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问:“……”
秦良玉又道:“玉莲说并非在意大人的面貌,而是喜欢大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没有因为是进士出身就自命清高,反而虚心下问。她知道地位有别,但是做妾总是配得上的,大人何不再考虑一下?”
张问脸色难看,放低声音道:“不瞒秦将军,我要是到处沾花惹草,夫人可不是好说话的。我瞧着还是算了吧。”
秦良玉好话说尽,却见张问死活不领情,心里也有些羞恼,心道咱们的人自己送上门做妾,你装什么大,多个女人有甚关系,这时有些怒气道:“那末将就不打搅了,告辞。”
秦良玉走后,沈敬和黄仁直走到客厅,呵呵直笑,黄仁直摸着胡须道:“秦将军自然有此好意,大人何必拒绝呢?”
张问道:“又不是我去招惹她秦玉莲的,凭什么要把麻烦往自个身上揽?她要是进门,就那副脾气和能耐,可不得天天和夫人切磋武艺?”几个人开了一阵玩笑,也就作罢。什么绝食上吊之类的玩意张问根本不管,这招式也太老了,女人三招,一哭二闹三上吊,张问可不会上当。不过因此和秦良玉产生了间隙,张问倒是觉得有些遗憾,不过也没关系,不过一个武将而已。
过了几日,张问又碰到了一次秦玉莲,见她还不是活得好好的。人要是这么容易就去死,早死早超生好了。
张问碰到秦玉莲的那天,还遇见了一件大事。巡抚行辕收到捷报,蒙古前锋击败了三岔儿堡的建虏,控制了城堡,建虏败退到抚顺。袁应泰当即就把捷报传视各官员将领,以此证明他招募蒙古人做前锋的正确性。首战告捷,一时沈阳的士气大振,袁应泰当即就开始部署第二步作战计划:夺取抚顺城,控制抚顺关一线的边墙,解除沈阳的威胁。
袁应泰计划调马林一部从铁岭南下,扼守在三岔儿堡一线,并威胁建奴右翼,同时从沈阳调集精锐东向抚顺,与建奴主力决战,期间又让刘铤部寻机袭扰建奴后方,特别是破坏其后勤。
众将纷纷请战,为攻击抚顺之前锋。袁应泰考虑到此战关系重大,遂抛弃私人前嫌,着调杜松为前军主力,率精锐六万出沈阳攻击抚顺。顿时沈阳城气氛紧张、大战在即,忙碌地做着各种战前准备,粮草、军火、马匹、车辆、后勤民夫等等。袁应泰在战争准备的时候,又展现出了他的特长,各种杂事都处理得十分妥当,各种消耗都计算得非常精确,将后勤安排的井井有条。
张问见罢沈阳的状况,顿时对袁应泰又佩服了几分,虽说这人杀气不足,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安排后勤是相当在行的。袁应泰心胸也很宽,并没有计较杜松给他难看的事,反而事事支持杜松,要求他全心应战,没有后顾之忧。
六万大明精锐之师整装待发,盔甲鲜明,旌旗猎猎,粮草器械弹药充足,军纪整肃,而且辽东干旱,天气晴朗少雨,就战争来说,又是一大益处,一切都让人充满了信心。
第三折 否极泰来
段十一 诱敌
明朝万里长城横贯大明北疆,东面一直延伸到朝鲜义州,临近鸭绿江的出海口。辽东的大明控区也在边墙(长城)的保卫之下,边墙内,有许多军事重镇,从北到南,分别有开原、铁岭、沈阳、辽阳、海州、定辽、盖州、复州等卫,下设许多所,形成卫所防卫体系。
其辽东边墙毗邻的都是蛮夷活动的地方,北面是辽河套、蒙古活动的区域;东面是建州、女真人活动的区域;南面是朝鲜。这些地区,都有边墙拱卫。其中东面边墙的抚顺关,是遏制女真人的重要关隘。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突破了抚顺关,占领了关内的抚顺城,直接威胁辽东重镇沈阳、铁岭。抚顺就在沈阳正东面,和沈阳同在浑河河岸线上。浑河在此地段是东西流向,沈阳在北岸、抚顺在南岸。
袁应泰此次作战计划的目的,就是收复抚顺城,控制抚顺关,解除沈阳卫和铁岭卫的威胁,转守为攻,通过抚顺关威胁建州之地。为了此次作战,袁应泰调集杜松部六万精锐为主战兵力,同时以沈阳驻军、铁岭马林一部为呼应,调动十几万大军准备这次战役,对抚顺等地志在必得。
沈阳的将领官员反复推敲作战计划,认为切实可行,基本没有问题,便投入实施。时值冬月,浑河还没有结冰,杜松部还未开拔,袁应泰已经为他铺好了所有路线,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弹药,保证杜松部作战无后顾之忧。
袁应泰先在沈阳南边的浑河上修了一道桥梁,安排杜松的进军路线是先度过浑河,然后从南岸挺进抚顺,避免建虏拒河而守。同时调军控制浑河北岸一线,使得杜松部左翼完全安全。
张问和幕僚讨论袁应泰的这个作战计划,包括沈敬在内,都认为计划稳当可行。张问不愿意错过这次大战的机会,便到巡抚行辕请求去杜松军中观战。袁应泰不同意,要求张问和他一起坐镇沈阳,参与大局。但是在张问的坚持下,袁应泰才勉强同意了。
这时杜松又不乐意了,对于张问这样的文官,大伙好像都不想让他掺和。张问好说歹说,最后保证不干预军机,也不乱上奏折,杜松这才勉强同意了,但是让张问别带着那些女人,不中用还是麻烦。张问寻思着他的什么玄衣卫,确实不太中用,不过是平日里调教着玩的,真刀真枪干上的时候,普通女人顶个屁用,便只带张盈和玄月两个前往。她们两个虽然是女人,但是身手是不错的。
一切准备妥当,杜松大军组成阵营,过浑河,开始向东推进,一路上浩浩荡荡,旌旗蔽天。负责后勤的民夫和军队接近十万人,在袁应泰的统一调动下行动,输送粮草弹药,修路铺桥,修筑工事,战争确实是个庞大的工程。
张问坐在马车上,看着这么壮观的场面,真的是热血沸腾,激动万分。天气晴朗,晴空万里,这广阔的大地上,上演着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必将载入史册。
大军行了一日,便临近抚顺,杜松命令全军戒备,组成有效战斗阵营,缓缓向东,随时准备投入大战。这时哨骑来报,抚顺燃起大火,建奴焚城而去。杜松愤愤然命令军队赶到抚顺,大火已经燃得遮空蔽日,救火也没有用了,遂绕过抚顺城,继续向东逼近抚顺关。
边墙是防御外面,现在明军从关内出击,边关的防御作用顿时大打折扣,而且明军拥有各式火炮,建奴想守关基本受不住,所以等杜松军到达抚顺关的时候,建奴已经遁出关去。杜松站在四轮车上破口大骂建奴是缩头乌龟,连一仗都没打就跑。杜松回顾左右道:“一帮打猎捡剩饭的乞丐,还想和我大明为敌。”
不管怎样,明军要夺取抚顺城和抚顺关的目的已经达到,很顺利就扼守住了建州北部防线。只是杜松显然是鼓足了气扑了个空,心有不甘,想追出关去,但是经众将和张问等人的劝阻,要和大局统一行动,杜松这才作罢,差人向沈阳报信,报告情况,同时要求出关作战。
张问寻思着这女真人造反以来,前期是连战连捷,战斗力应该不弱才对,可是在三岔儿堡连蒙古牧民组成的雇佣兵都没打过。说不定是有意诱敌深入,再寻战机打歼灭战,不可不防。
三岔儿堡之战的时候,张问是详细考察过蒙古人的军队战力的,这时候通过分析,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便写信到沈阳,阐述自己的猜想,建议袁应泰慎重部署。
袁应泰看了杜松的报告,第一道命令是命令杜松派出哨骑细作,摸清建奴的兵力部署,其他事宜待巡抚行辕商议后决定。而对于张问的书信,袁应泰只看了个大概,判断出不是要告状上书的内容,他顿时便丢在了一边。一个二十多岁的文官,靠着皇帝的崇信上位,能有什么本事,别浪费老子的时间。
沈阳的将领官员讨论了一天一夜,认为建奴只有三万到四万兵力,而大明这边光是杜松一部就有六万作战军力,而且是精锐之师,是建奴的两倍,尽可以采取攻势,捣毁其地盘。其中也有个原因就是沈阳为了这次大战准备了这么久,结果一仗没打,确实很不甘心。如果只是派兵去把抚顺等地接手过来,动用这么多人力物力也太浪费了。
于是袁应泰很快将命令发到了抚顺关前线杜松部,令杜松率主力出关,先占据萨尔浒等地,控制苏子河,为沿河扫荡建奴各寨挺进老巢赫图阿拉做准备。
杜松接到命令大喜,在左右将领面前赞扬袁应泰持重有眼光,遂率大军出关,第二天即冬月十二日便到达了萨尔浒。不料这时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了。雨天对使用火器不利,要使用火铳火炮很是麻烦,杜松即令扎营。他观察地形,发现萨尔浒山是近左地区的制高点,近可守远可攻,便令大军在山上修筑工事藩篱扎下阵营,准备等雨停之后再行攻击。
张问得知了杜松的命令之后,想起那王老铳谈论的经验,说晴了很久后下雨,雨停必有大雾,大雾又对火器军队作战不利。张问便急忙骑马赶到杜松车前,说道:“杜将军,雨后要降雾,对我军不利,定要防备建奴来袭。”
杜松看着空中的雨幕,点点头道:“张大人所言极是,扎营之后末将会督促戒备,广设哨所。”
张问道:“既然如此,何不先行退回抚顺关,待天气好时,准备妥当再行出击?”杜松听罢哑然失笑,随即又想起张问的官职和身份,停下笑容道:“大人此言差也。大军出战,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如果遇到这么点小雨就要退兵,那大伙不得笑话我杜松胆小懦弱?”
杜松言下之意就是张问胆小懦弱,张问听在耳里,倒也不作计较,只是劝道:“将军这支军队,是大明精锐,还是要稳固谨慎些好。”
杜松道:“朝廷养兵就是为了打仗用的,大人善于平治地方,对兵事了解甚少,末将统兵在外,当随机应变,恕末将不能掉头退兵。”
张问想了想,杜松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毕竟杜松的经验要丰富许多,再说自己出来之前就答应过他不干涉调兵遣将,这时张问也不便强争,只说道:“望杜将军慎重。”
杜松在萨尔浒山上构筑了工事,安营扎寨,并在四方安排明哨暗哨,又调斥候哨马四处打探,倒也是十分用心。
十三日,一部哨马回到萨尔浒山杜松中军大营,报告苏子河对岸有一万多建奴壮丁在修筑城堡。杜松顿时坐不住了,这时张问又建议道:“建奴先在三岔儿堡诈败,又放弃抚顺城、抚顺关,有诱敌深入的可能,杜将军三思。”
杜松沉吟片刻,又下令哨骑过河到左右刺探建奴主力,并不妄动。到了下午,杜松率领护卫亲自来到苏子河边,叫人探水深,发现水浅之处可以徒步涉水。
而张问一直就觉得建奴是在不断后退制造战机,目的就是想伺机歼灭、消耗明军兵力,由于有这样的想法,他就不断在寻找线索和证据佐证自己的想法,正好和杜松一起到苏子河边,张问就到河边考察。
杜松叫人在水浅处骑马过河,然后又折返回来,对左右说道:“肥肉就在嘴前面,连修桥都省了。”这时见张问还在河边上转悠,便喊道:“张大人,咱们要回去了。”
张问回头喊道:“杜将军,你过来看看,这水位是不久才降下去的。”等杜松骑马来到河边,张问指着河边上的水草和淤泥道:“你看,很明显河水本来是到这个位置,现在下了雨,应该涨高才对,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