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面在此间收拢败军,一面下令给河阳一带的马超,令其放弃北岸防御,立刻率所部万余步骑赶往沁水会合。
两夭之后,马超带着这一万完好无损的兵马赶到,刘备的心情越加稳定。
各路败溃之兵听闻刘备仍在,遂又蚁附而来,刘备聚拢败兵,又得三四万兵马,加上马超这一万兵马,勉强凑够了五万。
十万大军,一战折半,余众又心惊胆战,难以再战。
刘备心知无法再与刘封抗衡,遂决定会合张飞之后,果断放弃河内,残存兵马退往河东郡,依仗箕关等险要之地据守并州。
刘备在沁水等了两天,等到的是刘封的大军不断逼近的急报,但却始终等不到张飞前来会合。
刘备的心头愈加的焦虑,他隐约的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第四天,刘封的追兵前锋已距沁水不出二十里,就在这一天,刘备终于等到了张飞战死的噩耗。
听到这个噩耗的瞬间,刘备几乎晕厥过去。
关羽和张飞,如同刘备的左膀右臂一般,几年前关羽的陨命,几乎让刘备痛不欲生,眼下张飞又死,双臂尽失,对刘备打击之沉重可想而知。
大哭半日之后,刘备只能心怀着悲愤之情,下令全军西退几天后,五万残军全部退入并州,刘备遂留吴懿率军一万镇守上党郡,留李严率军一万镇守河东郡,自率三万残兵向关中退却。
河东方面,尽管刘封先前已给魏延发有密令,令其率本部向黄河上游运动,试图击破北岸的大阳,攻取河东截断刘备的归路。
但刘备在河东方面的防御做得还是相当的到位,魏延所部渡河未果,待到刘备退入河东郡后,这一路的作战计划只能宣告失败。
河内方面,刘封以主力在野王大败刘备,沿途斩杀收降敌军达五万之多,比及杀到沁水县时,刘备却已退往并州。
考虑到陕津一路魏延北渡黄河不成,退往并州的刘备又有太行山、中条山等群山之险,攻之不易,再加上连番作战,自己的兵马业已达到精神与体力的极限,诸般权衡之下,刘备遂放弃了继续追击。
野王大胜之后,刘封对他的兵马又做了重新的部署,以魏延率军三万,驻于弘农,向西防备潼关,以甘宁率军两万,驻守于河内野王与沁水一县,抵御并州之敌。
刘封本人,则自率五万兵马,改道向东,一路杀奔朝歌而去。
朝歌城位于河内郡最东端,是河内进入冀州的门户所在。
司马懿、蒋济等辈挟持汉帝刘协移驾于朝歌之后,便将此地改为行都,并将所能控制的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了朝歌以西的汲县一带。
司马懿等众所能控制的兵力,最多一万五千,而且其兵力构成,不是河内一带的郡兵,就是大族家仆佃户们,正规军人出身只占一小部分而行。
这样一支拼凑而成的军队,焉能抵御刘封的百战之师。
倘若不是先前刘封被刘备所牵制的话,如果他可以,随时都可以将这股意外中出现的新力量消灭。
现在,刘备已经被灰溜溜的赶出了河内,没有负担的刘封,自率五万大军,挟着先灭曹操,再败刘备之势汹汹而来。
一切的判断都和当初庞统预料的差不多,当刘封的兵马刚刚抵挡获嘉县,前锋距离汲县敌军尚有百里之遥时,司马懿派出的使者就到了。
这名使者,说起来算是刘封的老朋友了。
此人,正是蒋干。
多年以前,周瑜攻克江陵之时,曹操就曾派蒋干前去说降周瑜,但被周瑜果断的拒绝。
再到后来,刘封挟湘东二郡造刘备的反时,曹操又派蒋干来游说,试图劝说刘封归顺,但亦为刘封委婉的拒绝。
两次出使的无功而返,使得蒋干这位江淮名±,在曹操阵营中威了可有可无之人,自从长沙归来以后,便被曹操所闲置。
先前洛阳之役时,蒋干正担当着司马懿老家温县的县令,司马懿挟汉帝反曹,也不知蒋干是对曹操怀有怨意,还是早已看清形势,果断的站了司马懿这一边。
当年的蒋干长沙之行,虽然无功而返,但与刘封的那一面之缘却留下了一个好印象,此次的出使,他正是自告奋勇,主动请缨。
中军大帐之内,武士林列,刘封高踞于上座,手扶宝剑,目光肃厉如电。
片刻之后,帐帘起,蒋干手持节杖,信步而入。
见到威风凌凌,气势慑人的刘封,蒋干仍无半点惧色,只将手中那卷轴高高举起,朗声道:“大汉皇帝陛下御旨在此,刘封还不跪接圣旨。”
又是这一套,当年长沙时也是这般,这个蒋干,倒还真是有意思。
刘封冷笑一声,昂首道:“恕臣甲胄在身,无法行跪接之礼。”
当年曹操强敌环伺,尚敢不把汉帝放在眼里,何况而今之刘封。
这一次,蒋干倒也没再多摆天使的谱,即然刘封不肯跪,他也就不再勉强,便将那圣旨展开,大声宣读道:“大将军刘封剿灭曹贼,有匡扶社稷之功,特加刘封为大司马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睢阳县公…,原来如此。
这一串的头衔,等于汉帝将军政大权,一并都交给了刘封统领,尽管这些大权,刘封本身已拥有,但汉帝的这道圣旨,却让刘封的权力得到了法理上的承认。
汉帝之旨自然是司马懿的意思,这样看起来,司马懿此举,已经是表明他打算归顺自己的意思。
听得蒋干将那一大堆的封赏名号说完之后,刘封遂微微拱手道:“臣谢陛下隆恩。”
左右将圣旨替刘封接了,蒋干的表情这时已变得非常的温和,拱手笑道:”蒋干在此恭喜大司马了。”
“呵呵一一”刘封笑了笑,摆手道:“蒋使节过奖了,来人口嗣,为蒋使节看座。“蒋干下首落座,酒食果品奉上,刘封道:
“陛下命我辅政,还允我剑履上殿,那么陛下是打算南归洛阳,还是打算让我率大军去朝歌辅政呢?”
刘封这是试探性的威胁。
蒋干明白刘封的意思,忙道:“陛下已与仲达等众臣商议过了,既然乱臣已诛,当然是要还都洛阳。此时此刻,想必仲达等人已护着陛下起驾前来,相信不出数日便可抵达此地。”
司马懿既借汉帝之手,给自己封了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衔,又主动的将汉帝送来,看来他的归顺还是极有诚意的。
刘封微微点头:“既然陛下愿意还都洛阳,那我立刻派人着手去修整北宫。不过为了确保陛下的安全,我打算几名得力的将领,前往朝歌接陛下还都,不知司马仲达意下如何?”
蒋干并无半点犹豫,马上道:“仲达有言在先,大司马接旨之时起,军国重事皆听凭大司马决断便是,无需再听旁人的意见。“刘封这才满意,当即便命自己的亲军统帅陈到,以及老将张任,率军两万前往朝歌“迎驾”,同时,又命司马懿等“护驾有功”的众臣,先行一步回往洛阳,以准备迎驾还都的诸般事宜。
司马懿到底是老谋深算,尽管眼下自己大权在握,但谨慎考虑之下,刘封还是决定先把司马懿等大族名臣们和汉帝分割开来,直接将这批人纲入自己监视之下。
“子翼先生,当年长沙一别,没想到今日还有再会之时,真是造物弄人,世事难料呀。”大事定下之后,刘封心情甚好,便与蒋干这位故人叙起了旧。
蒋干淡淡一笑道:“自大司马据湘东二郡起事以来,世事便皆在大司马的掌握之中,何来难料之说?”
蒋干的这一句反问,似乎是在暗示,他在长沙之时,早就看出刘封怀有雄心壮志,所以才会一步一步的谋图至今。
“哈哈一一”
刘封欣然大笑,举杯豪饮。
几杯酒下肚,刘封忽然将左右不相干的人屏去,目中流露着几分诡秘,问道:“子翼,你和那司马仲达也算有些交情,我倒想问你一句,你觉得此人如何?”
蒋干心中飞快的揣测着刘封的言外之意,旋即答道:“曹操虽乃奸雄,不过我觉得,他对司马仲达的评价倒是中肯。”
曹操曾评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必然是心怀不凡之辈。
蒋干这话,似乎是在暗示司马懿眼光敏锐,手段狠毒。
刘封佯装没听明白,笑道:“司马懿护驾有功,又这般识时务,他立下这般大功,待陛下还都洛阳之后,我打算重用于他,不知子翼以为如何?”
史上司马家篡曹,尽管现下历史已然改变,但刘封对司马懿依然有顾虑。
而今蒋干是作为司马懿一伙的代表前来,刘封此言,自然是在试探蒋干。
倘若蒋干出言环护司马懿,这也就意味着蒋干选择了站在哪一队。
在和谐的气氛中,蒋干轻咳了一声,低声道:“大司马英明神武,莫非忘了曹操的前车之鉴了吗?”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章“人生赢家”
“曹操之先例?”
刘封微微一怔,旋即省悟。
先前曹操虽然对司马懿那“狼顾鹰视”之相颇有些疑心,但为了拉拢土族,也为了证明自己求贤之心,终究还是重用了司马懿,令其做到相府的主簿。
正是曹操对司马懿这份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任,最终却给了此人可趁之机。
本来乐嘉之战的那场大败,并不足以令曹操彻底失败,但洛阳之叛,却给了曹操致命的打击,并且断了曹操北归之路。
曹操对司马懿的“信任”,所酿成的苦果近在眼前,蒋干所指,应当正是如此。
这般前车之鉴,其实不用蒋干提醒,刘封也一样心中有数。
蒋干的这一番话,则是向刘封表明,他跟司马懿并不是同一阵营,之前的联手,只不过是权宜之策而已。
“子翼,你这一番话,却似乎是有负仲达对你所托呀?”刘封笑道。
蒋干一派自若,欣然道:“司马仲达等辈,皆乃中原名门望族,对我这等江淮之士,本就心怀不屑,若非是他知道当年我与大司马有过一面之缘,也不会让我来走这一趟,所以嘛,我与仲达他们,根本就不是同一路人。”
原来如此。
刘封沉吟半晌,问道:“而今中原已定,天下一统在即,最迫切要做的,就是聚集天下的贤士,共治太平,但不知子翼有何见解。”
蒋干亦不避讳,坦然道:“两汉以来,外戚、宦官和士人相互争斗,虽然对国家祸害不浅,但换而言之,三方制约也避免了一方独大,祸及皇权旁落。而今外戚和宦官已灭,土族独霸天下,诚若大司马只为匡扶汉室,自可与士人共治天下,但若大司马另有雄心,只怕就要有所提防,免得辛苦所创之基业,最终却为他人做嫁衣。”
蒋干这一番话,却是说到了刘封的心坎上。
早先他刚刚来到这个时代时,其实对这个时代的背景必不深知,但这么多年来,他的见识早已远非当年可比。
诚如蒋干所言,自己辛辛苦苦的打下这片大好的江山,若是最终落得个曹魏的下场,岂非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刘封笑了一笑:“那依子翼之计,我若不用士人治天下,又能用谁?”
蒋干忙道:“治天下要用贤才,而贤才又多出于士人,这一点是回避不了的,我的意思是,大司马可以换一种用人的手段。”
“什么手段?”刘封顿生好奇。
蒋干不紧不慢道:”中原土人势力庞大,根基深厚,若用他们这些人治理朝政,将来必会为祸,我以为,大司马当重用荆扬士人来治天下。”
拐来拐去,终于拐到了这里。
刘封呷了口酒,问道:“子翼此言又有何道理?”
蒋干兴致勃勃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