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大半年来,徐卫所部加紧训练,尤其是马军。以此前诸多战例作为借鉴,苦练格斗,骑射,冲锋,跳壕,冲坡,包抄等技战术。只是苦于金军控制鄜延,断了战马来源,否则徐卫的骑兵部队早已不是现在的规模。
至于武器装备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管状火器的研发有了突破。最早试制的管状火器,容易炸膛。后来工匠们发现,用埋藏较深的石炭来冶炼钢铁,所铸成的铁管不会炸膛。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原因就是“焦炭”,但这一发现被广泛应用。
解决了炸膛问题后,徐卫又和匠人们解决了射程这一难题。原来的火器,射程相当有限,绝不会超过五十步。后来发现症结所在,就因为药室里不够密闭。火药在药室中燃烧所发生的推力,不能完全着力在弹丸上。发现这个问题后,工匠们将药填充入药室,用裹着胶的木片将膛内密封,射程大为增加,威力自然更强。只是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既没有命名,也没有装备成军。
这段时期,金军一直很平静。他们的游骑从来不会越过华州一步,甚至放弃了在华州种植粮食,完全将这里作为了一个缓冲区。好端端一个华州,竟成了不毛之地。
这一日,徐卫刚刚从华州回来。他带着小股马军深入敌境,倒不是为了作战,而去查看今年金军的小麦收成如何,好筹划去帮忙收割。
刚进城,守城的军官就上前来报道:“大帅,张参议吩咐卑职,若大帅回城,即请大帅火速至招讨司衙署。”
张庆如今任陕南招讨司参议。现在的参议官可就和从前不同了,从前经略安抚司的参谋参议可是有好几员,但徐绍改革之后,每司只设参议一员,凸显了重要性,职权有些类似于后世军队中的“参谋长”了,且军阶也有所提高。这个差遣,还真是非张庆莫属。
“说了什么事么?”徐卫在马背上问道。
“说是招讨副使到了。”城门值守回答道。
陕南招讨司成立后,徐卫是招讨使不必说,吴玠资历、威望、战功都是副使的不二人选。但招讨副使定额是两员,尚缺一员上级指派的副使,一直没有消息,不想今日却到了。不管来的是谁,今后都是自己的副手,徐卫倒也不怠慢,当即往招讨司衙署而去。
到了衙署,那招讨司文武官员日常办公俱在二堂。结果徐卫钻进去一看,那些主管机宜,书写文字,干办公事,走马承受等幕僚都在,却不见新来的副使人影。一问才知,副使吴玠和参议张庆正陪同新任的招讨副使在花厅茶叙。
遂又转到花厅,却见客位上坐着三个人。一个招讨副使吴玠,一个是参议张庆,两人正陪着一位身着红色公服,束金佩鱼的官员说话。那人年纪并不大,四十不到,身形也不高,坐着比张庆吴玠两个都要矮半头。但仪表可谓堂堂,因为没戴幞头的缘故,但见其人天庭饱满,眉毛浓黑,一双眼睛分外有神,颌下一绥短须,不时地捋着,正专注倾听旁人说话。并不时颔首,显得非常有礼节。这份作派,在军中可谓少见。
看到他,徐卫有些吃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上头派来的招讨副使竟然是这个人
“哈哈”徐卫未语先笑。厅上三人同时扭头,一见他来,纷纷起身。
徐卫到那官员面前,拱手一礼:“德远兄,多时不见,别来无恙否?”
那人见徐卫亦笑,还礼道:“自当日一别,时常思慕招讨相公风采。不想,竟有如此缘分,有幸与招讨相公共事。”你道此人是谁?正是当初朝廷遣宣谕使至陕西,令各地守将向金军交割土地城池时,专门负责通知徐卫的张浚当时,正是因为他的帮助,徐卫才能放心大胆地出兵耀州,近而一举击溃耀州金军,并在此战中,击伤一员女真宗室,后不治身亡。不料,上头派来的副手,居然是他。
前些日子召开军事会议,徐绍虽说副使有两员,其中一员由宣抚处置司派出。其实,三个招讨司的副使一员,都是由镇江行在派出。
“坐下说,坐下说,德远兄这是从哪处来?”徐卫热情地招呼道。
张浚待他坐下后,方才落座,回答道:“由行在而来,在下官临行之前,官家亲自召见。嘱咐见了徐招讨后,一定要替天子善加勉励。圣上的原话是,徐子昂在陕西有功,朕心里有数,甚是欣慰。”
徐卫向南遥拱双手道:“当不负圣上所望。”赵桓让张浚转达这个意思,无非是为了安抚徐卫,估计皇帝也知道,按徐卫的功劳,确实应该建节了。
客气一阵,张浚问道:“适才听二位同僚说,招讨相公领兵外出,去查看金军麦收,好助一臂之力,这是何道理?”
徐卫哈哈大笑,知道吴玠张庆两个故意诓人不懂。遂解释道:“金军窃据鄜延,并深入关中平原。从去年开始,便在此二处耕作,意图在陕西站稳脚根,自给自足。我军岂能让它如愿?凡到麦收季节,我必遣军破坏,抢不了我就给它烧了现在又到收获时节,因此最近正盘算此事。”
张浚恍然大悟,笑道:“原来如此。似此等军中事务,下官还有诸多不明,今后还要请招讨相公,以及众位同僚多多指点才是。”
他是镇江行在的派员,徐卫当然不能一见面就弄得太亲近,于是客气道:“哪里哪里,互相讨教。这样,德远兄路途劳顿,且去馆驿歇息,我立即差人替你安排住所。”
张浚沉吟片刻,点头道:“如此,就有劳招讨相公费心了。”
“费心倒没有,只是德远兄莫怪本帅心狠,明日便须来衙署坐堂理事。”徐卫笑道。两个副使的职权是有规定的。吴玠主管部队的统率,训练和执法,张浚主管后勤和人事。军中机密之事,文书之类,则由参议执掌。张浚没来之前,这些事都是由张庆代劳,实在忙不过来。
“这是理所当然。”张浚答道。语毕,告辞而去。
他刚出门,吴玠就疑惑道:“为何副使要从镇江行在直接派出?”
“陕西这么大,只划作三个招讨司,此三司统率所有西军,行在难免有所顾忌。因此直接派员,也就不难理解了。”徐卫笑道。还好,行在给他派来的是张浚,就是不知道其他两个招讨使有没有自己这般运气了。在历史上,张浚不管如何,总是个主战派。万一谁碰上个主和的副使,那可就让人无言了。
吴玠点点头,并没有多说。一阵之后,问道:“大帅,探得如何?”
“金军今年学得乖了,放弃了华州耕作,我深入近百里,只在同州边境上有所发现。嘿,女真人以为这样一来,我就有所顾忌,不敢去破坏他麦收。”徐卫冷笑道。
“哈哈那有何妨?如今陕州定戎都在我军控制之下,遣人渡过渭水,四处放火。倒要看看今年金军怎么过”吴玠大笑。
第四百四十章韩岳出头
第四百四十章韩岳出头
隆兴四年,川陕大丰收。赖紫金虎庇护,京兆府周边各府州招纳流民,供给田地耕作,又恰逢好年景,风调雨顺,无灾无害,背井离乡的陕西百姓终于有了盼头。虽然丢失陕西东部,但粮食自给还是没有问题。而四川的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输入关中。徐绍积粮练兵的策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么好的年头,徐卫当然忘不了给女真人添添堵。五六月麦收时节,定戎的正军义军纷纷渡过渭水,纵火抢夺,破坏金军收成。南路招讨司的骑兵往往一天出动数波奔袭关中平原。去年,就因为徐卫的破坏,金军收成大减,靠着河东李植的帮忙,以及国内的调运,才勉强撑过来。今年徐卫故伎重施,金军的防线也不可能天衣天缝。等粮食收完,一合计,娄宿现,这点粮食能撑五个月就不错了。
没奈何,只得再度向云中枢密院报告。粘罕闻听此讯,狂怒自不可免。但也在思考,西军老这么搞,继续下去也不是法子。但现在又起大军进攻陕西不太现实。这打又打不了,撑也撑不过,近十万大军呆在陕西,耗费甚巨,几时是个头?金国国内已经有权贵对这个局面相当不满,看看人家兀术管的东路,从河北打到山东,而后横扫中原,一度追到江南,沿余劫掠,赚了个盆满钵满。你倒好,费了牛劲,折了无数兵马,打下个陕西东部。咱们没见到半点好处不说,还年年往里填,这无底洞啥时候能填满?
当时就有金国大臣向金帝吴乞买提议,既然大金在两河扶持了高世由,把陕西东部也划归他得了,咱们别干这赔本的买卖。把娄宿马五等人撤回来,让高世由去经营。就算高世由鞭长莫及,不还有河东李植么?大金扶持他们,就是让他们当儿皇帝,替咱们作守户之犬,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粘罕这个人脾气非常暴躁,且嗜杀成性,但他不是傻瓜。正因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陕西东部,因此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把这地方守住了。有这个立足点,往后攻掠陕西就会方便许多,一旦放弃,到时候又得重头再来。高世由?李植?就这两个货?你问问他们自己,是徐虎儿的对手么?恐怕让紫金虎啃得连渣都不剩
吴乞买问兀术,幸好这大金国的四太子虽然跟粘罕是对头,但不至于因私废公。也极力主张坚守陕东。但他同意将陕西东部划给高世由。只是金军并不撤退,替高世由守地盘。只是这样一来,高世由不得表示表示么?粮饷让他出
金帝一听,觉得这主意好。我将那么大地盘给你,又是送马,又是练兵,前几年就说你困难,如今该好些了吧?也该替我分忧了吧?遂一道诏书,遣使入伪韩的都城大名府。
高世由这个大韩皇帝完完全全是女真人给的,金帝的诏命他如何敢不从?只是他日子也过得紧巴,河北这片地方,被战乱毁得不象样。户口锐减,田地荒芜,一些偏远的县镇,几乎成了鬼城。这两年刚好一点,你就让我替你养十万大军,朕自己还有二十几万兵要吃饭,这不是要我的命么?
可无论他怎么诉苦,金帝的使臣一口咬定,不管,你看着办吧。高世由急得没办法,金使又催命一般,只好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省出一部分紧急送往陕西。又令河东李植周济一点,但离金人索要的数目仍相去甚远。
穷则思变,高世由和他的宰相刘豫商量许久,得出一个结论。虽说两河俱为大韩疆土,但河东李植向来是独来独往,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的。只靠河北这地方,能产几斤粮?能收几两税?想要钱粮,就得打南边的主意。
大金国每次出兵,都是满载而归。不管是索要来的,还是抢夺来的,反正人家能弄到好处。咱们何不学学金军?大韩养了二十几万兵,不用来打仗作甚?打陕西不敢,中原还不敢么?东京一直没破,这百十年的皇都该有多少油水?就算打不下来东京,还不能讹南朝一笔钱粮么?大宋有的是钱啊
高世由大喜过望,恨不得立即驱十万虎狼之师鲸吞中原。怎么就一直没想到这点,我现在是大韩皇帝啊,我手里也有兵啊,金军能打,我不能打么?只不过,这么大的事,他倒不敢乾纲独断,派人向金帝上奏。说仰仗大金国的神威,臣得以在两河立国,此诚亘古未有之殊遇因此,他常怀报答之心,金军连年征战,如今需要养精蓄锐,但南朝尚未攻灭,他如鲠在喉,寝食不安,总想着要替大金国扫灭这个障碍。因此,决定兵南下,经山东,趋东京,扫荡中原,直逼长江
金国君臣收到这份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