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土耳其的美军被华夏大军分割成了三部分。
一部分孤守安卡拉,想要在华夏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下救人,简直难比登天。除了打败华夏军队还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
不过这里可以借助安卡拉的复杂地形和土耳其人的抵抗,反而比黑海海峡附近的美军防御条件要好一些。
美国人为了保障这些美军的安全,一个劲的向分守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政府许诺,并直接金钱和物资鼓励,不至于让他们向华夏和德国人投降,还能鼓起继续向进入其境内的华夏军队发动大范围的进攻和骚扰,缓解美国军队的压力,为美国人的救援和反击争取时间。
急了眼的美国人紧急从北非和欧洲抽调了大量的战机蜂拥而至,靠着数量的优势和不要命的冲击,暂时扳回了在黑海海峡附近的制空权劣势,重新和华夏对峙了起来。
即便还没有占据空中优势,美国的c47运输机们一样在众多野马和雷电的伴随下,不怕死的冲到安卡拉的上空,去空投战略物资补给以及弹药武器。
在华夏的歼5喷气式战斗机的拦截下,虽然大部分被击落或者逃回,但这个时候不是看伤亡和损失大小的对比了。能部分空投向到了安卡拉的举动,直接振奋了那里的士气,让那里的美军和土耳其人多了一份坚守到底的信心。
由于隔着一个宽阔的马尔马拉海,美军撤退的时候,直接选择了更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这两处地方,被一直冲到了布尔萨的华夏大军分割成了两段。
在德国人重点攻向伊斯坦布尔的情况下,博斯普鲁斯海峡附近的美军本来还指望进入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休整,借助黑海海峡的天堑暂时阻挡华夏人进攻的想法破灭了。
虽然这座君士坦丁堡。以前向来以难以攻克而著称,但在德国人的重炮轰击下,尤其是已经发现的德国人的2门卡尔重型臼炮正在向土耳其方向运来,谁也没有没有把握说能守住。
现在摆在美国面前的只剩下了两条路,一条是由水路进入黑海撤离。
在华夏和德国的空中轰炸下。还有华夏军队在马尔马拉海沿岸的控制。想要从水上通过黑海海峡进入地中海,是很不现实的。反倒是直接撤入黑海,风险更小一些。
只是在土耳其和苏俄开战时期,放过了在地中海有了部分海军话语权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战舰进入了黑海。使得德国人对黑海的控制远超原历史。
德国人控制了苏俄黑海沿岸领土的大部分,就连苏俄人的黑海舰队也不得不龟缩在高加索附近的少数地区。
虽然在土耳其重新封锁了黑海海峡后,黑海的德国战舰也失去了对黑海苏俄战舰持续打击的能力,但对付美国人的撤兵舰队还是很轻松的。在美国海军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只能指望实力大减的苏俄黑海舰队护航。
一直局限在陆军和空军接受英美支援的苏俄人。此时趁机狮子大开口的索要海军方面的好处。
美国人对放点血并不在意,但他们更为在意接下来这批美军的安置。
进入黑海后,即使能逃过德国舰队和头顶的轴心国空军力量的拦截,这些美军也只能被安置在高加索地区,继续困守。不说在华夏大军和德国军队的南北夹击下,高加索地区能坚守多久,仅仅一个今后对这里的后勤补给,就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高加索山脉南边的土耳其失陷了,北边的苏俄地区也失陷了。水路通不过,空中通道的损失又大得难以承受。在高加索这个环境恶劣的地方,断了外界的补给是无法想象的。
不到万不得已,美国人不想走这一条路,况且他们还需要考虑阻断华夏和德国大军会师的问题。
轴心国的两大核心巨头的会师的意义绝对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何况这上边还带着欧洲统治者和亚洲统治者会师的光环。
这对同盟国士气的打击以及对轴心国士气的鼓舞,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中立势力的偏向,其他墙头草和软脚虾们的观望和倒戈,都是盟军高层们不敢想象的。同时。一旦被华夏大军敲开了欧洲的大门,接下来数不尽的华夏军队涌入欧洲的场景。也让盟军高层们不寒而栗。
这已经不是仅仅几万美军的安危问题了,而是整个战争的战略高度问题。
“华夏人的进攻更主动,依靠黑海海峡阻拦华夏军队的继续前进,才是明智的选择。”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三巨头碰面,很快确定了方案,而这支阻拦大军的中坚力量,就是此时困守在了黑海海峡的那些盟军官兵。
为了不跟救援口号相冲突,美国高层的命令最终改成了让这些美军撤向伊斯坦布尔,并根据情况向黑海或者沿着黑海海峡向地中海方向撤离。
同样的,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的美军也接到了转进向土耳其欧洲部分,隔海峡阻击华夏军队的命令,不过他们最后的救援通道是在地中海。
地中海上的盟军船只,直接兵临爱琴海,或是救助,或是防守,都将提前占得主动。
美国人一手打着救援的牌,一手打着对华夏堵截的目的,做最后的努力。
如果在不断支援下,真能堵截成功,美国人这一次的败绩就会被战略上的胜利所掩盖,重新鼓舞起同盟国的士气。
当然,若是在盟军的援军还没有到来前,这群溃败的盟军就被华夏和德国人灭掉,这一切无疑就是一个笑话。
能让不断推向黑海海峡的华夏大军或者德国人的脚步滞缓进攻的脚步,赢得更多的时间才是关键。
想到美国和华夏在其他地方的交战都处在失利的局面下,根本无法绊滞华夏人在土耳其的行动。
美国人不得已又出大价钱了,鼓动起了英国人从北非和中东残存的军队向土耳其发动进攻进行牵制,鼓动苏俄人在高加索方向向土耳其发动进攻牵制,加上对土耳其人的许诺鼓动,力求让华夏军队在土耳其的进攻滞缓,多给黑海海峡附近的盟军留出一些抵抗的准备时间。
“这些还不够!”美国人明白,英国人和苏俄人虽然也有心阻拦华夏进入欧洲,但他们各有德国军队抵抗,难以拿出十足的精力来对付华夏人。最多只是牵制,还不足以完全影响华夏大军前进的脚步。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艾森豪威尔建议道,“如果我们先把德国人击败,即能拖延他们会师的时间,又少了一方面的敌人,更有精力来对付华夏人!”
这个时候,和气势如虹杀来的华夏军队相比,无疑在东西线都势衰的德国人更像是一个好捏的软柿子。
在欧洲,盟军已经对德国人形成了优势,更容易牵扯和影响他们的行动。
于是,美国人暂时搁置了对北非以及意大利北部的进攻,抽调兵力转而向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发起了攻击,借此直逼保加利亚的德军,通过先涅破巴尔干半岛上的德军软柿子。
在东线和法国以及其他地区的盟军也一起向周边德军施压,让他们难以抽调兵力,对巴尔干进行救援。
同时为了争取到前线的时间,美国人除了忽悠土耳其人,也加强了对美国大兵们的鼓动。
美国的少爷兵们平时有些散漫,但是一旦危急到自己性命的情况下,这些从小就玩枪,骨子里透着冒险精神的美国牛仔们,就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虽然一半的重武器在撤退的时候丢失,但向西退败的美军靠着周围的形和修筑起的壕沟堡垒工事,硬生生的守住了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最后立足之地,创造了一个小奇迹。
……
“只要再打垮了这些美国人,我们就能创造一个新的奇迹了,为什么不让我们继续进攻?”张自忠心中有些想不开。
虽然军队后勤吃紧,连日作战也有些疲惫,但士气正旺,还可以继续再战,一举把黑海海峡附近的美军一扫而光。虽然伤亡会增大,但如果让美国人准备更充分了,进攻损失会更大。
“上级另有进攻计划。战术行动要服从战略上的安排,不要只看眼前!”最后一句,牛二直接转述了孟享的原话。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1034章 德国人也担心
“难道我们就这样止步欧洲大门外?”范种有些不甘心道。
“我们不是还有后备计划吗?”孟享在旁边笑道。
“后备?真要走这一步?”范种纠结道。
“那德国人怎么办?”孟享反问道。
之前一向对德国有好感的范种也只能苦笑着不再言语。
战争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要针对的也不仅仅是对手。
打到了欧洲门前,激起了英美更激烈的抵抗是一回事,德国人也发话了。
当初德国和华夏虽然没有明言,但在各种场合下都默认了华夏和德国各自在亚洲和欧洲的权益。
对于华夏在亚洲横扫英美,不断的牵扯盟军的精力,德国人很欢迎,但若是华夏想要进入欧洲,至今德国内部都争论不已,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若是说之前,德国人倾向让华夏进入欧洲的意见多一些,但在华夏连续击败美国人,表现的越来越强势的时候,更多的德国人转变了立场。
之前德国人自觉还是老大,能稳压住华夏,但此时就连他们也在担心华夏人会不会野心膨胀,直接占据欧洲。
眼下和盟国作战的情况下,华夏人是不会如此的短视,但将来呢?
谁也不会相信国与国之间的友谊会一直长存。
就连德国人的某个档案室中,都有未来进攻华夏夺取中东和中亚等地,在亚洲开辟殖民地的绝密计划,某些德国人更是喊出了消灭所有有色人种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口号。或许等到战后,统一了欧洲更为强大的德国会有更为远大的目标。
谁又能相信,华夏人甘于只守着亚洲,不再心怀地球?
若不是为了最终极的地球霸主的地位和利益,德国人何至于和美国人搞得那么糟糕。
欧洲沉积了数百年的工业财富,是任何一个有志于全球的国家都不会忽视的。
德国人虽然已经吞下了欧洲的无数的财富。但还没有汲取到足够的营养,青壮男丁就先在战场上消耗得让其元气大伤了。即使在华夏的帮助下,彻底平息这场世界大战,也没有了再跟华夏开战的力气了。
说到底,一句话:德国人也怕华夏军队了。
比起英美来,一直和华夏有合作的德国人对华夏的军事实力最为清楚。若是在42年德国人势头最盛的时候,他们或许不会那么担心华夏军队,但现在他们却不得不靠考虑。会不会让华夏最后渔翁得利的问题了。
即使担心华夏军队赖在欧洲不走,以后出问题,还不如一开始就把底线划上。
为此,里宾特洛甫亲自飞到了华夏中都。求见孟享,并送上了包括一大堆技术在内的大礼单,来商讨此事。
孟享矜持着一开始并没有答应什么。直到德国人的礼单筹码不断加高,连老希也秘密的跑到了伊拉克的巴格达和孟享再一次亲切的会谈,才签订下了一份《巴格达条约》,正式以文书的形式确定了双方在欧亚两地的势力划分。
这里边明确规定了,没有经过对方的许可,军队不得随意进入对方的势力范围内。
十年的期约,让德国人自觉已经可以在占据了整个欧洲资源的情况下。很快恢复元气。
即使期间有意外,德国人支撑不住了,再向华夏请援不迟。无论是什么原因,对于欧洲的财富,是每个国家都会感兴趣的。
于是,随着两国的巴格达条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