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齐格勒少校所指挥的突围部队会合后,弗塔根中尉腾出两辆半履带式装甲车将战地记者爱娃。符特里奇、两名女护士以及重伤员提前送往第5山地军的防区,其余部队则留下来接应从奥拉宁堡突围的后续部队——虽然知道这样的选择非常冒险,但他和齐格勒少校仍然尽职地做出了决定。
经过清点,合兵一处的德军战斗部队共有“夜豹”1辆、四号J型坦克8辆、三号G型突击炮5辆,除去先行撤离的伤兵,仍有战斗步兵162名,装甲车4辆并150毫米迫击炮2门。齐格勒负责步兵部队,弗塔根负责装甲部队。
距离天亮还有大约一个小时,奥拉宁堡方向枪炮声陡增。
以这样一支部队的实力,沿着道路光明正大地向奥拉宁堡推进并不明智,两位指挥官遂决定依托公路设伏。
伏击阵位由年轻的弗塔根中尉部署。
与传统作战思路相反,弗塔根并没有把主力部署在靠近道路的正面区域,留在那里构筑临时阵地的仅仅是两辆三号突击炮、一辆装甲车和半数的普通步兵——齐格勒少校亲自坐镇指挥。
真正的精锐,坦克,集中部署在了战线的侧翼,尤其是林恩恰巧所在的右翼,埋伏了“夜豹”和5辆四号坦克,弗塔根所乘坐的装甲指挥车也在这一侧。
之所以觉得是“恰巧”,是因为林恩知道自己现在的表现以及实力远不足以让战地指挥官们视若珍宝。经验丰富的步兵在战场上一抓一大把,“夜豹”这种精锐而稀有的装备才是他们眼中真正的王牌!
本着学习的纯正目的,林恩有意靠近弗塔根的装甲指挥车,看他如何调兵遣将。
不多时,先前派去的摩托侦察兵回来报告:一支大约五十人规模的德军突围部队正朝这边撤退而来,一支实力不强的苏军部队亦尾随而至。
弗塔根几乎毫不犹豫地下令:“联络他们的指挥官,让他们引着敌人沿大路过来!”
穿着黑色风衣的摩托侦察兵亦是战场上最灵便的通讯员,自从二战以来,德军的大小战役从不缺少他们的身影。
敌人将至,弗塔根并不催促他的坦克手们返回座驾,而是让他们继续往坦克上安插枝叶枯草——一旦天亮,苏军的战机很快就会重新执掌战场制空权,届时地面上的德军装甲车辆将成为苏军强击机的可口美食。
缺乏有效的防空武器,德军装甲兵们只能依靠伪装来保存实力。
随着枪炮声的迫近,视线中很快出现了跳跃的火光。恰逢黎明渐去,天色从完全的黑暗转向蒙蒙的灰色,可视距离也从伸手不见五逐渐向远处延伸。
同样是临近战斗,林恩却没有了在城区时的那种紧迫感,尤其当这一辆辆四号坦克棱角分明的轮廓从黑暗中显现出来时,心里有种奇妙的踏实感。
一种武器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它的实战发挥,有时候,心理作用比杀伤力本身更有意义。
很快的,撤退而来的德军士兵们终于出现了视线前方,林恩用普通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一看,这些人个个步伐踉跄、狼狈不已。
当初自己刚刚从奥拉宁堡城区撤出的时候,大概也是这幅模样吧!
与这支德军部队相距四、五公里处,一支苏军部队果然紧紧相随。他们以两辆T34打头,跟了一溜的装甲车和卡车,若不是一小部分德军拖在后面竭力阻击,他们恐怕早就追上前面的德军突围部队了!
苏军部队很快就进入了坦克炮的最大射程,弗塔根中尉仍沉稳地端着望远镜,迟迟没有下达战斗命令。直到苏军抵近齐格勒少校组织的临时阵地前,炮声才终于响起。
一对一单练,三号突击炮怎么也不是T34的对手,然而打伏击,有经验的炮手都会选择把握较大的距离和位置开火。
最前面那辆T34旋即在道路中央趴了窝,第二辆略作反抗,也没能逃脱被歼灭的命运。
接下来,突击炮开始逐一对苏军车队前部的装甲车“点名”,它们一辆接着一辆被打爆,从侧翼看去,这就像是在燃放烟花。
德军150毫米口径的重迫击炮也算是威力较大的武器,由它们发射的迫击炮弹一发接着一发落入苏军车队,直接炸毁卡车一辆、炸伤若干,并迫使剩余的苏军卡车仓惶调头撤离。
下车战斗的苏军步兵人数不少,他们眼见德军设有阵地,又配备了突击炮,尝试姓的进攻后便迅速后撤到了安全地带。
在林恩眼里,弗塔根简直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老猎人,以可怕的沉稳观望那些苏军士兵和残余卡车不断后撤,直到脱离战斗接触。其实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只要他一声令下,部署在两翼坦克和步兵随时可以截断敌人后路,全歼这支苏军部队易如反掌。
半个小时之后,弗塔根等待的猎物,一队苏军坦克,终于出现在了道路尽头。
可天色渐亮,部署在前线的苏军飞机随时可能出现,第5山地军的指挥官不也说只能坚持到天亮么?林恩心里很是疑惑。弗塔根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优秀的指挥官可不在自己人面前故弄玄虚,不一会儿,弗塔根让通讯兵向随行的步兵战斗班排传达指令:战斗开始后,步兵应紧随坦克,在战斗过程中击杀任何试图靠近坦克的敌人步兵;若没有敌人步兵靠上来,则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分散敌人装甲目标的火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战斗结束,必须毫不犹豫地跟随坦克撤退,不得擅自打扫战场或追击敌军。
听了这些指令,林恩终于对弗塔根的意图有了大致的判断:要打就要打一仗狠的,让苏军指挥官感觉到痛,让他们在调集大部队进攻之前,不再无所顾忌地以小股装甲部队追猎德军撤退部队。这样一来,应该是有利于第5山地军所属各部队有序撤离阵地的。
先前遭到痛击并后撤的苏军步兵们见己方坦克前来,非常雀跃积极地加入到了进攻序列之中。在他们的指引下,排头的苏军坦克在距离先前被击毁的同伴还有近两千米的距离上就开始炮击了,高爆弹以大角度的弧线越过公路飞入侧旁的林地,在德军突击炮先前藏身的位置附近徒劳地轰起树枝泥屑。
弗塔根以无线电通知各车做好出击准备。
沿公路推进的苏军坦克一边行进一边开火,等到靠近同伴的残骸,便离开公路进入侧旁的田野,以松散但能够相互呼应的战斗队形向德军阵地推进。这时候,两辆移换了潜伏位置的三号突击炮从容开火,它们的炮击依然非常精准,只是在距离稍远的情况下,由48倍径75毫米炮发射的穿甲弹并不总能够穿透T34的坚厚装甲,因而由十余辆坦克组成的苏军战斗部队优势明显。若是任由战斗发展下去,它们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从德军临时阵地上碾过,也就在这个时候,弗塔根中尉发出了作战指令。
在沉闷却令人愉快的轰鸣声中,喷涂着灰绿迷彩色的德军坦克发动了——有着“德意志军马”美称的四号坦克可不是虎式和虎王那样难伺候的主,它们离开潜伏位置后即迅速朝苏军坦克侧后方包抄而去,随行步兵们非得奋力奔跑才能跟上它们的节奏。待到进入千米射程,德军坦克开始展现它们拿手的射击技巧。一轮炮声之后,道路那边便有两辆T34冒起了浓烟。
意外地遭到了德军的三面夹击,苏军坦克手们显得忙乱失措。调头迎击一面,薄弱的侧后部却又暴露给了其他方向上的德军战车,加上随行的德军步兵奋勇争先,刚刚还对苏军有利的战斗形势立即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
(未完待续)
第131章 梦碎千年
即便是在防御战中,德军四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与数量相当的苏军T34对抗也显得颇为吃力,可在这样一场临时组织的伏击战中,德军仅以两辆四号坦克的代价歼灭了拥有十二辆T34的苏军坦克小队,加上先前被击毁的两辆,战损比率达到了2比14——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直接指挥者弗塔根中尉当居首功。
战斗结束,这位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的年轻中尉果断下令炸毁两辆无法拖带的四号坦克以及有修复可能的苏军T34,随即收拢部队朝第5山地军的防区撤去。走在路旁,远远看着站在装甲指挥车里的弗塔根,林恩霍然有种羡慕之感。若自己处于那样的角色,想要实现各种计划应该要比现在容易得多吧!
人可以选择努力的方式,却选择不了出身。
天亮路明,按说行军速度要比晚上摸黑走路快得多,然而正如林恩所担心的那样,苏军战机的身影很快出现在了这片空域。所幸的是,他们的通讯体系远没有美军那么发达,一支地面装甲部队遭遇伏击并全军覆没的消息显然还没有传递到出击的航空部队。苏军飞行员们只凭肉眼观察到的战场残骸,是很难藉此判断伏击者去向的,但他们还是格外细致地巡查周边区域,并不惜降低高度从低空掠过。这个时候,德军坦克手们给自己座驾进行的伪装作用就充分显现出来了,只要往路旁的树丛或者灌木丛旁边一停,在不主动冒进的情况下,仍由苏军飞机从头顶飞过,大多数时候都能够避开攻击。
如此折腾虽然有惊无险,但终究拖慢了部队的撤退速度,等这支总人数有所增加的部队抵达第5山地军的防区时,最后一批守卫部队刚刚得到了军部的撤退指令——这时已是上午11点,也就是说,部队坚守阵地的时间比预计的还多了四五个小时。在林恩看来,这应该归功于孤守奥拉宁堡的那些德军将士们,直到此时,城内仍有稀疏的枪炮声传出。无望之战的悲壮,不久之后也将在柏林上演吧!
爱娃因为特殊的身份,一早就由第五山地军派遣专车护送回柏林去了。不过林恩并没有因此失去前往柏林的理由。作为失去了直接上级的夜战兵,他决定率部前往“吸血鬼”突击队本部报到,进而等待新的作战指令。弗塔根的坦克歼击连和第5山地军所属后卫部队撤到柏林以北的上因诺多夫便停了下来,与这些并肩战斗、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告别之后,林恩带着手下们徒步向柏林市区前行。尽管东西战线的盟军和苏军拥有无可置疑的制空权,但在靠近柏林的空域,德国空军的战鹰仍在不懈抗争,双编队活动的“燕子”(Me262A1单座战斗机)时不时带着响亮的轰鸣声飞过,偶尔遇上美军的“野马”,便毫不手软地将它们驱逐甚至直接击落。不过在更多的时候,它们难以自觉难以与成群结队的敌方战斗机抗衡,只是凭借速度优势冲乱敌阵,几番射击后也就调头飞走了。
那些神奇的飞碟在哪里?
林恩心底仍在期盼着奇迹出现,他宁愿这个时空发生改变,或者根本就是另一个主线相仿的不同世界,然而这些终究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到了半下午,上千架轰炸机组成的盟军大机群又一次乌云压境,林恩远远看到它们投下不计其数的炸弹,骇人的浓烟冲天而起。
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在敌人如此规模的持续轰炸下仍傲然于世,未曾毁灭。
到了傍晚,一行人终于遥遥望见施普雷河,跨过大桥就是柏林城区了!
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坚固防线前方,林恩照旧奉上自己的证件和归队报到的理由,然而这一次,执勤的军官却不肯放行了,并且一板一眼地说道:“任何进入柏林城区的战斗部队,都必须持有最高统帅部发布的调令,否则视同敌方渗透人员!”
看样子“混”是混不过去了,林恩只好请这名军官代为联络“吸血鬼”夜战突击队本部,可即便是这样的要求,穿着长款灰色风衣的党卫军少尉也毫不留情地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