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赤经过分析判断,杜松的西路军是明军的主力,只要破了杜松,“则他路不足患”。因此只派五百人防守自宽甸来攻的刘綎先头部队,集中主力迎战杜松军。杜松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将官,他是军深入,轻敌冒进。为了抢头功,他命令军卒不待舟筏,策马渡河,浑河流急,明军淹死的不计其数。三月一日,他驰至萨尔浒后,分兵为二,以一部在萨尔浒山下结营;他亲率另一部进抵吉林崖(在萨尔浒东北),攻打界凡(在赫图阿拉西北铁背山上)城。
努尔哈赤命代善、皇太极率少数兵力援界凡,亲统八旗铁军冲向萨尔浒。明军用战车列阵,放火镜,发巨炮,炸弹爆发,血肉横飞。后金铁甲骑兵奋力冲击,在呐喊声中,狂扑明军萨尔浒大营。铁骑集中一点,攻陷方阵,突破战线;纵横驰突,一鼓作气,攻下了萨尔浒明军大营。紧接着,后金军又驰赴界凡。当时进攻界凡的杜松军,听到萨尔浒大营失陷的败报,军心已动摇,又遇到从吉林崖山下压过来的后金军,士气更加低落。杜松率官兵奋战数十余阵,企图占据山头,忽然大风扬尘,对面看不见人,明军打起火把,从明击暗,铳炮都打到丛林中去了;后金军从暗击明,发无不中。后金军以数倍于杜松军的兵力四面围攻,杜松左右冲击,矢尽力竭,落马而死,他率领的军队全军覆没。
明军主力杜松部被歼灭后,努尔哈赤又乘胜挥戈北上,急攻驻守在尚间崖(在萨尔浒西北三余十里)的马林军,两军短兵相接,骑兵横驰。正在酣战之时,主将马林怯战,策马先奔,副将麻岩战死,余众大溃,全营皆没。紧接着,努尔哈赤又转兵南下,进攻宽甸路的刘綎军。后金军设伏于距赫图阿拉约五十里的阿布达里冈,以五百余精骑诱战。阿布达里冈一带,重峦叠嶂,山路险隘,刘綎督令兵马单列行进。后金军弥山满谷,伏兵四起,首尾齐击,四围厮杀。刘綎战死,朝鲜援兵投降。杨镐在沈阳,听到三路败报,急令李如柏回军,才使这一路逃脱了覆灭的命运。
这次大战前后共四天,以明军溃败和后金军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明军由于政治腐败、军事废弛、将帅不和和指挥失算而遭到惨败。后金汗努尔哈赤则正好利用明军上述弱点,再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干,终于取得这次战争的辉煌战果。乾隆皇帝称颂这次战役说:清朝的“基业实肇乎此”。可见此役对后金的深远意义。
四十七、李自成“鏖战天街”
──明末农民军攻占北京
何珍如
1640年,明末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主力,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打到了河南。为了进一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推翻明王朝,农民军急待解决人民赋役繁重和赈济灾民的问题。为此,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五年不征”、“平买平卖”等口号;同时实行“劫富济贫”的政策。农民军勒令那些锦衣玉食的大官僚、大地主交出粮食和财物,然后把没收的粮、钱,分给穷苦的百姓。农民军还打开官府的粮食、金库,开仓放赈,救济饥民。这些措施,解救了许多群众,当时在人民中流传着很多歌颂李自成的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就是其中的一首。
由于人民的拥护,农民军迅速壮大,不久打到西安。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农民政权,称大顺王,年号永昌。他采纳谋士顾君恩的建议;先取关中,以关中为基地,进而攻取山西;经山西攻打北京。李自成先派遣一批精明强干的将士乔装打扮,化装成买卖人,到北京打探军情;有的渗入到明朝各部的机构中刺探机密。这样,李自成虽然远在北京千里之外,但是京师动向,朝廷情况,随时有人报告,很快便可知晓。
李自成率农民军就在这年正月,从西安出发,东渡黄河,二月,攻下太原。然后兵分两路:南路由大将刘宗敏率领,经固关(故关)、真定、保定,然后北上直趋北京;北路由李自成亲自统率,经大同、宣府(宣化)直捣北京。起义军出发前,李自成再次申明军纪,规定起义军将士不得掳掠;不得私藏金银;所过城邑不得进驻民房宿营,一律用单布帐篷露宿;行军作战时,不准军马践踏田苗等等。农民军所过秋毫无犯,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撼着明王朝。
李自成率领的北路,一路上所向无敌,在宁武关与明军打了个硬仗,消灭了明朝的守军。打到大同,大同总兵姜瓖投降;打到宣府,宣府总兵王承厢投降。三月十四日,他们到了居庸关。这里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初在这里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长城,一直派有重兵把守。这里的居庸外镇,号称北京的北门锁钥。当时崇祯皇帝派巴总领兵防守,巴总顽固抵抗,还放射暗箭伤了李自成的左眼。这一行动激起了农民军的极大愤怒。他们奋起攻城。明军被迫投降。第二天,农民军又占领昌平。
三月十六日,南北两路大军在北京城下会合了;把北京城围个水泄不通,割断了明王朝与外界的联系,使北京成为一座孤城。
起义大军兵临城下的当头,崇祯皇帝任命宦官王承恩提督北京城防,京城九门守城大员也多由宦官充当。这些宦官,全然不懂战事,他们只能凭借坚固的城防阻挡农民军。
农民军来到城下,首先扫除城外的明军,然后准备攻城。北京城墙高大,不便仰攻。农民军准备了几百张五丈多高的登城云梯,弓努、火铳也对准了城头,农民军的骑兵倚马按剑,步兵提刀控弦,他们屏着呼吸,只待攻城号令下达,一时周围十分寂静。突然,万炮齐鸣,杀声震天。农民军在李自成带领下,环攻京师九门。守城明军本无斗志,面对农民军的猛烈攻势,更是心惊胆战。十七日,也就是围城的第二天,彰义门(或称广宁门,即今广安门)守将宦官曹化淳,招架不住,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入城。北京的外城攻破了,农民军士气更加高涨,个个摩拳擦掌,要在攻城时大显身手。
这天晚上,各城门炮声不绝,崇祯皇帝坐卧不安,慌忙奔出宫外,登上煤山(今景山),只见京城四面烽火漫天,不时传来大炮的轰鸣。他纳闷地说:“为什么李自成的军队到了京师,我们还蒙在鼓里。”王承恩说:“李自成派了许多党羽,带了很多钱财,京师文武官员被收买了不知有多少,就连兵部他们也钻进来了,所以兵部派出侦察李自成的探子,一个也没回来。陛下,彰义门一破,内城也怕守不住了。”崇祯皇帝预感到末日降临,在山上徘徊许久,无可奈何地回到乾清宫,他哭着对皇后说:“大事已去,没有希望了。”于是命令皇后、贵妃自尽,并亲手砍杀了公主和妃子。
战斗一直在进行,十九日天还没亮,农民军纷纷攻下内城,从各门拥入市区,一时城内鼎沸。明军死的死,降的降。崇祯皇帝眼看大事已去,急命宦官鸣钟召集百官上朝。钟敲了许久,始终不见一人上朝,崇祯皇帝感到昔日威风凛凛、前呼后拥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刚愎自用的皇帝彻底绝望了,于是他登上煤山,自去冠冕,在一棵老槐树上吊死了,临死前他在衣襟上写下了遗沼,至死认为明亡是诸臣所误。陪伴他的宦官王承恩也吊死在他身旁。
再说李自成进了城以后,率众攻打正阳门,途中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捧来热茶、点心,有的还在家门口摆设了“永昌皇帝万岁”的香案,青烟袅袅,扶摇而起,庆祝农民军的胜利,也希望有个好皇帝。明朝把守正阳门(今前门)的大将是李国祯,他不肯向农民军投降,抵挡一阵,感到势头不妙,一个人偷偷溜走了。守正阳门的明军见李国祯逃跑,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农民军进入正阳门,来到棋盘街,这是崇祯皇帝御林军的防地,他们拼命顽抗,企图阻止起义军前进,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大约经过两个时辰的紧张战斗,农民军消灭了御林军,通向皇宫的路打开了。
李自成头戴一顶毡笠,身穿青布箭衣,佩带着弓箭钢枪,骑在一头高大的乌龙驹上,威风凛凛地策马在前。左右两边并辔而行的是丞相牛金星和尚书宋企郊,身后还有众多的农民军将士。据说李自成进了正阳门以后,一眼看到前边有座高大的牌楼,牌楼的门额上写着“承天之门”四个字。这是明朝统治的象征。李自成顺手摘下了铜胎铁背硬弓,拔出一根鵰翎箭,“嗖”的一箭射去,正中“承天之门”的“天”字。将士们欢呼跳跃,称赞李自成的好箭法。丞相牛金星在一旁说:“中天下字,当中分天下。”李自成和他的战友威武雄壮地进入了承天门(今天安门),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战争的规模,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他提出的“均田免粮”等战斗口号,深入人心,李自成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一些农民军将领骄傲轻敌,不久农民军被迫退出北京,最后失败了。但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北京还流传着不少有关他们的故事。就拿天安门前的石狮子来说,为什么石狮子的肚子下面有个深坑呢?传说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城那天,看到承天门前的大石狮子,正想策马前去打量。突然,有个士兵高喊:“闯王,留神!狮子动了。”原来不是狮子在动,而是狮子后面有人。李自成立即摘下钢枪,托枪催马,猛刺东面那个狮子,嘡嘟一声,狮子的肚子被扎了一个坑,只见一条人影直奔西边的狮子。李自成又挺枪直刺西边的狮子,在这个狮子的肚子上也扎了一个坑。这时,农民军将士们已把西边的狮子包围,捉住了那个躲藏的人,正是从正阳门溜走的李国祯。他从正阳门逃跑以后,企图从崇文门出走,被农民军挡回。他走投无路,打算退回宫去。这时李自成率众赶到,李国祯来不及走,就躲在狮子后面,企图侥幸逃跑,结果被活捉了。两个狮子肚子上都留下了一道枪坑,一下雨狮子的肚子就流水。这些传说能有几分真实性,现在已难说清,不过,它反映了人民对李自成和他领导的农民军的怀念。
四十八、光照千秋的“国姓爷”
──郑成功收复台湾
陈梧桐
你如果有机会到福建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游览,可以找到不少郑成功练兵的遗址。在鼓浪屿的日光岩,高大的石壁上镌刻着“鼓浪洞天”、“天风海涛”等几个大字。从这儿拾阶而上,可以见到一个石砌的寨门,那是郑成功当年建造的屯兵营寨。寨门右边有块上端平坦的巨石,刻着“闽海雄风”四个大字,那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水操台前面,现今龙头街至永春路一带,当年是一片海滩,涨潮时战船可以直接开进来。郑成功就站在水操台上发号施令,指挥操练。在今天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前面,有一片大操场,那是郑成功练兵的演武场遗址。当年在演武场东北、西南两边的山岗上,各有一道城墙,城墙里面是一片总面积五万多平方米的大校场。大校场旁边,现今厦门大学群贤楼的地方原有一个演武亭,郑成功就在那里集合士兵,每天进行操练、检阅。厦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郑成功练兵的遗址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