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誉。
“那么,以后见,我的将军……”
声音落下时,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便朝着办公室外走去,当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原本一直站在门外的一个穿着俄罗斯军装的亚洲人,则紧紧的跟着他。
“殿下,我们去那?”
“回家!”
在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和其它人离开海军部大厦之后,下午四点,革命民众和士兵们“攻进”了海军部大厦,士兵们在空荡荡的大楼内发现了哈巴洛夫,逮捕了他。而到傍晚时分,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已占领了首都大部分重要据点。
对于彼得格勒发生的爆乱,一直呆国家杜马的杜马主度罗将柯则是不停地打电话,寻找政府各部,以确定首都的局势,可是每一个部门的电话都无法打通,未果后,他又打电话给内阁总理戈利岑,这一次电话到是打通了,几乎是在戈利岑接电话的瞬间,罗将柯便将已经掌握的情况向他进行了汇报,包括各部都无法联系的现实。
在听着罗将柯的汇报后,戈利岑总理先是沉默片刻,随后方才回答他道:
“请你以后不要再为什么事情而找我了,我已经辞职。”
接着。那头的电话便被挂上了,而罗将柯在听着电话另一头的盲音,整个人像是垮了一般,重重地倒坐在电话旁一把椅子里。神情痛苦的他双手掩住了眼睛,泪水似乎已经流了出来……
“我的上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政府……无政府……流血……革命……暴动……”
然后,罗将柯便轻轻地啜泣起来。
“主席,现在,这正是我们掌权的时候!”
原本在一旁看着这一切的克伦斯基看着啜泣不已经的国家杜马主席,有些激动的说道。
“主席阁下,现在整个俄罗斯已经倒向革命。而这场革命是人民自发之举,而我们……”
克伦斯基将视线投向这间会议室中的十几位国家杜马的议员,不无激动的说道。
“我们是人民选举出的国家杜马成员,人民相信我们。同样也愿意将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必须要担负起人民的信任……”
克伦斯基的这一番演讲,似乎让原本准备逃离国家杜马的议员们松了一口气,瞬间,他们便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即然人民抛弃了沙皇,同样他们对那位沙皇也全无好感,那么就应该由他们这些由人民选举出的议员们和国家杜马接管国家的权力,民众同样也会同意。而且这也是为了俄罗斯的利益。
“但……”
稍稳些许心神的罗将柯看着克伦斯基,虽说明白了他的用意。但是罗将柯却不愿意直接和那些暴民打交道,毕竟谁也不知道那些暴民会做什么。想克伦斯基最近一段时间同那些革命组织的接触,他吱呒着将视线投向克伦斯基。
“现在,谁可以代表国家杜马同人民接触呢?”
对于罗将柯的问题,克伦斯基早有了准备,他挺了挺胸膛,看着周围那些畏缩不前的同僚们,在心下冷笑一声,他们就不知道,风险越大回报越大的道理吗?
“主席阁下,我愿意去和革命民众进行会谈,但是,我需要主席阁下的授权,授予我代表国家杜马的权力!”
对于克伦斯基的要求,罗将柯当然不会拒绝,几乎是立即给予了克伦斯他所需要的“权力”,随后,克伦斯基便离开了国家杜马所在地塔夫利达宫,乘着马车去同早有接触的各方人士进行接触。
下午两点,兴高采烈地克伦斯基奔进了杜马会场,他并没有直接向罗将柯汇报,而是在杜马会场,向国家杜马的议员们宣布。
“人民群众与革命士兵正向塔夫利达宫赶来,民众要求杜马掌握国家的政权!”
几乎在他话音未落之时,就有人跑进来大声报告道。
“议员同志,士兵们前来向杜马致敬,并宣誓效忠国家杜马!”
所有一切,就像是已经排演好的戏剧一般,当罗将柯和国家杜马的议员们走到塔夫利达宫的时候,在塔夫利达宫门外,数以万计的荷枪实弹的士兵和民众立即欢呼起来。
“他们说,这是一场暴乱、一场叛乱,但我在这里要向你们说“不”……”
站在台阶上的克伦斯基就像是十二年前在法院门前对那些民众演讲一般,在民众的欢呼声中发表着演讲。
“不!这绝不是暴动,更不是叛乱,这不是暴动,而是一场革命,这更不是叛乱,而是俄罗斯人民和英勇的俄罗斯士兵对俄罗斯,对我们的这个可爱的祖国的救赎……”
随着克伦斯基的演讲,欢呼声越来越响,看着眼前的这一切,罗将柯整个人的心中却是一阵五味杂阵之意,事实上,不论是他个人,还是国家杜马以及国家杜马内的任何一个议员,或许他们已经厌倦了沙皇,但是从内心来说,他们每一个人,对革命的爆发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任何计划和组织来实现这样的革命,事实上,在今天之前,他们压根就没想到自己会参与到这场革命之中。
也许正像克伦斯基说的那样,这场革命有其必然的逻辑,但俄罗斯社会的确还没准备好迎接这样一场革命的到来,这场革命犹如晴天霹雳,不仅使政府惊慌失措,而且也使杜马和各个社会团体措手不及。
但是对革命者,甚至国家杜马内那些一直渴望着权力,一直渴望着的立宪的议员们来说它,也是一件十分出人意料而又令人高兴的事情,可现在,更出人意料的是,这场革命似乎成功了!
“……革命,有人说革命是流血,是的,革命是需要流血,但是,革命并非意味着一味的流血,这场革命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革命,而是俄罗斯人民对祖国的救赎,那么,我的同志们,不要忘记我们的目的,我们并不是要摧毁俄罗斯,而是为了救赎……”
克伦斯基的演讲依然继续着,不过罗将柯在听到这里时,总算是能够松了一口气,正像克伦斯基最初的保证那样,国家杜马的介入这场革命,是为了一件事——为了避免俄罗斯陷入无政府状态,为了避免俄罗斯继续流血,所以,他们必须要介入进去,介入这场革命浪潮之中。未完待续。。
第138章 彼得格勒纪事
国际安全区,即便是在世界历史上,这也是一个极为新鲜的名词,但是在1917年2月,这一名词以及其相应的机构,却出现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彼得格勒,而这一机构的出现,是“各国”鉴于俄罗斯的混乱局势,无法毕各国大使馆和各国侨民的安全,而设立的难民区,由各国大使馆组成的彼得格勒国际安全区委员会进行管理,在这个横跨六个街区东亚远征军司令部直至使馆区的范围内,由近千名俄罗斯警察、士官生配合一千五百名远征军司令部的卫兵,负责这一地区的安全。
如果是在平时,或许会有一些俄罗斯人在那里指责这种行为“侵犯”了俄罗斯的国家权利,但是面对首都的混乱,尤其是首都陷入无政府状态后,那些趁火打劫的革命者到处烧杀抢劫的行为,即便是那些被视为“人民一份子”的国家杜马议员亦将其家人送入国际安全区寻求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当整个彼得格勒陷入一片动荡不安之后,国际安全区因远征军的存在,而保持着一丝清静。
当然,这种清静与安全只是相对的,安全区外发动“革命”的民众,多次阻拦、抢劫像安全区运送物资的车辆,不过虽是如此,或许是因为惧怕这支未受到任何“革命思潮”影响的中国军队成为“帝国帮凶”,人们总能在狂热之余保持着一丝理智。
不过虽是如此,抗议示威≡然是少不了的事情,因为中国大使馆前门位于安全区之外的原因,所以,这里首先其冲的成为抗议的中心。以至于面对扔进大使馆的石块、砖头、墨水瓶,大使馆不得不关闭正门,同时将正面的窗户用木板钉死,除此之外,也就是大门处的机枪和警告线。
在这一阵风头浪尖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涌入国际安全区寻求庇护,中国大使馆作为安全区的倡导者,自然成为了各国协商行动的中心。而对于刘境人来说,除去与各国协调一致,以确保中国,嗯。各国在俄利益之外,当然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同俄罗斯各方面进行协商,至少获得准确的情报,在这个时候。他就必须要依靠那些,原本在他看来,实在是“有些恼人”的情报机构的支持。
“……在一片混乱之后,罗将柯等提出组织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目的是恢复秩序和重建国家机构及社会关系,这一提议获得了国家杜马其它各团体一致赞成。毕竟,现在彼得格勒的混乱。已经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即便是一些革命领导者,也被迫将家人送进安全区以得到保护。随着国家杜马的公开表态,其被民众裹进了这场革命大潮……”
尽管想用暴乱去形容发生在这里的事件,但是最终还是用了的“革命”一词,在他看来,或许这个词语无疑更合适一些。
“昨日午夜时分,国家杜马和各团体的代表们选出了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成员有:罗将柯、克伦斯基、齐赫泽、舒利金、米留可夫、卡拉乌洛夫、柯诺瓦洛夫、德米特留科夫、勒热夫斯基、施德洛夫斯基、涅克拉索夫、李沃夫、恩格尔哈特上校。而根据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的建议,国家杜马代表、总参谋部的恩格尔哈特上校担任起义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司令……”
几乎是在的话音刚一落下,刘境人就不无激动的问道。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同临时委员会进行联系?”
如果说,一开始设立安全区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的话,现在刘境人无疑有些后悔这一举动了,各国大使不反对设立国际安全区,但是他们的却不愿过多的涉足其中,整个安全区所有的事物都被压到了他的头上,甚至于,就连各国大使今天都派人来告诉他——大使馆和他们的侨民需要食物,而这一问题,自然需要由他这位——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出面解决。
而彼得格勒的无政府状态,又使得他根本不知道,应该和谁接触,应该同什么人协商,现在临时委员会的出现,到底还是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消。
“阁下,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看一眼显得有些激动的大使,又继续说道。
“对于被选入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孟什维克党团领袖齐赫泽明确表示拒绝,而社会革命党党团领袖克伦斯基则犹豫不决,他们……”
不待他把话说完,刘境人便愤然说道。
“这些该死的政客,早晚有一天,非得毁掉这个国家!”
在内心深处,尽管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的刘境人勉强也算是一个政治人物,但是,对于那些所谓的“议员政客”,他却没有任何好感,不论是中国的还是俄罗斯的,在他看来,他们除去只会热衷于辩论与个人利益得失之外,根本就没有其它的任何长处,除去添乱,什么本事也没有,如果有一天俄罗斯毁灭的话,一定与他们脱不开关系。
“阁下,现在,我们必要要面对的一个事实,同我们打交道的俄罗斯帝国的丧钟已经敲响了!”
“啊……”
情报官的话只让刘境人微微一愣,在片刻的沉默之后,刘境人整个人有些懒散的朝着办公桌上一趴,最后吱呒道。
“哦,历史总是如此发展,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
3月12日傍晚,士兵、工人、学生与市民涌到塔夫利达宫,当他们涌进塔夫利达宫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