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到受伤的血管……天呐……找到受伤的血管……”医生终于叫了起来。
回过神来的医生取来的手术刀和小小的止血钳,这其中的一部分手术器械还是萧远从现代批量购买来的。
新城的外科医学还没有牛逼到可以缝合断掉血管的地步,特别是难度更大的动脉血管,小三子伤到了动脉血管,最好的结果也是截肢。
手术刀割开皮肉,找到受伤的血管,幸好,血管只是破裂,不是断掉,还算有救,医生在士兵的帮助下,用小钳子钳着血管接到一起。然后将血管缝合到一起,虽然缝的手艺不怎么样,但是总算是把血管接了起来,再缝合肌肉皮肤,松开了绷带,已经变得青紫的大腿渐渐的变成了苍白色,医生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差点坐到地上。

第4卷 第602节:试点 (1)

虽然缝合的伤口处还有血水流出,但是已经不是那么严重了,剩下的就看小三子的造化了,但是可以肯定,他必然要退役了。“医生,你真牛逼!”士兵长长了出了口气,抓过水壶来狠狠的灌了一口,给医生也灌了口水,看着救回一条小命的战友,哈哈的笑了起来。
本来手持现在武器,空中有侦察预警的新城陆军就够这里的鞑子一受的,现在就连沧洲的老百姓都参与了进来,更是让鞑子压力深重,当新城的部队一路推进,肃清了半个沧洲的敌人时,鞑子受于顶不住了,从东门逃出,一路向腹地逃去。
鞑子是旗兵是清一色的骑兵,跑起来快,可苦了那数万绿营汉军,拖着两条腿又能跑得到哪去,钟永锋当既立断,只留下了一个营的战斗部队,抽调了两个营的后勤部队一起用来固守沧洲,大部队重新在城外集合,骑上马便向那些落后的绿营追去。
新城的部队一向注重机动能力,新城的马匹一部分是缴获,还有一部分是八大商与蒙古人交易的时候买来的人,一人双马有些夸张,但是一人一马还是没有丝毫问题。
满清鞑子虽然勇猛,但其实主战力量还是以绿营为主,绿营有战斗力,但是这些给鞑子卖命的绿营必须在一个强有力的鞑子领导下才行,现在连鞑子大队都逃了,他们这些卖命的绿营又哪里有丝毫斗志,数万大军,逃了一部分,脱下号衣装做老百姓的又散了一部分,剩下的两万余人尽数被俘。
俘虏被就地看压,军官挑出来直接枪毙,挑出一部分看起来老实的精壮,在新城士兵的看押下,推着板车入城,将鞑子的尸体尽数抬上车,拉出城外直接烧掉,然后还要将满是血水的地面清洗干净,干起了苦力。
而钟永锋率领着部队又将沧洲梳理了一遍,宣布沧洲进入军管,有抢劫、杀人、强女干者,不问理由,就地格杀。
新城那头也得到了沧洲已被拿下的消息,早已经有所准备的行政管理系统运作了起来,冗官的好处看出来了,可以轻易的从各部门抽调出一个分支来,把新城的行政管理体系,除了一、二级部门之外,三级以下的部分直接就复制到了沧洲进行管理工作。
沧洲在行政管理没有恢复之前,仍然实行着军管,军人上街值勤,沧洲的百姓已经可以走上街头进行日常的商业行为,那些军人走过,对这些正常的行为,毫不干扰。
这是一支毫不扰民的部队,部队就驻扎在城内原本满人生活的那一片区域,而两万余俘虏在行政系统进入的时候也派上了用场,修整着街道,修整出办公场所,十天之后,沧洲管理体系宣布进入正常状态,警察系统将接替军队维持新城秩序。

第4卷 第603节:试点 (2)

军队留下一个团驻守,两个营在几处要地用俘虏修建起了观察防御的前哨阵地,其它的部队撤回新城军营,可以说新城的部队打到沧洲就不打了。萧远也有自己的考虑,经新城部队的实力,全力扩军之下,数万陆军,想打哪就打哪,甚至打下满清鞑子的京城都没有问题,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更多,如何面对更多的社会矛盾?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萧远头疼的敲敲脑袋,看看那些穿越前辈们,动动手指头,天下可得,怎么轮到自己这,就要考虑这么多了呢?
沧洲做为新城向外扩张的一个试点,尝试着去解决与新城本地截然不同的社会矛盾。
新城实行的是商业自由的原则,在商业上,没什么好说的,谁有钱谁做买卖,只要不欺行霸市,只要按着新城搬到沧洲的缴税标准,只要把税交了,没人答理你,没错,就是没人答理你,完全让你自由发展,至于给官员送礼,第一次都会受到严厉的警告。
因为在新城的法律当中,不仅受贿要犯事,就连送礼的,轻者鞭刑,重者劳役,无论是行贿还是受贿,都是两个巴掌的事,不能只打一个。
商业方面在严格的法律之下,是最好解决的,只需要登记就可以了,可是在中国,要解决的最大矛盾不是商业上的,而是农业上,地主与大众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新城承认私有,也就是说,一个地主,哪怕把整个沧洲占了,只要没人告你,从理论来说,这地方就是你的,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连你收的田税都是你自己做主。
这年头的佃户活着绝不容易,五成的田税,会被当成仁政,地主被称赞,六成也行,甚至八成九成都没有问题,更有甚者,巧立各种名目,全都收来,倒欠的都有,而且还要承担官府派来徭役等等,可以说,中国的百姓,是承压能力最强大的百姓,哪怕到了现代,中国的税收几乎是世界最高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歌功颂德,自以为幸福如天堂,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比如说一个叫向往的小屁民,那税交得,惨不忍睹。
财政部下属的税务局到达沧洲进行日常工作的第一天,就向所有的沧洲人宣布,新城……不,拿下沧洲以后,新城改名叫新区了,区旗仍然是红底青龙旗。
新区将不会再免费征集徭役,改为有偿征集,这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如同地震一般的强烈,特别是在这个战争的年月,哪年不要出钱出力,可是现在这个新区,却要自己掏腰包……
这还没完呢,新城最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向沧洲的几十万居民宣布各种新的条例,比如,商税只收营业额的五十分之一,除此之外,什么税都没有。
农业上,不收税,没错,千年来,一直都是以农税为主,可是到了新区这里,不再征收农税,而是改成了平价收粮的政策,就是与比市场价稍低的价格进行收粮,而原本挂靠工业会之下的农业部门也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新的二级部门农会,专司农业有关的工作。
地主阶层可乐坏了,现在连农税都不收了,那敢情好,剩下的还不都进了腰包,不过仔细研究之下又有所发现,地主从佃户手上收粮,与新区的农业部门交易是免税的,既然是免税的,谁不想多赚点,农会收的价格偏低,谁卖给它去。

第4卷 第604节:地主利益 (1)

不过仔细再一研究又发现了问题,这方面可是农会与税务局双重管理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把粮食卖给农会,虽然价格偏低,但是享受免税的政策,如果你直接与外界进行交易,这可就是商业行为了,就归税务局管啦。新区实行的税收政策本来就偏低,不,不仅仅是偏低,与大明和满清比起来,简直就像是没收税一样,低税、酷法是新区税收政策的一大特色,你老老实实的报税交税,谁也不敢动你,甚至谁也不敢向你伸手。
但是如果瞒税漏税,不被发现就算了,若是一旦被发现的话,不管少成什么样,哪怕是一分银子,只有存在这个情况,最低是罚金一万两,折合成新区纸钞一百万,外加五记鞭刑,三天示众,这是最低标准,再高一点的就是五年劳役,财产充公。
在沧洲的税务分局如今还没有到征税的阶段,每年才征一次税呢,所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是赔本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向各商各户宣讲税收法律条文,至于街头小贩讨生活的弱者,是免税的,如果你想把酒楼开成街头小餐点的样子,也成,不收税。
新城的种种法律条文实施之下,竟然没有遇到丝毫的抵触,商税很轻,而且还没有到收税之时,而农税更是取消,新城的政策既不得罪工商阶层,也不得罪实力颇大的地主阶层,虽然酷法严苛,但是比起其它地方来,简直就像是天堂一样,这让很多人为之不解,难道你新城就不需要收入了吗?
特别是地主阶层,只要不犯什么事,你收下面多少完全是由你自己订,哪怕你全收了都不管,没错,这是税务局官员的原话,让那些地主阶层更是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
不过随着新城政策的深入,地主阶层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除了原有的农田之外,新城本身最大的农业机构,被地主阶层视为最大竞争者的农会,除了摆上了一个农产品推广的办公室之外,竟然没有在沧洲再设立其它的部门。
反倒是那些原本满清的官田官地被征用,大量的俘虏被调来修建起了一个个的大工厂。
而且新城的第一次民夫征集也开始了,主要的工作属于公益性质,修整沧洲的街道,扩充沧洲的范围,在沧洲的四角,建起四个卫星镇,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手了。
沧洲做为试点,各种各样的人手都需要,教育部门是开进来最大的一批,本身的教师队伍,还要从沧洲招收一部分识字的人进行教师培训,然后推广教育,实行新城的教育政策,工资不菲,这就给了沧洲读书人一条出路,如果做得好的话,还能当官,当然,新城的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首先一条,研读通新城的律法,然后还要进行一次才能方面的考试,至于那些死读八股的死脑筋,只能当一个识字课的老师了,而且还必须要再次培训以后才能上岗。

第4卷 第605节:地主利益 (2)

沧洲本身的修整,再加上城外四镇的建设,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手,而这些人手从哪来?主要还是要从农的人员当中征集,而且据说这些镇子将会成为工业镇,主要进行羊毛和农产品的前期处理、军装成衣制做,纸张的制造等等,工程之后,还需要大量的工人入厂进行工作,人手需求的更多。仅仅是在出力的过程当中,每人每天就能得到十五块新区币的工资,每个月四百五十块净赚,吃喝用度一切全免,而且还发放免费的结实的细麻布料做成的灰色工作服。
这好事上哪找去?家有一个壮年劳力工作,就可以养活一家五口,若是父亲带两个儿子工作,干两个月就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不想要纸币,可以用银币发放,那可是白灿灿的真银子。
而且还有传言说,日后进了工厂做工,只要做得好,这工钱更高,一个月能赚到五百多块,折合银子就是五两多。
当农民有了其它更好的出路,至少能养家糊口之后,谁还原意去做一年交七八成粮的佃户,不过中国固有了土地情节,使得一些自由农民仍然拒绝放弃土地,宁可一大家子人守着一两亩的薄田混日子。
不过当第一个月,征集而来的千余名农民工,没错,农民工最早出现在了这个时代,而且还是第一批富裕的农民工,他们手上拿着明晃晃的银元,采购着布匹,甚至准备翻修新房的时候,更多的人坐不住了,纷纷打听着哪里用工。
用工的地方可多着呢,四个大镇的基础建设,沧洲本身街道、房屋的修建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些,可都是新区的行政部门在死命的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