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势中原-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顺口溜的前两句说的是大别山的民房,后面说的是老乡见到部队,跑个脱的先摊开双手,问什么都答“莫得莫得”,问急了就答“可怜可怜”。
  河南、山东籍的战十说:“啥大别山,应该叫‘打蹩’山!”
  河北、山西籍的战士说:“大别山,大别山,瞧这名字就不吉利。大——别!徐向前的红四军、徐海东的红25军、李先念的新四军5师,都没在这里蹲住,我看咱们这回也够戗!”
  晋冀鲁豫那方水土的人有这样的说法:宁向北走1000里,不朝南方迈一砖。
  进入大别山的北方战士生了病,没别的要求,只要给一口小米汤,啥病都好了。
  他们思念故乡热土,不理解面对的一切:
  “跑到这鬼地方来干啥?是不是打败仗啦?”
  “反攻、反攻,照这样一月及下去,不打败仗才见鬼!”
  “妈的,咱刘邓大军啥时这样窝囊过!‘
  “瞧这边老白姓的落后样儿!咱吃苦受罪来解放他们?干啥?”
  强烈的思乡吓旧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像疾病一样蔓延,从而导致战斗意志衰退,部队纪律松弛,打老乡、抓向导、拉水牛、捉鸡子、抢东西,甚至连调戏妇女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部队的非战斗减员在迅速增加,除了伤病员,更多的是开小差。开始一个人两个人地跑,临走留下一张纸条:“哦回去打国民党反动派了。”“我保证回去后继续干革命,保证多杀敌,杀10个抵这里的一个!”“我保证不叛变,请组织相信我。”后来整班整班地跑,集体当逃兵。
  渐渐的,“大别山好比一把剑,直插到蒋介石的心里面”的歌了唱得少了,再后来几乎听不见了。
  9月5日,刘伯承在商城双轮河地区布下口袋阵,以第1、2纵队主力和第6纵队第16旅围歼敌第58师。由于初进大别山。缺乏山地、水田作战经验,粮草伤员转运困难,加之个别部队行动迟缓,未能及时分割包围,战斗持续三日,终使第58师大部逃脱。
  9月17日,第1、2、3纵队主力及第6纵队第16旅于商城余子店、苏仙石、钟铺一带再次围击第58师。经过18、19、20日整整三天的战斗,仅在钟铺地区歼敌一个团。
  9月24日,第1、2纵队及第6纵队第16旅设伏光山,三打第58师。敌第85师迅速自光山、演川东援。是役,虽击退援敌,却仍然未能解决第58师。
  一月三旬打三仗,仗仗不理想。从客观上讲,三仗虽然没打好,却调动大量敌人北援,使我南下部队乘虚迅速展开,直抵长江沿岸,为实现战略全局创造了条件;但从主观上分析,则不难看出部队所潜在的严重危机。
  在9月27日召开的“不握手”会议上,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了野战军20多位纵队和旅的指挥员面前:环境恶劣,形势严峻,纪律松懈,右倾保守,军心动摇,部队究竟能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
  邓小平足足有几分钟没有讲话。他那严厉的目光从一个个指挥员的脸上划过,像一道持久不熄的无声闪电刺人每个人的心里。
  有人咳嗽了一声,很快又静下来。刚才还被“炮筒”们搞的烟雾弥漫的祠堂清新了许多。
  终于挨到邓小平讲话:
  “同志们,对于我们所执行的战略任务,过去曾强调了多次。这就是我们已经到达了大别山,下一步就要坚定不移、义无返顾地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对此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动摇,丝毫也不能有!
  “在座的都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就应该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以身作则,鼓励部队勇敢地战胜困难,消灭敌人。否则,你这个干部高级在哪里?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困难,但更重要更迫切的是必须增强斗志,反对右倾思想,克服纪律松懈等不良倾向。而这一切,首先我们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头你带好了没有?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将一溃千里,只好退回黄河北,把到手的胜利再还给蒋介石。请问,哪个同志希望如此?如果有,请把手举起来!”
  刘伯承缓缓地站起身,那仅有的一只眼因充血而凸起:“政委讲,这是一次‘不握手’会议。让我说,这也是一次‘安卵子’的会。我们有些干部缺乏勇气,没有卵子,不像个男子汉。怎么办呢?只好开个会,给你安上一副!”
  刘伯承是有名的儒将,温文尔雅,而一旦气愤讲起粗话也十分惊人。
  他继续说:“有些同志打起仗来左顾右盼,顾虑重重,行动迟缓,错过了几次歼敌的好机会,这是不能允许的!”
  邓小平点燃一支烟:“就像个小脚女人,一步三摇摆。”
  “打仗像小脚女人,你的卵子到哪甲去了?”
  刘伯承用手在空中写了一个大大的“勇”字,接着说道:
  “这个勇敢的‘勇’字,就是‘男’字头上有一顶光荣的花冠。也就是说,‘勇’是男子汉的事。没有花冠就像男子汉没了卵子,还称什么‘勇’呢?……一个月来,刚付出点代价,饿了几顿饭,走了几天路,就仿佛革命没有前途了;才碰上一点困难,就怀疑能不能在大别山坚持了。这些同志眼光短浅,自己也不想想,你把刺刀捅进人家的心脏,人家才咬破你一点皮,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我们进军大别山,蒋介石表现出失败情绪,可为什么我们自己也表现出失败情绪呢?好比两个人打架,你说你失败了,他说他失败了,那么是鬼胜利了?
  “还有的同志说,宁肯往北走千里,不愿往南走一砖。你想往北走,是想回去看看你的家,见见老婆娃娃。告诉你吧,现在你的家已经安定了,娃娃已经吃胖了,他们听不到飞机大炮响了。如果咱们不出来,还在冀鲁豫打,在你们冀南大名、南宫打,在你们家门口和敌人牛抵角,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坛坛罐罐、粮食耕牛、老婆孩子全要被打得一塌糊涂!
  “同志们,我们共产党员在人党的时候,宣誓要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现在具体地消灭他们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蒋介石,我们的手不要发抖啊!”
  刘伯承猛地止住,出现了罕见的情绪失控,一拳砸在桌子上:“现在,我们就要称一称,你这个布尔什维克究竟是否足秤!就是要排排队看一看,你是不是个男子汉!”
  这话砸在了野战军所有高级指挥员的心头。
  邓小平把水杯递给刘伯承,自己又续了一支烟:“创立大别山根据地是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方针,是我们确定不移的政治任务。要创立解放区,必须打胜仗歼灭敌人,必须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这两个轮子滚起来就能推动历史!这两个轮子滚起来的原动力就是提高信心、增强斗志!我们编的那首歌就很好,‘大别山好比一把剑,直插到蒋介石的心里面。’只要滚起来这两个车轮,就能把蒋介石彻底碾碎!”
  “邓政委说的我完全同意。”刘伯承再次站立起来,“可那首歌呢?如今还有几个人唱?我建议,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开始,带头把这首歌再唱起来,唱遍大别山!”
  饲堂外响起了隆隆的雷声,一场暴风骤雨即将降临。
  河南商城 解山砦 1947年9月29日
  月亮出来了。
  今天是中秋节。
  斛山砦附近村与村之间的池塘、水田中倒映着一轮轮金黄的圆月。月亮在水面上沉浮,不时被微风吹皱。
  溶着月光的是遍地的篝火,闪闪的火苗流溢着,为夜色镀上一层质感很强的亮雾,像无数匹金色的丝绸在抖动。
  刘邓大军真勇敢,
  渡河反攻歼敌六七万。
  ……
  大别山好比一把剑,
  直插到蒋介石的心里面。
  歌声伴着流动的篝火在山野中跳荡。在这月华如水的中秋之夜,远离故乡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战士们一扫旧日的阴霾,欢度团圆佳节。没有月饼,没有瓜果,他们饮着一碗碗盛满月光的山泉。没有纸张,没有黑板,他们用秋天的树叶点缀在惜来的门板上,红红绿绿贴满了刘邓讲话摘要、张际春写的《大别山风俗诗》、《如何擂稻谷》、《桐油为什么不能吃》等短文,还有战士们自己写的决心书、倡议书。
  圆月高悬的天幕下,指战员们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
  刘伯承和邓小平从这堆篝火走向那堆篝火。
  望着玉盘般的明月,刘伯承怅然感谓:“我想起一句古诗,可惜忘了是哪个写的。”
  邓小平兴致很高:“哪一句?”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哦……大约是陆游的吧?”
  “对,是陆放翁的《长相思》。”
  “此情此景,我也想起一句词。你来猜猜是哪个写的:”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这个我晓得,是辛弃疾的《大常引》。”
  “我想,把这两句同合起来,虽不押韵,倒别有一番意味。你听:”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这像不像部队近来的变化?“
  “‘特地暮云开,飞镜又重磨’……像,很像。看来写诗是创造,你把别个的诗编在一起,独具匠心、别出新裁也是创造。”
  “版权归刘邓共有。”
  一个白色的人影在远处晃动。
  刘伯承:“那是什么人?”
  “好像是哨兵。”
  “白花花的,他穿了件啥子衣服?”
  “看不清楚。部队南下,只带了单衣,他大概是披了件什么。”
  “时已中秋,夜风袭人。这时候站岗是要吃些辛苦了。”
  “时令不饶人,解决部队冬装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刘邓说着,向“白影”走去。
  月色朦胧,看不清他的脸;那白花花的东西原来是一床夹被,被哨兵反过来披在了身上。
  刘伯承:“很冷吧?”
  “不……”哨兵见刘伯承只穿了件单衣,难为情地取下夹被。
  “山区夜风很硬,说不冷是假话。可你披着自被里子,要暴露目标的。”
  邓小平帮哨兵叠起夹被,说:“可以多走动走动,用自身的热量抵御严寒。解放军,吃苦也要吃得自然。你是哪个单位的?”
  “警卫团3连的。”
  刘伯承:“听你的口音,是太行的?”
  “左权县的。”
  “家里还有什么人?”
  “只有一个70岁的老母亲。”
  “中秋本是团圆之节,她老人家会想你的。”
  哨兵望了望天上的圆月:“等全国解放了,我会好好伺奉她的。”
  “很好,就应该这样。母亲拉扯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小时含辛茹苦,大了还要牵肠挂肚。将来你回去,替我和政委感谢她。”
  哨兵的眼睛湿润了。
  一个战士跑过来,气喘嘘嘘:“司令员、政委,请帮我解决个问题。”
  刘伯承望着壮壮实实的小战士:“很严重吗?”
  “反正……反正我自己解决不了。”战士踢着地上的石子,指指哨兵。“他是我们副连长,他下命令替我站岗……”
  刘伯承很有兴趣的样子:“你是不是让我给他也下个命令?”
  “反正您一句话就管用。您不知道,我们副连长他……”
  “牛原平!”站岗的副连长喊。
  “你别叫,反正在首长面前要讲真话,反正你确实在生病打摆子嘛。”
  “反正、反正,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