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干技术工程师,自然没精力和这个刘吉善一起“发明”新的书写方式。
“启禀陛下,有的,有的,微臣早已想好了书写的方式,还请陛下过目。”刘吉善立刻高兴的回答道,皇帝对这个有点兴趣,那就是说,自己的“赎罪”计划,似乎可以成功了,也可以让自己不在历史上留下可耻、可笑、可悲的名声。当然,如果皇帝对这个不感兴趣,那自己除了死之外,恐怕没有别的路好走了,当然,即使死了,自己这个千古骂名,嘲笑之名,也算是留定了,所以,自己是不能死的,必须要改变那留在史书上的记录。
刘吉善在怀中摸索了一会,掏出几张纸,高举过头,禀报道:“启禀陛下,微臣已经准备好了几张范例,把原来用三四张纸写的东西,合成一张纸写下来,还请陛下过目。”
杨改革没想到,这个刘吉善还花了点心思,弄了一个样品给自己,也来了点兴趣了,道:“呈上来吧。”
王承恩走过去,接过那份高举在刘吉善头顶的几张纸,转身,不留痕迹的翻了翻,抖落抖落,见没什么异样,然后摆在崇祯的面前。
杨改革翻看了一下,果然,其中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后面几张就是原来常用的书写方式,这个刘吉善,果然把几张纸上面的字给挪到了一张纸上面,字迹也变小了不少。
但是,这写的,实在是不怎么好看,和自己的字有一比。其中有些繁体字,由于笔画实在太多,所以,又比其他的字大了许多,这样让人看起来,相当的不舒服。想必那张纸上面的字也有意见,凭什么都是一张纸上的字,你就比我大许多呢?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更加严重的是,这还没有标点符号,看起来,这张纸,就比鬼画符稍微好一点。又看后面那几张,字迹清楚,排版清楚,写的那是一个飘逸。
杨改革皱起眉头,道:“刘爱卿,你这字是合了几张纸的字,但是你这也太难看了点吧,根本无法辨认啊!你觉得群臣会同意吗?”
刘吉善也是匆忙之间弄的这一份东西,立马就跑到午门外跪着去了,所以,也就没有时间去完善这东西,按道理来说,进献给皇帝的东西,你不说搞得完美,起码不能污了皇帝陛下的圣眼吧。刘吉善连忙解释道:“启禀陛下,此乃微臣匆忙之间写的,所以,免不了有些……还请陛下给些时日,微臣会写得很好的。”
杨改革思索了一会,觉得还是该帮这刘吉善一把,自己还是需要一个站在前台的人和那些文人打擂台。于是道:“刘爱卿,朕看过你的合字之法之后,有些建议,不知你听不听得进去。”
“启禀陛下,微臣必定唯陛下的吩咐是从,为陛下鞠躬尽瘁……还请陛下赐下指教,微臣必定铭记在心……”
刘吉善现在除了投靠皇帝,给皇帝当先锋卒之外,没有其他选择了,即使会和天下的文人战的头破血流,刘吉善也没什么退路,退就是死啊!刘吉善辛辛苦苦的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中了举人,进士,当官,就这样去死,刘吉善如何想得通,反正也是给皇帝卖命,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那就战斗吧。刘吉善下定决心站在皇帝这一边了。
第70章 历史上的无名小卒(三)
“嗯,那就好,是这样的,朕觉得,第一,有些字体过于肿大,笔画过于繁杂,可用简写的方式,这样,笔画简单之后,书写也就容易,字就可以变得更小;第二,你这样多的字都挤在一起,实在难以辨认和识别,朕以为,你可以用一标点记号标出语句的停顿和完结,这样,可以更加利于识别和诵读;第三,你这排版方式,是否可以改成横排,朕怎么觉得,这横排比竖排要更节约用纸呢?”
杨改革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排版方式,当然,最后还有一个,那就是改从右往左书写变成从左到右书写没有说出来。现在说这个,有点离谱了。杨改革也不认为自己有那个能耐,一个圣旨,全天下的人都跟着自己从左边往右边写。
刘吉善跪在地上,听崇祯皇帝的话,呆住了,自己写小字,用小字,不过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罢了,根本不是什么要改革这书写和排版的方式,现在皇帝让自己改变这天下文人的书写和排版的方式,刘吉善被这种逆天级的高难度动作吓傻了,尽管已经有了和天下文人战斗的打算。
不过回头一想,难道自己还有退路吗?自己如果不依靠皇帝,听从皇帝的安排,那自己这个历史臭名,算是留定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看来,自己只能帮皇帝干这一趟买卖了,希望老天保佑。
刘吉善很快就想通了,答道:“皇上真乃明主,圣君也,微臣一经皇上点拨,立刻茅塞顿开,心中豁然敞亮,皇上所言极是。只是,不知皇上所说的第三种,横排比竖排更加节约用纸?是否是真的。”
刘吉善是打算把自己卖给皇帝了,自己可是没有退路了。也就一门心思给杨改革打理事情起来。马屁也不要钱的乱送。
“刘爱卿,其实,朕也不知道这竖排改横排能否节约纸,能否排列的更多,这只是朕估计的。总的来说,朕的意思就是,那种排列方式能容纳下更多的字,朕就支持那种排列方式,爱卿可明白?”杨改革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哪种排列方式,能写更多的字就是好的排版方式,从历史来看,这横排似乎能写更多的字。
“微臣明白。”刘吉善现在是不明白也要明白了。没有退路,只能拼死向前。
……
搞了半天,杨改革也烦躁了,这刘吉善说有重要的东西给自己,现在就拿出一张皱巴巴,写了满页看不清的字给自己,杨改革怀疑是不是刘吉善耍自己,也就没有心思和刘吉善玩下去了。
心思就飘到了孙承宗那里去了,要去培养自己的枪杆子,老是和这样一个无名小卒谈论这些东西,杨改革觉得是浪费时间,既然这个人已经不打算死了,杨改革也就准备走人了。
“这样,刘爱卿,这件事,你回家之后,多研究研究,看看如何才能写出更小的字来,还要兼顾书写方便,爱卿想要写成更小的字,节约朝廷开支,还需要再多下些功夫……”杨改革已经很不耐烦了,对于这件事,纯粹是抱着试一下的态度,如果能成就成,不能成也无所谓,也就没有更多的心思和刘吉善磨时间了,这个东西,显然不如培养枪杆子重要。
“微臣明白……”刘吉善很明显听出了皇帝的不耐烦。又暗自思索着,自己没有能更打动皇帝的东西,恐怕皇帝是不会答应撤销史官的记录的。刘吉善又暗自着急,心里想着该找点什么来打动皇帝。写小字的笔?刘吉善觉得自己一个人和天下文人的战斗场面已经越来越精彩了。
刘吉善还是咬咬牙,道:“启禀陛下,微臣还有一件物件,要进献给皇上。”
“……还有什么?”杨改革已经对这件事不抱太大希望,纯粹就是一个游戏的心理,成了就成了,没成就没成,反正自己现在又不考功名,自己是皇帝,简写也好,正体也好,就是那样一回事。对于刘吉善还有什么东西,杨改革也是无所谓的态度了。只想快点打发他走。
“启禀陛下,微臣还有一笔,是专门写小字的。”
“写小字的?不是小号毛笔吧?这样朕就不看了。”杨改革可没心思去看刘吉善拿出一只小号的毛笔对自己说:这支笔可以写小字。杨改革觉得,那刘吉善纯粹就是拿自己开心,耍自己,拿自己的智商开玩笑。
“启禀陛下,绝对不是小号的毛笔……”刘吉善听出皇帝的不耐烦,立刻出言回应,生怕皇帝不高兴,他连个说话的时间也没有就被赶出去。
“专门写小字的笔,还不是小号毛笔?”杨改革就纳闷了,难道还是钢笔不成?这东西,实在有点逆天啊!难道刘吉善得了天顶星的科技?
“呈上来看看。”杨改革这回可是对刘吉善感兴趣了,很想看看他这写小字的笔是什么笔。难道还是钢笔不成?那可就真的见鬼了。
刘吉善把从怀里掏出来的一只貌似毛笔的东西举在头顶。
王承恩从刘吉善的手里接过那只貌似毛笔的东西,摆在崇祯皇帝的面前。
杨改革端详了一下这貌似毛笔的东西,刘吉善口里能写小字的东西。
笔身是竹管子,笔尖,居然是木头的,看着打磨得很圆滑,更不可思议的是,中间还有一条缝……
杨改革大惊!准备大跳起来,高喊一声:有妖怪!
这是在太TM的诡异了,这和后世的那钢笔有区别吗?除了材质上不同,设计思路如出一辙。笔尖都很圆滑,笔尖是分开的,中间留了一条缝,供墨水流下来。竹子做的笔管,里面是藏墨的。
杨改革神经错乱。再次对自己身处的时间和地点,感到怀疑,自己所在的世界是不是真实。
这个世界真的就只有自己一个穿越者,那为什么现在刘吉善给自己拿出这样一件逆天的东西来,这明显就是一位穿越人士不习惯毛病,而改用木头和竹子做的一款“钢笔”,杨改革迫使自己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穿越者。
杨改革的神经再次绷紧!思索着如何应对。
……
【呵呵,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吧,简写字,繁体字,正体字,是有区别的,简写字,古代就有了,为的就是书写方便,古代的字一直都在简化,并不是指建国后的那些简体字,在古代,已经在很多场合用简写字了。并不是完全用繁体字的。这个,在很多文献和文物上都有体现。大家大可放心。】
第71章 历史上的无名小卒(四)
(图为双瓣合尖竹管笔,1972年在甘肃出土。)
杨改革看着眼前这款“钢笔”,神情错乱了,感觉自己被人调戏了。
杨改革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一直躲在暗处,时不时的给自己送一点“超时空”的东西过来,看看自己窘迫,焦急,紧张的样子,他肯定一个人躲在暗处开怀大笑。
杨改革也无言以对了,上次,那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的,让自己震惊了一把,现在,这个“钢笔”又是一样的,具有超时空的特点。难不成,也是一位穿越前辈,无聊的时候做了这样一款“钢笔”,为了书写方便?
杨改革错愕的瞪着那“钢笔”,半天说不出话来。
刘吉善也不知道皇帝对自己的笔正在发呆,还跪在地上介绍这款笔的奇特之处:“启禀皇上,微臣这款笔,写之前,将墨水滴入笔管内,这管内有破布、棉花等,可吸墨水,笔尖纤细,圆滑,可以写很细小的字,不至于划破纸张,笔尖中有细缝,可供墨水流下,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的书写……”
刘吉善说道这里,脸上已经可以用“得意洋洋”来形容了。看得出,他对这样一款笔,十分有信心,觉得可以打动一心要写小字,节约开销的皇帝。
刘吉善也没有猜错,这款笔,对杨改革这个崇祯皇帝来说,不仅仅要用打动来说,甚至可以用“打击”来形容,杨改革此时,正在脑海里和那个可能存在,可能躲在暗处,可能是穿越的人士战斗。根本没有听进去一个字。
王承恩对于皇帝这样动不动就“发傻”的情况,已经比较适应了,站在皇帝身边,小声的提醒着:“皇上,皇上……”
杨改革这次又是被王承恩叫醒的,清醒过来之后,还是盯着那笔看。忽然拿起一旁的毛笔,沾了沾墨,乘墨水很多,将要滴下来的时候,移到那竹管笔的进墨的地方,几滴的墨水滴在了竹管笔的进墨口,很快被笔管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