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在此之前,弗军打得非常“文明”不但很少使用温压弹与燃烧弹这些对平民有巨大威胁的弹药,还没有大量使用钻地炸弹。
在这个晚上,韩国空军把这些都用上了。
不是韩军不舍得用,而是没有合适的弹药!
开战前,在拜伦首次访问首尔的时候,韩国总统朴太玄就向美国副总统提出了紧急采购弹药物资的请求,其中明确提到,韩军需要一批最新式的钻地炸弹,才有能力依照作战计划突破军事分界线。
拜伦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朴太玄的请求。
第一批两千枚小直径钻地炸弹也在开战前送到了韩军手上。除了在前期练中用了一部分之外,这批炸弹全都用在了开城。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批炸弹,韩军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的突破开城防线。
耍知道,在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突击的时候,一路上都有战斗机开路,精确无误的轰炸不但摧毁了上千个朝军永固工事,还打垮了朝军的斗志。
可惜的是,打下开城后,这批弹药也用完了。
虽然当时美国答应的不仅仅是两千枚炸弹,而是一万枚,另外八千枚都应该在十月一日之前分两批送往韩国,但是在此之前,台岛战场上的局面与美军的预想并不完全一致,在无法投入更多地面部队的情况下,美军只能加强空中打击。
结果就是,原本应该送往釜山的八千枚炸弹全都送到了那霸。
此时,美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加速运转,在美国国会批准了战争计发之后,大批军火正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装上运输船。
受此影响,美国当局包管在十月底之前交付两批弹药,并且包管交付第四批弹药。
有意思的是。韩军没有对延迟交付弹药的事情多说什么。
除了奴才没有资格埋怨主子之外,还与弗军对战局的判断有关,即韩军上下没有人能够想到,最终会兵不刃血的占领平壤。要知道,突破开城防线后,韩军在平山与朝鲜人民军打了一场狠仗,又在沙里院大干一场。虽然这两场连战役都算不上的战斗比韩军预期的抵抗要弱得多,但是韩军上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朝鲜人民军将誓死守卫平壤,绝对不会轻言放弃。
只要朝军死守平壤,战争就很难在十月底结束。
甚至可以说,当时连黄真尹都认为,只要能在年底拿下平壤,并且将战线推进到清川江就非常不错了。
那些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想法,都不那么可靠。
再说了,谁想成为第二个麦克阿瑟?
要知道,就是那句“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让荣耀一时,甚至被人称为是“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脱掉了军服,最终郁郁而终。
既然如此,美国晚一点交件弹药也不是大问题。
不管怎么说,美军在台岛上打败中**队是韩国出兵攻打朝鲜的前提条件,如果美国在台岛上被打败了,韩国就只能做哈巴狗,连吠叫的胆气都没有。
显然,这个判断完全错误。
可以说,推进得太快,也不见得是什么好处。
虽然韩军的辐重部队能够包管将作战物资送上前线,韩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也有足够的通行能力,但是后勤保障不仅仅是运输这么一点,所谓的“后勤线”也不仅仅是一条公路或者一条铁路,而是整个国家战争机器的综合能力。是从资源采集到物资生产、再到物资运输与分配的整个过程。
哪一环出了问题,“后勤线”都将成为陈设。
显然,这也是“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的真实含义。
万幸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靠上了美国这棵大树,自然非同凡响。
朝鲜战争打响后,美国当局就认识到。局面没有看上去那么理想。别说一直呆在冲绳的帕特里奇,就连留在华盛顿的加布里埃尔都认为,韩军的进攻只是一时顺利,中国不会抛弃朝鲜,也就不会任由韩国胡作非为。
韩军顺利突破开城防线后,这种担忧意识在美国高层变得更加强烈了。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要韩军打到平壤,中国就会参战,而朝鲜人民军也会死守平壤,最终在中**队的支持下翻盘。
虽然实际情况有点出入,并没像这个样子发展,但是没有任何影响,美国不但做好了参战准备,还提前兑现了诺言。
年月十日,第二批
不是四千枚炸弹,而是足足八千枚炸弹,即美国将原先计划分两次提供给韩国的弹药一次性送了过来。依照承诺,包括一万枚小直径钻地炸弹在内的第三批弹药将在十五日抵达圣山。
美国没有加快弹药生产速度,而是动用了国内的战略储备。
依照最初的计划”这些弹药都是用来应急的。
当然,韩军能不能及时渡过清川江,关系到美韩联军能否在严寒到来之前打到鸭绿江与图们江,算得上事关重大,有理由动用战略储备。
正是如此,韩军才能在安州如此嚣张。
面对韩军的轰炸,叶振邦等三营官兵也很是无奈。
真要面对面的打,没有哪个中**人会输给棒子兵。
问题是,跟着美军混了几十年,夺回制空权之后,韩军根本就不与中**队面对面的交手,而是依照美国老师交的战术,在照面之前就打垮敌人。
一个多小时的轰炸,足以摧毁三营的防线。
三营不是没有做准备,而是没法子应付如此猛烈的打击。
在前几天的战斗中,三营官兵没摸索出了一些对付轰炸的法子。比如在对付钻地炸弹的时候,最简单的法子就是在防空洞里设置热源,再打开通风口,把热空气排出来,让韩军将那些早已废弃了的防空洞当成地下防御工事。
可以说,这个法子非常有效。
朝鲜的城市化率并不高,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朝鲜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防系统,其中后方城市的人防系统都是在五八年之前,由志愿军建设的。
母庸置疑,这些有着数十年历史的防空洞足够坚硬,却顶不住现代化弹药的直接打击。
主要就是埋得太浅了,扛普通炸弹没问题,对付那种有聚能前置战斗部的钻地炸弹就太过勉强了。
保护不了人员,作为假目标还是合格的。
说简单一点,不但是韩军,连美军都没有探测地下目标的有效手段。即便美国早就开安出了一种具备探测地下设施的雷达系统,并且做了测试,可是这种雷达最多发现地下三米处的洞窟,而任何一座防空洞的掩埋深度都不止三米。
美军开发这种雷达,不是用来对付防空洞,而是对付路边炸弹。
无法直接探测,就只能以间接的方式来探测地下设施,而最重要、也是最容易采用的法子就是寻找地下设施的通风口。
小到人员掩体、大到战略指挥中心,任何地下设施都有通风口。
一些大的地下设施,因为人员、设备密集,排出的空气肯定比较热,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夜晚,废气中带的热量就很容易被发现。
发现了通风口,也就发现了地下设施。
实战证明,美军确实在用这个法子。正是如此,三营官兵想到的“土法子”才发挥了作用,让韩军在那些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防空洞上浪费了大量弹药。
就在这一个半小时的轰炸中,至少有九成的钻地炸弹白白用掉了。
如果志愿军官兵知道他们修建的防空洞竟然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说不顶从朝鲜撤军的时间就不是五八年,而是六八年了。
再有十年,三十多万志愿军能把整个朝鲜都变成一座巨大的“防空洞
可惜的是,韩军的轰炸太密集了。
即便只有一成的小直径钻地炸弹命中了真目标,也够三营官兵喝一壶的了。
万幸的是,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而不是在一瞬间投下全部炸弹。
遭到轰炸的时候,大部分洞窟里的官兵都在表面阵地上作战,或者护送伤员去了清川江北岸,只有两座洞窟里的十四名战士没有那么幸运,在明白过来之前就被炸弹击中。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解脱吧,毕竟被炸死的话几乎不会有时间感觉到痛楚。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个半小时内,弗军没有停止地面进攻!
当时,三营实际上只有两个连,而且算上了补充的那个连的兵员。
他们要面对的是从三个方向上杀来的三个韩军装甲营。
这仗,基本上没得打了。
即便黎卫东下的是死守的命令,三营官兵也只能在韩军的挤迫下,边打边退。
直到身后就是清川江南岸河滩的时候,官兵们才收住脚步。
命令很清楚:死守。
在友军的最后一名官兵撤到青”江北岸之前,三营必需留在安州城区内。
说得更透彻一点,就算是死,也要战死在城区内,而不是到在河滩上!
绝不能退,更何况,身后就是一三三旅的兄弟!,!
第三十二章 全旅压上
二二旅压到最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六※※
因为到了十月份,朝鲜半岛的降雨少了许多,清”江的流量大大减少,所以发动反击的时候,各师旅是在不同地点渡河的。
退守的时候,情况就没有这么简单了。韩军夺回制空权之后,加大了轰炸力度。
能过河的地点就两咋”一是介”二是安州。
不是这两处地点的桥梁没有被炸毁,而是这两处地点的水流比较平缓,适合密集架设浮桥,特别是能够让坦克与重型卡车通行的大型浮桥。
机械桥?
清川江是朝鲜半岛上数得上号的大江,就算在降雨比较少的旱季,下游的江面宽度也在一公里之上。
这世界上,长度超过一公里的机械桥还没诞生呢。
安州本来就是一三三旅的防区,而退守的时候需要从安州通过的还有同师的一三四旅与一三五旅,以及四十四师的一三零旅与一三一旅,另外几个旅去了介川。
依照军队中不成文的规矩,作为“东道主”一三三旅得负责殿后。
眼看着三营被韩军赶了过来,一三三旅旅长霍弘光上校有点坐不住了。
与十五军的其他高级军官一样,作为一名深受罗耀武熏陶的铁血军人,霍弘光不但脾气大,还非常果断。
军长的命令不但下达给了三营,还下达给了一三三旅。
挡不住也要挡,必需守到全部部队退守江北为止。
当时,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还没有完成!
事实上,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应该提前完成。因为从介川撤退的只有四个旅,而且没有受到韩军攻击。
问题是,并非一切顺利。
介”没有在清川江河畔上,而是在清”江的一条支流的北岸,要往北大约十公里才到清”江。
也就是说。部队撤退的时候,需要渡过两条河流!
毫无疑问,这很要命。渡过一条河流都很困难,别说渡过两条河流了。
虽然屁股后面的韩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渡河总得花时间。第九机械化步兵师攻入安州的时候,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如果安州失守,韩军就能沿着铁路线向东北方向推进。
也就是说,韩军能从安州出发,迅速杀到介川。
以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情,而介川那边的撤退工作至少需要二十个小时。
让韩军杀到介川,丢掉的就不是一三三旅,而是四丰三师。
因为在介川那边,殿后的也是四十三师。
霍弘光非常清楚,罗耀武正在考虑对第十五集团军进行深度改编,将现在的集团军一师一旅的编制体系改编成集团军一旅,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