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势中原-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济时脸上的笑容消退了:“是。校长批评得对,学生确实没有战略眼光。”
  “好了好了,我又没有说你。”
  远处传来隐隐的炮声。官邸门前的吊灯好像被震动了似的在夜风中摆动。
  宋美龄站住:“这是什么声音?”
  “大炮。”蒋介石阴沉着脸。
  “是共产党的炮?就离这么近了?!”
  蒋介石没有再理会,径直走人官邸大厅,抖掉身上的黑色披风,对俞济时说:“通知国防部,着令九江的青年军203师立即开往江北,再命北面的各师迅速南下,在江北狭长地带会战。务必全力以赴,消灭刘伯承!”
  湖北浠水 三角山 1947年10月21日
  一乘漂亮的滑竿落在刘伯承身旁,座椅上铺着崭新的棉垫,两名雇来的脚夫站在一边。
  刘伯承板起面孔:“哪个的主意?把老百姓放回去!”
  “我们已经如数付过钱了。”
  “付过钱也不坐。我刘伯承没有那样大的屁股。”
  刘伯承说着,转身向两个脚夫:“谢谢二位老乡,劳你们白跑了一趟。我是四川人。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那里的峨眉山、华莹山,山山都有这种滑竿,可那都是地主老财官僚们坐的。所以,我早下了决心,就是砍脑壳也绝不坐这种东西。还请老乡莫见怪哩。”
  两个脚夫掏出预收的银元。
  刘伯承接住他们的手:“留下吧,这几块钱就作为你们白跑了一趟的辛苦钱。请回吧。”
  刘伯承要上三角山。
  三角山位于烯水与蕲春交界的洗马贩,海拔约50O0公尺,山势险峻陡峭,只有一条近乎直立的小道呈“之”字形通往山顶。据说,住在山上的几户人家从烯水买了猪娃、牛犊抱上山,喂养大了,便再也赶不下来了。当地的老百姓还说,这山是不能过队伍的,当年日本人都没敢翻这座山,是绕过去的。
  根据地形做出决策、部署作战是刘伯承指挥艺术的独特之处。他常对下属说:“我们要认真研究河川、山地、道路、城砦以及地形平坦、起伏、开阔对敌我行动和火力发挥的影响”,因为“战场乃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出陇海时,为了把敌人快速纵队调到沙漠地区,先断其足而后再歼灭,刘伯承亲自选战场。他先察看了地形、地貌,然后弯下身来,跪着一条腿,用树枝拨开浮土,掬起一捧沙子,判定这里不仅能困住敌人的装甲车,就连汽车的胶皮轮子也会深深陷进去,这才下达了作战命令。
  这一次,刘伯承准备打一个大仗。特别是他听说新四军张体学的部队曾在这里吃过国民党的亏,更想报这一箭之仇了。决定打仗,必先勘察地形,这是谁也阻不住的。
  “还站着干啥子?大家能走我也能走。秋风十月,冬衣未裁,我正好要出出汗呢。”刘伯承拿起一根长竹竿,指着山上:“邓政委早走在前头了,我们去追他。”
  登山乏味,警卫员们哄着让刘伯承讲故事。
  刘伯承说:“那就讲个修路的。某城市一条黄土路上,有一块大石头阻碍了交通,政府让工程师们想法清除它。一个工程师说用炸药炸碎运走,需4000元。另一个工程师说如果用大吊车把它运走,只需3000元。这时来了个普通的石匠,说我一分钱都不需要。结果,他在大石头旁挖了个土坑,把它推下去埋平了。政府奖励了他100元,因为他懂得从实际出发。”
  警卫员们还要听。
  “那就再讲一个。有个人赶集买了口大锅,顶在头上,步行回家。走着走着,嫌太赘重,乃改乘船。上船后又嫌逆水太慢,复登陆帮助拉纤。适逢天落大雨,他未戴斗笠,就将放在船上的大锅顶在头上,继续拉船。人们笑他戴锅步行尚嫌赘重,如今又顶着锅拉船,岂不越发赘重了?你们说,他是不是头脑僵化盲目瞎实际呀?”
  警卫员们都笑了。有人提出要听打仗的。
  刘伯承就讲:“我们成都的乡下有一条坡路,狼专门候在那里,等推手车的人走到半坡时,就扑上去照准他的屁股吃一块肉。推手车的人可怜哟!车子是他的命,一松手就会掉下山坡,倾家荡产。这样,人想跑也跑不了,只好乖乖地让狼吃了一块肉。好大的一块臀尖肉哩。我们不做那种舍命不舍财的推车人。你们看,我们丢下坛坛罐罐,一身轻松来到大别山,至今连件棉衣都没得穿。为什么?就是为了让蒋介石把我们丢下的坛坛罐罐所有的包袱统统背起,然后再吃掉他!所以战术有三种:第一,牛抵角。第二,马的蹄。第三,狼的战术。牛抵角是笨拙的,消耗太大,两败俱伤。马呢?不管蹄子甩得多么凶,最终黔驴技穷,免不了被老虎吃掉。还是狼的战术最高明,就是我们四川的那种狼。”
  不知不觉,已经登上半山腰,刘伯承的军衣全被汗水湿透了,没人再哄刘伯承讲故事。
  卫士长康理建议:“司令员,休息一下吧。”
  刘伯承抬头望望,见邓小平就在前面不远处,于是放下竹竿:“好,时间不可过长。”
  康理找了个向阳背风的旮旯儿,拢了一层厚厚的干草,扶刘伯承坐下。
  刘伯承突然发觉衣襟发出“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仔细摸摸,有两块银元被缝在前襟的补丁甲。
  刘伯承撕开补丁:“我刘伯承真是老眼昏花喽。这一定是房东大娘给补进去的。糟糕糟糕!”
  康理也想起来了。刘邓住在山脚下张家榜的一户老乡家里。早上,刘邓正在俯案研究地图,房东老大爷泡了一壶茶端上来,谁知水装得太满,不小心洒在了地图上。
  房东见闯了祸,慌忙用袖子擦地图,结果又把紫砂茶壶碰到地上摔碎了。
  “不要紧,不要紧。这叫岁(碎)岁平安嘛。”刘伯承一边弯腰收拾茶壶碎片,一边说着当地的吉利话,义掏出两块银元:“你是为照顾我们摔碎了自家的东西,应该由我们赔偿。”
  房东说什么也不肯收。
  刘伯承把钱塞进他的衣袋里:“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的纪律。你要是不收下,我心里会不安的。”
  房东没了主意,赶忙回屋去找老伴。
  康理在院子里听见房东大娘骂她老头:“死鬼,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东西是你自己摔坏的,能让人家赔吗?再说,还收人家两块银元,你那把破壶值那么多钱吗?”
  过了一会儿,房东大娘又端上两碗茶水,递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她发现刘伯承的衣襟上破了个大口子,叹道:“你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呐,就像薛平贵,衣裳破了都没人缝补。快脱下来,我帮你补补。”
  刘伯承难拂大娘的好意,就把军装交给大娘,没想却让她移花接木了……
  刘伯承掂着两块亮闪闪的光洋:“这倒成了难题了。钱是一定要还的,可已经上了半山,我再回去,你们肯定不同意。那么,只好麻烦哪位辛苦一趟了。”
  警卫员们都争着要去。
  刘伯承选了一个身强体壮的,把银元放在他的手中:“那就请你代劳了。记住,务必送到!”
  大梯一样的羊肠小道越来越难走了。康理看见前面的邓小平忽尔扒住鳞峋的石壁,忽尔抓住路边的树丛灌木,很吃力的样子。这样的路,对于刘伯承就更艰难了。到了最后,他几乎是被警卫员们连拉带推地架上山的。
  刘伯承大汗淋漓,气喘嘘嘘,浑身上下像刚从水中捞出的一般。邓小平递上一条干毛巾,又端来一碗晾得正可口的茶水。
  三角山上有座三角寺。不知山因寺而得名,还是寺因山而称之。据说三角寺当年是个香火极盛的宏伟寺院,光僧人就有两千,如今却一片荒凉,只剩下十几个和尚了。
  听说大军来到山上,寺院长老身披褴楼的袈裟,有些惶恐地出寺门迎接。
  “大军一路辛苦。贫僧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刘伯承说:“岂敢,岂敢。我军只是经过此地,多有讨扰了。”
  长老见来者如此和善,更加无措手足:“贵军到此,乃僻野小寺之荣耀,倘有不便,贫僧愿助一臂。请,请赏光略饮薄茶。”
  长老一路引导,吩咐众僧献上清茶,又特意拿出一碟素饼,招待刘伯承、邓小平。
  “请随便用一点。卑寺贫寒,不成敬意。久闻大军威名,不知来此之后,我等应该做些什么?”
  邓小平知道僧人仍存有顾虑。这是可以理解的。连年战火使得这远离尘世的佛门净土也不安宁了。大别山山多寺院也多,部队经过的寺院几乎处处都有国民党贴的“勘乱剿匪,人人有责”、“僧人道士,也要当兵”的标语。
  邓小平:“长老请放心,我军政策纪律严明,决不干扰正常佛事。”
  刘伯承:“如果长老一定要问该做什么,那就只有两件事:赶快从事生产,保护好寺院。”
  刘邓小坐即告辞。临别,刘伯承从康理的挂包里掏出四块银元,送给长老:
  “一件蓝衫之助,略表谢意。请长老收下。”
  长老双眼满含泪花,深躬施礼。
  康理不高兴,转身先走。
  出了寺院,康理埋怨:“司令员,我刚给你领来两个月的伙食补贴,赔了茶壶不说,怎么能把剩下的四元钱全都送给那个鬼神的宣传员呢?”
  “噢,我说你怎么不高兴呢?原来为这件事。你看那和尚,蓝衫都是破的,他也是个穷苦人,也很困难啊!”
  “他困难,给他茶钱就是了,也不能给那么多呀。”
  邓小平拍拍康理的肩膀:“小康呀,长征时,司令员与彝族兄弟共饮鸡血洒结盟的事,你知道不知道呀?”
  康理点点头。
  “就是嘛,那件事已成为美谈。如今,司令员团结僧人,叫鬼神的宣传员给我们做宣传,这件事意义大不大?”
  康理无语,若有所思。
  刘伯承笑道:“你呀,都快成两岁小孩了。”
  三角山风光壮丽,云雾缭绕,山外有山,犹如一座座岛屿浮在蓝白相间的海洋中。透过云缝向山下望去,满坡红叶,翠绿丛灌点缀其间。一条条瀑布飞流直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腾起珍珠般的水雾,在日照下似架起无数彩虹。
  任何自然景观在刘伯承的眼里都是一部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兵书。长期的戎马生涯使他认识到,如果读不懂这部“兵书”,充其量不过是一名勇士,而绝对不可能成为军人。战略大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稔熟这部“兵书”到了过目能诵的地步,使大自然造化的一切尽可能地为自己所用,从而步人运筹帷幄、趋利避害、决胜千里的战争自由王国。
  “你们看,这里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正是伏兵歼敌的好地方!”刘伯承挥动竹竿,指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说:“邓政委,蒋介石想在大别山北歼灭我们,而我们略施拖刀小技转到大别山南,主动权就又回到手中,应该煞煞他的威风了。”
  “是的,我们解放了几十座县城,群众已经初步发动,此其一。其二,刚刚打过张家店战役,歼敌一个旅,我军士气正高,再加上这么好的地形,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另外,华北野战军正发起清风店战役,我们要趁势搞个南北呼应,拖刀之后,杀蒋介石一个回马枪!”
  刘伯承兴奋地回转身:“康理同志,你那嘴巴不再挂油瓶了吧?你讲讲着,我们在这里打仗,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