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前方进展不利,张飞可以率军随时驰援交州战事,以免战事糜烂。
诸葛瑾挂帅出征的提议,是贾诩给诸葛亮举荐的,也得到了徐庶的赞同,诸葛亮听到二人的建议时,还颇有讶异的,诸葛亮原先的想法,是任命吕岱为主将,步骘为副将,督导整个交州的战事。
但贾诩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让诸葛亮改变了心意,贾诩原话说:“主公虽然正是春秋鼎盛,汝兄也是才具过人,如前次主公遇刺,若出现什么意外,亲族之人中又没有掌兵之人,若有将领发生叛乱,那主公的大业岂不是要付之东流?”
贾诩话中之意,诸葛亮一听就明白了,很明显贾诩希望诸葛瑾领兵,是为了加强诸葛瑾在军中的实力,而交州这样的边事,无疑最适合诸葛瑾领兵出征的,就算发生了什么意外,同样不至于局面失控。
加强亲族的兵权,自古以来都是皇族控制皇权的手段之一,贾诩有这个建议,也是说的通,其次贾诩话中之意,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让诸葛瑾在外,诸葛亮主内,这样发生什么大事,兄弟可以内外呼应。
若诸葛瑾一直坐镇中枢,兄弟之间,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分歧不说,还会出现矛盾,这样反而不利,另外若诸葛瑾一直掌握中枢大权,同样会产生大权在握不利情况。
这点作为有后世思想的诸葛亮,就更有体会,历史上的北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兄弟,就是因为赵匡胤一直纵然弟弟,坐镇中枢,掌握首都开封府数十年,从而形成了赵匡义渐渐独大的势头,导致赵匡胤死前,虽然有心扶儿子上位,都没来得及。
与贾诩经过一番深谈后,诸葛亮思虑再三后,领着几位夫人和家小,亲自来到了诸葛瑾家中探望。
见到诸葛亮一家人来了,诸葛瑾自是分外高兴,当下命管家安排酒宴,让妻妾陪伴黄月英,邹欣儿、甄宓三女,另外又让儿子和诸葛亮的儿女玩耍,同时又派府中下人,去请两个女婿刘封和陈楚前来吃饭。
“孔明,咱们书房说话,晚上咱们兄弟,好好喝一盅。”诸葛瑾吩咐完手头事情后,随即拉着诸葛亮进了书房。
“这段时日一直在休养,也没顾得上来看望哥哥,也不知您在江陵,住的还习惯不习惯。”诸葛亮与诸葛瑾在书房坐定后,举目看了看满屋子的书简,关心的问道。
(这周有事,估计每天只能保持更一章了,抱歉。)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二百二十五章实行新政
更新时间:2012111020:33:11本章字数:3357
第二百二十五章实行新政
诸葛瑾在章陵待了将近十年,可以说章陵郡的新城,几乎都成为他的第二个故乡,而新城也从一片荒地,在他的手中成为汉水上游的一颗明珠。
新城县目前的人口超过十五万,往来商贾不绝,每年为诸葛亮提供的粮食财力,几乎达到荆南两个郡的收入,这些成绩,诸葛瑾无疑是功不可没的。
从新城令到章陵郡太守,再到现在的尚书阁左丞,诸葛瑾的能力无疑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肯定。
对于把自己的兄长,找到自己身旁帮助自己,诸葛亮一直认为是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一个选择,若当初把兄长留在江东,自己不但会失去一个左膀右臂,他们兄弟之间,永远只能是两个阵营,哪能像现在一样,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孔明,无需挂念为兄,江陵的生活舒适,比起在章陵要清闲不少,为兄这两个月可是髀肉复生,这样的清闲的政务,真使人懒惰啊。”诸葛瑾感慨的笑了笑道,显然在章陵的仕途生涯,让他充满怀念。
“哥哥,这次亮遭遇刺杀,事情的经过,你也清楚,文和先生向我举荐了你挂帅出征,不知哥哥有何意见?”孔明起身为诸葛瑾续了杯茶,表情郑重的问道。
诸葛瑾点了点头,道:“想必文和先生是听了我对交州的看法,才认为我比较适合挂帅出征吧,孔明你今天既然来了,为兄也给你表个态,领兵出征,也是为兄一直渴望的事情,今后你的地位越来越重,也不可能每场战事都亲临前线,正好有这个机会,就让为兄历练一下也好。”
听到诸葛瑾的表态,诸葛亮欣慰的笑道:“哥哥既然有此心愿,那这事就这么决定了,嫂嫂和侄儿在江陵,你完全不用挂念,亮会尽心照料。”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孔明你有需要,哥哥自当效劳。”诸葛瑾摆摆手,严肃的回道。
接下来兄弟之间,对于眼下荆州的局势,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深入了做了交谈,兄弟之间的感情,不但得以加深,也让诸葛瑾对于即将展开的交州战事,充满了信心。
当晚,诸葛亮一家和诸葛瑾一家人,以及诸葛均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也算是为诸葛瑾出征践行。
也正是跟诸葛瑾的一番交心,让诸葛亮决定了,由诸葛瑾挂帅出征交州。而诸葛瑾那套徐行渐进,招抚并用的方案,也获得诸葛亮的认可,此次领军平定交州,不是为了屠杀,而是为了稳定和巩固地盘,若能兵不血刃平定交州,那自是上上之策,所以诸葛瑾的战略设想,无疑适合交州当前的局势。
建安十五年六月初一,诸葛瑾奉命轻装出征,诸葛亮任命了当初自己的亲兵卫队什长邓宪为果毅都尉,并且从神武军中挑选了五百精兵,作为诸葛瑾的贴身护卫。
诸葛瑾从江陵出发时,带的兵马就是这五百人,家眷妻儿全部留在江陵,全军沿途就食,除了必要的兵器,和两天的干粮和饮水,没有丝毫辎重物品。
而且全部人员,都配备了马匹,他们一行人从江陵出发,度过长江,由长沙乘船抵达桂阳郡,然后翻过大庚岭,进入苍梧郡。
诸葛瑾出发之前,诸葛亮已经命人,让吕岱和步骘,开始秘密调动兵马在合浦一线集结。
诸葛亮虽然身体刚刚痊愈,但他还是坚持送诸葛瑾出了城,并且还让三弟诸葛均,从培养的军中医师院,挑选了十五名医师,随军南下。
“孔明,你不是常说,送君千里,终于一别吗?如今已经出城二十里了,再送就到长江边上了,咱们兄弟后会有期,保重身体。”诸葛瑾骑在战马之上,身穿一身铜色锁子甲,肩披着战袍,显得颇为英武。
“兄长,战场之上,变化莫测,切记,稳打稳扎,保存实力,保重身体。”诸葛亮翻身下马,以弟弟的身份,郑重的行礼告诫道。
“为兄记住了,诸位后会有期。”诸葛瑾点了点头,作揖与诸葛亮和诸葛均以及身后一干将领拱了拱手,催促着战马,率领军士绝尘而去。
送诸葛瑾出征后,诸葛亮接下的重心,自是全身心的投到政务之上,如今对于荆州来说,头等大事,就是发展农耕,促进商业。
为此,诸葛亮和尚书阁一干文官,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农耕的措施,并且把商人的身份地位,也相对提高了,目的自是为了刺激商业的发展。
同时诸葛亮,还把当初在巫陵港城,那套以科考模式选官的制度,小规模的在荆南四郡一些偏僻的县城开始实行,为此诸葛亮特意派车马把武陵太守潘俊,桂阳太守廖立,长沙太守伊籍,零陵长史杨颙四人,接到江陵城,与他们磋商了一下考官的制度,以及监督和实行方案,时零陵太守一职,由刘巴兼任,不过刘巴现今还担任了尚书阁下属的六曹中的刑曹从事一职。
虽然诸葛亮的科考选官制度,只是想小规模的试行,并且选拔的官吏,也只是县令以下的官职,但却还是遭遇了荆襄一些大族的反对。
尤其是杨仪和习祯二人为首的荆襄豪族,这二人激烈反对,主要是诸葛亮的这套科举选官制度,从根本上影响到了他们这些门阀豪族的利益。
因为汉代的选官制度,主要途径就是,依靠郡国官员,举孝廉或举秀才,而这种方式举荐出来的人才,几乎是清一色的官宦子弟。
茂才即是秀才之意,因避讳光武帝刘秀名讳和改为茂才,意指品学兼优者,孝廉则是指孝顺父母,办事廉洁者,然而这种举荐人才的方式,由于政策的糜烂,导致世人做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诸葛亮正是要改变这种现状,所以才有了科举选仕的想法,然而他才刚刚准备试行,就遭到了强力的反对,这不由让诸葛亮心生怒火,这些士族门阀子弟,他们心里装的就是家族,而不是整个民族和亿万百姓。
这种观念诸葛亮是很反感的,难怪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反对有能力的获得重用,他反对只是那些没有能力,靠着门第荫护,世代霸占着官位,盘剥百姓的昏庸贪官。
诸葛亮提倡的是振兴家族门第,就要凭借真本事,多为百姓办实事,为民族国家多出力,而不是世代垄断,尸位素餐,一个国家,若是长期被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霸占着,最终的走向还是周而复始的分分合合,长治久安永远只能是一句口号罢了。
(虽然更少了点,但大伙可要多多支持啊,啊啊啊。。。。)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二百二十六章科举选士
更新时间:2012111020:33:13本章字数:3641
第二百二十六章科举选士
诸葛亮提出以科举考核,选拔县令以下官职的制度,在荆襄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应,其中反对者视这行为为洪水猛兽,赞成者则认为是高瞻远署的改革,甚至有士子上了封万言书,称科举选士制度,实乃开天辟地的大事,比先秦时代的商鞅变法,更振奋人心。
虽然科举选士的制度,得到了荆襄大部分寒族士子的拥护,但却也得到了以杨仪、习祯等为首的豪族地主阶级的反对。
甚至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也表示了反对,他反对的理由很充沛,那就是科举选士,有违上古祖制,实乃不确合实际。
诸葛亮的书房内,黄承彦神色颇为生气的,道:“孔明啊,你要知道,你的官位,也是当初举孝廉后,才被委任为新野令的。举孝廉,举茂才乃大汉数百年开创基业的根本,如今汝要以科举选拔士子,不但是对朝廷的不忠,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试想你这一制度一出,影响到的是天下万万的官宦家庭,豪门宗族,他们能认可科举入仕吗?”
“为父并不是反对你的政策,而是担心你因为这一制度,让你这十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还望你能够三思,切莫一意孤行。”
对于黄承彦的担忧,诸葛亮是心生感激的,正如黄承彦自己所言,他反对的不是诸葛亮的施政方案,而是担心诸葛亮的科举选士,会彻底得罪全天下的官宦宗族势力,从而让诸葛亮遭遇全天下人的反对。
“岳父大人顾虑,亮不是没考虑过,如今大汉承平四百余年,宗族豪门盘根错节,北方昔日的袁绍,四世三公,可谓贵不可言,受尽陛下的恩宠,可结果呢?最后第一个跳出来,企图问鼎天下的,正是袁绍袁术兄弟,此二人能够成为一时豪杰,皆不过是门荫所致,其又有何德何能?”
诸葛亮作揖一拱,表示对岳父的恭敬之意,接着道:“科考取士,并不是为了否定官宦宗族,而是为了让天下更多的有识之士为民族国家所用,岳父大人也许还不知道吧,吏曹从事杨仪,全族四代人,成年男丁有五十一人,其中三十三人在荆州各个郡县中任职,有十一人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