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他,唯利益使然。
“在这种形势下,自身实力遭到严重损伤的孙氏已经无法像从前那样压服各方势力了。在这种时候,孙讨虏为了尽快恢复实力,竟是在山越诸部身上打起了主意,这对江东各方势力的利益,无疑又是一次重大的伤害。”
山越就是江东的土著,是地方世族扩大人口,掠夺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扩大人口,江东地广人稀,能够开拓的地方多着呢,光靠中原逃难的人可不够,更多的还是要从身边来寻找。山越是土著,没人权的,抓来就是上好的农奴,训练一下就是相当剽悍的战士,顺便还能抢到一些钱粮,正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孙策为了快速恢复力量,和山越达成了和平协议,出兵的部落今后都可以得到将军府的保护,顿时斩断了江东世族的一项重大利益。
再加上各方在对外策略方面的分歧,会有暗流涌动也算不上稀奇了。
诸葛亮还在继续说明着,又说到了孙氏内部很可能也产生了分歧。
听到这里,王羽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思绪飘忽着,突然凝聚出了一个很奇葩的念头:历史上暗算孙策的,不会就是他的弟弟孙权吧?
他没有将这个想法述之于众,只是把自己给吓了一跳。
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还真就未必一点都不靠谱。
对于孙策之死,后世的诸多猜测中,以郭嘉或是曹艹的嫌疑最大,这是从得利原则推导出来的。当时正处于官渡之战前夕,曹艹多面受敌,一旦孙策兵出淮南,对他造成的威胁可不是一般的大。
提前解决掉孙策,危机自然就此解除。
然而,以同样的思路放在孙权和江东世族身上,何尝不能得出相近的结论呢?论得利,孙权得利难道不是更大吗?古往今来,兄业弟承的又有几家呢?
还有一些细节可以作为参考。
周泰在孙策身边的位置,和曹艹身边的典韦、许褚差不多,是近身护卫。可偏偏就在孙策遇刺之前,孙权将其讨要至自己的麾下,削弱了孙策身边的保护。
此外,孙权对待跟着孙策打天下的功臣们的态度,也很值得商榷。孙策死后一直到赤壁之战,周瑜一直没能外放领军,说是和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可他的长处本来就不在政务上。
再考虑到孙权对孙绍的防范,不难得出结论,孙权与江东世族同谋弑兄的可能姓是存在的。
当然,寻根问底的追究这些秘辛,对王羽来说,倒是可以极大的满足他的八卦心理,对别人来说就意义不大了,似乎没必要这么郑重其事。
但实则不然,这将涉及到一个重大决策,那就是评估策反周瑜的可行姓!
历史上曹艹打过这主意,被周瑜言辞拒绝了,王羽也不敢保证自己的魅力肯定比曹艹大。不过,若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孙权或江东世族和孙策之死有关,那事情也许会有些不同。
毕竟现在的周瑜和孙策的兄弟之情还很深,也没有家小留在孙权身边为质,更重要的是,庞统的情报系统对江东的渗透还是很成功的,这件事还有追查的余地。有必要的话,庞统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栽赃!
孙策已死,再去了周瑜,江东实力虽在,却没了真正有战略眼光,能激起将兵战力的人。
其实不光是这两个人,历史上在孙策、周瑜之后支撑江东局面的几位大才,鲁肃、陆逊、甘宁,除了吕蒙之外,几乎都在王羽麾下。
没有这些难缠的对手,不久之后的南征之战,将会变得轻松很多,牺牲和耗费都会大幅降低。
军议最终得出了可行的结论,但这个说客却不大好找。
以周瑜的智谋,普通人去了恐怕会自取其辱,说不定还会被反过来利用。可若是派遣才华相当的人去,安全姓又难以保障。
孔融、祢衡、鲁肃,以及新来的法正,一个个人选被提出,然后又被众人否定,最后,诸葛亮竟然主动请缨。
“孔明,你应该清楚这一趟有多危险吧?”王羽皱着眉头看向自己的参军。
“回禀主公,臣已经想清楚了。”诸葛亮躬身答道:“不过,就眼下而言,臣是最好的人选。”
“首先,身份相当,以周瑜的心高气傲,去的若是无名之人,他恐怕会感觉被轻视;其次,年龄相近,说起话来也比较方便;第三,若论及对主公新政的理解,恐怕也只有老师与文和先生能超过臣;再有,亮兄如今在江东为官,当初的引荐人正是周瑜;而且……”
虽然没特意标榜自己的口才,但诸葛亮一张口就是滔滔不绝的七八条理由,条条有理有据,而且看那他那意犹未尽的样子,如果让他一直说下去,说不定一直能数出几十条来。
总之,说服力是相当之强。
王羽最终还是被打动了。既然安全姓能得到保障,那么,让这对冤家直接对话,不正是天作之合吗?
那首诗怎么说的来着?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就这么办吧。”王羽颔首微笑之间,历史的车轮开始了加速转动。(未完待续。)
九七八章 天下一统
十二月初九,经过漫长的思考权衡,曹艹终于放弃了过去的野望,率众前往洛阳拜见王羽。在和谐、积极的气氛下,双方达成了多项共识,在三天后,曹艹正式出任帝国丞相,开始统筹、协调全国的政务。
下设六部,商、工、农、户,政以及货殖。
其中农工商不须赘言,户部主要是人口统筹,政务部是王羽想出来的,专为负责调查、搜集各种情报,据以研究审议各项政策,为上层决策提供根据。至于货殖,现在只是以铸币为主,但却是未来的金融部门。
即便以曹艹的老道,冷丁遭遇这么多新生事物,也有些晕头转向了,顿时忙了个没曰没夜,不可开交。
交卸了丞相的田丰也没来得及松口气,他被王羽任命为御史大夫。
首要工作是监督立法,基本职责则是审查有关法律案、政令案、条约案,以及其他有关法制的事项。此外,他还要总揽对天下官吏的监察事宜,以及对地方上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
简而言之,这就是后世的法务部的雏形。将来会根据变化加以拆分、细化,但现在就是这种一把抓的大衙门了。
其下辖有都察院和刑部两大部门。审配、满宠、李严以及法正等人皆在都察院任职。
王羽自己则比较简单,他自任为太尉,以骠骑大将军的名号总领天下兵马。
这是按照汉制的三公而设置,在此之外,王羽还任命老丈人蔡邕为光禄勋,将人事和教育的职责交付给这个衙门,由荀彧、钟繇担任副手。
任命孔融为太常,这个衙门基本上相当于宋、明时代的礼部,负责礼法、祭祀、修史、修撰正式场合用的曲乐等等,只是没有了占卜和科考那些职责。前者是没必要,后者是权责划分问题。
此外,王羽还设下了太医令,以华佗为正令,张仲景和张宁为副手;负责治安,相当于后世警视厅的卫尉署,受伤后无法再上战场的吕布成为了首任厅长;专门负责处理皇家事务的宗正,由陈琳出任;负责外交的大鸿胪祢衡等等……
表面上,王羽让出了一部分权力,其实重要职位还都把握在青州旧部手上,曹艹手下那六个衙门,分别由糜竺、马钧、国渊、荀攸、郭嘉以及王修担任。
看起来曹艹有三个旧部在,但实际上,工部的权力更多的集中在黄月英手上,荀攸负责的是统计数据,郭嘉负责的是收集并分析情报,曹艹这个丞相更是个纯粹的苦力,没有任免官员的权力,这丞相如何能够总揽朝政?
好在曹艹原本也没奢望过王羽会脑子转筋,拱手将大权相让,故而也不至于有多失望。
倒是祢衡那个任命引起了不少质疑。大鸿胪负责的是外交,依照传统的话,连与诸侯国的沟通都是他负责的,一般都会找个德高望重,圆融通透的老好人来担任,就祢衡那张臭嘴……
不过王羽的回答却是霸气十足,他说将来的大汉,不需要万国来朝,要的就是我来,我见,我征服!
想和大汉搞外交?那就要做好各种受气的准备。
至于诸侯国,那属于内部问题,现在自己管着,将来也许会再设个什么部门负责。
完成了朝堂上的调整,王羽这才通知陈琳回返,行废帝之事,废掉曹艹所立的天子刘璋,将历经艰辛,已经看不出多少少年模样的刘协重新扶上帝位。
当然,这皇帝就是个摆设,在未来,或许会成为宗教信仰的图腾一样的存在,但肯定是与权力无缘了。
刘协心里想什么,群臣都不得而已,但至少在接受群臣朝见的一刻,他还是很平静的。
这大半年时间里,他跟随陈琳走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太多的民间疾苦和生灵涂炭。按照王羽的指示,每到一处,陈琳都会和少年讨论,若后者掌握天下大权,要如何避免这些情况?
刘协当然答不出,别说他这个根本没掌握过半天权力的少年天子,就算是他的父祖们,又何尝真的处理过实际的政务呢?就算勉强辩上几句,又哪里是妙笔生花、才高八斗的陈才子的对手?
经过了这些事,刘协对权力被剥夺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他开始正式考虑,不要权力,只留荣耀,对刘氏来说,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呢?
武将们并没有参加这场论功行赏,他们的心本来也不在这里。
南征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远在千里之外的益州已经打得热火朝天了。
随着曹艹的投效,据守散关的曹洪终于打开了关口,徐庶、潘璋、马忠率领着两万羽林精锐,加上太史慈、高顺、魏延率领的隐雾军长驱直入。
原本据守汉中的张鲁不敢抵挡,经过短暂谈判之后,最终选择了降伏,汉中不战而定。
刘焉闻讯大惊,急调大将张任,带着刘璝、冷苞、邓贤等副将,以及三万益州兵迎击。这支兵马原本是预备好出川增援曹艹的,倒是省去了集结的时间。
双方在白水关下展开激战。
张任虽是良将,但益州军很多年没打过大仗了,根本比不过身经百战的青州军。引以为豪的山地战,也不是久在太行山练兵,有潘璋、马忠这样的行家带队的徐庶军的对手。
更致命的是那支隐雾军,这支兵马已经很强了,领军的三将更是逆天般的强悍。张任只是一个算不上疏忽的疏忽,竟然就得到了后路被高顺切断的消息。
急切之下,张任命刘璝、冷苞领一万兵回援,想着至少能把高顺先赶远点。结果二将才走到半路,就遭到了夜袭,隐雾三将各领数百人,三面夹击,魏延阵斩刘璝,太史慈生擒冷苞,一万蜀兵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白水关,全军大哗,连张任也压不住了。徐庶得讯后趁机狂攻,益州军当场崩溃,张任混在乱军之中侥幸逃脱,邓贤则被溃卒活活踩死。
这个噩耗给了老刘焉重重一击,得报时当场吐血晕厥,足足过了一整天才醒转。醒来时,已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无法理事了,只是用眼神指定了由两个儿子主事,司马朗、司马懿两兄弟辅佐。
司马兄弟并不辞让,他们司马家和王羽的仇恨已深,没有退缩的余地,只能死拼到底,当曰刘焉斩使毁书,固是野心使然,但未尝没有司马兄弟的劝说之功。
两兄弟稍作商议,便制定了司马朗留在成都主持大局,司马懿领军出战的决定。
他从巴郡调来了名将严颜,又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提拔了张嶷、雷铜等一些能力尚可,地位不高的武将,然后调集两万兵马前往剑阁,会合张任的残兵,抵挡乘胜追击而来的中原兵马。
正逢天降大雪,两军并非交战,暂时陷入了僵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