓,则是在1985年以后。那时起,《上海滩》首先在上海,然后陆续在中国大陆各地播出。

《上海滩》让当时全国的电视观众看得是如醉如痴。在那样一个刚刚开放、黑白电视机还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在电视台播放《上海滩》的时段,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人们早早就守候在电视机前,看许文强和冯程程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恨纠缠,看旧上海的帮派争斗、恩怨情仇…毫不夸张的说,《上海滩》已然成为一个时代的坐标,成为那一代人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

80年代的中国,文化、娱乐资源匮乏,信息也很闭塞。《上海滩》的出现,带给人们视觉上和心灵上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也许,现在的90后、00后永远不会理解,在那一代人的心目中,《上海滩》是不可替代的,它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永远的“神剧”。

如今林逸就站在这令人神往的“上海滩”上,傍晚,只见整个上海滩灯火辉煌,繁花似锦,尤其那夜幕下一些红灯酒绿的招牌,昭示着上海的繁华。

不过很可惜,不像那部电视剧展示的一样,招牌上的名字都是现代化,丝毫没有旧上海的半点气息。林逸记得清楚,《上海滩》第一集中,那些招牌可是有“百乐门”、“乐宫舞厅”、“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大华餐厅”、“新新公司”、“RITZ”…

其中,“百乐门”的英文为“paramount”,意为“至高无上”,是上海著名的娱乐场所;

“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和“新新公司”,都是当时上海的四大百货公司之一;

“新都饭店”、“大华餐厅”、RITZ(豪华酒店,后被万豪并购)都是有名的酒店或餐厅。

放眼看去,现在有的则是百货商店,麦当劳,休闲网咖,还有KTV……

林逸下了飞机,并没有立马就去预订酒店房间,相反,他就这么背着挎包,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外滩转悠着。

外滩人来人往,还有很多老外,让人感觉像是到了国外,有一些警察在附近巡逻,林逸就被拦住了,还查了身份证,看起里他转悠的太显眼了,尤其背着挎包,样子像极了无业游民。在上海,对于这种无业游民管制是很严的,说白了,就是防范于未然,免得以后发生什么事儿。

在外面300处,有一家金店,如今很出名,原因是大白天金店被人劫了,貌似抢劫金店的人也是在外滩挎了背包转悠,就像林逸一样。

林逸也终于懂了,为什么会被警察叔叔查身份证。

……

肚子有些饿,林逸看看那灯火闪烁的麦当劳,实在提不起食欲,他还是比较喜欢吃面条的,可是附近貌似只有高档的“意大利面”。

林逸想了想,就拦了一辆出租车,问那司机大哥哪里有面馆。上海的司机大哥也很实诚,就说这不是有意大利面吗。林逸摇头说,太贵了,吃不惯有没有刀削面,烩面之类的?司机大哥就说,那我带你去。

出租车一路奔驰,过了隧道,然后到达一条大街,司机大哥说,下来吧,就是这里,这里有很多面馆。

林逸说了谢谢,然后付车费33元。

司机大哥开车走,心中嘀咕,吃不起意大利面?差不多车费就够了,这人傻呀。

林逸看那招牌,“天一刀削面”,也不知道是不是陕西那家有名的面店。进去一看,人还挺多,原来正是饭时,有很多外来的游客在这里点了面正吃的不亦乐乎。

林逸好不容易找了一个位子坐下,这时候过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跟林逸一样,竟然也背着黑色的挎包,瞅瞅四处座位,然后一屁股就坐在了林逸面前,操着豫西口音说:“小伙子,这儿没人坐吧?”

林逸好笑,你都坐下了,还问?嘴上还是很礼貌地说:“没人。”

“那就好。”大叔摘下自己的近视镜,从桌子上拿了餐巾纸对着镜片擦了擦,然后问林逸:“点了什么?”

“刀削面。”林逸随口道。

大叔笑了,“那我也来一碗面。”说完就招呼老板报饭。回头又对林逸问,“你是哪里人啊?”

林逸说:“南都的。”

“哦,蛮远的。我是豫西的,算起来也是邻居。”又问,“你来上海做什么?”

林逸莞尔,这大叔太聒噪了。

“来办点事儿。”

“什么事儿啊?”

林逸:“……”

“不好意思啊,”大叔总算认识到自己最有些碎,就说:“年纪大了,遇到人就爱唠叨,这次来上海又是我一个人过来对了,我姓刘,叫刘红旗,是在政府部门上班。”

林逸:“……”人家已经很主动地把自己的底细跟你说了,你能怎么样?

“我叫林逸,暂时没什么工作。”

“呵呵,年轻人没工作不要紧,只要肯上进,工作很好找的!”刘红旗把林逸当成了来上海找工作的打工仔。

林逸也不解释,只是笑了笑。

刘红旗觉得林逸蛮斯文,蛮腼腆的,很合自己胃口,就又鼓励了几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又说年轻就是本钱,自己当年像林逸这么年轻的时候,还在机关坐冷板凳,爹不亲娘不爱,现在却已经是处级干部了。

林逸莞尔,原来这还是个当官的,怪不得这么唠叨。

刘红旗貌似嘴无遮拦,可是那种“自来熟”的感觉却让林逸不得不叹服,这人的人际关系一定处的很好。尤其和你拉起家常来,让你很快忘记他刚才还是个外人。至少现在林逸已经开始喊他作“红旗叔”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八章。玩出火

热腾腾的刀削面端了上来,林逸一碗,红旗叔一碗。林逸正要开吃,红旗叔问他眼边的辣椒调料用不用,林逸就递给了他。

红旗叔拿了筷子就把那辣椒调料往碗里拨弄,看得林逸直发寒,这么能吃辣?

红旗叔就呵呵一笑,说:“我祖上是四川的,川人都爱吃辣。”林逸点头,“我也喜欢吃辣,不过还是没你这么厉害。”说着习惯性地从挎包摸出一本书,想要看几眼。

这是林逸养成的习惯,在餐桌上看书。觉得这样不浪费时间。

那红旗叔正吸溜着刀削面,见林逸摸出书来看,就道:“原来你也喜欢看书,那么想必也一定很喜欢淘书了。”

林逸点点头,“是啊。”然后又瞅了瞅红旗叔旁边的挎包,忍不住道:“难道叔你也是同道中人?”

红旗叔哈哈一笑:“对头!这种挎包可是我们日淘书客的专用道具。除了那些街头摆摊做买卖的,就属我们道具最统一了。”

“看起来红旗叔您可是老行家了。”林逸恭维道。

“不敢当哈哈,真的不敢当。不过说起来这淘书,我倒是坚持了好久。”红旗叔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一边吃面一边和林逸唠开了。

林逸本来就是个很好的听众,何况他现在所写的《淘书笔记》虽然已经写完了,却总觉得美中不足,最好能多收集一些素材,既然有这样的老淘客,何不听听他的故事。

红旗叔喝了一口火辣辣的面汤,说:“在我们那里,摆书摊卖杂志的人很多,开旧书店的人亦较多。记得我十几岁,还在念书的时候,家里每天给的零花钱是二元。我呢,舍不得用,全部存起来,到了放月假的那天,就跑到旧书店淘书。有一家旧书店名叫飞腾书社,主人姓章,脸容瘦削,性格和怡,衣服上总是干干净净的。看到他,我毫不感到拘束,仿佛来到了朋友家。章先生和我熟稔后,还让我赊账。有一次,我选了一套中华书局版《南史》,打折后依然要八十多元。我付款后,还欠他二十多元钱。他大方地叫我拿去,然后在帐本上记一笔。纵然我在上学路上邂逅他,他亦不提赊账的事,而是向我微微一笑,转身就走了。我并不是诳骗别人的人,等手里攒足二十多元,我马上给了他,让他销帐。他笑道,这么快就给我啦?我一本正经地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后来,也是采取分批付款的形式,在他那里买了二匣三十多册的《东坡全集》。不过,杂志我很少买,因为爸爸在邮局订了《人民文学》《文史》《传记文学》等等。一次,我们班上有人看《文选》,我向他借,他不肯给,说是怕我弄坏。我恚恨了,决计自己买一套。有一家旧书店喊价二百元,我买不起,离开了。章先生那儿的《文选》,品相优良,但是缺一册,他说,五十块,你拿去。我一方面贪便宜,另一方觉得缺一册也不影响阅读,于是出钱买了。至今这《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