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薛永利就带着自己的直属部队急归汝宁。而这一汝宁军巨头的出现,顿时让风向出现了一面倒。在薛永利竭力支持下,最后暂时尊薛呈麟为吴世恭的继承人,并且汝宁军将组成以邓启帆、薛永利等人为首的众议团。共同决策汝宁军的一切事务。
所幸的事,薛永利办事还是有着分寸的。虽然他出动部队把张之恒等人软禁了起来,但并没有伤害他们的性命。至于李馨和吴呈瑛,他们就被禁锢在了内宅中了。
可是汝宁军这一骤变,却让河南的战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就是左良玉。
因为左良玉与吴世恭可谓是结怨很深,因此他在出征的时候,一直都很注意汝宁军的动态,生怕汝宁军会出什么动作,在背后阴他一下。
所以当左良玉一得知汝宁军撤兵以后,他就毫不犹豫地回撤。根本不顾傅宗龙的命令,只想着离李、罗联军和汝宁军越远越好。
而这么一来,李、罗联军终于等到了久违的战机了。
当时的傅宗龙还是对李、罗联军紧追不舍,他们还根本不知道汝宁军发生了重大变故呢。当九月初,傅宗龙指挥的贺人龙、李国奇所部二万人进至河南鄢陵,同保定总督杨文岳率领的总兵虎大威部会合,然后齐赴尉氏,打算围歼李自成、罗汝才联军。
而农民军得到消息后,立即部署作战方案,他们决定把精锐部队埋伏在松树林里,另外派出一支队伍西渡颍河,制造移师许昌的假象。
官军果然中计,以为农民军主力已经渡河西去,就在陈家庄结营休息。官军士卒纷纷散入村落搜括百姓的粮食草料,几无部伍可言。隐蔽在树林里的农民军乘机发起进攻。官军将领慌忙集结军队,可是仓促之际军心己乱,抵敌不住。
贺人龙和虎大威径自拉起队伍向东逃窜,李国奇见势不妙也跟着逃跑。剩下傅宗龙、杨文岳两总督,带着直属标营陷入了农民军的重围。
当晚,杨文岳在副将张某的保护下逃往尉氏。而傅宗龙无可奈何,一方面命令直属标营兵丁挖掘濠堑,妄图坚守待援;同时又派人持亲笔信催贺人龙、李国奇火速来救。
贺,李两人正私自庆幸逃脱了农民军的包围,哪里肯再钻进来,他们以“此书从贼中来,庸知非伪耶”作借口,拒绝回军援救。傅宗龙部在农民军的包围圈中一筹莫展,几天以后粮食、骡马都吃光了,靠组织突击队将战场上的尸首拖来充饥。
最后,箭枝和弹丸俱已用尽,傅宗龙知道难以顽抗下去,遂于十八日晚领着残兵六千人突围。在农民军的截击下,士卒星散。次日中午,傅宗龙带着一些散兵游勇,在距离尉氏八里处被农民军追上,当了俘虏。农民军将士把他带到尉氏下大喊道:“我秦督官兵也,请启门纳秦督”,准备相机夺取尉氏。
可傅宗龙却宁死不屈,他向城上大喊自己已经当了俘虏,身旁都是农民军,绝不能开门。诈取尉的计谋未能实现,农民军一怒之下,当场处死了傅宗龙。这是首位总督死在了农民军的手中。
而在这次尉氏的官军惨败中,李自成、罗汝才联军夺得了大量衣甲器械,尤其是收降了一批傅宗龙部的陕西兵士,使得他们的声势是越来越盛。而有了这样一批明朝老兵的加入,李自成和罗汝才的部队立刻有了成为强军的核心。
而到了此时,山东总兵刘泽清才姗姗来迟,听闻官军惨败,他进又不敢进,退又不敢退,只敢在黄河岸边结寨驻守。
气势如虹的农民军立刻扑向了刘泽清部,惊慌失措的刘泽清立刻上船就逃,而背水一战的鲁军立刻是全军崩溃,黄河上溺水者无数。刘泽清部又遭遇了一次惨败,战后一清点,刘泽清部上船者还不到万余人。
而这次惨败就让刘泽清有了更深刻的领悟:“长敬老弟说的极是!还是回山东,龟缩不出保存实力吧!”
此时的汝宁也已经得知了吴世恭平安的消息,可这时候战局已经是急转直下了。李、罗联军接着乘势攻克了商水、扶沟、洧川、许州、长葛等豫中州县。
十月,农民军进入南阳,开始围攻叶县。这时候驻守在叶县的张彪是缺兵少将,只能据城死守。而终于放开手脚的周巡,也率领大军急援叶县。
得知了汝宁军的来援,李、罗联军放弃了攻打叶县,开始向着南阳进攻。而明白了因为辽东变故,导致自己布置失措的薛永利,也早就向驻守南阳的赵德功下令:如陕贼确实势大,以保存汝宁军实力为首要,可放弃守御南阳城。
于是赵德功在此种情况下,不顾城内官员的挽留,带着驻守的汝宁军兵丁急逃回汝宁。十一月初四日,农民军攻克南阳,新任唐王朱聿镆也被处死。


 第七百八十章等来了秦公公

吴世恭在山海关那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崇祯皇帝派人来。可在整个九、十月间,除了为临时解决山海关防线没有军事统帅的实际问题,崇祯皇帝先后任命杨绳武为蓟辽总督、叶廷桂为辽东巡抚,替代被围困在松山的洪承畴和邱民仰以外。崇祯皇帝和朝廷依然未给吴世恭以任何消息。
可这俩位官员到达辽东以后,还是抱着极消极的思想,不放一兵一卒北出宁远城,连例常的侦骑探察也都放弃了。他们就是要紧拽住身边任何一点兵力,全力防御宁锦防线的最后两所坚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过这行为也让吴世恭是相当的鄙视和无语。既然都想要保存实力了,那先前为何让杨振白白的去送死?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至于救援松山,杨绳武和叶廷桂也只是不断地向朝廷要钱要人。他们要朝廷起码调集一支不低于洪承畴率领的,也就是说起码有着十五万兵力的大军,之后再肯北上救援,要不然,这俩人绝对只会是按兵不动的。
可是这样的要求,朝廷肯定是满足不了的。所以说到底,杨绳武和叶廷桂已经把锦州和松山的明军全都给放弃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世恭获知了汝宁变故,他立刻坐立不安了。这时候的吴世恭就归心似箭,他恨不得插着双翅飞回汝宁,以自己的露面来安定汝宁的局面。
所以吴世恭也就等不及了,他陆续地把自己的部队调到了山海关以南,也无心接待那些络绎不绝赶赴辽东为自己和长子提亲的人,就准备在一切就绪以后,独自领军返回汝宁。
当然,吴世恭也不是一位不负责任之人,他又给秦公公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也就是一封最后通牒。吴世恭就要求秦公公或王承恩之中任一人来辽东会面,否则的话。吴世恭也将最后等待一个月,之后就将自由行动了。
而到了此时,崇祯皇帝终于被中原的惨败所惊醒了。他明白不能再逃避了。再逃避下去,可能亡国真的就在眼前,于是当崇祯皇帝在得知吴世恭又再次相邀以后,抱着一种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让秦公公带着兵部的一位王主事。以及一些厂卫之人组成了一个“联合代表团”,至山海关去了解一下吴世恭到底想要说什么?
“众位请坐!军营简陋,有些招待不周,咱们就开门见山吧!”吴世恭招呼着秦公公他们进入了自己的大帐。
这次随同秦公公到来的,除了兵部的王主事以外,还有锦衣卫的一名千户和东厂的一名百户。到了此时。秦公公已经要顾忌原先自己与吴世恭的良好关系了。为了消除崇祯皇帝可能出现的疑心,他就把这些人都带上,让他们做个见证,以证明谈话内容没有什么水分,也没有什么幕后交易。
秦公公望着眼前相迎的吴世恭,恍若有种隔世的感觉。眼前这位勋贵子弟,当年还在京城胡闹。转眼就成为了提领一方的大将,而且已经有能力搅动天下大局。这身份也是变换得太快,让秦公公都有些不太适应。
而那锦衣卫千户和东厂百户也在偷偷打量着吴世恭。凭着这俩人在厂卫内的地位,原先只要是在外出时,就是巡抚、总兵之类的官员都要平礼相迎,绝不敢怠慢。而现在吴世恭根本对这俩人视而不见,仿佛他俩就是路边的蝼蚁。
不过那锦衣卫千户和东厂百户心中也很明白,现在自己的身份确实与吴世恭有着天壤之别。吴世恭捏死他们也和捏死一只臭虫没什么两样。根本不会在朝廷引起什么风波。为何如此?就是因为吴世恭手握着几万精兵。所以这俩人在见面以后,一直礼数周全,点头哈腰的不敢得罪吴世恭,而且今天他俩都准备只带着耳朵,都不敢在这样的场合胡乱说话。
“吴总兵!你带着三万人马平安归来,本官也知你功莫大焉。就是因为大军溃败,朝廷难以封赏贵军。不过皇上和本兵也对吴总兵之功心知肚明。本想让你将功赎罪,以后将合并酬功。可你为何要口放厥词,挑拨君臣?国难当头,本应齐心协力。可你却做出此亲者恨、仇者快之事。本官就在此奉劝一句:给皇上写上篇伏罪的奏章,承认你是无心妄言。这样对大家都好吧!”那兵部的王主事一开口,就提到了吴世恭谩骂文官之事。
这件事发酵到了现在,文官们其实已经是骑虎难下。现在除了几个愣头青的年轻官员依然在不依不饶以外,其他的文官其实都已经明白了:一方面他们根本奈何不了吴世恭,另一方面这些文官也都要为自己留有后路,不想过于得罪吴世恭。要不然,那些提亲者就不会踏破两家侯府的门槛了。
所以今天的王主事也是来当一名说客的。他就想让吴世恭写封“检讨书”,先服个软,那么文官们也有台阶可下,这件事也就可以含糊过去。
可吴世恭斜眼横扫了一下王主事,对王主事的建议根本是不以为然。现在的吴世恭可不是夹着尾巴做人的小媳妇,他根本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过活。因此,让他服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吴世恭觉得自己说的话根本没错。
不过吴世恭也不想在现在的场合多争辩什么。文武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万分复杂的,而且还是因人而异,所以争个三天三夜也争不出一个头绪。所以吴世恭也就不费那个心思,去做那无用功了,于是他根本不接王主事的话头,直接就把王主事给无视了。
“秦兄弟!你再不来,我可要准备回汝宁去了。”吴世恭微笑着向秦公公说道。
虽然秦公公也是有着心理准备,可一听吴世恭这么直白的话,他还是大吃了一惊。于是秦公公立刻问道:“长敬!难道你就不管辽东了吗?”


 第七百八十一章深入交谈

面对着秦公公的惊呼,吴世恭语带轻蔑地回答道。“留在这里又如何?无论督师、巡抚,还是监军、武官,都不想着去救援,只敢待在宁远和山海关的城墙后。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看着北方,就能把松山的洪督师和锦州的祖总兵给看回来吗?现在的辽东,多我一支汝宁军不多,少我一支汝宁军也不少,还不如回中原去剿平陕匪呢。”
听了这话,兵部的王主事就有些不乐意了。他脑中文贵武贱的思想还挺根深蒂固,所以也不怎么怵吴世恭。于是王主事就在一旁插嘴道:“无旨调兵,那不是造反吗?”
见到了吴世恭的脸一下子变黑,一副要发作的模样,一旁的秦公公连忙劝解道:“长敬!有话好好说。杂家来山海关不就是来听你的主意的吗?”
吴世恭一拂袖,不再理睬王主事。接着一拍手,对大帐外高喊道:“把东西都搬上来!”
一群亲兵抬着两张大桌子进入了大帐,而在大桌子上分别铺着一张大地图。吴世恭先站起身,恭请众人来到地图前。之后挥挥手,又让亲兵们都退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