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说清朝-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二千石。这粮食可以向科尔沁十旗的蒙古人征取,不足之数则从锡伯乌拉的官屯调发。牛羊呢,向索伦族的“土人”要。两个木城之间,以及通往索伦的五站大路,可设驿站。兵员,应该调宁古塔的兵去两个木城,勤加操练。火器,尽量从北京输运去。 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一切准备均已就绪。阴历五月二十一日,清军在萨布素、朋春二人的统率之下,进抵雅克萨的近郊。清军的实力是:水陆兵一万八千人、野战炮一百五十门、攻城炮四十门。

城中的俄力守将土勒波辛从二十三日抵抗到二十四日,死伤一百人左右,在二十五日投降。清军准他率领全体愿走的俄人撤退,去尼布楚。不愿走的俄人,被编入满洲八旗。

清军把雅克萨烧了,回军至爱珲与墨尔根城。

俄方探听到清军已走,在阴历七月间又来,把雅克萨城的废墟占领,在废墟之上造起宽二丈八尺、高二丈的土城,而且从尼布楚运来大炮八门、兵丁八百七十名,仍以土勒渡辛为守城之将。其后又添了臼炮一门、炸弹五百个、兵丁六十六名。

清军于次年四月十六日再度来攻,战了很久,城内的俄军仅剩下一百一十五人,仍在抵抗。此后,两军长期相持,直到九月间康熙接受俄方的请和、宣布停战为止。

主动求和的不是清方,而是俄方。俄国的沙皇大彼得,派了两个使臣,在康熙二十五年九月到达北京,向康熙皇帝说明愿和。康熙派人到雅克萨,命令清军停战。

又过了三年,双方的全权代表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在尼布楚城会面。清方的代表是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带了一万名左右的兵丁与随从作为后盾。俄方的代表是陆军大将果鲁囫,所带的兵仅一千五百人。

大彼得曾经密令果鲁囫:“雅克萨不妨让给中国,但通商的权利不可放弃。”

同时,康熙也密令索额图:“尼布楚于必要时可以让给俄国,但中、俄两国必须至少以额尔古纳河为界,黑龙江的大小支流均应属于中国。”

七月七日,双方举行第一次会议于尼布楚城与什耳喀河之间的空地,以帐篷为会所。

俄方代表首先发言,要求以黑龙江为两国国界。清方代表答复,黑龙江一带,以至于西边的色楞格河左岸之地,一向是清国土地,居民年年朝贡,俄方应该把色楞格斯卡城尼布楚、雅克萨城及其全部属地,完全归还清国。

第二天,举行第二次会议。果鲁囫说:清方有什么证据,说明尼布楚以东的地方是清国的领土?倘若拿不出证据来,“任意出言”,没有什么意思。索额图说:俄方定要色楞格斯卡与尼布楚,未尝不可相让,但通商贸易则可,驻兵则不可。果鲁囫说:两国应该以黑龙江为界。索额图大怒,退出了会议帐篷。

过了四天,索额图召集全体军官举行军事会议,决定用武力解决。第二天,他率军渡过什耳喀河,在尼布楚附近布阵。

果鲁囫一边加紧在城的四周设防,一边委托替清方担任翻译官的西洋传教士徐日升与张诚二人向清方疏通,愿意接受清方的条件,请清方不要动武。

结果是,双方在七月二十一日(9月7日)正式缔约。条约一共是九条,其主要的内容是: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绰尔纳河与外兴安岭为界。

雅克萨城拆毁,城内的俄国军民迁回俄国。

住于两国境内的人民,除了雅克萨的以外,一概准许居留,不必遣回本国。今后,持有“往来支票”(护照)的人,“贸易不禁”。至于越境打猎、抢掠、杀人的,一概捉拿,由当地的官吏严办。

自从这《尼布楚条约》订立了以后,中、俄双方的疆界维持了一百五十年之久,没有更动。清廷认为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大胜利。俄廷也认为这是俄国外交史上的一大胜利。 

 《细说清朝》四一、征讨噶尔丹

 在《尼布楚条约》订立之时,外蒙已被来自新疆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汗侵占。因此之故,中、俄两国的边界划到尼布楚为止,尼布楚以西,有关外蒙与西伯利亚之间的界线,并未谈到。 当时居住于外蒙的蒙古人,分为三个部:东边是车臣汗部,西边是札萨克图汗部,中间是土谢图汗部。三个汗部的汗,均是元太祖十六世孙格勒森札札赉尔珲的苗裔,统称为“漠北喀尔喀”。在热河的东部,也有喀尔喀,分为左、右两翼。

居住于新疆北部的蒙古人,在元朝被分为四个卫拉特(oirat):准噶尔在今日的伊犁一带,和硕特在乌鲁木齐一带,杜尔伯特在承化一带,土尔扈特在塔城附近的雅尔一带。

明朝的官方文书,称卫拉特为“瓦刺”。清朝的官方文书,称卫拉特为“厄鲁特”或“额鲁特”。

在四个卫拉特之中,准噶尔最强。它在明朝末年,逼迫土尔扈特部迁走到俄国境内伏尔加河流域(这土尔扈特部到乾隆年间又迁了回来,被安置在科布多西南与伊犁的珠克都斯)。

准噶尔在康熙年间出了一位很有能力的首领噶尔丹。他吞并和硕特与杜尔伯特,统一了新疆北部,又服属新疆南部的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回教部落。

到了康熙二十七年,他竟然利用札萨克图汗部与土谢图汗部的“内讧”,领了三万骑兵,帮札部打土部。他打败了土部,也占领了札部。而且,他又侵入了车臣汗部。于是,他在事实上成为跨有外蒙与新疆的大霸主,好比当年努尔哈赤之崛起于辽东一般。

康熙皇帝受不了这个威胁。恰好三个“漠北喀尔喀”汗部的汗与臣民集体逃难,逃到沙漠的南边来,人数有几十万。康熙对他们表示欢迎,把他们安置在苏尼特各旗之地。

噶尔丹领了他的精兵,在这些喀尔喀难民的后面紧追,追到邻近热河林西县的乌珠穆沁旗。这时候,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

康熙皇帝决定亲征。

他出了长城,驻扎在博和洛屯;把主要的兵力交付同父异母兄裕亲王福全,福全被他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到乌珠穆沁旗前线,迎击噶尔丹。

两军在乌兰布通相遇。交战的一天(八月初一),噶尔丹把骆驼捆了,盖了浸水的毯子,摆成一道防线,称为“驼阵”。这驼阵却抵不住清军的枪炮。结果,噶尔丹大败。

噶尔丹派代表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来与福全议和。他要求清方交出两个人:一个是土谢图汗部的汗察珲多尔济,另一个是建议漠北喀尔喀诸部向南逃难的哲卜尊丹巴(活佛)。福全不肯接受,将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骂走。

过了一天,噶尔丹又派一位呼图克图来,这一位呼图克图叫做济隆。济隆说,噶尔丹不再要求清方交出察珲多尔济,只要能够把哲卜尊丹巴押送给西藏的达赖喇嘛,加以惩罚,便于愿已足。

福全说:“我没有权力答应,必须报告皇上,等候批示。你能保噶尔丹不在我等候的期间乘机跑到别的地方,掳掠我的人民吗?”济隆说:“我能保!”

于是,福全一面向康熙报告,一面派侍卫吴丹等人陪着济隆回去,叫噶尔丹跪在“威灵佛”前,磕头宣誓。宣誓已罢,噶尔丹又派伊拉古克三来,带了写给康熙的奏章,请福全转达。他在奏章上说,请康熙恕他的罪,让他“出边待命”福全把这奏章转了上去,获得康熙批准。康熙告诉福全:“噶尔丹为人狡诈,仍当防备他。”事实上,噶尔丹已经真的出了边。

到了十月间,福全借口粮少,把军队撤退至哈玛尔岭。康熙大怒,索性下圣旨,把军队完全撤回。福全回北京,康熙免了他的“议政大臣”职务,罚俸三年,削夺三个佐领(九百个世仆及其耕地与牛羊)。

次年五月,康熙大会蒙古诸部落于多伦,将漠北(外蒙)编为三十七旗,与内蒙的四十九旗同样看待。每旗设一个世袭的“札萨克”。(内蒙的察哈尔部诸旗例外。其札萨克业已不许世袭,因为该部曾于吴三桂反正期间一度叛清。)

参加这个多伦盛会的,除了内蒙的四十九个札萨克以外,外蒙的若干济农、若干诺颜、两个汗,均到。康熙把济农改封为王,诺颜改封为贝勒或台吉(贝子),以示与满洲一律。外蒙本有三个汗:在场的是土谢图的汗察珲多尔济与车臣的汗诺布。札萨克图的汗成衮已经死了,成衮的长子德克德黑又已为察珲多尔济所杀,到会的仅是德克德黑的弟弟策旺札布。康熙于是当众册封策旺札布为札萨克图的汗,而且给予亲王的地位。

两年以后(康熙三十二年),康熙正想派兵护送漠北喀尔喀诸部的人回原地,却接到科尔沁部奏章说,噶尔丹约他们共同南侵。康熙于是暂停遣回喀尔喀诸部的人,准备与噶尔丹再交手一次。 到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月,他准备就绪,下旨亲征,自领中路军,由张家口东北的独石口出塞;派萨布素领东路军,统带盛京与吉林的军队,会合科尔沁各旗,由外蒙的东边打进去;又派费扬古率领四路军,以陕甘的绿营为核心部队,从外蒙的西边打进去。

康熙的中路军长驱直入,到达克鲁伦河的河边,噶尔丹这时在河的对面,不敢交锋,就撤乓西。,走了两天,康熙才知道。 噶尔丹退到土谢图汗部中旗的昭莫多地方,与费扬古及其所领的绿营兵相遇。绿营的三个总兵,是凉州总兵董大成、肃州总兵潘育龙与宁夏总兵殷化行。殷化行的三千人占了昭莫多的一个山峰,等待噶尔丹的一万多兵来到,便居高临下,用炮轰击。同时,费扬古挥动董、潘二人的兵,扰乱噶尔丹的后队辎重所在。然后,殷化行“鼓行而下”,把噶尔丹杀得大败而逃。噶尔丹的“可敦”(王后)阿弩战死。

噶尔丹颇想回新疆去,在途中听说他的仇人、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已经接受康熙的使命,回到伊犁。噶尔丹派自己的儿子塞卜腾与巴尔珠尔去哈密,这两个儿子被哈密的回王捆了,送给驻在肃州的清军。

噶尔丹局促在阿尔泰山东麓,日暮途穷,就在康熙三十六年吃了毒药,自杀。

康熙三十七年二月,康熙三度亲征,驻跸榆林。噶尔丹的部下把他的尸首与他的女儿钟齐海及三百户残余人口,送到费扬古驻扎之地萨奇尔巴尔哈孙。

康熙这才放了心,下诏班师。漠北喀尔喀的几十万人口被送回,各归原地,过太平日子。三十七个旗,被扩充为五十五个旗;又增设一个赛音诺颜部于土谢图汗部及札萨克图汗部之间,册封额驸(驸马)策凌为第一代的贝勒(诺颜),统辖十九个旗。合起来,外蒙古一共有了七十四个旗(到了乾隆年间,增编为八十三个旗)。 

 《细说清朝》四二、出兵西藏

 噶尔丹少年时候曾经在西藏当过喇嘛,与一个西藏政客桑结成为朋友。其后噶尔丹回准噶尔夺得首领地位,桑结也在西藏成了达赖五世的“第巴”(掌政之官)。

达赖五世在康熙二十一年圆寂,这桑结秘不发丧,假说他已“入定”,不能见客,于是一切报告均须经由桑结“代达”,一切命令均须经由桑结“转颁”。桑结在事实上变成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桑结不仅先后唆使噶尔丹并吞漠北喀尔喀与大举南侵,他而且在康熙三十四年冒用达赖五世的名义,请康熙给他自己以封爵。康熙受他蒙蔽,就册封他为土伯特(Tibet)国王。

康熙到了噶尔丹死后,才从准噶尔降人的口中,获得关于桑结如何怂恿噶尔丹的情形,也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