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皓即位不久就露出残虐的一面,有迎立之功的濮阳兴和张布都被他杀害,淮泗集团的后备人才本就缺乏杰出之辈,孙皓的所作所为更加剧了这种现象,江东大族的势力再次得到扩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孙皓即位后,陆抗迁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荆州地区,实际上整个吴国的边防重担全在陆抗一身,当时甚至有“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之说。凤凰元年(公元272年),陆抗平定步阐之乱,迁大司马、荆州牧,手中权柄,已不亚于乃父陆逊当年。再有陆凯,孙皓初立时,任镇西大将军,后迁至左丞相。他在相期间,多次上疏直斥孙皓的诸种昏庸,辞语激烈。以孙皓的为人,如果不是因为陆凯身后有强大的陆氏家族,10个陆凯恐怕都不够他的杀戮,可见江东大族的势力已扩大到了何种程度。

和孙权一样,孙皓也面临着江东大族势力过分膨胀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孙权在位时励精图治,吏治较为清明,国家通过屯田制,掌握着大量国有土地和劳动力,而且还有足以与江东大族抗衡的淮泗集团可供凭借,所以完全可以对江东大族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击和抑制。

孙皓在位时则全然不同,屯田制已经基本废除,国力大不如昔,孙皓本人又毫不顾惜民力,肆意妄为,“(皓)自登位以来,法禁转苛,赋调益繁;中宫内竖,分布州郡,横兴事役,竞造奸利;百姓罹杼轴之困,黎民疲无已之求,老幼饥寒,家户菜色”。在这种情况下,孙皓已没有实力像孙权那样正面向江东大族开刀了,只能从侧面对江东大族进行削弱。例如,孙皓对陆抗的增兵建议置之不理,反而大封同姓王,“封陈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给兵三千人”;又迁都武昌,试图远离与江东大族关系密切的建康城,还将宗族势力相对较弱的会稽贺邵处死;陆凯生前,孙皓不敢动他,在他死后,孙皓将他家属流放建安。

江东大族对孙皓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由支持到最后离心的转变过程。孙皓初立时,无疑得到过江东大族的支持,但随着孙皓昏庸残暴本来面目的露现,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如陆抗、陆凯、贺邵等人也不断地递上一份份措词日趋激烈的上奏,陆凯更是抗颜直斥孙皓二十事,这在蜀、晋两国都是无法想象的。当一切努力均告白费,反遭孙皓的猜疑时,江东大族终于失望地和孙吴政权分道扬镳。

纵观西晋的整个灭吴战争,晋军没有遇到过一次坚决的抵抗,王濬自蜀伐吴,一路上“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最后长驱直入金陵城。孙皓自己也说,“得陶睿表云武昌以西,并复不守。不守者,非粮不足,非城不用,兵将背战耳”。江东大姓支持孙氏兄弟,是战乱之际为自己切身利益寻求的一种保护,随着孙权去世,继承人弱暗无能,孙氏政权已无力给大姓以庇护,所以不仅是江东大姓,包括南渡大姓在内都要另择明主,对南下的晋军毫无抵抗之力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事实上,令江东大族最终心寒的不是孙吴政权对他们的打击和抑制,而是末帝孙皓的昏庸残暴。对给了他们财富、地位的孙吴政权和英明之主孙权,江东大族仍是念兹在兹、无时或忘的。陆机在《辨亡论》中回答吴国何以灭亡时,不同意吴蜀唇齿相依,“蜀灭则吴亡”的说法,指出吴国“四州之地”,所谓“用之者失也”,就是把亡国原因归于孙皓的委婉说法。在陆机看来,如果不是因为孙皓的昏庸残虐,孙氏政权和江东大族的合作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孙吴国家当然可以赖以存焉,江东大族也可以继续享有荣华富贵,陆机的这种心态可以说是吴人心态的典型。正因为如此,名传千古的《辨亡论》中才会蕴含着深切的故国之情、亡国之痛,对曾经抑制和打击过他们的孙权,拳拳缅怀之情也溢于词语之间。

综上所述,江东大族在孙吴基层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孙吴统治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当然不能低估。但从孙吴独霸江东,并进而与魏、蜀争霸的角度来看,江东大族的日渐强大会对孙吴国家构成一种威胁。立国之初,为取得各种社会势力的扶持和平衡及尽量扩大社会基础,孙吴君王可以分出相当部分的权力与大姓分享,但随着基础的稳固,孙吴君王就逐渐无法容许大姓对自己皇权的分割了。由此可以认为,孙吴政权与江东大姓的关系实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第六章 “八王”其实可以很和谐

说到结束三国战乱时代,一统南北,且缔造了繁华的“太康之治”的西晋王朝,后人的反应,恐怕首先都是一声叹息。这么一个曾经强大、繁荣的王朝,居然在统一中国仅仅37年后,说完蛋就完蛋了。

当然,西晋不是随随便便就完蛋的,西晋的统一只有短短37年,在这仅有的37年时间里,其中16年,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八王之乱。这场几乎卷入当时西晋所有拥有军队的诸侯王的战乱,使国家元气大伤,人口大量减少,内迁的匈奴、羯族、鲜卑等政权也纷纷起事,反对西晋的统治。结果就是短暂统一的西晋,国家分崩离析,西晋王朝灭亡,东晋王朝南迁江南地区,中国的经济重心也随之南移。原本经济发达的中国北方,则陷入了“五胡十六国”的战乱之中。《三国演义》中津津乐道的“三国归一”,就此成为泡影。说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乱,历史学界公认的看法,就是起于“八王之乱”。

所以,西晋灭亡的剧本,也就很简单了。自己人打来打去,最后成全了外人,把国家都差点打没了。那么,为什么贵为西晋宗室的司马家贵族,会争相介入到这场战乱之中呢,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在这场战乱的整个过程里,是否有避免其发生的可能呢?

西晋时代的“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会被简单地认为是西晋王朝的8个诸侯王,其实没有这么简单。首先数量就不对,“八”只是个笼统的数字,卷入这场战乱的具体诸侯王,要远比“八”多得多。先说主要的8个王爷。包括了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攸,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皓,东海王司马越,这是这场战乱中相继介入的主要8个王爷,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梁王司马彤,淮南王司马允,范阳王司马彪,南阳王司马模,吴王司马宴,东安王司马繇,新野王司马鑫等人。这场爆发于公元291年,一直延续到公元306年的战乱,几乎把西晋帝国直接打入了深渊。可以说,是司马家的子孙们,通过这样一场自相残杀,亲手把他们家族辛苦创立的西晋帝国,送上了分裂和灭亡的不归路。

那么身为司马家的子孙们,他们为什么要发动和介入这样一场内战呢?为什么在这场暴乱之中,所有手握重兵的这些王爷们,都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破坏者,去毁灭祖先留给他们的江山呢?

【一】

“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后人的反思,多集中在晋武帝司马炎立储不当,导致诸王纷纷介入这场争斗,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暴乱。但实际的原因,却远比这个复杂得多,可以说,早在司马炎以及他的父亲司马昭开始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的时候,祸根就已经种下了。

司马家族对曹家的夺权行动,始于公元249年,那时候司马懿父子为了把持大权,发动政变杀死了曹爽。之后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始血腥屠杀忠诚于曹魏集团的各类政要们,到公元261年杀掉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嵇康为止,13年里大批的精英阶层遭到屠杀。这段时期的中国北方,特别是上层官员们,其实是生活在血雨腥风的恐怖之中。作为老练的政治家,司马家族深知,仅仅依靠血腥屠杀,是不可能继续他们的统治的。所以在大肆排斥异己的同时,司马家族也开始了对当时世家大族的拉拢,对于支持自己的世家大族,更是极为优容,可以说是要钱给钱要官给官。在司马昭把持大权时期,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用来封赏各类支持自己的世家大族。这些爵位的俸禄、赏赐,远远超过了曹魏集团当政时期。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司马家族夺权已经完成,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对于世家大族更是极力笼络。司马炎这个人,性格非常宽厚,对在司马夺权中立下大功的权臣们,回报更多。如他身边的近臣谋士贾充,在司马炎登基的第一年,就被册封为车骑将军,加封鲁公,成为权倾朝野的重量级官员。而另一大将何曾,则被加封太尉,封郎陵公。这等于给所有的世家大族一个信号:只要支持我,就有很多好处。这些人,不但在地位上极尽荣宠,在法律上,司马炎也很宽容。这些早期帮助司马炎夺权的重臣们,都是一些劣迹斑斑的人物。比如他最宠爱的谋士贾充,最大的爱好就是结党营私,而且善于制造党争。他和侍中任凯不和,各自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把西晋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对此司马炎也很纵容。另外一件很“雷人”的事是立进县令刘友,尚书山涛以及中山王司马牧等被揭发圈占稻田,这3个人里,山涛是司马炎的亲信,司马牧是司马家族的宗亲,可以说都是司马炎的自己人,只有刘友和司马炎八竿子打不着。结果刘友遭到了严惩,司马牧和山涛则一点事都没有,如此偏袒,自然引得朝野一片哗然。可以这么说,从立国早期开始,西晋的腐败就非常厉害,全然没有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建国早期吏治清明的景象,这样一个政府,注定是短命的。

司马炎时代,国家在腐败问题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各类世家大族竞相作恶。都说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是士族阶层垄断政权的门阀时代,其实门阀制度的迅速膨胀,就是从司马炎在位时期开始的。那些世家大族们,在司马炎之前,尚且能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司马炎之后,就愈发肆无忌惮。甚至司马炎本人也带头贪污腐败,东汉末帝“卖官”,司马炎也有样学样,把国家各种官职明码标价,引来种种非议。有一次司马炎问大臣刘毅,自己和东汉昏君汉灵帝相比有什么区别吗?刘毅回答说,汉灵帝卖官的时候,所得的钱财都进入了国家的国库,而皇上你卖官,所得的钱都进了你自己的腰包了。对这种说法,司马炎是认账的,刘毅这么说,等于指着鼻子骂他,他却乐呵呵听了,不过也不接受刘毅的进谏。司马炎个人生活,也是非常荒淫的,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老婆最多的皇帝之一。在他建立西晋政权的早期,他的后宫里就有数千嫔妃,他灭掉东吴末帝孙皓后,把孙皓皇宫里的嫔妃宫女,也一股脑地打包全收了,到了西晋统一中国之后,司马炎的后宫,已经有了上万嫔妃宫女。为了能够兼顾到每个老婆的感情,并避免在夫妻生活中的“黑箱操作”,他发明了“羊车选妃法”,即每天晚上,他坐着羊车游走在皇宫里,羊车停在哪个老婆门口,他就在哪个老婆那里过夜。以至于那些嫔妃们为了得到他的宠幸,尝试在门前路上撒盐,以吸引羊车停留(羊爱吃盐)。有了皇帝起“带头作用”,当时的世家大族们,也都骄奢淫逸,甚至竞相攀比。荆州刺史石崇,曾经和皇亲王恺斗富,两人各出奇宝,成了当时西晋王朝的一桩奇闻,司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