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就是天军的六原素特种部队,小刀郡主早就在那里摩拳擦掌了!
他们的二十万专家,起码顶上天军的常规部队二十万,甚至顶得上百万兵!
其次,虫洞的动物同盟军,成千累万,只要有需要,它们就可以出动,用各种变通方式攻击敌人。
对,就让他们对付那些老外,反正也不需要语言交流!
那么白俄不是自恃身强力壮吗?让他们跟巨象、莽牛对垒试试!
还有那些空军勇士,前面已经牛刀小试,现在是不是可以大展身手了?
最后,还有彼得的水师!
交战地区到处都是河湖密布,正是水师发挥的好场所,别的不说,二百多只约拿大鱼,就不是他们能挡得住的。
这样算来,岂不是大有优势!
“好,我来排兵布阵!
“石达开!命令你部迅速插到清军淮河第二道防线的北面,坚决阻止咸丰的部队和淮河防线汇合!
“胡以晃!命令你部立刻赶到中外杂牌军的北方,然后予以包围并展开攻击,不让一个人从你那个防线逃脱!
“虫洞!带领你的动物同盟军,把大象、瘤牛、虎豹等大型动物,都布置在满清杂牌军的后面,对他们形成压力,随时展开进攻!
“小刀郡主……”
于是他很快就知道了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两人相隔甚远,不见不烦,如果老六来了,在眼前晃悠,难免雷霆一怒,拿下这个阴贼!
然而,现在绝不是做这种事情的时候!
于是,就在老六的百万大军到来汇合的前夕,咸丰的中枢大军毅然再次出前,向淮河战场突击!
“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听令!你负责掌管中路大军,总数四十万,对付敌人中枢兵团,他们的兵团总司令是陈玉成,军队总数是四十万!”
泗川总督徐泽醇听令,你负责掌西方大军,总数四十万,对付敌人的西路兵团,他们的兵团总司令是萧朝贵,人数二十万!”
盛京将军奕兴,对付天军北方军团韦昌辉;
然后,麦轲腾空而起,奔向两淮之间的一个地方,实际上离湖广集团军的第二防线不远,贾无良等人就在那里落脚。
再看看满清方面的湖广总督领导的部队。
中路天军完成了主要途径的突破,派出一连队为建制的搜索开拓的部队,向大桥的两侧进发,首先把那里阻挡天军陆战队的清兵清除掉,帮助他们登上淮河北岸。
这时候,虽然天军强行渡河,但是满清部队还有大批有生力量,他们马上都退守到第二道防线。
这第二道防线才是他们真正要坚守的地方。
湖广总督的第二道防线设在了宿县。
主持这个防线的正是湘军灵魂人物曾国藩!
(下面是一些历史资料,供参考)
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宿县及前身宿州的名称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宿国”,当时是一个驿站。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1950年7月1日,以宿县西境析置濉溪县,现属淮北市。宿县这个名称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撤县併市,宿县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宿州市,宿县相当于今天的埇桥区。自此之后,宿县名称就消失了。
宿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在古代有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垓下落败和虞姬自杀的地方,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也是宿县人,以及“蓠蓠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诗,描写的是现在称为符离的区域)。
在近代有赛珍珠以此地为蓝本所写长篇地》(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笔下用的是宿县方言读法:nanxuzhou。即“南徐州”。因为宿县地处徐州之南几十公里,而宿县读法近徐州,故称“南徐州”。
再近一点,则有淮海战役之双堆集大决战。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双堆集是一个地理名称,位于淮北市濉溪县东南部,因淮海战役的一场关键战斗在此发生而闻名。
背景
11月22日,人民解放军歼灭黄百韬兵团(参见碾庄圩战役)后,中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淮海前线总前委根据战场形势,几经磋商确定第二个歼击目标应是由蒙城地区向宿县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决定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围歼黄维兵团于浍河南北地区;以华东野战军主力分别阻击徐州、蚌埠可能出援的国民党军,确保围歼黄维兵团之作战。
军力
23日,黄维为协同蚌埠李延年兵团和徐州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南北对进,打通徐蚌路(徐州至蚌埠)交通,以第10军在左,第14军在右,第18军居中,第85军跟进,向浍河南岸的南坪集攻击。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进行了顽强阻击,为诱敌深入,当晚放弃南坪集阵地。24日上午,黄兵团强渡浍河,前出至东坪集、任家集、七里桥、朱口地区,进入中原野战军预设的袋形阵地内。黄维发觉处境不利,即令各部于下午向南收缩,准备沿浍河南岸向胡沟集、固镇方向前进,先同李延年兵团会合,然后沿津浦路(天津至浦口)北进。当日黄昏,中原野战军全线出击。第3、第1、第2、第6纵队分别从孙町集、五沟集、白沙集、曹市集,由西向东突击;第11纵队从靳县集由东向西突击,第4、第9纵队从伍家湖、邵瓦房由北向南突击。至25日晨,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约7。5公里的地区内。
战斗
26日,蒋军司令黄维乘解放军包围不严,东南方向兵力薄弱之机,全力突围。27日,黄维依令以第18军第11、第118师,第10军第18师,第85军第110师,在坦克、飞机支援下向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和陕南军区第12旅阵地轮番攻击,均被击退。在突围中,第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此后,黄维又遵照蒋军司令固守待援的指令,以第18军守平谷堆、尖谷堆作纵深防御,以第85军守腰周围、李庄地区,向西防御,以第14军守张围子、杨四麻予地区,向东防御;以第10军守马围子至杨庄、李庄间向北向南防御。兵团部设双堆集以北小马庄。针对黄维兵团依托村庄、地堡群固守,中原野战军采取“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的攻坚战法,进行了工程量浩大的近迫作业,紧缩包围圈,逐村攻击,攻占一村巩固一村。至12月初,黄维兵团的防区进一步缩小,能机动突击的力量只有七八个团,陷入粮弹两缺的困境之中。
结束
6日16时30分,中原野战军全线发起攻击。由第4、第9、第11纵队附华东野战军特纵炮兵主力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成的东集团,由第1、第3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及炮兵一部编成的西集团,由第6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陕南军区第12旅编成的南集团,同时对当面之黄维兵团各军发起突击,战斗空前激烈。至13日,将黄维兵团压缩在东西不过1。5公里的狭长地域。刘伯承、陈毅适时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黄维拒绝放下武器,为迅速解决战斗,****淮海前线总前委再次调整部署,以华东野战军第3、第13纵队加入南集团作战。当日晚,解放军发起总攻。至15日黄昏,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双堆集战役陈士渠抢主攻'1'
1948年12月11日,王牌军黄维兵团久攻不下,陈士榘奉命亲自驾着吉普车奉命带着华野先头部队赶到了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政委都在那里焦急等我父亲呢,见了面邓政委用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对我父亲说:
“陈士榘同志,你可来了,我们等你好长时间喽!”
刘伯承司令员拿来了军用地图,向我父亲讲述了当前的战场形势,希望我父亲能帮着中叶出出主意。
邓政委说:“陈士榘,你的名声很响呀,打仗打得好,我们都晓得了。”
我父亲说:“首长过奖了,我主要是在陈司令员、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做一些具体工作。”
我军邓政委说:“不要谦虚吗?陈毅和粟裕都讲过你,说你的点子好厉害呀,华东的几个大仗都是你最早提出来的,是不是呀?这次你可要为我们也提出一些点子呀,解放军可是一家人呢!”
我父亲说:“当然了,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我父亲向刘伯承司令员、邓政委提出了自己对战役的看法:中原野战军武器差,黄维兵团阵地难以突破,主要是因为他们依托双堆集高地的地理优势。双堆集高地前方视野开阔,他们可以居高临下发挥火力的优势。我们要想吃掉黄维兵团,必须拿下双堆集中的一个堆,不要分散火力,要集中火力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一个堆。这个堆拿下了,另一个堆就好办了。
我军邓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完全赞成我父亲的意见。我父亲自告奋勇承担攻打双堆集中一个名叫尖谷堆的任务,两位首长都高兴得不得了。但当邓政委跟下属部队联系,要他们让出一个主攻位置时,没有一个纵队愿意让出攻击位置。
我军邓政委无奈的摊了摊手,说:“也好,我这的部队都和敌人杀红了眼,你谅解一下吧!”
我父亲于是驾着吉普车离开了中野司令部。
可他的车刚走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发现前面路口处站着一个军人向我父亲的车队摆手。到近了一看,原来是二野第六纵队的政委杜义德。他认识我父亲的那辆吉普车,
杜义德在我父亲的车子前大喊:“是陈士榘参谋长吗?邓政委要你去接电话!”
原来是中野武器差,黄维难以啃掉,邓要我父亲留在中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经过邓政委的协调,主攻击位置已经让出来了,那就是六纵的攻击位置。
我军邓政委在电话里对我父亲说:“不仅仅是攻击位置,六纵也归你指挥。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我已经跟他们讲好了,他们都听你的!”
我父亲立即将这几个纵队的首长召集到一起,要他们调整部署,将他们原来分散的火力和兵力集中到一个堆上,即尖谷堆。
12月14日傍晚,我父亲下达了总攻黄维的命令。
在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后,我军密集的兵力趁着夜色向尖谷堆发起了强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我军一举拿下了尖谷堆。见尖谷堆被我军攻占,平谷堆的敌人慌了阵脚,多次组织兵力向尖谷堆反扑。
我军居高临下,用火力狠狠地射杀敌人。敌人无可奈何,只能望洋兴叹。
我军邓政委知道了此事,高兴地说:“还是陈士榘有办法呀!”
华野的帮助下,王牌军黄维兵团中野被迁灭,临走陈士渠奉命把缴获全都留给中野'1'
2点评
此战,我方武器装备却远逊于敌方,之所以能够全歼敌军,一方面是战役布置与指挥上的正确,另一方面则是人民解放军的英能奋战、不怕牺牲。最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