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家大妹子,你真好福气呀。”媒婆指手画脚的比划着:“你是没有看到哇,人家杜府的宅子有咱半个镇子那么多,使唤的丫鬟婆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光是双挽的大马车就有七八架之多……还有杜姑娘啊,人真的俊俏的没话说,活脱脱就是再世的西子人间的嫦娥,那才是倾国倾城之貌绝世无双的容颜……”
杜月娘长的怎么样母亲早就见过了,虽谈不上什么倾国倾城,也算是美女了。寻常的女子,哪怕是有三分姿色,经过媒婆之口也能成为绝代佳人。
红鞋婆子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不住的念叨碎嘴子:“真是奇怪了,我都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只是提了一下洪哥儿,杜家就满口子的答应……”
母亲也欢喜的很,却没有红鞋婆子那么喜形于色:“大姑还没有吃饭吧?又是车又是马的赶了这么长的路,想来早就饿了,我就去整治几样小菜……”
“不用了,不用了,杜家留饭了。”一说起杜家,媒婆的两只小眼睛就开始冒光:“杜府的酒菜真是没的说,八个碟子八个碗的大蒸席,吃的我肚皮都要撑爆了。我这一辈子,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高级的饭食……对了,杜家的人托我问一下大妹子你,看看哪天请吉合适?”
男女婚姻的事情,最是繁琐,不是说双方同意就可以成亲的。成亲之前还有请吉、问期、下聘、成礼等六七个重要环节,一个也不能少了。
“这么快就要请吉了?”
“这么大好的事情,自然是越快越好嘛。大妹子你好好的翻番皇历,找个吉利的日子,我也好去回复杜家。”媒婆亟不可待的希望尽快促成两家的亲事,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光是这一次去杜家提亲,杜府的管家是给了两个五两的小元宝,那可是成色好分量足的银锭子,换成铜钱的话有十几贯呢。另外还给了一丈二尺的蜀锦,拿去卖掉的话,又是几贯钱。这仅仅是提亲的头一遭罢了,杜家就给了这么多。要是一连串的跑下来,弄个百八十两的银子应该不是问题,这么多钱足够下半辈子的衣食了。
红鞋婆子说过的亲事也不少,可从来没有见过如杜家这样手面宽阔的,要是再算上成亲之后正式的谢媒大礼,可真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所以红鞋婆子比当事人都希望尽快办成这桩亲事:“林家大妹子,这样的好事几辈子也难得遇到一回,你们可要尽快一些,人家杜小姐还等着你们的消息呢。”
: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八章 回来了(求票求收藏)
因为男女两家都同意了这门亲事,尤其是媒婆卖力奔跑,林三洪的婚事顺利的出奇,才一个多月的功夫,合八字、请吉、问期这些麻烦的事情就办完了。剩下就是下聘,只要聘礼一下,这门亲事就算正式缔结,仅仅余下成亲之前的成礼、过府等程序化的小事情。
下聘礼起是就是双方护送信物,母亲买了一根杂玉镶银的凤衔珠簪子,还有一对麻花银丝手镯,光是这两样小首饰,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杜家返送过来的回礼足足装了一大车,不仅有母子二人可以用到的四季常服,还有绣花的被褥枕套、黄梨木的桌椅等很多值钱的物件。自然也少不了四只大白鹅和一对红油条案这种必备的吉利之物。
就因为跑林三洪的亲事,红鞋婆子狠赚了一大笔,光是历次去杜家拿回来的谢程钱就有几十两之多,让这个老婆子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林三洪的婚事风风火火的进行着,大明朝也在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从燕王朱棣打进京城之后,已经正式登基,成为大明朝的皇帝。不仅废除了建文帝的许多律法和条规,连建文的年号也不让用了。
废除建文年号,沿用太祖皇帝的洪武年号一段时间之后,正式改元永乐。(太宗即位,始用永清,后乃用永乐,自是每朝纪年,不复再改矣。本书是小说,忽略了永清年号,读者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不必深究。)同时大肆分封亲近旧臣,很多在靖难之役中的燕系人马纷纷封赏,或爵位或实权不一而足。
新皇改元,从来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们也早就料到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是这个永乐皇帝对待建文系旧臣的手段。
当初主张削藩的黄子澄首当其冲,一家六七十口子被杀的干干净净;还有曾经抵抗燕军的大将铁铉直接就被剁成了肉泥;前吏部尚书陈迪全家凌迟;齐泰一家男子凌迟,女子充为官妓……
更有“诛十族”“瓜蔓抄”等让人毛骨悚然的残酷刑法。
一时间,举国震动。
也仅仅是震动罢了,永乐皇帝再怎么残暴,和老百姓们也没有多少切身的利害干系,至少不会担心这样的残酷刑法会株连到自己头上。那些被杀被剐的都是大官儿,都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至于老百姓,换不换皇帝并不是很重要,过自己的日子争取多赚几个铜钱,比关心那些国家大事要实惠的多。
这些日子以来,永乐皇帝诛杀建文旧臣的传闻一个接着一个,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但是老百姓并没有多少真正关心的。国家大事嘛,就是大人物的事情,和老百姓没有什么相干,至少对于林家这样的小门小户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林三洪的亲事,而不是关心什么朝廷大事。
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让人出乎预料,越是不想理会的事情,就越会自己找上门来。
这天上午,日头升起来约莫有房檐高低的时候,母亲刚一出门,就见到一大票穿着官衣的人马正走过来,当先的是四面蟒卫旗,紧接着就是几面官牌子……
母亲也不认识官牌子上面的文字,不过看看这架势也知道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正准备看个热闹,却见到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停在自家小店的门口……
鹰扬旗分开,现出一匹高头大马,马上的男子玉带蟒袍金章珠冠,对着母亲遥遥呼了一声:“义母大人安好。”
自从看到这个男子,总是感觉眼熟,一时却想不起是谁,等到马上男子喊出“义母”儿子,脑袋里嗡的就是一下子,猛然记起一个人来。
眼前的这个蟒袍男子还真的就是王二。
只不过现在摆开的阵势太大,分明就是哪家巡视的王爷路过此地,尤其是王二一身蟒袍,实在很难让人把他同冻饿街头的叫花子联系起来。
母亲还没有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王二”已经下马近前,展臂搀扶着母亲轻笑道:“义母大人不忆得我这个檐下乞儿了?哈哈……”
“你……你不就是王二么?”母亲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此乃我大明皇胄,汉王千岁是也。”旁边作陪的金县令赶紧开口说道:“还不赶紧参拜汉王千岁?知道礼数不……”
这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县里的老爷了,从来也没有见过什么市面的母亲根本就不晓得汉王究竟是多高的品级,更不知道应该使用什么礼数。听到金县尊的提醒,哆哆嗦嗦的撩衣跪倒,就要参拜……
曾经化名王二的朱高煦恶狠狠的瞪了金县令一眼,这个芝麻绿豆一般的微末小吏赶紧低头,再也不敢多嘴。
朱高煦俯身搀起母亲,笑盈盈的说道:“义母大人这才真的乱了礼数呢,您老人家对我恩同再造,相聚时日虽然短暂,却是亲生一般。您老人家不也说过的么,都是一家人,哪里要这么许多乱七八糟的礼数……”
听到动静走出来的林三洪一看到这大的阵仗,再看看蟒袍玉带的朱高煦,心中雪亮,行礼道:“当日就看出王兄必非常人,今日方知庐山真容……”
林三洪早就晓得朱高煦的身份,这么说不过是场面上客套话而已,小小的马屁用的恰到好处。
朱高煦哈哈一笑,一手挽着母亲,一手挽着林三洪说道:“当日义母大人和林兄弟都曾提起鹤寿佳酿,却没有机会品尝,今天我特意带了些过来,咱们一起尝尝……”
早有随从铺好桌子布上锦墩坐器等物,朱高煦挽着母亲和林三洪落座。
母亲穷苦了一辈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环视左右,都是穿着官袍的大老爷,心中愈发惶恐,扭扭捏捏的如芒在背,瞅瞅身边的父母官金县尊连个座位也没有,急忙起身让座:“金老爷安坐,民妇不敢在老爷面前拿大……”
: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二十九章 再聚首
母亲让座,顿时就让金县尊尴尬的象个受委屈的小媳妇一样,赶紧推让:“老夫人安坐,老夫人安坐,汉王和老夫人的面前,哪里有下官的座位?下官是站习惯了的……”
虽然还不大清楚汉王为什么会这么隆重的对待一个开店的民妇,可金县尊为官几十载,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就修炼的炉火纯青。从话里话外就听出这个开店的妇人救过汉王的性命,更主要的是还汉王的义母,这可就了不得了。
早在新皇登基之前,还是燕王身份的时候,有恩必报有功必赏是闻名已久的。如今执掌了大明朝,这个传统更加发扬光大,赏赐起功臣来,手面之大同样让人瞠目结舌。
当年的小小护卫就赏了个成国公,或许还可以说成是有战功在身。很多身份卑微的百姓,也因为燕王登基而得到巨大的实惠。
比如在北方曾经帮助过燕军的那些百姓,哪怕仅仅是在作战中帮燕军搬了几块石头,也可以得“钱一百贯,绢一匹,棉花三斤”。奉国靖难之师渡江的时候,第一个为燕军摇船的一个船夫,也被特命简拔为“巡检”,赏赐的金银财帛不计其数……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可笑,却清清楚楚的传达了一个信息,只要是效忠于新朝,哪怕是身份卑微,朝廷也不会吝惜赏赐。
这个开店的民妇,在燕军还没有取得优势的时候就救了一个皇子的性命,随便赏赐点什么下来,也比金县尊这个芝麻官要大的多。
金县尊这样的官场老油条果然没有料错,当初的高阳郡王,现在的汉王千岁笑道:“父皇感义母之忠义,特命加六品诰身,比一县之尊还要高一品两级。过几天朝廷的恩旨就会下来,到时候,县令见了义母大人还要行礼呢。”
加封的诰命夫人,更多算是一种荣耀,基本没有什么实权,可这也足够让憨厚的母亲手足失措了。
开间小店招待食客,忽然之间就成了六品诰命夫人,母亲真的有点懵了。
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母亲傻了一样的坐着,汉王朱高煦笑呵呵的对林三洪说道:“当初林贤弟不顾万贯赏金,护卫孤王周全,肯定会有厚赏。孤王于父皇提起当日之事,父皇对贤弟的眼光颇为赞许,曾言及贤弟是我大明少数眼光深远的大才,必然也是要重用的。只是该赏个什么样的官职还没有定论,我今天过来一是为了谢义母大人和贤弟的救命之情,再就是为了告诉贤弟一声,后天父皇要在春和殿召见,可能会征询一些事情,贤弟心中当有准备。”
林三洪很恭敬的应了一声,也就不再说话。
朱高煦的兴致颇高,拉着母亲不住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说起这些家常之事,母亲的拘束和紧张也就去了很多,洪亮的嗓门大声说着:“万岁登基以来,官道上的客商有开始增多,往来的客商一多,咱家食店的生意也就红火了许多。只要人勤快,每天也能赚出衣食用度的花销。咱家这样的小户,只要身上有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