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县(河北大名)有一个举人刘永锡,官居苏州府教谕,于明亡以后隐居在阳澄湖边,和一妻一了一女织席为生。他家中本属富有,但他宁可饿死而不肯回去,结果终于饿死。死前,他已租不起房子,住在一艘破船之中,曾经写唱过这样两首歌:(一)“溯彼中流兮采其荇矣。呼君与父兮莫之应矣。身为饿夫兮天所命矣。中心殷殷兮涕斯迸矣。”(二)“白日坠兮野荒荒,逐凫雁兮侣牛羊,壮士何心兮归故乡!”
其他饿死的志士,可考的很多。以当和尚为名,而避免清吏之胁迫的也不少。在中国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著者),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桐城人,崇祯年间的进士,当过永历皇帝的“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事败,作和尚,法名宏智。
最著名的两个和尚,是道济(石涛)与“八大山人”。这两人均是明朝的宗室。明亡以后,他们借作画来发抒胸中的抑郁之气,却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不朽之名。他们的本意,无非是“守志不屈”而已。
另一位宗室朱之瑜(舜水),是一个秀才,生长在浙江余姚,对王守仁的学说很能实践。他曾经到日本去乞师,不成;其后他留在日本长崎隐居,作了日本儒家安东守约的老师,又被幕府德川光禟请去江户(东京),当上宾。
康熙十七年的博学鸿词科,原称博学弘儒科(于乾隆以后,因避乾隆之讳(弘历)而改称博学鸿词科)。考试在康熙十八年举行,由二十六岁的康熙自己主考。被保荐与征召的有一百四十三人,其中博山、李颙、魏禧等六人抵死不肯应考。考取的有五十人,其中以毛奇龄为最无耻。这五十人均被康熙破格授以翰林名义,助修明史。
《细说清朝》四九、雍正之狠
在康熙的三十五个皇子之中,除了几个夭亡的、年幼的与无用的不值细说以外,在大体上分为三派。甲派是皇二子(太子)胤礽及其拥护者皇三子胤祉;乙派是皇八子胤禩及其拥护者皇长子胤禔、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珴、皇十四子胤禵。丙派是皇四子胤禛(雍正)自己及其拥护者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 三派之中,以皇八子胤禩的乙派势力最大。雍正在当了皇帝以后,不先对付皇八予胤禩本人,反而发表他为“总理事务”的大臣之一,不久又封他为“廉亲王”,叫他兼“理藩院”尚书。这是雍正极高明的一着棋。
同时,雍正命令那手握重兵、驻扎西宁的皇十四于胤禵(抚远大将军),赶紧回京奔丧。胤禵回来以后,雍正叫他留住在(河北)遵化的景陵(康熙的坟墓)等待“大祭”;其后,封他为“郡王”,限制他在景陵旁边的马兰峪居住。
胤禩的另一党羽、皇九子胤禟,被雍正派赴西宁,似乎是叫他接掌胤禵所遗下的兵权,却不给他任何名义,实际上只是将他“充军”而已。
剩下的,皇十子胤珴,是康熙所指定的正黄旗满、蒙、汉三军总管。雍正派他护送活佛哲卜尊丹巴一世的灵龛去喀尔喀。他走到中途,雍正下旨叫他在张家口暂住,不久便在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加一个“私自禳祷”的罪名,将他押解回京,关在牢里。(到了雍正死后,才被乾隆释放)。
至于皇长子胤禔,早就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康熙禁锢在家里。雍正让他仍旧被禁锢着,不予释放。
于是,皇八子胤禩在朝廷中地位虽高,却是一个光杆。
甲派的太子胤礽,也早已被康熙关了;雍正把拥护太子的皇三子胤祉,派到遵化击“守护景陵”。
雍正经过如此安排,已经将江山坐稳;然后,把乙派的胤禟、胤禩、胤禵,与甲派的胤祉,作进一步的收拾。
胤禟于雍正三年七月在西宁被捕,罪名是陕西有人背后称他为“九王爷”。到了雍正四年五月,雍正下圣旨将他改名为“塞思黑”(狗),罪名是他用密码和人通信。他被押解回京,走到中途,暴卒。
胤禩于雍正四年正月被“削籍离宗”;二月,被革去王爵,改名“阿其那”(猪),圈禁在宗人府;九月,死在狱中。胤禵在雍正三年三月被降封为“贝子”;雍正四年五月,禁锢在寿皇殿。(到了雍正死后,才被乾隆释放。)胤祉于雍正八年五月被禁锢在景陵,于雍正十年闰五月死在狱中。
皇八子胤禩于康熙未死以前,先后获得过大学士明珠及其儿子左都御史揆叙的支持。明珠死在康熙四十七年,揆叙死在康熙五十六年。他们两人之死,与胤禩之终于失败不无关系。
雍正极恨揆叙,于雍正二年不惜与鬼作对,追夺揆叙的官爵,下旨在揆叙的墓前立一个碑:“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另一个已死的胤禩之党、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也被雍正同时送了一个碑:“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阿灵阿的儿子、领侍卫内大臣阿尔松阿,被雍正圈禁在阿灵阿的墓地,于两年以后杀掉。和阿尔松阿一齐在雍正四年被杀的,有正蓝旗汉军都统鄂伦岱。鄂伦岱这人是孝懿皇后(非太子胤礽之母)的叔伯兄弟,于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废之时,附和了一班主张改立胤禩为太子的揆叙、阿灵阿之流。雍正追算旧账,对鄂伦岱也毫不客气。
孝懿皇后佟佳氏,是康熙一生前后所立的三个皇后之一,只生过一个夭亡的女儿,没有生过儿子。康熙的其他两个皇后是太子胤礽的母亲孝诚皇后(赫舍里氏),与无子无女的孝昭皇后(钮祜禄氏)。康熙的妃子很多,其中有若干汉人,包括四个姓陈的、两个姓王的,也有姓高的、姓石的、姓袁的、姓张的、姓刘的、姓卫的,等等。胤禩是姓卫的(良妃)所生。康熙不肯立胤禩的原因之一,是这“良妃”出身微贱。
雍正的母亲也是一个妃子,叫做“德妃”,姓乌雅氏,是满人,护军参领(乌雅)威武之女,论出身似乎比“良妃”好一点。但是康熙却从无立雍正为太子之意。倒是雍正的同母弟、德妃的另一个儿子、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在最后几年似乎颇为属意,提拔为“抚远大将军”,希望他先在青海、西藏为国家立一些功,取得声望。
这就引起了雍正的嫉妒,伏下祸根。胤禵为人懦弱,并无多大野心。他一向拥护皇八子胤禩。倘若他懂得拥护自己的同母兄皇四子胤禛(雍正),结局便不致如此悲惨。
皇三子胤祉原是拥护太子胤礽的。胤礽两次被废以后,他便存了非份之想,在家中养了两个策士陈梦雷与杨文言。陈梦雷帮他编《图书汇编》(古今图书集成);杨文言帮他编《律历渊源》。这两部书均是康熙叫他编的。他字写得好,天文与数学也懂得一点,康熙对他相当喜欢,于是他因此也招了雍正的忌。
雍正即位之时,首先便将陈梦雷充军,剪除胤祉的羽翼。杨文言这时已死,否则也逃不了雍正的毒手。
雍正最凶狠的一着,是在对付胤禵与胤祉之先,把两人的儿子弘春与弘晟先行削爵拘禁,隔离起来,然后再对付他们本人。 另一个皇子、皇十二子胤祹,不曾参加甲、乙两派,并无得罪雍正之处,却因为康熙重用了他,叫他总管过正白旗的满、蒙、汉三军,又叫他担任满洲镶黄旗都统,雍正对他极不放心,于即位以后先封他为郡王,再把他降为贝子,又把他降为镇国公。这胤祹倒也聪明,终于获得了雍正的信任,在雍正八年又受封为郡王。
雍正所倚靠的,在皇子之中是皇十三子胤祥与皇十七子胤礼;在大臣之中是隆科多;在武官之中是年羹尧。
胤祥被他封为“怡亲王”,作总理事务的大臣之一,与大学士马齐、吏部尚书隆科多、皇八子胤禩同列。怡亲王胤祥对雍正鞠躬尽瘁,直到雍正八年五月病死为止。雍正谥他一个“贤”字;也送给过他一个匾:“忠敬诚直,勤慎廉明”。
胤礼被他封为“果郡王”,先后充任理藩院的“管院大臣”(位在理藩院尚书之上)与工部、户部的管部大臣(位在这两部的尚书之上),也叫他在西南各省巡阅过驻防兵(满人),与绿营兵(汉人).在中央主管过苗疆事务。雍正六年进封他为“果亲王”。他死时,是乾隆三年二月。
隆科多与年羹尧的下场,太比不上胤祥与胤礼二人了。隆科多是孝懿皇后的亲弟弟,与鄂伦岱是叔伯兄弟,可算是十足的“国舅”。雍正一向和他很亲密,叫他“舅舅”。鄂伦岱拥护皇八子胤禩,他拥护雍正。康熙绝命之时,只有他一人在御榻之旁。如果没有他“宣布遗诏”,雍正之获得皇位决不能如此容易。
那时候,他是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有兵在手。雍正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又把他从理藩院调至吏部当尚书,叫他袭继父亲佟国维的“一等公”爵位。
到了雍正三年,他突然被解除步军统领职务,他的儿子王柱也被免了銮仪使之职,发交他“管束”。
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父亲年遐龄由“笔帖式”(书记)所升兵部主事、刑部郎中、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湖广巡抚。年羹尧本人是科班出身,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改庶吉士”(翰林),当了翰林院检讨、四川广东的乡试考官、内阁学士,在康熙四十八年受任四川巡抚,康熙五十九年挂“平西将军”印,指挥岳钟琪等人打进西藏,击败策妄阿拉布坦的驻藏军官策凌敦多卜。次年,康熙升他为“兼理四川陕西总督”。
雍正即位以后,召还“抚远大将军”(皇八于)胤禩,叫年羹尧“管理大将军印务”,留待继任的延信到任。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延信到达西宁,雍正又改命延信为平逆将军,叫年羹尧作“抚远大将军”。
这时候,青海的蒙古人首领是罗卜藏丹津(顾实汗的孙子)。罗卜藏丹津造起反来,年羹尧指挥岳钟琪加以讨伐,讨伐到雍正二年三月,将罗卜藏丹津击溃,肃清了青海全部。
十月问,年羹尧奉召进京,雍正赏他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朝服上绣四个团龙的“补子”),黄带、紫辔、金币。
谁知道,年羹尧回任以后不久,便在雍正三年二月为了奏疏上将“朝乾夕惕”的成语政写成“夕惕朝乾”,碰了雍正一个大钉子。到了四月,雍正免他的大将军与总督之职,调任杭州将军;到了十月,将他拿捕来京,赐死。
年羹尧被捕的时候,距离他妹妹之死,还不到一个月。
年的妹妹是雍正的妃子,死后被谥为“敦肃皇贵妃”。年羹尧一向仗着有妹妹在宫中,又一向深荷雍正信任,免不了摆威风,乱花钱,参劾大员,提拔部下,因此就得罪了不少人,况且手握重兵,也引起雍正的疑忌,所以妹妹一死,他便垮了台。
在他被降调为杭州将军之时,许多受过他提拔的人纷纷说他的坏话,打落水狗。不说坏话的人极少,其中之一是西安布政使胡期恒(布政使是专管民政、财政的官)。雍正把胡期恒捉了,关起。
另有一位汪景琪,写了一部《西征随笔》,记载当年参加年羹尧戎幕的经过。书中对于年羹尧相当称赞。雍正把汪景琪抓来,斩首。
雍正的左右,有一位“侍讲”官,姓钱,叫做名世,写过几首诗赞美年羹尧平定西藏的功劳。雍正很生气,将钱名世革职,逐回浙江原籍,御书“名教罪人”四个字,叫地方官制成匾,树在钱家的大门之上。
汪、钱二人的案子,均不是正规的文字之狱。正规的文字之狱,在康熙之时已有。康熙在康熙三年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