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进展意味着,他不必再担心那些反对收回主权后允许香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的保守派。在建立好以胡耀
邦和赵紫阳为首的新团队后,邓小平有理由相信,他的领导班子能够具备管理一个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能力。
1981 年初,邓小平同意开始就香港前途进行谈判。列根 1981 年当上总统后,邓小平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台湾问
题上很快取得进展,此时把工作重点转向香港,可以使那些对中国政府在收复台湾上表现软弱感到不满的爱国青年转而
关注收回香港主权的斗争,而邓小平在这件事上稳操胜券。中国在边境一侧有大量驻军,英国在香港的一小批军队不可
能进行有意义的抵抗。中国还控制着香港的食物和用水。此外,中国在 1981 年初已经和包玉刚等香港商界领袖建立了
工作关系。当初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中港关系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
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
港澳办公室于 1981 年 3 月在北京召开了讨论香港前途的会议。'1747'在这次会议上,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传达了
邓小平的观点:不收回香港,我们将无颜面对祖宗,面对十亿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面对第三世界的人民。在章文晋传
达邓小平的意见后,问题迎刃而解,谁也不敢再提在新界租约期满后让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的事了。'1748'
虽然英国不太可能派出军队保卫香港,但当时正值英军考虑出兵福克兰群岛,中国不能排除英国有可能对香港作
出同样举动。邓小平一向会作最坏的打算,他解决了英国一旦出兵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9 月中旬,在玛格丽特
?戴卓尔(Margaret Thatcher)到访北京前一周,邓小平与李先念等人见面时说,中国要准备把使用武力作为保卫香
港的最后手段。
邓小平下定决心完全收回香港主权后,中国官员立刻开始准备文件草稿,供中国内部讨论在 1997 年之后如何统
治香港。邓小平也阅读有关香港的报道,并会见了更多香港商界领袖。例如,亲北京的港商作为人大代表在北京出席全
国人大会议期间,邓小平专门与他们见面,交流有关香港的看法。'1749'
与其他中国官员一样,邓小平也担心从 1979 到 1997 年这段时间里英国有可能留下一些「毒丸」,使中国在
1997 年恢复行使主权后的统治问题变得复杂化。英国有可能让英国公司参与大型公共项目,花光香港的资产,使政府
债台高筑。港英政府有可能大量批租土地,不给中国人在 1997 年之后留下多少收入来源。港英政府还可能为政府官员
加薪,使中国在 1997 年之后难以平衡预算。当时,邓小平还没有预见到他和其他干部后来才意识到的另一枚毒丸:用
「民主」改革削弱政府的权力。
1981 年 12 月 21 日至 1982 年 1 月 6 日的统战会议提出了北京对香港前途的基本立场。这次会议结束后不久
中英就开始了初步的谈判。1982 年 1 月 6 日英国外交大臣阿特金斯(Humphrey Atkins)会见了赵紫阳总理。在这
次会谈中,北京首次做好了开启谈判并讨论具体问题的准备。赵紫阳对阿特金斯说,香港仍将是一个自由港和商业金融
中心,中国将保证香港继续繁荣。访问结束时两国宣布,作为对华国锋主席 1979 年 11 月访英的回访,玛格丽特?戴
卓尔首相将于 1982 年秋天访华,同时双方将开始进行富有诚意的谈判。'1750' 1982 年 3 月邓小平正式批准了 1 月的统
战会议提出的基本方案,并把它提交给党中央。
此后几个月里,邓小平多次参与有关香港问题的讨论,包括与香港大约 12 个团体或个人的会面,其中有包玉刚
和另一位长期跟大陆友好的商人霍英东。'1751'
一贯强调培养接班人的邓小平说,在剩下的 15 年里,香港的商业界、教育界和文化界领袖要推荐一些有前途的香港「爱
国」青年,让他们立刻开始准备 1997 年之后接手不同领域的职务,以保证平稳交接和稳定繁荣。'1752'邓小平会见的重
要客人之一是香港大学校长黄丽松,该校是香港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在培养未来政府官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1982 年 4 月 6 日接见前英国首相希思时,邓小平引用了 1 月会议提出的「十二条」,十分具体地表明态度:
香港仍将是一个自由港和全球金融中心,它将由包括英国人和其他国家人士在内的香港人自己管理;它将由商人来领导,
将容纳来自所有社会阶层的人;它将叫做「中国香港」,但一切商业活动照旧进行。邓小平对希思解释说:「我们新宪
法有规定,允许建立特别行政区。」'1753'
在会见英国官员时,邓小平发誓,1997 年后将把政治权力交到港人手里。
戴卓尔首相访华
戴卓尔首相在 1982 年 6 月份的福克兰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于 9 月 22 日抵达北京。这次胜利使她变得
过于自信,这让她的顾问爱德华?尤德(Edward Youde)等人感到担心。他们并没有强而有力地向戴卓尔夫人解释清
楚,想让邓小平允许英国在 1997 年后继续保留对香港的主权是多么不可能。外交部的两位主要中国问题专家珀西?柯
利达和艾伦?唐纳德(Allen Donald)为了避免对抗,确实试图解释清楚邓小平的决心。'1754'然而自信的「铁娘子」戴
卓尔夫人错误地以为,中国拒绝考虑英国在 1997 年后继续保留主权只不过是一个可以谈判的条件。'1755'戴卓尔夫人在
北京首先会晤的是赵紫阳总理,但赵在与戴卓尔见面之前就对香港记者说,中国当然要收回主权,主权交接不会影响香
港的繁荣稳定。他把这一基本立场首先透露给新闻界,意在向戴卓尔表明这种观点不容谈判。邓小平会见戴卓尔夫人时
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1756'
9 月 24 日上午,「钢铁公司」邓小平和「铁娘子」戴卓尔见面,两人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会谈。戴卓尔夫人后
来把这次会谈描述为「生硬粗暴」。不过参加会谈的英国官员证实,戴卓尔夫人过于夸张了与邓小平之间的对抗,事实
上对抗的感觉仅仅来自会谈后戴卓尔夫人对媒体的讲话以及中方的反应。据英方参加会谈的人说,戴卓尔夫人的讲话既
雄辩又富魅力,尽管如此,邓小平所拥有的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757'邓小平在开场白中宣布,
中国将在 1997 年收回主权,将支持香港的繁荣,并希望能够得到英国政府的合作。'1758'但戴卓尔夫人回应说,在英方
看来,根据三个条约香港是属于英国的,这些条约在国际法上都是有效的,只有经双方协议才能作出变动。她说,英国
在过去 150 年里学会了如何管理香港,成效很不错。她又说,只有在作出保证香港繁荣稳定的安排后,才能谈到主权问
题;只有英国的统治能够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保障:没有英国的这种保障,商人不会再愿意投资。不过戴卓尔夫人确
实作出一个让步:假如能就香港的管理权作出令人满意的安排,她可以考虑向议会提出有关主权问题的建议。因此双方
应当通过外交渠道开始谈判,寻求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
邓小平断然拒绝了她的建议。'1759' 他说,有三个主要问题:主权,中国在 1997 年后如何治理以维护香港繁荣,
中英两国政府如何共同避免在 1997 年之前发生大的混乱。他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
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他说:他不会做当年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主权意味着完全的主权;为了维护香港 1997
年后的繁荣,香港目前的政治制度和大多数法律将继续有效;中国会和香港市民进行广泛协商,制定出对投资者——包
括英国投资者——有利的政策。但是,让英国政府或商业界满意也是有限度的。邓小平警告说,如果港英政府在 1997
年之前挑起严重对抗或从香港撤走大批资金,中国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邓小平确
实表示,他要与英国合作,他同意双方应当立刻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磋商。'1760'但是他又补充说,如果双方在两年内无法
就主权移交达成满意的协议,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自己的政策。'1761'驻北京的外交官大都知道邓小平常用吐痰来强调重点;
在场的人看到,邓小平和戴卓尔会谈时,不时往痰盂里吐痰。'1762'
戴卓尔夫人与邓小平结束会谈走下外面的台阶时,被一名记者的提问分神,脚下一滑导致膝盖着地。这一插曲被
电视镜头捕捉到并在香港的晚间新闻播出,后又在香港电视上反覆播出。这个画面给人的印象是,戴卓尔夫人受到邓小
平强硬姿态的震慑,差点磕了个头,幸亏有身边的柯利达搀扶才没有跪下。'1763'
后来戴卓尔夫人谈到邓时,仍然给了他正面的评价,认为他非常直率但并不粗鲁。戴卓尔夫人离京前举办的答谢
宴会上,由于邓小平要去出席为金日成举办的宴会,赵紫阳总理成了主宾。戴卓尔在宴会讲话中以更为和解的姿态对赵
紫阳说,会谈使她对中国有了更清晰的看法。她用了一句中国的成语:「百闻不如一见。」'1764'
由双方代表拟定的戴卓尔夫人与邓小平会谈的公报中说:「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举行了深入
会谈。双方领导人表明了各自对这个问题的立场。双方同意把维护香港的稳定与繁荣作为共同目标,将在访问后通过外
交渠道开始举行谈判。」'1765'与邓小平不同,戴卓尔夫人对英国在香港发挥的历史作用感到自豪,而且确信以往的条约
具有合法性。离开中国前,她在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中说,「如果签约一方对(现存的)条约或协议说,『我不同意,
我打算违约』,那么你也很难相信他们会尊重新的条约。」当她在香港的记者招待会上重复这些话时,英国外交部的中
国问题专家听得不寒而栗,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话会毁掉他们一直以来与北京达成的善意。不出他们所料,中方对此大发
怨气。在戴卓尔夫人访华后的一周里,香港股市下跌了 25%,恒生指数从 6 月的 1300 点跌至 10 月的 772 点。'1766'
戴卓尔夫人访华后中英谈判被推迟了,因为中方坚持谈判协议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是中国 1997 年后完全收回主权,
而戴卓尔夫人不愿意接受这一条件。随后中国发出了警告:1983 年 2 月底英国被告知,中方有关 1997 年后香港政策
的单方面方案草稿已接近完成。实际上,假如不谈判,中方将在 1984 年 9 月宣布它自己的香港前途方案。'1767'北京的
柯利达大使和港督尤德十分担心中方会向 6 月份召开的全国人大提交他们的单方面方案,于是在 3 月初飞回伦敦与戴卓
尔夫人协商。此时香港股市再创新低,乃至戴卓尔夫人也开始相信中方不会在主权问题上让步。为了打破僵局,柯利达
建议戴卓尔夫人致信赵紫阳总理,说明她可以重申她在北京说过的话,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