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6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骁骑营,前锋营上去,挡住他们!”多尔衮见到大平军骑兵冲锋而来,也拿出了自己最后的预备队。于是两营三千多骑的清军甲兵,也迎着大平军对冲而来。
又是一阵阵对撞战,双方还是伤亡惨重。虽然大平军的骑兵兵力较多,但是清军却是准重骑兵,所以在几番对撞之下,大平军终于维持不了三角阵型,“哗”的一声散开,与清军缠斗了起来。
可是这次大平军亡命般的冲锋,就一下子攻到了多尔衮的面前。而在战场上许多正在交战的清军部队,见到了中军危险,他们都不惜伤亡脱离了战斗,匆匆前来救援发生危险的清军主帅——多尔衮。


 第九百六十二章战局已定

可此时清军的优势也就是在一线之间。清军的几支部队,相继脱离的战斗,这使得战场上的优势又偏转向大平军这一边。
见此情形,多尔衮是破口大骂。虽然看起来有些危险,但是骁骑营和前锋营已经挡住了马守应的骑兵部队。加上围上来的步卒,多尔衮自保总是有余。
可是现在这些清军部队的回援,虽然是出于好心,但造成了进攻兵力的不足。于是多尔衮不断地在大喊大叫,而且把自己的亲兵都派遣了出去,就是要让这些清军部队依然投入到战场,保持对大平军的进攻。
可就在这时,大平军后阵突然传来了一阵欢呼声,而且这欢呼声也是越来越响亮,逐渐响遍了整个战场。多尔衮的脸色顿时变了。
意外出现的欢呼声,让两军都收缩了战线。于是两军就不约而同收缩成了防御阵形,防止可能的意外发生。随着硝烟在阵阵大风吹过以后逐渐散去,战场上的视野也逐渐的清晰了起来。
只见到大平军的阵后,一支支部队正在徐徐地展开,将要投入到战场。而在这支部队中,有着黄盖仪仗,那正是吴世恭亲率的一万援军到来了。
“援军!援军!汉狗来援军了!”
战场上每一处的清兵都变了脸色,而围在多尔衮周围的清军将领们也都是惊呼出声。
一万援军,从兵力上来看并不是很多。依然不能扭转大平军兵力上的劣势。可其却有着很深刻的含义。这代表着阿巴泰部入关并前后夹击的战略失败,也代表着大平军的援军将会源源不断地到来。
于是多尔衮立刻是尖叫道:“撤兵!撤回山海关!”
而大平军的将士看到了吴世恭出现在了战场。立刻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万胜!万胜!”
吴世恭微笑着向将士们招手致意。接着对薛永利笑道:“朕就是来看看的,接下来还是永利叔来指挥吧!”
这场决定性的战役已经到了尾声,如果获胜,那指挥的主帅将获得极高的荣耀。所以吴世恭也不会去抢功,就安心做一个看客了。
薛永利在马上向吴世恭躬身行礼,接着举起马鞭指向前,高声下令道:“全军进攻!”
随着这声命令,大平军所有的将士立刻又爆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声。
……
穹源元年六月二十九日。大平军与清军在山海关外进行了决战。在一天的激战之后,由于吴世恭亲率的援军赶到了战场,失去斗志的清军退回了山海关。
在此役中,清军伤亡达到四万多人,而大平军伤亡人数也超过了三万。但是大平军有着各路援军的补充,而清军却没有任何潜力可挖,所以清军已丧失了从山海关出击的能力了。
而回到山海关以后。多尔衮以“不听军令”和“图谋不轨”的罪名,斩杀豪格,并进一步夺取了满清的权利。可接着他又闻噩耗,楚格的飞马镇顺利地突破了索尼部的阻截,进入到了宁远、镇远两城。
有了飞马镇二万四千多骑兵和一万民夫的加入,再加上运送了大量的粮草军械。清军非但封锁不了这两座关外的城池,而且要时刻防备着大平军的出击,截断清军的退路了。所以现在的清军,在两城一关的战役中,立刻处于绝对被动的局面。
而遭受了重大伤亡的大平军。也暂时失去了进攻的能力。而且在这天的战斗中,抱病作战的马守应。也在战后因劳累过度去世,这也让吴世恭是唏嘘不已。但不管怎么说,大平军达到了封锁清军入关的战略目标,因此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场决定性战役的胜利。
而在接下来的七、八月间,清军得到了阿巴泰部的补充。而来自四川、陕西、湖广、山东和江南等地的大平军,也一支支地开赴到了山海关战场。再加上训练完成的辅兵也补充到了战损的部队中,大平军的实力不仅仅得到了恢复,而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此期间,清军也几次出关与大平军鏖战,但是随着战斗力越拉越远,清军突破山海关封锁线的希望也是越来越渺茫。
在八月末,多尔衮见难以打开局面,只能在山海关留守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部和清军一部共四万人马,挡住大平军的出关。自己则率领主力先赴朝鲜战场,要解决掉大平军的这支偏师。
可是当山海关大捷的消息传到江南,郑芝龙倒是很见风使舵,他把自己能集中起来的所有海船都借给了大平朝,做出了一场精彩的“变脸”表演。
不过郑芝龙的借船,倒恰好解决了大平军的困难。台风季节一过,大平军一万二千兵马再次跨海入朝。得到了这支援军,面对着清军主力,水师陆战队总能够自保有余了。随着接下来第三批六千援军和大量火炮军械的入朝,大平军在朝鲜的安州防线终于是稳固了下来。
穹源元年十月,已经集结了二十一万兵力的大平军,开始发动了对山海关的总攻。大平军五万兵马由赫飞率领,由长城关隘出关,对山海关形成了两面夹击态势。
十月初九,索尼、鳌拜部见大平军援军将至,就主动撤除了对宁远、中原两城的围困,退至锦州组成新的防线。而山海关也就成为了孤城一座。
十月十三日,大平军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在西罗城进行激战,大平军小胜,使得关宁铁骑失去了出城野战的能力。接着,大平军全军猛攻东罗、北翼二城。
见已经被重重包围,吴三桂遣使至大平军军中,商议投降。可大平军一反常态,对吴三桂提出了苛刻的投降条件。不仅要把关宁铁骑全军改编,而且关宁铁骑的将领将失去指挥权成为平民,并失去他们在关外拥有的所有土地。
而这一切主要是源自于吴世恭对历史上吴三桂的恶感,所以这苛刻的条件使得吴三桂对投降是犹豫不决。
十六日晚,山海关内出现叛军,向大平军献城投降。大平军趁势冲入城中,吴三桂也在战乱中身亡。山海关收复。
而山海关的收复,也证明了连成一片的关宁防线的重新建立。随着大平军的主力出关,朝鲜的水师陆战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再加上对草原上亲蒙古部落的打击,满清已经被大平军的层层枷锁围困上了。
平清大战战局已定!
……


 第九百六十三章三年以后

三年以后。
……
吴世恭独坐在御书房内,沉默不语。他已经这样坐了一个多时辰了。站立在一旁的叶忠不断地打量着吴世恭的脸色,只感到浑身发寒。
成为君王已久,成为汝宁军领袖的时间更长。当吴世恭不经意间流露出腾腾的杀气,一般人真的是有些承受不住。
还没有几天,就应该到了穹源五年的元旦。本来这将是个喜庆的日子,大平朝准备在开国五周年时,举行一场盛大的欢庆仪式。
而现在的大平朝也真的称得上是国泰民安。
对外,在攻克盛京以后,满清已向大平朝投降,而大平军也征服了东蒙古各部落,解决了几十年来最头疼的满蒙犯边。而南下的各路大平军也基本上剿灭了所有的反抗势力,并在穹源四年的上半年,彻底消灭了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前明余部,使得全国形成了大一统。
虽然现在大平朝与西蒙古部落的战役又打响了,在海上也与西洋诸国发生了战争。但这些都是境外的作战,已经对大平朝的稳定造成不了什么影响了。更不要说,大平朝在这些战争中,所占的优势也是越来越大了。
对内,吴世恭已经把相权归还朝廷。理顺了大平朝的朝廷机构,而朝廷政务也开始走上了正轨。尤其是通过对内、对外掠夺,再加上币制和税制改革,大平朝不仅还清了巨额的欠款,而且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大大增加。
而且在多年的战乱以后。天下人心思定,吴世恭的威望也日益继增。再加上大平朝的官员考核又与百姓的收入挂钩。各地也大力发展生产,百姓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过。
可就是在这样一片大好形势之下,依然还是有个阴影,那就是吴世恭的继嗣问题。
由于太子薛呈麟并未改姓,因此一批新投靠到大平朝的官员,出于投机心理,就想要把吴呈瑛推上去。而在他们身后,则是太上皇吴惟忠在撑腰。
而太子薛呈麟也不是势单力孤。原汝宁军中的一大批薛家将和他们的下属、学生,都集中在太上皇薛濂和武官之首的薛永利身边,为太子薛呈麟保驾护航。
虽然这股暗流汹涌,可原先的吴世恭却并不在意。他一直以为:凭着自己崇高的威望,矛盾是不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这一步的。
说到底,吴世恭就是有些优柔寡断。他对自己家人的关爱,使得这个矛盾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是因为吴世恭的暧昧态度,使得拥护吴呈瑛的团体是越来越胆大。
更为不妙的是,由于支持太子薛呈麟的主要是军中势力,他们一直在四处征战,不在朝中。而邓启帆这些重臣却在此事上保持着中立,这就使得身在朝中的。支持吴呈瑛的文官们是气焰大增,而这两股势力的矛盾也是到达了爆发的边缘。
而这一切,吴世恭之前并不知道。或者说得精确一点,就是视而不见,装作鸵鸟。可是这次国庆仪式。朝廷把散布在各地的立功将士召至北京城,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式。于是情形都改变了。
在一个多时辰之前,山川局局长李柱向吴世恭密奏:赴京的许多军官正在窜连,要给予支持吴呈瑛的文官一个反击。当然,这些军官以中低级为多,也以年轻为多,他们主要也就是在发泄,并没有形成什么严密的计划。
不过在这些军官中,有些激进分子就提出:要举行兵谏,抓捕吴呈瑛以及亲吴呈瑛的官员,并要吴世恭再次保证,绝不会更换薛呈麟的太子位置。
这顿时让吴世恭毛骨悚然了。
所以现在的吴世恭是一阵阵发抖,这即是气的,又是有些后怕。要知道,负责监视军中动态的应该是军情局的薛存义,而这消息也应该是薛存义先得知。没想到倒是山川局的李柱先来密奏。可是联想到薛存义也是薛家将的一员,那么为什么隐瞒消息也就显而易见了。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吴世恭又该怎么处置这个问题呢?如果只抓捕这些窜连的年轻军官,那也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可是再往上抓?牵连太大形成朝局动荡暂且不说,有可能还会出现父子相残和夫妻反目的情况。这让吴世恭又怎么不心乱如麻呢?
看到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吴世恭还是坐在那里,脸色是变幻不定,一旁的叶忠终于是忍不住了,他小声地问道:“皇爷!是不是该传膳?”
吴世恭两道锐利的目光立刻看向了叶忠,吓得叶忠是往后退了一大步。可还没等叶忠缓过气来,只见到吴世恭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吩咐道:“等一会!把大山召来,朕很长时间没见过他了。等会儿与他一起用膳。”
“是!”
见到叶忠跑到御书房门口,召来了一位小太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