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里大人自然能撒手而去,回阳武侯府去享福。可汝宁营这么大的基业,大人又如何处置呢?没了大人,这汝宁营也就立即烟消云散了。难道大人愿意看着那些忠勇的儿郎成为马匪山寇不成?难道大人愿意看着治下的百姓在这大灾之年流离失所,易子相食不成?非学生小看大人,大人狠不了这份心。”
“大人,学生也就相劝一句。这朝廷调兵虽为死局,可只要我们汝宁营上下一心,这死局中,未必不能走出一条活路来。大人!这上天百般磨难,那是要天降大任啊!”
吴世恭被邓启帆的话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刚才的牢骚话确实有些过分了,没有考虑到邓启帆这些下属的心情。于是吴世恭也就笑着说道:“我刚才也就是心情激荡了一些。感叹一下现在做事太难了一些而已,邓先生可不要在意啊!”
“要为大事!又有何事不难?”邓启帆立刻反驳道,“如大人畏难避险,如今可愿再回国子监为一书生耳?”
吴世恭哑然失笑,没想到邓启帆建议自己再来个重生,让自己来个重生穿越二合一。于是吴世恭连忙表态:“今日多亏先生开导。本官先前的话有些孟浪了。在这里,本官也就多谢先生了。”
说完以后,吴世恭抱拳向邓启帆行了一礼。在不知不觉中,吴世恭又恢复了“本官”的自称,他也就又回到了现在自己的角色中去了。
邓启帆也笑着连忙回礼说道:“大人,您才二十出头,正应该朝气蓬勃。那种悲秋赋古之事,还是等大人您功成名就,公侯万代以后再说吧。”
文人说的话确实有奥妙,邓启帆还是很隐讳地批评了刚才吴世恭的那种牢骚,就象现代退休的老头子一样在回忆往事呢。
吴世恭当然听出了邓启帆话中的含义。他放声大笑,接着重重地一拍椅子靠手后,站起身来。吴世恭对着门外大声说道:“邓先生说的好!这男人就要要干大事的。只要干出了大事,谁管这个男人有没有了双手?”
见到了吴世恭恢复了往日里的意气风发,邓启帆在吴世恭的背后也暗暗地长嘘了一口气。现在汝宁营所有人的前途,都捆绑在吴世恭的身上了,连邓启帆也不例外。所以在任何时候,吴世恭这个汝宁营的主心骨可千万不能够丧失了信心啊!


 第二百五十章阴差阳错

吴世恭摆了一阵指点江山的Pose以后,接着回头问邓启帆道:“邓先生,还是言归正传吧!目前这局面,本官该采取何方略呢?邓先生可否教我?”
恢复自己的信心是一回事,解决眼前的问题那才是正事。吴世恭希望邓启帆这个首席幕僚来个奇策,希望他能够有办法把自己从眼前的这个困境中解脱出来。
“并无良策。”邓启帆摇摇头回答道。邓启帆的回答打破了吴世恭的希望,但也不出吴世恭的意料,所以吴世恭对邓启帆的回答也没有多大的失望。
邓启帆接着考虑了一下。对吴世恭说道:“大人,也只有‘拖’这一法了,望时日长久以待变吧。”
吴世恭也思考了一下,也点点头回答道:“也只有如此了。”
说到这里,邓启帆却走到了吴世恭身边,拱手行礼说道:“大人,这次我们汝宁营威武啊!短短一、两天,就把南阳府铁矿给抢夺了回来。学生本以为这剿匪依然会旷日持久,真没想到大人练出的精兵如此神勇啊!”
“自家人就不用这么客气了吧。”吴世恭笑着回答道。不过他的笑容里有着一丝苦笑。吴世恭和邓启帆也接触良久了,他也知道邓启帆说话的习惯了。
邓启帆这人,并没有一直拍吴世恭马屁的习惯,当他向着吴世恭说好话的时候,往往会在结尾的时候来个神转折,说出些逆耳的规劝话来。说实话,现在的吴世恭已经焦头烂额了,他讨厌再听到什么神转折的话。
果然不出吴世恭的意料,邓启帆接着就说了一个“但是!”吴世恭苦笑着摇摇头,听着邓启帆说下去,“大人此次出兵,可否算帐否?从粮饷来说,可谓得不偿失啊!”
“大人虽然得了南阳士绅三千两的劳军费,可去除出征兵丁的双饷和伤亡兵丁的抚恤,并无所入。虽获一铁矿、一硝石矿和两县盐货例银,可把铁矿和硝石矿建造完毕,再加上修造炼铁工坊,等大人有所获利前,也要投入一大笔银子。并不能解眼前之饥渴。”
“如若这样也就罢了,那总算能够增加汝宁营的收入。可是大人却又建一南阳营,那建造南阳营大营的银子和南阳营新增兵丁的粮饷,那可又是一笔花销。”
“还有,大人将要薛强建立的内务司,开办和人员的花销也是少不了的。本来学生以为内务司的建立可以缓一缓,等银子周转过来再说。可是这次大人就要出兵辽东了,为了保证这两府两县的秩序,这内务司的设置还真的不能放缓啊。”
吴世恭把薛强负责的那个类似现代武警的那支部队,命名为内务司,按照吴世恭的构想,内务司的头目也将会领粮饷的,他的队员也多多少少会免去一些缴纳给吴世恭的粮税,所以这个部门人员的粮饷虽然没有同样数量的军队兵丁的粮饷为多,但总的粮饷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吴世恭皱起了眉头,他的心情也从南阳府胜利的喜悦中跳了出来。吴世恭问道:“那么我们汝宁营还能够支撑多长时间。”
“学生也和账房仔细地计算了一下,按照汝宁营目前所得和所出,能够支撑到崇祯六年年中到年尾。不过不能够有任何其他的意外开销。可我们汝宁营面前就有一关,那出征辽东的粮饷和花销还无处所出呢!”
吴世恭在心中是暗暗叹气:“要说自己穿越过来的身份也不算太差,运气也可以说是差强人意。可是才建立了这么小的一个基业,所花费的气力,却有七成以上用在了搞银子这里。”
“怪不得其他的那些穿越众都会开金手指,原来他们可以少了赚银子的烦恼,一门心思争霸打仗或者背诗泡妞啊!”
反正这事羡慕也羡慕不来,吴世恭深深有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感觉。于是他对邓启帆说道:“这汝宁营的账目要列为最高机密。除了你我和账房算帐的那几位先生,所有人都不能够知道我们汝宁营的具体账目。就是那些账房先生的家人也要控制起来。至于银子的问题嘛!我们也要集思广义,多和其他几位先生商议一下,能够多拖一段时间是一段时间吧!”
结束了和邓启帆的谈话以后,吴世恭立刻吧薛志农给叫了过来。他安排薛志农的山川司要不惜一切代价,早日打听到朝廷命令吴世恭调兵的确切时间。
吴世恭虽然已经从郭曾庵这里了解到了,首辅周延儒已经要把自己调到辽东去和鞑子打仗,可按照明朝那拖拉的行政手续,这调兵命令从内阁送到兵部,再从兵部下发公文到河南巡抚衙门,这个过程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对于现在的吴世恭来说,自己越早知道这调兵的时间越好,这也可以让自己早做准备,不会来个措手不及。
而既然这已经是关于汝宁营生死存亡的大事了,吴世恭也就不再考虑薛志农山川司的苦衷了,他也向薛志农也下达了死命令,要薛志农要绝对完成自己所交待的任务。
可薛志农接受了这个死命令以后,却是愁眉不展。那山川司的成立又没有多久,也只是在汝宁府和归德府有些势力,根本就没有在河南省会开封城打开局面,更不用说在京城中枢那里了。
而这一时三刻的,就是花费银子,到河南各个衙门收买些官吏和下人都来不及。想来想去,薛志农也只想出了一个方法,推出那位还没有培训好的唐媚,想方法把她送进河南巡抚的家里,让唐媚去了解那道调动吴世恭的命令吧。
说干就干,这“美人计”的操作虽然有些复杂,可是说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薛志农利用李妈妈在风月界的关系,把唐媚送到了开封城的一家青楼里去挂牌。
然后薛志农在那家青楼里大许好处,让那家青楼的老鸨把唐媚送到了一次官员的聚会场所,并抛出了唐媚想从良,委身为在座官员的想法。
对于当时青楼里的姑娘来说,这种想法倒也是常态,所以薛志农的这次安排,也没有造成任何人的怀疑。这唐媚也有着南国姑娘的千娇百媚,又有扬州花牌的名声。在这个时代,真是花牌里的名牌。要贴上谨防假冒的标签的。
所以很顺利的,唐媚就被在场的一位官员看中了。可是薛志农安排得了过程,却控制不了结果。看中唐媚的,竟然就是河南监军大人——肖月桂肖公公!?
知道唐媚竟然把美人计用到了一位太监身上,薛志农直感到秋风凛冽,浑身发寒。可是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薛志农也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他的姑爷——吴世恭。
可让薛志农没想到的是,吴世恭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并没有生气,只是微笑着一副饶有兴致的表情。薛志农不知道吴世恭正在想道:“当时那京城里的秦公公会说浑段子,而这个肖公公也会娶老婆,看起来这明朝的太监可是身残志坚啊!”
吴世恭和薛志农都不知道是,在明朝当时,太监除了在宫中找对食意外,在民间娶妻和娶小妾也是很寻常的。对于这件事,吴世恭和薛志农倒有些大惊小怪了。
不过吴世恭没有责怪薛志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肖公公也是有资格获得吴世恭调兵命令的官员之一,唐媚到了肖公公的府上,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的。至于唐媚的生活幸福?说实在话,现在的吴世恭,连唐媚的模样和姓名都不知道了。他难道还会管唐媚的生活幸福吗?


 第二百五十一章早做准备

在等着开封城消息的那段时间里,吴世恭也没有闲着,他开始抓紧时间,做着一切自己出征以后的准备。
吴世恭这次出征,想带走的人马并不多。因为吴世恭的额定兵员也就是二千二百人,还有一千出头还是以前那个千户所的军户。所以这次吴世恭就是把自己的人马全部带上,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千两百人。
而吴世恭也确实准备带走自己的额定兵员。除了亲兵队以外,吴世恭准备带走五个骑兵百人队和五个机动步兵百人队,再加上炮队带走十门三磅的火炮,这样加起来就有一千三百多人。
这次出征,吴世恭并不准备带太多的火炮。本来就是救援后金军围城的,又不是去攻城,这火炮带得太多也没有意义。而三磅的火炮,即可以在野战中起作用,在攻城中也有一定的威力,所以带上这些火炮也就足够了。因此,吴世恭这次也把自己千辛万苦造出来的两门六磅的火炮都留在了家里。
而之所以吴世恭不带上所有的骑兵,主要的原因还是吴世恭对自己的这次出征前景很不看好。明军这么多有名的军队都被后金军给打败了,就凭着吴世恭这一千三百多人就想着力挽狂澜?那简直就是做梦想屁吃的事。
所以很令人难于启齿的是,吴世恭带着自己的军队,就是想着万一明军被打败以后,吴世恭可以带着自己的军队可以顺利逃跑的。
而如果吴世恭带上了所有的骑兵,在逃跑的速度上却会下降很多,这也是和吴世恭的本意相违背的。
这理由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在冷兵器时代,这骑兵的机动速度不是最快的吗?怎么会全部骑兵以后,逃跑的速度反而下降了呢?
其实这是吴世恭反复演习得出来的结果。汝宁营在演习的时候发现,骑兵在短途行军中,他的机动速度确实是最快的。
但是只要长途行军,反而骑兵和机动步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