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乘风显然受不了朱麟这‘含情’的目光,连忙将眼睛别开。不得已便和萧敬那阴恻恻的目光接触了。
萧敬显然没有料到这个家伙到了这个境地居然还想奋力一搏,他微微眯着眼,似乎想一下子将柳乘风看透。好教柳乘风在他的眼前现出原形,想知道柳乘风到底玩的是什么花招,不过柳乘风显然并没有给他机会,他只是微微一笑,举止得体的又道:“请陛下恩准。”
坐在殿上的朱佑樘显然也自知今日自己不是主角,柳乘风的突然出现也算在他的意料之中,这家伙一向爱玩突然袭击,朱佑樘早已习惯了,他微微颌首,满是威严的道:“传。”
接下来带进来的一个钦犯是姜涛。比起姜涛来,方才带进来的刘成刚还算体面,刘成刚至少面目还看得清楚,脸上没有累累的伤痕,手脚至少看上去还连接着身体。至于这姜涛,如今已是鼻青脸肿,浑身上下几乎看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这人一被人押进来,便有不少官员忍不住捏鼻子,清贵的老爷们怎么吃得消这种腐肉发出来的恶臭?
姜涛像是呆鸡一样。浑浑噩噩的被押了进来,萧敬几乎已经不认识他了,不过萧敬并不以为意,姜涛确实是他玩弄柳乘风的一个手段,这个事揭露出来,对他这秉笔太监确实有些影响,可是这并不妨碍他立了大功,凭姜涛这样的东厂细作也翻不了这个案子。
所以当萧敬认出这个人是姜涛的时候,反而定下了心来,只要这个案子翻不了,功劳就是他东厂的,谁也抢不走,憋屈了这么多年,萧敬这一次势在必得。
柳乘风走到姜涛面前,姜涛的身子就不禁颤抖了,这倒不是他做贼心虚,换做是谁被人家虐待成这个样子,只怕对这个人都会有强烈的恐惧,锦衣卫的恶名,就是凭着这手艺积攒起来的。
柳乘风不由轻轻笑了,只怕这个时候,所有人看到这个场景,都会觉得柳乘风是自地狱里出来的恶魔,不过别人怎么看柳乘风并不以为意,柳乘风就是柳乘风,功过是非也轮不到这殿中的人评价。
他慢吞吞的问:“你叫什么名字?”
姜涛打的不成样子,自然是乖的不能再乖了,连忙回答:“小人叫姜涛。”
“姜涛,你自称自己受命于宁王,特来京师,便是要联络乱党是吗?”
“是,是……”姜涛此时更像是一只应声虫。
柳乘风继续道:“而后你又说,这京师里头有个大人物勾结了宁王,还说这个人是姓牟还是姓茅,手里还掌着军权是不是?”
姜涛只有应声的份:“是,没有错。”
柳乘风叹了口气,道:“锦衣卫听了你的话,确实是按着这个方向是查探,可是直到昨天,我才知道原来你根本就不是宁王的人,你是东厂的人是不是?”
文武百官们一听,更是喧哗一片,谁也不曾想到,事情竟是如此曲折,这个人分明是宁王的人,怎么一下子又成了萧敬的人了?
可是有些人慢慢明白过来,萧敬显然不是一个人战斗,事实上萧敬萧公公应当是先辈们附了体,继承了文官清流们内斗的伟大串通,所谓内斗,无非就是过河拆桥,拉你下水之类,东厂这边事先得到了消息,于是为了误导锦衣卫,免得锦衣卫争功,于是就上演了这么一出好戏。
于是不少人看萧敬的眼色有些不同了,或许有的人嗤之以鼻,当然,这是表面上,其实大家都是一类人,所有有相当多的人眼眸深处闪露出几分期许之色,萧公公这个人,看来对这一套似乎也很精通,算起来大家也算是同门了。
萧敬老脸不禁掠过了一丝羞涩,不过他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羞涩这东西不能当饭吃,脸皮厚才是正途,越是他的脸上又掠过了一丝微笑。
柳乘风不理会其他人的反应,继续追问姜涛:“也就是说,你的宁王心腹身份是假,东厂狗腿子的身份是真对不对?”
狗腿子三个字柳乘风咬的很重,柳乘风就差一点指着萧敬大声嚷嚷:“别看别人,就是你,没有须毛,少了卵子的这个。”
萧敬眼睛眯起来,羞涩变成了羞怒,好在他的气量大,眼下也只能忍着,他心里不禁在想,任你这毛头小子骂,再骂这功劳也是杂家的,你现在算这笔帐,不嫌迟了吗?
想必这时候的萧敬心里很有几分任你狂风暴雨我自屹立不动的气概。
姜涛只是眼泪鼻涕直流,柳乘风说什么他便应什么,柳乘风把所有的问题都问完之后,从容一笑,便对押着姜涛的大汉将军道:“可以把他带下去了。”
姜涛被死狗一样带下去不提,可是柳乘风的举动让人很是不解。
你把这个姜涛带过来,虽然此人和本案有关,可这毕竟只是这一案子中的小插曲,因为姜涛确实不是案子中的关键人物,他自己也承认,他是东厂的人派来的,既然是东厂的人派来,你把他带到御前来做什么?拿他来为朱麟翻案吗?
许多人心里在琢磨,柳乘风这家伙唯一将这姜涛带进殿来的目的,只怕也唯有控诉萧公公阴险了,这家伙果真是睚眦必报,现在殿前御审呢,有点节操好不好,现在审的是朱麟,你跑来控诉东厂,耽误了时间不说,还浪费了大家这么多表情了。
“没药救了,没药救了!”于是大家一齐摇头,纷纷给了柳乘风一个鄙视的眼神。
柳乘风却不以为忤,脸上仍是挂着很矜持的微笑,朝金殿上的朱佑樘行了个礼,道:“皇上,微臣问完了。”
朱佑樘是对柳乘风抱有同情的,他当然清楚,柳乘风被人阴了一把,被萧敬狠狠的踩了一脚,可是同情归同情,现在是御审,姜涛这个人和现在这个案子的审定关系并不算大,只能算有些间接联系,柳乘风却煞有介事的把人叫来,结果却什么都没有问出来,说了连篇的废话,也不见对案情有什么突破,朱佑樘很无语,可是当场又不能动怒,只能语速缓缓的道:“好,你退下。”
这意思用后世的白话就说,小子,你玩完了,从哪儿来到哪儿歇着去,这里已经没有你的事了。
“可是……”就当大家都以为柳乘风会乖乖退到班中去的时候,他们可想错了,因为柳乘风没有想走的意思,他道:“可是微臣以为,微臣在还有对眼下案情需要总结一下,请陛下恩准。”
他打定了主意,这事儿非要胡搅蛮缠下去不可。
所有人都震惊了,柳乘风这是怎么了,皇上的话都敢不听了,真是怪哉。
萧敬恶狠狠的瞪了柳乘风一眼,觉得这家伙实在太多事。朱麟命悬一线,听说柳乘风还要死乞白赖,虽然身为贵公子的他平时最恨的就是死乞白赖之人,可是这时候,他几乎要喊一句不要脸万岁了。
柳乘风不待朱佑樘点头,便已经先斩后奏道:“皇上,方才那个姜涛一开始自称是宁王派来的,说的有鼻子有眼,连微臣都已经骗了过去。而现在这个叫刘成刚的,也自称是宁王派来的,现在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破绽,可是只凭这个子虚乌有的证据来定堂堂成国公世子的罪,未免太草率了吧!”
第七百八十章:真相了
图穷匕见。
道理很清楚,也很直白,直到现在大家才明白过来柳乘风方才为何多此一举,人家分明是挖了坑,就等着你来跳。
他之所以审姜涛,不是因为姜涛与宁王有什么干系,也不是想借姜涛来寻萧敬晦气,他的理由只有一个,既然姜涛可以假冒,那么现在这个刘成刚为什么不可以假冒?
如果这一次犯事的是别人,或许以这个人证就足以给朱麟定罪了,可是朱麟乃是成国公世子,乃是靖难时的大将朱能之后,朱能在靖难之役之中,可推为首功,此后又随文皇帝北伐鞑靼,南镇安南,武功赫赫。朱家几代以来,也都以忠义闻名天下,深得宫中信任,每一个皇帝都将朱家因为自己的腹心,托付军国大事,一个这样身份的人,单凭这么一个不太靠谱的人证就定其有罪,谁会信服?
姜涛可以有假,刘成刚自然也就不靠谱,所以,柳乘风侃侃而谈道:“臣以为这样的口供不要也罢,朱麟乃是成国公世子,身份敏感,不可轻易加罪。”
柳乘风这台拆的还真够狠的,一个把戏下来,就直接将萧敬的所谓人证给推翻了。
萧敬气的摸了摸自己光洁的下巴,狠狠瞪了柳乘风一眼,道:“这是什么话?正因为他是成国公世子,所以一旦为祸对朝廷的危害才越大,更不容有丝毫的马虎,柳乘风,你这是要为虎作伥。替反贼辩解吗?”
柳乘风笑吟吟的回击:“朱麟乃是忠义之后,是不是反贼不是你说的算,也不是我说的算,全凭陛下今日御审圣裁之后定夺,你左一口奸佞,右一口反贼,颠倒是非,污蔑成国公,这又是什么意思?”
萧敬自知失言,方才他说的话太重了。皇上还没有定案呢,自己说这话确实草率,经过柳乘风的反击。他反倒气定神闲下来,在朝殿上和柳乘风争辩这个徒劳无益,这个案子不是争吵能解决的。于是他谨慎的闭上了口,朝朱佑樘道:“陛下,谋反是重罪,不可不慎,这刘成刚也确实是宁王的长史,奴婢已经多方查证,绝不会出任何意外……”
柳乘风不阴不阳的插了一句:“微臣也曾多方查证过,姜涛确是宁王的人。结果又如何?”
有时候柳乘风的话足以把人气了个半死,萧敬的老脸抽搐了一下,硬生生的被柳乘风一句话给打断了。
朱佑樘咳嗽一声,手搭在御案上,此时也是踟躇了。良久才道:“刘成刚的证词,暂时先不必理会,继续往下审吧。”
这句话的意思深得和稀泥的精髓,所谓暂时不必,其实就是搁置争议,说好也不好,说不好也好,萧敬脸色骤然有点儿不太好看,看来单凭人证就想将朱麟的罪状定下来是不成了。
柳乘风却是朝萧敬抛了个眉眼,挑衅意味十足。
这意思是说:
你不是要抢功吗?你不是要坑我吗?放马来试一试,今日你我就在这殿中见个分晓。
萧敬不敢再大意了,一开始他确实有些得意,因为他自以为自己胜券在握,谁知道柳乘风根本就不和他硬碰硬,直接来这种歪门邪道,竟是把他一手王牌生生弄成了鸡肋。他咬咬牙,阴深的回击了柳乘风一眼,随即道:“奴婢还有物证。”
朱佑樘等待的就是这物证,精神一振,连青黄的脸也不禁有了几分光泽,道:“拿来朕看。”
殿下一个小太监听了皇上的话,连忙托着一个铜盘,铜盘上有文书数页,竟还有不少书信层在盘中,小太监躬身碎步慢慢上殿,将铜盘放置在朱佑樘的御案上。
朱佑樘先是捡起了那文书来看了几眼,每看一眼,眼睛便抬起来在殿中逡巡,被看到的人一头雾水,也有人顿感不妙,忐忑不安。
朱佑樘脸色冷漠,似乎脸色有些差了,随即又拿起几分书信来看,至始至终,他都不发一言,谁也不能透过冕冠前的珠链看清他的脸色,不过殿中竟是有了很压抑的气氛,有人嗅到了这不太妙的感觉,连呼吸都开始小心了。
等所有的书信全部看完了,朱佑樘拿起一封书信交给其中一个太监,道:“念。”
太监点了点头,随即拿了书信开始念了起来:“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