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香港1949-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华龙知道未来十几年,香港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楼价增幅空间很大,而现在恒隆公司愿意折价让出金钟二段地块,他觉得是一个好机会,如果恒隆公司认赔4亿港元,那对李华龙而言,是送上门的好处。


第347章 才子的新作
  翌日早晨,七时四十分,李华龙正在餐厅吃早餐,佣人来到餐厅,告诉李华龙,李华文给他打来了电话。
  李华龙放下筷子,来到客厅,接起电话,笑着问道:“大哥,早餐吃了吗?”
  “还没有呢。昨天,陈曾熙已经同意认赔4亿港元了。”李华文笑呵呵道,“高不高兴呢?”
  “这没什么可高兴的。”李华龙淡淡说道,“虽然这个项目长远利润不低,但现在楼市低迷,投资购买二手房的利润说不定比做这个项目的利润高。”
  “小几十亿资金,能买多少二手房呢,这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能够找到更好的投资项目,这一点,你不否认吧?”
  “不否认,我知道你的投资眼光好。”李华文笑了笑,“我让陈曾熙今天就联系呢?”
  “呃……”李华龙沉吟片刻,说道,“大哥,那再麻烦你一下,你帮我联系一下陈曾熙,让他派人到新华龙大厦,找华龙投资公司的经理。”
  “你不准备与陈曾熙见一面啊?”
  “就不见了。见到他,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随便你了。”
  “那我挂了。”
  李华龙挂断电话,接着他又拿起电话,拨通华龙投资公司总经理文孝正家的电话。
  李华龙将恒隆公司准备转让金钟二段项目的事情见到地说了一遍,之后聊了几句,他就关电话,回餐厅吃早餐了。
  李华龙旗下有多家独自企业了,他为了更好的掌控旗下产企业,将各个企业的大型投资项目都交给华龙投资公司运作。
  在金钟二段上盖建物业,李华龙交给金钟置业公司发展,但金钟置业公司的管理层不参与这个项目的投资开发,由华龙投资公司出面运作协调,项目完成后,挂在金钟置业公司名下。
  恒隆公司向港府建议降低金钟二段的地价,但不获接纳,香港港府申请延期补地价不遂后,只能找下家,李华龙愿意接受金钟二段这个项目,港府也乐于有人接盘。
  绿地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现场看过金钟地块后,觉得之前设计好的一个方案,稍稍修改之后,就可以使用,如果采用这个设计方案,建筑面积将达到120万平方英尺。
  李华龙对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英尺的设计方案建筑方案挺满意的,为此,他派代表和政府谈判,政府接受了绿地建筑设计事务所给出的设计方案,和金钟置业公司补签了协议,按照每平方英尺1200港元的价格补地价,增加15。7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增加了1。884亿港元。
  恒隆公司将金钟二段项目转让给李华龙,白白损失了4亿港元,所遭受的打击不轻,因楼市低迷,很多香港人不看好香港的前景,恒隆公司决定将其余地铁站上盖建工程押后进行,暂时没舍得折价转让,看好这些项目长远前景。
  ……
  12月底,李华龙来到《明报》总部,将自己写的稿子递给了金庸。
  “我要这份稿子元旦见报。”李华龙语气肯定的说道。
  查良镛接过稿子,自顾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就看完了。
  李华龙写的稿子很简短,内容如下:
  去年(1981年),无线电视台推出一部名叫《前路》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里,主题歌是甄妮小姐演唱的歌曲《东方之珠》,这首歌的作词人是郑国江先生,作曲人是顾嘉辉先生,歌曲洋溢着一种非常朴素的城市励志精神,也很快受到当时许多香港市民的喜爱。
  最近,我重新听了很多遍甄妮小姐演唱《东方之珠》,觉得在当下,这首歌还不过时。
  我想说,港人无需绝望,后年以后,选择移民海外的人会发现自己做出了愚蠢的决定。
  不要过多的抱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生活,明年会变得更美好。
  我于1982年12月30日创作了同名为《东方之珠》的华语歌曲,歌词如下: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看完稿子后,查良镛含笑望着李华龙,问道:“老板,你看好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
  “你不这么看吗?”李华龙发问道。
  二人相视一笑,查良镛点头道:“有了你这篇稿子,肯定可以鼓舞香港人对香港前景的信心。”
  “希望如此!”
  “你写的这首《东方之珠》,感觉很有味道。”
  “希望将来能够找到一位作曲大师为这首歌作曲。”李华龙微笑道。
  “你不是会作曲吗?怎么不自己谱曲啊?”查良镛问道,他知道李华龙算得上谱曲高手,李华龙之前创作了很多经典歌曲的词和曲。
  “暂时没有灵感。”
  “灵感这东西很奇妙的。”查良镛笑了笑,“你估计华英谈判会持续多久?”
  “这个不好说。英国是大国,是不会轻易认输的,而华夏……必将赢得最后的胜利。”李华龙淡淡的笑了笑,“也谈不上胜利。满清政府割让香港,丧权辱国……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我相信祖国会越来越强盛的,香港回归祖国之后,肯定会更加繁荣的。”
  “老板,能不能把你这些言论刊登在《明报》上?”查良镛笑着问道。
  “还是算了吧。”李华龙摇头道,“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的。”


第348章 不拘一格求人才
  李华龙作为香港首富,甚至可以说,他是当今世界首富,在世界上有不小的影响力,他可不想因为“过分亲华”而遭到港英政府的排挤,他还想未来十几年在香港好好发展自己的事业。
  当然,李华龙也没有想过做缩头乌龟,或者墙头草,他会表达出“亲华”的态度,但要讲究方式。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查良镛含笑问道。
  李华龙闻言一愣,笑着说道:“你问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更好回答一些。”
  “你没有自我评价过?”
  “有啊!”李华龙喝了一口茶,转移话题说道,“你对华英谈判有什么看法,可以写成文章发表在明报上。”
  “你最近是不是很少看明报啊?”
  “看了,你写的几篇文章,我都仔细看过,写的不错,很有想法。查兄,你以前有没有想过在大学教授,做学术研究?”
  “想是想过。虽然没有当过大学老师,但是我觉得还是留在报社工作好。”
  “如果你对管理学校有兴趣的话,那我会推荐你去担任华龙大学或者宁波大学的校长。”
  “没兴趣。以后有机会,你可以推荐我担任名誉校长。”查良镛笑道,“对了,宁波大学招生情况如何?”
  “今年有一千多位新生入学。十年之内,宁波大学的在校学生数量会超过一万。”
  “冒昧的问一句,你先后向宁波大学捐了多少钱?”
  “这不好计算。”
  查良镛不解问道:“这还要计算?”
  李华龙解释道:“为了宁波大学的发展,我向清华大学等内地名校捐了不少钱,让这些学校同意让一些优秀教师转校到宁波大学教书,这些钱可以说捐给宁波大学的,也可以说捐给其它大学的。”
  查良镛笑了笑,嘀咕道:“还有这回事啊?”
  “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可以捐钱为宁波大学建成漂亮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宿舍楼,可内地的情况特殊,没法直接高薪聘请优秀的老师。”
  “还是你有想法。一般的人想不出这种高招的。”
  “谬赞了!”李华龙呵呵笑道,他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谦虚的意思。
  “明年,我抽空去浙江走走,可能会去宁波大学看看。”
  “我家有宁波大学的照片,要不要看看?”
  “不必了。亲眼看的感觉与看照片的感觉不同。”
  “随便你了。”李华龙微微一笑,“我们有些日子没有一起吃饭了,今晚我请客,多叫一些人。”
  “整个报社的人都去?”查良镛开玩笑道。
  “行啊。《明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和报社所有同仁的努力可分不开。就这么定了,你帮我和大家说说。等会儿,我给文华东方酒店打个电话……”
  “明年就元旦了,很多人有安排的。”查良镛打断道,“可以的话,下次再找个机会吧。”
  “也行。那今晚,我就不请你吃饭了。你找几个时间,我配合你们。”
  “谢谢老板!”查良镛笑道,“天底下没几个老板有你这么好说话。”
  这时候,李华龙的手机铃声响起。
  “老板,你忙,我不打扰你了。”查良镛站了起来,拿着李华龙写的稿子走出了办公室。
  ……
  1983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和记黄埔对外公布,该公司执行总裁韦理辞职,副总裁李察信辞职,公司董事会主席李华龙兼任执行总裁之职。
  早在去年秋天,撒切尔夫人赴京城就香港的政治前途与华方谈判,香港英人惶恐不安,信心危机席卷香江。韦理和李察信等和黄集团高层竭力主张和黄集团将重心转向海外发展,李华龙坚定看好香港前途,自然没有同意。
  李华龙和韦理等公司高层在发展方向上分歧严重,李华龙要求韦理辞去执行总裁之职,毕竟他拥有和记黄埔百分之三十七的股权,只要一小部分股东支持李华龙,李华龙就可以罢免韦理的和记黄埔执行总裁的职位。
  韦理等人辞职之后,李华龙开始为和记黄埔物色新的执行总裁,他并不想长期担任和黄的执行总裁。
  从自己认识的人中,李华龙想了一遍,想了几年,忽然想到了一个英国人,这个英国人比他小十二岁,此人来到香港后给自己取了一个华文名——马世民。
  马世民英文名Simon Murray,1940年生于英国累斯特(Leicester)。
  马世民未读大学,但他有不凡的经历,19岁跑去参加法国雇佣兵团,派驻阿尔及利亚作战。后来,马世民把他的经历写成一部名为《Legionaire》的小说,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1966年,马世民来到英殖民地香港,进入最负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他形容自己就像个推销员,墙纸、果仁、钢材、机器、电器等,什么都卖过。其中的3年,他被派驻怡和在泰国的分支机构,负责怡和地产的建筑合约,他借用一种华人独钟的药品——称自己是万金油。
  也正是他在多种领域经受过锻炼,李华龙在物色综合性集团和记黄埔行政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