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杨改革顺口,把这日后的招聘广告给背了出来。幸好收口及时,没有把这工作服给说出来。
“陛下英明,老臣有个建议,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有什么只管说。”杨改革就怕没人给自己提意见,特别是有用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这军饷,可以发双响,一半用米支付,一半用银子支付,这每月米一石,外加银一两,如此,即使是日后米价上涨,新军也有米可支,倒不虞军心动荡,陛下以为如何?”
“好好好,孙师傅不愧是老成谋国,此事,就依孙师傅的,每月支米一石,外加银一两,发双饷。”杨改革觉得这孙承宗还是真心替自己办事的,已经预料到日后这米价波动的情况,这连连灾荒,北方的粮食必定会上涨,到时候,如果有米支,这新军也就不会因为没吃的而动摇军心了,这个比直接支付银子要稳定得多。
“陛下过奖了,此事,该臣为陛下补漏拾遗。”
“这新军军饷就是三两,外加每月伙食,还有衣裤,被套,营房,怕这每月开销要到四两去啊!要是外加配火枪,短剑,军械等装备,练兵消耗武器弹药,这一个兵,每月开销怕是在十两啊!”杨改革哀嚎着,这一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练一个兵,每月需要十两,按照三到六个月时间成军的速度,这每个新兵的费用,就在三十到六十两,练两万合格新兵,就要一百二十万两,每年开销近三百万两,杨改革泪奔,自己得赶紧找银子去。
孙承宗想了想,安慰皇帝道:“陛下,这火枪、军械乃一次性投入,头一次的开销较大,日后就不用每月十两了。仅仅是维持正常的训练,平均下来,每月也就五六两的样子罢了,每年新军的开销,也就在每人七十两的样子,二万新军,每年开销,在一百四五十万两之间,陛下,这已经是天下有数的精锐了,就连关外精锐马军,每年的开销 ,也不过七十两而已,何况陛下这还是步军。”
每个兵每月六两,杨改革认真一算,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二万新军的——步军,才发现,自己这火炮还没算进去,火炮的开销还没算进去,这马还没算进去,这马的嚼用还没算进去,这军官的费用还没算进去。这一算,更是不得了,彻底的泪奔。
“……孙师傅,这还没算火炮的开销算进去,还没有把这军官的费用算进去 ,还没有把马的费用算进去,这新军,不能没有马啊!何况,朕,还准备练战车营……”杨改革快哭了,这兵的费用,咋就这样高呢?人家农民军就发一根木棍,就成军了啊!
孙承宗:“额!!!!”也呆住了。
“陛下,如果陛下要按照战车营的编制训练新军,配备战车和马军以及火炮,加上陛下的高军饷,严格训练所消耗的,这费用确实极高,如此算下来,二万新军,每年的开销,二百万两开外啊!”孙承宗毫不留情的就把这预算给报了出来。
二百多万两银子练两万训练有素的精兵,而且还是战车营,而且还是古代的装甲部队,那就还算可以,不是很贵。
孙承宗又道:“陛下,按照臣的战车营编制,每营六千多人,二万新军,刚好可以编三个战车营,合成一个战车军。如此,即使和东虏野战也不惧了。”
三个战车营的规模?杨改革又看到希望了,这种规模的“装甲”机动部队,在古代,应该是一只可以作为依靠的军队了。
“那既然如此,就依孙师傅的,将这二万人,编成三个战车营吧,不过,还请孙师傅把这东江,陕西的兵员分开训练,其中以京师等地的兵员参杂,这日后朕要分开来用 。”
“臣遵旨。”
杨改革长舒了一口气,这新军,终于要扩张了,这战车营,也终于有着落了。自己的腰杆子,也该硬一点了。
第151章 市舶司
杨改革泪奔,发现,自己的银子不够了,这才二万精锐新军,就要二百多万两,每年要一百两养一个兵的地步,这兵,够贵的。好在不是一次性就投入二百万两,否则,杨改革就要当裤子了。杨改革发现,自己得赶紧搞银子去,否则,要不了几天,自己的内帑就要见底了,今年的预算,稍稍算一下,超支百分之百以上。
前途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杨改革捏着手指算自己的内帑里有多少钱,这皇帝当的,悲剧,悲惨,惨绝人寰了。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比自己这样急迫的需要钱了。
这饷帝也不是白叫的啊!
杨改革在紫禁城里晒着太阳,发现怎么晒,自己身上好像也晒不暖和了,这没钱,就和身上没穿衣服一样,钱人是的胆,衣是人的毛,没钱,不自信啊!
王承恩发现皇帝在这皇宫大内里明显的是在胡乱的转悠,出言提醒道:“陛下,现在去哪里?”
“这里是哪里了?”胡乱走迷失方向的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这里靠近玄武门了,在皇宫的北面了。”王承恩答道。
“玄武门?北面了?……那就去内书堂看看吧,朕有段日子没去那里看了。”杨改革随口报了一个地方。这太监班还得自己操心,这毛文龙已经又来信催了,问这个管理边关,负责物资进出的人什么时候到,杨改革身边没有可靠的人去办这件事,正烦恼。
杨改革也不清楚这明朝管理海关的叫什么部门,要自己翻明朝宫廷的资料、档案,杨改革没那个“信心”和“耐力”,思索再三,还是问问自己的管家,内廷的大统领得了,根据“内廷”的牛B程度,应该也有相应的机构的,否则,就不叫“内廷”了。
“大伴,这内廷里,有什么管理海外贸易的衙门吗?”杨改革只当是撞撞运气罢了。
“回禀皇上,皇上可是问这市舶司提督太监?”王承恩作为这司礼监的老大,这内廷的总管,对自己权利范围内的东西,倒是很门清,皇帝一问,立刻就答了出来。
哈哈,果然有门,自己这内廷果然是很牛的,居然还有市舶司的提督太监这种东西,杨改革心中暗爽,这市舶司是干嘛的,杨改革看过无数小说,自然知道是干嘛的,就是古代的海关,管理海外贸易的。这当皇帝就是好,这内廷,就是牛,自己也不用费什么心思搞海关了,直接搞市舶司得了,而且这管理市舶司的是提督太监,更好,直接就上太监管理海关。不用和大臣们罗嗦。
“嗯,是的,快给朕说说这市舶司的情况,我朝现在有那几个市舶司?都是谁管理的,怎么运转的。”杨改革“如饥似渴”的希望王承恩给自己科普一下这市舶司的状况,看自己的计划行得通不。
“回陛下,如今,我朝用的是内臣提督市舶司,设立有市舶司提督太监一职,原本,外朝也是有市舶司提举的,不过既然外朝有市舶司的提举,那内廷,必然会派出这提督太监的,否则,这内廷岂不是白叫了,这内廷,就是奴婢们为皇上看家护院的,都是替皇上看着各处,不让人欺瞒了皇上……”王承恩带着一丝得意的向杨改革表功。
杨改革心中大赞,这个设立内廷的人,不是一般的牛,机构设置得如此全面,国家的任何事,这皇帝都要参一脚,派太监看着,难怪,这明朝的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上朝,可以天天在家做木匠,原来,还有这太监们给皇帝看着,杨该给对这明朝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说什么明朝的内阁有能力,很先进,现在在杨改革看来,还不如说这内廷设立的很成功,很牛B,官僚们骗皇帝好骗,可是太监也不是吃素的。
“不错,不错。”杨改革心中美得很。暗自盘算着,这太监也是贪财的,自己也要防备着一手,这太监培训班,就是防备这个的,大量的太监后备,可以使那些前台的太监有所顾及,你干不好,不愿干,后面有一大群的人等这替换你。
“……陛下,市舶司本有三处,现如今,也就剩下广东市舶司了……,陛下可是要复其他二司?”王承恩见皇帝高兴,滔滔不绝的介绍这这市舶司的情况。
“呵呵,不,朕准备组建新的市舶司,替朕管理这进出口的事宜,对了,大伴,内廷可有市舶司的相关的资料,朕准备培养一些小太监,给朕办事。”杨改革觉得很美,这个海关,可以绕过朝臣,直接上马,不用和朝臣们扯皮,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回禀陛下,有的,每年市舶司的经营状况,都会写成文案,卷犊,封存于史馆内,以供随时查询。”
“很好。”杨改革点点头,这完全可以训练太监开海关了。今天,自己就要把这事办了,杨改革信心爆棚,这毛文龙那边可以很快派人去了,这全国海关的建立,指日可待。
内书堂很快就到了。
这次出来迎接的太监,小太监们,一大堆,远远超过了上次。真正的黑压压的一片。
内书堂的管事太监张得安领头跪在那里,见皇帝来了,又一溜小跑,跑到皇帝跟前。
“奴婢张得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带领着众人跪过一次之后,张得安来伺候皇帝的时候,又叩了一次头。
“起来吧,都起来吧,张得安,你这里的人,可不少啊!朕瞧着,怕是有一千多人吧。”杨改革稍稍估算了一下,发现这墙里墙外,到处都是人。
“谢陛下,回陛下,奴婢这里,已经有一千五百多人了,奴婢得陛下旨意,要尽可能多的招收小太监们入学,也就放开胆子,尽量的多招人进来。”张得安一副笑脸的给皇帝解释着。
“嗯,干的不错,这股势头,要保持下去,这皇宫大内的太监,最好都进到内书堂里去学习一下就好了。”杨改革恨不得 会立刻就培养出十万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四有太监来,这样,自己干什么都有人了。
张得安汗颜,连声说道:“是,是,是。”心想,这皇帝够疯狂的,全部的太监都来内书堂学习,这也太恐怖了吧,那谁去伺候皇帝后宫们啊?
“陛下,这如此多人,馆舍怕是不够用了!奴婢招到一千多人,这馆舍也就实在塞不下了,还有这书籍,纸张,笔墨,消耗也是惊人……”张得安又倒起苦水来。
“校舍不够简单,叫别个地方腾出一些来不就有了吗?朕这皇宫地盘大着呢。这书籍纸张吗,既然消耗得厉害,那就节约点,改用硬笔写小字吧,用毛笔太浪费了。这书籍嘛,朕会想办法的。对了,说到书籍,朕问你,现在可是按照朕的要去,改用进士们的课程了?”
张得安立刻答道:“回陛下,奴婢绝对是按照陛下的要求改用了进士们的课程的,有,语文,数学,天文,地理,农课……”
“很好,这个,就要如此做,朕的太监们可不能输给外面的进士啊!进士们能做到的,你们也要做到,进士们做不到的,你们也要能做到,如此,朕脸上才有光,懂吗?”
张得安又是连连点头称是。
这太监和文官的战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争得你死我活,前一个战役,魏忠贤带领着太监军团PK文官军团,结果文官军团差不多灭团,还惨遭守尸,被打得稀里哗啦,不过,这一次,皇帝给文官军团们加了BUFF,给太监军团加了负面BUFF,结果,太监的老大,魏忠贤被几下搞死了,太监军团又面临着团灭的待遇。
杨改革参观了一会内书堂,发现,这内书堂里,确实是按照自己说的那些课程教学的,在一间“教室”内,杨改革还看到了一个木制的三角板,木制的尺子。
“这就是木尺吧。不错。”杨改革拿起那根木制的尺子,看了看,发现这个东西,和自己小学读书时候老师用的,几乎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