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修之下,原来十三万字的稿子,竟然只剩下三万多字,新增加的内容有八九万字。真是大变样,如果跟别人说这是XXX的修改稿肯定说不过去,只好新开了一个书名《中华大帝国》
这就是中华大帝国的由来,以解书友的困惑,不是闭关一个月就太监了,而是闭关一个月之后发现没法用修改来形容了。
我写这本书最初的用意是看书的时候,总看见有些作者动不动就预知历史,发明新武器。更有甚者搬了无数的人员装备。在这些严重的破坏历史平衡的东西帮助下,主角仍然不能快速的统一中国。
在我的设想下,有了这些东西,应该在几年内就可以统一中国。如果YY的话只要几个月,打过征服系列的应该明白作弊的话很容易统一全世界的。
看惯了这些开金手指的,我就想如果一个人不带任何东西,凭借自己的思想能不能打出一片天地呢?
看了晚清六十年,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模式的滥觞,甲午战时世界兵器技术发展情况,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等资料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中国当时不缺别的就缺思想。
国力在当时应该仅次于英美法德俄,人口居第一位,遥遥领先。经济虽然每年都是逆差,但是逆差时间并不长,1878年之后不过十几年,几百年的顺差不是那么容易消耗光的,而且民间的资本也十分充足。当时的几次战争如中法,伊犁战争都获胜了,但为什么还会有甲午之败呢?
其实都没有看到,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敢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导致国力越来越差,而同期的西方国家呢,请看
1890年时德国的海军经费为2300万美元,还不到当年它的陆军经费的
15,只占当年英国海军拨款的13,相当于当年法国海军拨款的12。到1887
①'法'欧盟:《德国陆军考》第二卷,1901年铅印本,第34~35页。
①德国海军部:《德国海军条议》,1887年刊本。
年时,德国海军舰船总数为65艘,总排水量为17。6万吨。到1890年时,德
国海军有72艘舰船约19万吨。这时德国还没有万吨以上的战舰,而多为两
三千吨级的二等巡洋舰。其作战能力也多限于防御本国的海岸和河口。
但是,到19世纪末的最后几年,德国的海军建设方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它也试图建立一支具有强大实力的攻击性舰队。德国皇帝和大臣们都想
创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以配合并保护德国日益扩大的海外商业和殖民利益,同
时借以表现德国的强大。在德皇的有关批语中,处处表现这样的想法:别的
国家,特别是英国,总是不大理会德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提出的种种要求,这
些都是因为德国没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支持它的要求。为此,德国海军部先后
于1898年和1900年两度提出扩充海军的新法案,并均获得国会的批准。通
过这两项新法案,使德国的海军经费在1900年达到了7476287英镑,其中造
船费就达到239。5万英镑。1901年后德国海军的经费投入和造船速度更进一
步加大,并由此引起了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英国的警惕,两国于1904~1908
年展开了激烈的建设海军的竞争。
请注意如果按照中国的白银计算的话要乘上七,也就是说1900年德国投入了5000万两白银建设海军,要知道清朝一年的岁入才8000万,这时的差距已经十分巨大了。
但是有一个国家值得中国学习,就是俄国。俄国几次工业革命都快速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如果也登上这些工业革命的快车,那会不会出现一个新的中国呢?
以后的章节将揭示这一切。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一节 劈日第一刀
1894年1月1日,寒风凛冽,朔雪飞舞,大河无语,山河变色。在这银色世界中,除了赵刚,没有人知道这一年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赵刚不知道,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能不能中华浴血重生。
“巡检爷,巡检爷!”
一个大嗓门打断了赵刚的沉思,赵刚回头一看,是黑牛:
“黑牛,有什么事?”
黑牛挠了挠头:
“巡检爷,今天我在兵工厂那边抓到几个人,本来以为是些蟊贼。后来才发现他们是日本人,我就过来问你怎么处理?”
赵刚心里一惊,日本人来了。转念一想,暗骂自己糊涂,怎么忘了日本间谍的厉害,当时他们可是把大清的全部家底摸得清清楚楚的。
经过连夜审问,最终也没有敲开日本间谍的嘴。但是赵刚清楚地知道日本间谍已经将网撒到这么偏僻的地方,那么其他的地方恐怕早已没有秘密可言。其它的事情都显得不那么重要,打掉日本间谍才是当务之急。
第二天,赵刚带着黑牛等几人,秘密离开辽阳,做件重要的事情。
刺杀日本的三大间谍神尾光臣(天津驻华使馆武官),荒尾精(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石川伍一(天津松昌洋行的普通职员)。
这三个人在中国秘密开展间谍活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这成为中国失败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天津的石川伍一表面看来只是日本松昌洋行的普通职员,其实已是一个老练的军事间谍,负责刺探天津淮军的军队布置、装备情况、以及天津制造局的制造能力,手下有三四十个间谍每天穿梭在清军军营里。专门负责淮军的情报工作,说明石川伍一的重要作用。
1894年1月,李鸿章的外甥、时任军械局书办的刘芬悄悄约石川伍一。交易他期待已久的淮军详细资料,但是代价是十万两银子,情报包括淮军的全部装备以及全部人员。
刘芬,是一个色欲、贪欲交织的人。石川精心策划,许以重礼。刘芬很快就惟石川之话是从,不断为石川提供情报,而他每次也能得到想要的色与财。石川很重视刘芬这条线。马上准备了十万两的银票出了门。
到了接头地点,却没看见刘芬过来,石川有些惊异,这在以前可重来没有发生过!
石川等了半个时辰还没看到刘芬,看天色渐暗,就准备回去了。正在这时,一个高大结实的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一边跑一边说:“石川先生,石川先生。”
石川站住脚,等那年轻人跑了进来。却不曾想那个年轻人跑得太快,脚下一趔趄,人直直的向石川摔了过去。石川下意识的接住了年轻人,刚想问话,就觉得胸口一凉,然后全身的力气消失的无影无踪。石川瞪大眼睛,喉咙咯咯有声,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个年轻人抬起头:
“我叫黑牛,今天送你上路。”
说完话,又在石川身上戳了几刀,接下来搜出了银票,消失在暮色中。
第二天,天津街头人心惶惶,时任军械局书办的刘芬在家中被日本人杀死了,这些日本人抢劫中被枪打倒了几个,经人辨认是石川伍一以及五六个日本浪人。李鸿章的姐姐哭哭啼啼的要李鸿章给个说法,李鸿章勃然大怒,下令全城戒严,一定要把杀人凶手缉拿归案。一时间鸡飞狗跳,凡是长得像日本人都遭了殃,被关进了监狱。审来审去,除了破获一些小案子外没有一点收获,只好找了几十个日本浪人砍头了事。
神尾光臣(天津驻华使馆武官)知道了这个消息,凭着多年的间谍经验,他猜想一定是石川伍一暴露了身份,被人算计了。他紧忙联系石川伍一的下线,不出所料,石川伍一的下线不是被抓了进去就是失踪了,仅有的几个人也像是躲瘟疫一样躲着自己。石川伍一经营了多年的间谍网络竟然一朝崩溃,神尾光臣心痛如绞。
走到书桌前面,看看墙上巨大的“道”字,神尾光臣定了定神,提笔写信
“荒尾君,昨日石川君已经为国尽忠,回到天照大神的怀抱,我的处境也变得险恶起来,如果我也遭不幸的话,请务必保重,为帝国保留有用之躯。”
写到这里,门外出现敲门声,神尾光臣问道:
“是谁?请进。”
门开了,进来一个年轻人
“神尾光臣?”与其说是个问句,倒不如说是个肯定句。
神尾光臣抬头刚想说话,就看见一道刀光直奔脖颈而来,本能的把手抬起。
刀光向下轻轻一转,如同一条毒蛇一样钻入神尾光臣的腹部。
刀入腹中,巨痛难当,神尾光臣再也坐不住板凳,一下子跪在地上,鲜血慢慢的浸了出来,将一大片白衫染成红色。神尾光臣却不肯倒下,挣扎着跪正姿势,头面向东方,手握住刀开始切腹,嘴里开始轻轻唱道:
“吾皇盛世兮,
千秋万代;
砂砾成岩兮,
遍生……”
赵刚看的毛骨悚然,日本人真不是一般变态的民族,如果其他民族的话,估计是找医生比较多,可日本人竟然开始唱歌。对待这种疯子最好的办法是斩尽杀绝,赵刚使个眼色给黑牛,他可不愿意让日本人脏了自己的刀。
几秒钟之后,世界清静了,黑牛收回自己的腿,嘴里嘟囔着:“死都死了,还唧唧歪歪的。”仔细搜了一遍屋子,都没有见到是什么有用的东西,赵刚有些惊奇。又找了一遍,才看出端倪,敲了书柜几下,在一处用力一拳击去。
“喀啦”一声,薄薄的木板被打破了,出现一个一米见方的柜子,赵刚仔细将这些东西分类放好(根据值钱程度)…。。最后在柜子侧面的一个暗格里看到一扎精致的信封,赵刚只看了几眼,立刻神色大变,将信都放进怀里。
神尾光臣的死给日本造成了极大伤害,北中国的间谍工作几近瘫痪,天津更是彻底变成了一片死域。这些都给荒尾精极大的压力,荒尾精夜不能寐,调集人手要把凶手挖出来,却收效甚微。
然而凶手却一直没有抓到,荒尾精忧心忡忡,担心这个在暗处的敌人还会伺机扑向自己。荒尾精的担心是正确的,3个月后,第一届学生八十九人毕业。当时正在中国进行探察清国军事虚实的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中将也参加这次毕业典礼,在典礼时埋在地下的炸药爆炸,造成60人死亡,45人重伤,川上操六重伤不治。震惊了当时的日本,荒尾精引咎辞职,但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凶手知道毕业典礼的地点。
这些刺杀在以后也成了一个谜,没人知道刺客有多少人,长相如何,身高体重,总之一切都是一个谜。唯一的信息来自赵天达的回忆录《我的父亲》中,曾经说道:
“黑牛叔叔说过,甲午年一月,他一个人砍了日本五六个人,当时真是快活。”
日本1914年出版的《战争之眼》中详细的记录了这三次暗杀事件,认为这改变了甲午战争的结果,并认为如果没有这些以外的损失,日本将毫无异议的取得对清朝的绝对胜利。甚至推断出海军将一舰不损的全歼北洋水师,陆军将以不到一万人的损失打败多达三十万的清军。虽然这样荒谬的结论连日本人都不相信,但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日本在1894年的损失何等惨痛。
第二卷 甲午风云卷
第二节 京师风云
得到信札之后,赵刚看了几封就不敢再看,马上由天津秘密进入北京。在北京,赵刚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李莲英,见到李莲英后赵刚提上了一个木盒。
李莲英大开木盒,看了一下,木盒的上面放了十叠银票,山西日升昌的票子,一叠一百张,正好是十万两,不由得纳闷:
“小子,以前都没见过你,怎么平白无故的给咱家这么多,是不是钱多没处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