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顿时感觉到气氛不妙,尴尬地抬头看了看周围的人,哎呀我怎么这么笨啊?
魏征却是一喜,说道:“太子殿下有甚高见,可以说出来!”
“不用了!”老李哼道,“一个连护卫受伤都要带兵去感激的懦弱小子,能有什么果敢之策!”
他这话说得很生气!
魏征却不会照顾老李的情绪,有一个反对的人进入他的阵营,更能说服老李放弃东征之事。
“非也,陛下做为一位明君,应该广听不同的意见,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魏征说。
“朕说不用!”
“陛下,子曰……”魏征使出他的必杀绝招。
老李很快服了他了,然后瞪向李承乾,说:“说吧!”
那眼神都快要吃了李承乾了。
“父皇……儿臣认为,应该把高句丽棒子国打下来,灭他的国,平他的城,杀他的男人,抢他的女人,让他绝种,才能解棒子国上下几千年的得瑟之恨!”李承乾咬牙说道。
魏征失望了,失声道:“殿下你……”
老李脸上一笑,不给魏征说话的机会,说道:“刚才谁说白痴才会去打的?”……
感谢所有打赏的书友!
女生票投……
【第一卷:大唐太子】第105回:【灭了棒子】
“父皇此言差矣!”
李承乾挺直了腰背,铮铮有力地说。
“儿臣对于这个高丽棒子的憎恨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算当白痴,儿臣也坚持要灭了他!”
听了这话,老李笑了!
魏征和房玄龄的额头黑了!有你这样离谱的劣货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出尔反尔!
“太子殿下,你为何称高句丽为高丽……棒子?”李孝恭提问道。
李承乾道:“因为高句丽不过一群未开化的野人,兵器就手上拿着一棒子,却没有一点自知之明,愚蠢地和我大唐的厚甲利刃对抗,根本就是找死。为了在战略上鄙视他们,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取个外号,就叫高丽棒子!”
高丽棒子这个外号,其实是当年日本侵略军侵略占领了朝鲜半岛后,日本侵略军为了方便奴隶控制朝鲜半岛的人,在当地提拔了不少人做为小管理层,代他们管理当地人。日本人当然也防着这些朝奸,所以不会给他们武器,于是朝奸就只能拿着棒子当武器。这些棒子朝奸打起人来比日本人还狠。日本侵略军西进侵略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这帮棒子朝奸也跟着日本人进来了,他们的棒子落在了我们东北三省的同胞身上了,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所以我们给了这国家一个称呼:棒子。
其实作者一直没弄明白,这棒子是指朝和韩,还是单独指韩?因为经常听到韩棒子!
李承乾当然不能把这外号的真正历史说出来,只好自己编个理由,很大声地说出来。
李伯伯听了李承乾这话,翻了翻白眼,然后说道:“太子有此雄才伟略,大唐之幸!不过太子可能不知道,高句丽士兵虽然在我中原士兵面前不堪一击,也常看到他们使用棒子当护身武器,但是他们是有铁兵器的。”
“这个我知道!”李承乾厚着脸皮,打死不认错,马上改口说道,随后又自圆其说,“但就一群棒子进化来的野人,还怕了他们不成?”
“嗯,就是此理!”李伯伯点头,然后向老李一拱后,道:“臣支持陛下攻打高句丽。”
“儿臣也支持父皇攻打高句丽!”李承乾连忙表态。
嗯,还好机灵,度过了骂了老李是白痴的危险时刻!李承乾暗道。
老李又笑了。
“太子怎可支持?”魏征恨铁不成钢地说。
“为什么不支持呢?魏伯伯!”李承乾说道。
“战争只会劳民伤财啊!”魏征痛心疾首地说。
“错,战争只会越打越富有,难道我们打下了棒子国,还要把财富留给他们养儿子吗?当然不能,我们要抢回来,这样不就不但补了咱们的损失,又可以赚上一笔了吗?”李承乾说。
战争财?……老李和李伯伯他们听了,眼睛闪过老狐狸的光芒,似有所悟,但却没有抓住重点。
“可是高句丽就是一苦寒之地,能有什么入我大唐之眼的东西?”房相站出来,问道。
李承乾嘴角一扬,说:“能抢的东西多了,女人是一个,把他们的女人抢回来,给我们生儿子,为繁荣我们大唐的人口做出伟大贡献!我昨天还听说了,咱国家才三百多万人,这点人就自称大国,你们不丢人我还觉得丢人!”
这话一出,打了老李在内的所有人的脸。
但是老李想生气,却没法生气。他想要听一听这个有点发疯的儿子嘴里能吐出多少货了,若是生气了打断了疯儿子,那就听不到了,于是先忍了!
“第二个,男人!这些人抢回来,可以给我们挖煤,给我们修桥铺路,我们要去打其他国家了,还可以拉着他们去当炮灰呢!第三个,听说高句丽有石油,先占下来以后可以造福子孙后代呢!”
胖子舅舅问道:“石油是什么?”
石油这个名称由来是这样的:
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这种黑色液体烧饭点灯了。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弄清了这种东西的性质和用途,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这位读书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石油”,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位读书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沈括。
但是这是唐朝,还没有人知道石油的名字。
李承乾也不知道,于是他只能靠自己的嘴编了:“石油是一种黑色的油,从土里,石头里挖出来的,可以点了烧火。”
“浑人,石头里怎么可能流出油来呢?就算是有,为何要留给子孙用,现在拿来用不就行了?”老李哼道。
李承乾不给老李这古代人解释这打井开采石油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人也就只能拿流出地表的石油用而已,地表下的石油还是现代人才能开采滴!
但他嘴上只好连连应道:“是,是!”
“太子殿下此话实在有辱圣人之道,丢我大国之风,这打战就是抢这抢哪,不就成了不义之师了吗?圣人曰不义之师必败也!”魏征说道。
“圣人又不是兵法家,也不是预言家,要不然隋朝杨广出的是正义之师,怎么三次都失败了,还弄了个亡国的下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刚才李伯伯不是说到高句丽的京观吗,那是我中原十万儿郎的尸骨,那谁为他们说一句话啦?魏伯伯,我们不抢棒子家的,就会留给棒子家养活了儿子,到时候又会来伤害我大唐的百姓,百姓们无辜受到伤害,敌人会说一句不义之师的话吗?”李承乾有些激动的说,“你们听说过书生和狼的故事吗,没有,那我讲给你们听,东郭先生有一天……”
故事讲完后,“面对狼,我们只有收起仁慈之心杀了他,才能保住自己不会被吃掉!”李承乾最后总结道。
书生和狼的故事,很容易地就得到了老李,李伯伯这几个经历过战争的老人精们的认可!
老李等人对李承乾的智商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这浑小子虽然糊里糊涂了点,但让他由着性子发疯,说出来的话还是很有料的!
“太子想要对高句丽又是抢人又是抢石油,可见对灭高句丽信心十足,不知太子要如何攻击这高句丽,才能避免我们大唐不会步隋朝之后尘?”胖子舅舅站出来,问道……
有没有读者反应主角的女人数量问题?主角到现在就只有一个不能真枪实干的太子妃,你们想不想多一个女主?
作者说,可以有,亲爱的读者先把这本书加入书架吧,贿赂够了我就加一个。
女生票投。
《枯与荣》'2009年7月22日上午10时,日全食降临中国,一道降临在燕京天坛的紫光将他带到了异世。是穿越?或是回归!……
【第一卷:大唐太子】第106回:【高句丽帝国】
一个人最可怜的,莫过于娘不爱舅不亲。
李承乾就占了一半。
他就郁闷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舅舅呢?
处处为难自己!
对于胖子舅舅提出的问题,李承乾真回答不上来。
一,他不是兵法家,要对这打战说上个子丑寅卯,那是白日做梦。
二,他不了解情况,高句丽是个什么样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城在哪里也不知道,隋朝杨广是怎么个打法更不知道,无论如何根本说不出让唐军去攻打高句丽不会步隋朝的后尘!
但是这时候如果不接上他的问题,那老李就会回过神来,找李承乾算刚才骂他的帐。
辱君之罪,好像不轻啊!
“舅舅,承乾想要知道几个情况,请舅舅为承乾解惑!”李承乾说道。
反正他现在是失魂症的病人,不知道是正常。
“你问。”
“隋朝为何而败?”李承乾问道。
胖子舅舅明显是个有料的人,听了李承乾的话,略微一思索就说上嘴了,“这杨广战败原因有分天时地利人和之说。战败第一原因,就在杨广此人荒淫无度,无甚雄才大略,非用兵之人,战败乃注定之事。
其二,高句丽虽居泥丸之地,但却经营几百年之久,城坚难拔,高句丽百姓顽固难缠,中原之兵进入辽地,可谓是草木皆兵。
三者,高句丽居苦寒之地,中原兵只有夏秋两季出兵,一到入冬,受不住那冰寒天气,只能退走,故即使攻下了城池到了冬天又要入高句丽人之手。杨广失去天时地利人和,只得落得个兵败下场!”
“舅舅,杨广是不是一个没事找抽的家伙?”李承乾问道。
胖子舅舅一愣:“嗯?此话……怎讲?”
“你说这杨广喜欢美色吧,又是一个昏君吧,那他不好好做他的昏君,天天在里玩美女,跑去找一个苦寒的高句丽的麻烦做什么?你们也说了,这高句丽也没有什么宝贝能入你们的眼的,那么想来也不会入杨广那个亡国皇帝的眼吧?”李承乾问道。
“这……”胖子舅舅一时回答不上来。
他回答不上来就一边尴尬去吧,但他却不,反而责怪地看了李承乾一眼,真是的,什么人嘛。
李承乾现在算是看出来了,这胖子舅舅对杨广这个人的评价根本不准确。李承乾看到魏征听了胖子舅舅的话,就微微皱眉。魏征这些人应该是和杨广打过交道的,那么对于杨广这个人应该是知道的,那么魏征这皱眉就是听到胖子舅舅说谎了?那胖子舅舅为什么要说谎,看来就只有一个原因了,那就是拍老李的马屁。
不然在一个皇帝面前说一个前朝皇帝的好话,就是有病了!
“咳……”老李出声,咳了一下,说道:“这杨广……虽然能力差强人意,但是在这眼光上,还是值得朕佩服的。这高句丽是万万留不得的,不然遗害后世啊!”
这话一出,不管是支持派的李伯伯,唐俭两人,还是反对派的魏伯伯,胖子舅舅,更有中立派的房相,都不约而同的点头,对老李的话表示高度的认可!李承乾眨了眨眼睛,心里意识到,这灭高句丽的原因,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
老李一句“遗害后世”,说出了高句丽的危胁性和危害性,同时又把高句丽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在李承乾看来,似乎有点高看高句丽了。
对此,我们可以先跳出李承乾的剧情,来看一看历史。隋朝两代皇帝都去打过高句丽,杨广更是三征高句丽而间接因高句丽而亡了国。(数百万士兵死于高句丽,不亡国才怪)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吸取了杨广的亡国教训处处行事小心,但在贞观十九年,依然跟杨广如出一辙,征高句丽因入冬而告败,留下了数万中原士兵的尸体在那里。李治上位后,这个书生皇帝做事一向柔和,但在东征这件事上,却像只斗劲十足的公鸡。最后还是李治恰逢好时机,在高句丽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