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准端着茶杯,揭开茶杯,轻轻的吹了吹里面的茶水,然后将茶杯放回去,动作有条不紊,慢条斯理的,然后才慢悠悠的说道:“我如何帮你?”
朱大典马上大喜,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希望。
张准的心情,其实很是好。从公事上来说,拿下了登州城,俘获了多尔衮等人,还将两个营的军力给腾出来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可以顺利的机动。现在的他,面对皇太极的进攻,有必胜的决心。打败皇太极,只是时间和价格上的问题。
从私事上来讲,收获也不错。云依已经给自己生了一个男娃,香火后继有人。沈凌菲渲染出来的,已经是第七朵梅花了。后面还有人在排队,等着开花结果。他只要努力一点,广种薄收,总会有收获的。
朱大典苦巴巴的说道:“都督大人,能否派遣部分的虎贲军,进驻济南城?济南军民都热烈的期待虎贲军的到来。”
张准嘴巴一撇,不屑的说道:“我去济南城做什么?”
朱大典苦涩的说道:“济南城军力严重不足,只有一万三千多人。要是都督大人不支援一点军力,只怕鞑子破城以后,济南城数十万的军民,都要被鞑子全部掳走了。”
张准也没有继续掩饰,冷冷的说道:“巡抚大人,我是反贼,你是官军,咱们道不合不相为谋。你请我去济南城,我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跟下面的人交代?”
朱大典咬牙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张准不以为然的说道:“切什么天大的秘密?”
朱大典看看四周,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有人主张南迁。”
张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轻描淡写的撇撇嘴,随口说道:“南什么南……”
他忽然醒悟过来,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深深的凝视朱大典一眼,缓缓的说道:“你的意思是,崇祯准备迁移到南京去?”
朱大典摇摇头,委婉的说道:“皇上不肯意离开京师……可是,六部会逐渐的南迁。工部侍郎刘宗周已经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统管南迁事务。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极少数人。”
张准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鼻子。
看来,自己的呈现,简直让历史的轨迹,产生了一些转变,朝廷居然开始考虑南迁了。这可是要比真实的历史,提前了足足八年的时间啊在真实的历史上,乃是崇祯吊死在煤山以后,南京才成为国都的。现在看起来,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南京就有可能重新成为明国的政治中心了。
其实,一直以来,在明国的高层内部,总是有人对北京不是特另外喜欢。这里的风沙太大,又干燥,住的不舒服。又危险,仇敌太多,经常处于前线。土木堡之变,以及后来嘉靖年间的鞑靼俺答汗围攻,都让京师处于战争的空气傍边。尽管最后都是有惊无险,顺利的度过,可还是让很多人都是心有余悸。尤其是近年来鞑子连续三次入寇,更是让北京成了风口浪尖。
现在,北京周围的局势,其实很是的不妙。北面是鞑子和蒙古人,山东这里有张准,几乎将北京包抄起来了。搞欠好哪一天,北京就会被攻破。北京想要平安,就要主动出击,将这些仇敌都消灭失落。可是,很遗憾,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仇敌,以目前朝廷的实力,想要解决,都很是的不容易。就算可以解决其中的某一个,最后也会落得筋疲力尽,然后被他人吃失落。
好比说,这次鞑子南略,北京里面,就没有谁敢拍胸口包管,北京一定会平安无事,绝对不会被鞑子攻破的。十万鞑子大军在城外,据说还携带有红夷大炮,京城里面的人不担忧就怪了。与其每天都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早点南迁,回去南京过平稳的日子。北京这边,只需要派遣军队驻扎就好了。
当初,朱棣迁都北京,很大的原因,是为了避开朱元璋留下的一切,至于天子守国门的说法,则是后来的人说出来的。就算朱棣那时真的有天子守国门的想法,现在已经不实际了。因为现在的北京,根本不克不及担负这样的重任。鞑子骑兵完全可以绕过京师,深入到明国核心腹地,继续抢掠。
相反的,由于京师被包抄,钱粮运输、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呈现很大的问题,致使全国的战局,都产生了被动。要是抛却了北京,就等于是抛弃了这些被动。如果明国的神经中枢是在南京,就可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进行调动,不需要慌慌张张的,乃是急中出错,呈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除战争的原因,还有经济上的原因。北京周围的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必须依靠江南的漕运。漕运花费的本钱很高。江南收购粮食,一石粮食只要一两五钱银子左右,漕运来到北京,至少要二两银子,凭空就多了五钱。
不要看每石粮食只是增加五钱的本钱,积少成多啊日积月累下来,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想想京师的上百万人口,还有辽东、宣大等军镇的兵员开支,都全部需要通过漕运来进行。这得是多大的一笔开销啊朝廷每年的财务收入都耗费到哪里去了?漕运就占了很大的部分。
即使是最守旧的估算,朝廷每年花费在漕运上的银子,绝对不会少于一百万两的。有些年份甚至跨越一百五十万两。这也是漕运总督如此抢手的基来源根基因,那可是一等一的美差啊只要从中动一下手脚,中饱私囊,私人的腰包,就好像吹气球一样的鼓胀起来了。
这笔费用,还不算疏通河道,开拓新河道的费用。如果算上这些,那漕运的开销,就更加大了。明国朝廷的财务,原本就是入不敷出,要是可以节省这一笔开支的话,财务肯定会宽裕很多。因此,从财务的角度来说,南迁也是比较划算的。
并且,江南的漕运,很容易被切断。尤其是日后张准控制了山东,漕运被切断的几率更大。漕运是北京存在的命脉所在,一旦漕运被截断,北京乃至是周边的地区,就会慢慢的枯萎,最后完全灭亡。没有了漕运,就没有了北京,乃是北国,这几乎是告竣共识了。
面对如此的困境,有人提出南迁,自然是一点也不奇怪了。
南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宋代以来,江南就是国家的主要粮食和财路输出地。江南的富饶,那是天下皆知的。什么苏湖熟,天下足,什么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描述的都是江南的富饶。对明国来说,东南半壁的财路,占了国家财路的七成以上。
南京周围都是富庶之地,物资可以就地弥补,不需要漕运。江南的水系又发财,水运的本钱也低。江南又没有遭受到战争的破坏,生产力可以继续成长。江南又是东林党官员的大本营所在,一般的士绅,对朝廷的拥护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没有了漕运的沉重负担,朝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银子,节省很多的人力。没有了蒙古人和鞑子的直接威胁,朝廷的军费支出,也可以削减很多。南迁以后,甚至可以暂时不考虑陕西乱军的威胁。因为一直到目前为止,陕西乱军对江南,还没有实质性的破坏。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是朝廷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之下,悍然做出南迁的决定,挽救危局还是有几分希望的。在抛失落身上的沉重的负担以后,说不定还可以轻装上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固然,南迁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南迁,就等于是抛却北国了,抛却黄河以北的地区了。在明国的黄河以北地区,北京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北京存在,其他的城镇才有可能存在。要是北京不存在了,其他的城镇,也就不存在了。
这样说可能有点深奥。简单的来说,就是明国的政治中心,如果不在北京了,那么,整个北国,城市被迅速的边沿化,然后逐渐的被人遗忘。因为,无论是从人口,还是从资源来说,北国都不如南国。
这对一个政权,对一个皇帝来说,简直是很是难受的。要是皇帝不在北京了,放置的守将,到底可以镇守北京多久,谁的心里都没底。尤其是对做出这样决定的皇帝来说,被贴上一个懦弱之君的标签,那是绝对跑不了的。
张准可以肯定,快乐喜爱面子的崇祯,一定不会同意这样的提议的。哪怕他从理智上知道这条退路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可是,文官的力量很强大,要是大部分的文官,都赞成南迁的话,崇祯恐怕也是要屈服的。
从历史的大势来说,在局势危急的时候,从北京迁回去南京,其实是可行的。要是崇祯愿意南迁,愿意到南京主持政务,后来的南明,就不会是一盘散沙,呈现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怪现象。
南明之所以覆亡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光是并立的皇帝就有好几个。大家互相抢夺皇位,不打鞑子,专门打自己人。并且一个打得比一个狠。结果,自己将自己搞得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白白让满清占了廉价。
要是崇祯南下,又或者是指定太子在南京监国,这样的情形就不会呈现。只要南明自己不搞割裂,以满清那时的力量,想要吃失落南明,那是不容易的。鞑子的骑兵,在江南地区,完全施展不开。因此,延续南宋的历史,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朝廷还有这么一条退路……”
张准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慢慢的斟酌起来。
要是崇祯南迁,虎贲军却是可以获得一些好处。明军南下以后,山东、北直隶、山西三省,就要呈现短暂的军事真空,张准还是有信心控制这些地区的。即使朝廷在这里派驻军队,也完全不是虎贲军的敌手。虎贲军控制了这些处所以后,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都不算小了。只要成长起来,睥睨天下是指日可待的。
山东自己资源就相当的丰富,加上河北的铁矿,山西的煤矿,完全可以满足近代工业成长的需要。特别是山西的煤矿,那可是随便用铲子一挖,就能够挖出来的,开采起来完全没有难度。朝廷不晓得利用这些天然的资源,张准却是晓得的。
另外,要是控制了北国,战马的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北国的外面,就是广袤的蒙古草原。只要和蒙古草原接壤,张准就可以弄到大量的战马。届时,即使是和鞑子一对一的拼骑兵的数量,都是有可能的。只要近代工业呈现,不要说遍地开花,只要呈现雏形,虎贲军就算是绑着一只手,都可以轻易的打败鞑子。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虎贲军需要考虑的,就不再是如何打败鞑子了,而是如何迅速的工业化,从而占领全世界,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一旦近代化任务完成,气吞**,横扫八方,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固然,刚开始的时候,虎贲军面对的危险也很多。崇祯一走,蒙古人和鞑子的压力,都全部施加在自己的身上了。可以说,朝廷一退,风口浪尖就全部落在虎贲军的身上了。在北方,虎贲军要面对鞑子和蒙古人的进攻。在南面,也要避免南明的拆台。甚至,还有可能和李自成等人直接掰手腕。
四战之地,四战之军啊如果真的呈现那样的局面,虎贲军就要面对来自西面八方的威胁。没有足够的军力,没有足够强的战斗力,肯定会被被人的车轮战给干翻。北京这个处所太耀眼了,盯着它的人太多了。固然,参军事地理上来说,一旦控制了北京周围,那就是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了。
说来说去,还得感谢崇祯一声。崇祯就个人而言,是有骨气的,不会轻易屈服。否则,一旦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张准又没有来得及准备,搞欠好山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