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古人-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爬上宰相这个位置的,自然都是有一定的才能,要不是政治高手,政绩出色,要不是理财高手经济学家,要不满腹文采,是个文学家,要不是由武而优,由将如相,要不是御史出身,舆论专家,甚至水利专家人际关系专家也可以。不过一定要有一些本事才能做上去,否则你占着茅厕不拉屎,不是被人赶下台就是架空。
  在其位,谋其政,你站在宰相的位置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手握大权,一览众山小,当真是意气风发啊,年轻时造福苍生的理想都可以实现了,这样不单百姓称颂,还有可能青史留名,人生如此,岂不快哉。
  停!别把一切都想得这么美好啊,有权力就要有义务,有快乐就要有痛,这样才能显出快乐的宝贵啊,所以痛是一定要有的。当然最首要的是政治上带来的了。
  要办事,就不免得罪人,而且要办好事,往往得罪的就是厉害的人,宰相要为天下苍生做事,那最容易得罪的就是在天下苍生之上的豪门官僚,而这些豪门官僚偏偏掌握着你的官运,他们不象底下的小民,随时可以上达天听告御状打小报告,说的多了,皇帝就算明知你对,也听的心烦。(不烦就要杀几个告状的人,但是这样又有堵塞言路,使得宰相大权独揽的可能。所以宰相就要忍,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啊,被人这样批评也要忍住,肚量不大不行啊。只是对上面肚量太大,百姓就要苦了。)
  就算大家一心为国办事,但是也有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那想必条条大路也通长安洛阳北京吧,所以同是为国为民,方法全不通,你说节省积累国家才会富裕,他说消费国家才能发展,你说要慢慢来,他说急病要用猛药,吵来吵去,意见之争不免成为意气之争,反到让奸人得了好处。(最出名的就是北宋党争,起初的变法派还是保守派都是一心为民,吵来吵去反是扰民了,还让蔡京这样的奸臣上台。)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在上头。
  宰相制度这是完全没办法的情况才建立的,按皇帝的心理,最好不要有人和他分权,所有的事自己都亲自把握,问题是这完全不可行,统治这么大的国家,就一定需要有人协助管理,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可以保证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但是皇帝精力有限,需要有人协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宰相这样的助手。这是必然的结果,即便朱元璋取消宰相,亲自管理六部,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内阁首辅这样实际上的宰相,而且张居正这样的内阁首辅大臣,其权力不亚于过去各朝的宰相。
  中国古代制度很有意思,按现在的制度套用的话,就是一会内阁制一会总统制,在皇帝掌握实权的时候那是总统制,但是当皇帝不想管事或放手给宰相大权甚至宰相势力凌驾皇帝之上时,就成了内阁制。是总统制还是内阁制不象现在这样是看任期,任期满了就下台,而是看寿命和权力,假如一个掌实权的皇帝活个几十年,又不喜欢把权力给其他人分享,象康熙那样,那就一直是总统制度。而假如掌实权的宰相活得很长,又能控制朝政,象诸葛亮和张居正那样。那就一直是内阁制度了。
  别看中国是皇帝最大,实际上皇权一直受到限制,而对其限制最大的莫过于相权。为什么?宰相应该是皇帝的助手啊,怎么变过来了?各位,世间客大压主的多了,就拿公司来说,没人说助理就一辈子要在主管下面办事了吧。何况我们皇帝这个主管还常常不做事,喜欢在小金屋泡MM玩,要不就组织江湖术士研制长生不老,整一个不务正业嘛。而且常年在上面,不接触下级群众,连官员名字都不知道。(说起这点,做皇帝宰相确实挺辛苦,记忆力要好啊,怪不得年纪大了英明皇帝也昏庸,记忆力衰退了啊。)现在事情全我做,我处理的井井有条,群众基础也不错,你又出来瞎参合捣乱。于是和气一点的就进谏,那是比较委婉的,不过也分上中下三种,最下等就是上奏章劝驾,不过难保有用没用,中等也是上奏章,不过不单是劝了,还带有教育意义,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最上等也就是以赵普那样,皇帝把奏章撕碎了粘起来再交。(不是没钱买新的写,那是一种态度)皇帝不同意我用的人我就不走。(这个态度更横啊,敢情再不答应就不让皇帝出门了。)自然,这些还是委婉的,遇到脾气不好的宰相象曹操那样,你不答应就吹鼻子瞪眼搞人身威胁的,或者说你这点不好那点不好要你下课的,那皇帝可就苦了。所以一直以来,君权最担心的就是相权过重,朱元璋也怕啊,李善长是淮西派首脑,要是朱元璋一挂,还真保不准。(朱元璋为什么杀的那么厉害,有些是确实要杀,有点是被迫的,完全是为了平衡,比如李善长一死,那其他派系就可能势力大张,为了防止这点,干脆把那些派系也解决得了。)朱元璋虽然取消丞相,但是张居正的首辅之威也不小啊,万历被训得服服帖帖,不听话就差点被逼退位,直到张居正死了才敢秋后算帐。清朝最后的那位内阁总理袁世凯大人也厉害啊,先逼大家交权,交完权再逼皇帝退位,几千年的皇帝制度就被他这位总理大人事实上的宰相断送了。
  正因为相权对皇权产生了威胁,所以宰相们就要痛一痛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委实一点错也没,尤其对于宰相们来说,你意见提多了,惹的皇帝不高兴,下台,你不提意见,皇帝觉得你不做事,下台,发生事情了,追根究底是皇帝的错,不成,皇帝是不会有错的,而宰相要负起责任,下台,甚至天象有变,搞不好也要下台,这宰相做的苦闷啊。而且就算你做的不错,战战兢兢,勤勤恳恳,象老黄牛一样,也不行,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备受皇帝重用,但是皇帝总有死的一天,皇帝死后,你就不一定能坐稳位子了,就算上任皇帝把你选为辅政大臣,但是只要新任皇帝羽翼丰满,你就要准备下台了,新人新气象啊,何况你做了这么多年,老皇帝还压的住你,我这个新皇帝就很难说了,干脆叫你下台得了。(三朝元老为什么稀奇?就是因为这样,三朝宰相就更稀奇了。)不过下台还算好的,北宋一代不杀大臣,被夸奖得天花乱坠,为什么?就是因为其他各代杀的太多了,宰相乃百官之首,焉有回避之理?朱元璋杀了三个,汉武帝也不寒碜,杀了三个,逼死了三个,康熙被认为是不错的皇帝,他的内阁大学士索额图也被他杀了。这些宰相,确实都在某方面有些过失,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对皇权有威胁,就是那句话,你不一定有造反的心,但是有造反的潜力。
  中国古代还没有学会完全的三权分立,什么立法司法行政,虽然确实有不同的部门管理,但是只要老大发话,都要老老实实听话的份。(自然,你可以造舆论,不过那也是对付有忌惮的皇帝们,遇到那些英明神武大权独揽的皇帝如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们。那也只有秋后算帐在史书上记一笔了。)所以老大的权力谁都想要,一般来说皇帝就是老大,偏偏凡是不是绝对,以前在《不是人的皇帝》一文中提到对皇帝威胁最大的一是武将,二是文臣,而宰相的话是文臣之首,何况宰相还有控制武将的能力。(其实这也未必是宰相有夺权之意,只是要做办好事不免想大权独揽,所以凡是我们看到的那些英明皇帝宰相们都是大权独揽的皇帝,民主在那时还没发芽呢。毕竟在某种程度下,独裁比民主有效率的多。)皇权对于这样的相权不由忌惮起来了,莽撞一点的,直接下兵讨伐,不过虽然可能胜利,但是也会落下魏帝曹髦的下场,聪明一点的,就和你比寿命,谁活的长谁就可以掌握未来的政权,所以万历最后还是拿到了大权。(当然,这还是要你的宰相并没有象司马家这样准备好接班人了。)即便如此,相权还是不如皇权这样名正言顺。自唐之后,也没听说那位宰相能象曹魏司马那般夺皇位而代之了。只是皇帝对宰相的忌惮却没有一天消除,宰相的位置越来越不好坐了。
  痛苦还不单在上头,还有下面的压力,你坐的位置人人想要,皇帝的位置是最大,但是想要是要冒风险的,还是你这个最实惠,不过这个位置只有一个,你坐了别人就没份了,于是只好对你下绊子,动手脚,只要你下去了,那我就有可能上来。明朝隆庆到万历初年,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位有宰相之才名臣相互争斗,就是为了这个首辅的位置啊,还是前面说的老话,古代中国想做事有时不得不独裁。何况,你做这个位置就要办事,办事就免不了要得罪人,得罪的人越多,你的官位就越不稳。(为了保证你的官位,有时也不得不罗织点党羽,有时还有些小人加入,但是这样也不免有培植自己的势力嫌疑,上面有要怀疑,下面也对你会有非议,象诸葛亮张居正也不免被世人非议。)
  这是把官场往坏处想,但是就算官场好,麻烦也有,我可以管好自身,但是管不了皇帝,我赞同这个,皇帝赞同那个,我不是还要乖乖办事,办了之后对了是皇帝英明,错了皇帝往我身上一推,(我说是皇帝要我做的,大家问我怎么不坚持立场)大家明知道是皇帝的错也只能骂我,没办法,象海瑞那样胆敢公开骂皇上的太少,只好骂骂你这个皇帝代理人泄泄愤了。所以做了好事就是皇帝的功劳,做了坏事就是我倒霉。
  所以宰相这个位置不好做,做的苦,但是毕竟那是天下间除了皇帝之外最能显示才能抱负的位置了,各朝各代的能人志士们还是象飞蛾扑火那般直冲而去,享受或煎熬着宰相带来的快乐和痛。
  中国皇朝之三 不知如何是好的武将们
  小时看历史书,最感兴趣的自然不会是制度官职,也不会是宫廷绯闻,至于官场的阴谋权术,那时还没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对此兴趣也不大,而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金戈铁马,沙场征战的战史,想必对历史有兴趣的男生对霍去病,岳飞,韩信,白起这些名将的名字都不陌生吧。确实,他们的历史,他们的传奇实在是令人兴奋的。
  在后人看,武将的传奇事迹让人兴奋,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武将们却不是那么愉快了。
  古代文人要成名,途径有这两种,1。写文,文人嘛,总是以诗文争天下,古代尤重于此,你文写的好,诗做的好,得皇帝大臣们赏识了,就提拔你做官,就算做不了官,象李白那样借诗文那样到处蹭酒喝,象柳永那词卖于烟花之地,或者干脆学李渔自己做自己文章的书商,也不错,以后青史上也能博的一席之地呢。2。作官,俗话说,儒家讲究的是入世,作官才能实现理想抱负,所以借文采而入正坛被视为正途,等隋唐之后科举一起,文人作官那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虽然还有很多文人只怨怀才不遇,其实这已经好的多了,你文人作诗作词,只要没遇到清朝文字狱那样的情况,一般是不会出事的。(清朝可以去考据,虽然考据的资料也不能犯忌讳,但是危险性小得多。)至于作官,你只要循规蹈矩,不卷入权力斗争,也找不了你的麻烦,偶尔还可以找几个脾气好的皇帝骂骂,过过嘴瘾,在青史上留个名。平常的生活端是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