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第一军阀-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加强营养。

施工方面主要使用炸药、工程车,劳工只负责铺设铁路。

在这些条件下,这一地区的铁路、公路修建果然没死什么人。施工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修铁路在以前没有工程车的时代确实很容易死人,因为没有工程车的时候,全靠体力修建,工人非常劳累,同时营养跟不上,自然就会出现大量劳工修铁路的时候死亡。

如果再加上如热带雨林这样的环境,那死的人就更多了。

藩国的铁路、公路建设一点也没拉下。朝鲜、日本也都在修这些设施,作为藩国,也是得有良好的交通才能把原材料运出来的。或者是把原材料运进去。然后把他们生产出来的低劳动产值的产品运出来。

中国国内的铁路、公路建设在1919年进入了一个高峰阶段,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民间资本家们到处投资。

铁路、公路依旧是投资最多的。

如繁华的京浦铁路,有商人看到利益。本来已经是双轨的京浦铁路。他们就在边上又修了一道单轨。

这是**裸的抢生意。

然而奇怪的是,也没人去制止他们,竟然随便他们修。因为京浦铁路确实非常繁忙,很多货物都运不过来。

多一条单轨,三条轨道就能大大缓解这条线路的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

像这种情况非常多,很多民间商人看到铁路运输的利润,以及在泡沫经济繁荣下运不过来的货物,他们干脆就沿着原来的铁路线再修一条单轨。甚至是修双轨铁路。

实际上美国佬历史上能修出40多万公里铁路出来,就是因为美国的泡沫经济造成的。在这个空运不发达,也没有高速公路的年代,长途运输大部分是靠铁路。

美国财团的铁路策略就是,让他们修。

把铁路修好之后,财团卖出所有铁路,然后形成几百家铁路公司,这时候国家再以一个‘铁路系统混乱’为理由,把铁路收归国有。

这下那些铁路公司就只能哭去了,而财团尽管看上去失去了铁路。

但实际上,财团的货物运输价格方面,政府还是会给财团优惠。因此美国铁路年年亏本,政府每年都要往里年贴钱。

这些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财团可以有更优惠的运输成本,商品竞争力不就上去了。而那些民营工厂的货物,售价就被运输成本拉高了。

财团可以不需要掌控铁路,只需要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商品竞争力。铁路就是民营资本脖子上的一道枷锁。

南方商业实际上很发达,但铁路线却不全,因此南方铁路成了民营铁路大力修建的地方。

铁路干线之前已经有了,修的就是铁路支线。

有些民间资本家,同样也修干线。

南方铁路在那些民间资本家们的狂热投资下,被大量修建了起来。自经济转为内部消费拉动后,商品、原材料运输变得十分频繁,原有的铁路根本就运不过来。

运费不断上涨,利润是超暴利。

在这种暴利的推动下,民间资本家想不疯狂都难。投资铁路就是贷款、集资,上市铁路公司不断增加,很多民众也把钱拿去购买铁路股票。

现在中华民国还真是不差钱,货币宽松政策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民族暴富了一把,修铁路的资金无比充足。

铁路修建速度变得更加疯狂了,在中华民国近两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加上附属国达到6亿的人口面前,铁路修建速度完爆美国最快的一年4万公路的记录。

1918年,中华民国的铁路总长已经达到15万公里了,1919年突破20万公里完全不是问题。

整个国家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1919年1月份,中华民国的工程车产量突破20万辆,其中挖掘机占5万辆,就以挖掘机为例子,一台小型挖掘机,施工效率是人工的40~50倍。而大型的挖掘机,则是上千倍,如果斗容超过150立方米的。甚至可以达到7、8千倍。

当然,那种超大型挖掘机中华民国还没造出来。

就以平均100倍的效率来算,5万辆挖掘机就等于500万名劳动力的工作效率,相当于在农业时代增加500万劳动力,并且是不用吃饭的劳动力。

就如修路时,一名工人用锄头挖掘的话,一天只能挖掘0。5米。但是小型挖掘机却可以挖出20米,中型挖掘机挖的就多了。

为了发挥出挖掘机的先进生产效率,财团的工程队是搞三班倒施工。一个工程队的工程车操作员以及那些运泥车司机,分成三班作业,每一班连续作业8个小时,每两个小时休息一次。中间吃顿饭。

施工速度暴快。

当然。施工成本更高,夜班工人得发双倍工资,晚上还得用柴油发电机照明。

特别是在1919年,全国需要施工的工程就更多了,三班倒施工成了全国流行的施工方式。

那些从财团手上买走工程队的民间资本商人,也学着财团用三班倒施工。

同时财团为了加快施工速度,还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更是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大量的铁路、公路以奇迹般的速度建设了起来。

货车月产量则突破了50万辆,大量的货车投入市场。大大缓解了运输压力。

家庭汽车的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还是比较少。当前钢铁不足以大量倾斜到家庭汽车制造上。

一切就看钢铁产量有多少,进入1919年,前几年投资的矿山已经开始投产了,而且不少是露天矿山。

加上资本输出,买了不少铁矿山,有的是已经投产的,这些原材料也源源不断的运回中国。

或被运到日本。

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在日本建起了化工厂、水泥厂、炼油厂、造纸厂等高污染产业,同时还把一部分的炼钢厂建设在日本。

日本先将铁矿石炼成附加值比较低的低级钢,然后再运往中国炼成附加值高的钢材。为此大大降低了炼钢成本。

日本经济初步有了起色。

1919年年初,又有50万日本雇佣兵投入了欧洲战场,日本在欧洲已经投入了100万名士兵,大大的增强了同盟国的兵力。

加上不少日本劳工前往中国做工,他们的工资也随着中华民国的劳动成本增加而有所提高,一个月达到8元,尽管还是比中华民国的劳工所拿的工钱低很多,但是日本人通过劳动,使他们的国家经济有了初步的起色。

起码能够吃饱饭了,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三季稻大米大受日本人欢迎,这种稻米尽管口感不是很好,但价格却是很低廉。

同时还有中华民国出口到日本的海产品也很受日本人欢迎,此时日本人接受了中华民国开出的对日《二十一条》,其中有一条就规定,日本片板不得下海,连捕鱼都是不允许的。

因为日本承认日本是中国的附属国,作为附属国,没有制海权。中华民国只是将陆地交由藩国管理,而海洋却是属于中华民国的。

日本人很喜欢吃鱼,正好这时候渔产品价格也不贵,中华民国的渔船现在满世界的到处捕鱼,每年都能为中华民国带回大量水产品,这些水产品因为价格便宜,所以成了日本此时进口的主要肉类。

日本近六千万人窝在一个小岛上,确实很苦逼。

他们为了生存,什么高污染都不管了。只要是中华民国分配给日本的工业,日本人都敢要。

大量高污染工厂就这样开始向日本转移。

同时中华民国还向日本贷款,钱是财团银行出的,日本拿到贷款后,大修基础设施,日本政府欠中国的钱越来越多。

尽管有一百五十万劳动力在欧洲,但日本劳动力并不缺乏,他们甚至让女人大规模进工厂干活。

在日本,真正能见识到,什么叫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

年轻女人到处卖肉,还有很多女人进工厂干活。日本男人除了进工厂干活,还大量到中国做工。并到欧洲打仗、做工。

并且绝大部分日本人,都心甘情愿的把收入上缴一部分甚至是近半给日本政府,以支持日本复兴。

但日本永远没有机会。因为日本的军工业被拆光了,日本也被禁止发展军工业。

同时日本没有一点海军。

等于说日本的复兴,是要完全依托于中国的。

中国不让你卖产品,中国不出口粮食给他们,他们就得饿死在小岛上。

日本现在搞的是,依附于中国的复兴。

这种复兴,实际上就是日本财阀的利益与日本倭王的利益。他们的大国梦无情破碎之后,绝望的日本统治阶级,只希望混个荣华富贵。

通过剥削日本平民。为中国服务,他们确实能够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前提是能不能当好一条让主人满意的狗。

当好了,就有肉吃。

当不好。中国随时可以让他们灭亡。

因为这时候中华民国的大型货船数量增加。在己未年,更多的高污染产业开始向日本转移。

如造纸,中华民国在海参崴周边的林区砍伐的阔叶林木材直接用货船运往日本,然后日本造出附加值很低的普通纸张,再出口到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在造纸方面,则保留附加值高的特种纸制造。

普通纸张全用日本的纸张,即让中国免受造纸业的污染,又得到了便宜的普通纸张。可谓一举两得。

其成本确实便宜到极点,首先日本劳动成本低。再则日本政府每年还要还中华民国的贷款和利息,等于又剥削了一道。

还有从库页岛开采出来的石油,也直接运到日本,让日本人来炼油,炼成成品油之后再运往中国。

化工厂、水泥厂也大量转移到日本。

中国沿海省份所需的水泥全部由日本人生产,内陆省份因为离的太远,所以还是自己生产。

特种水泥日本人也是不想染指的。

再如农业,日本人原先想对种点粮食。结果中华民国不允许,种什么粮食,三季稻吃到你撑,种桑树去吧!

于是,日本人种了大片大片的桑树,生丝产业又开始恢复了,而且蚕种还是中华民国给他们提供的,先进的生丝养殖技术也教给了日本。

生丝的个人劳动产值太低了,之前中华民国大力发展养蚕业,完全是用来恶心小日本的,以此来打击小日本的经济。

现在小日本成了中华民国养的一条狗,狗也不能饿肚子,起码得给他们点骨头吃。

生丝却是极为合适,日本人有养蚕的经验,生丝生产极为熟悉。正好可以把中华民国的生丝产业接手,让他们帮中国生产生丝。

中华民国为了发展生丝产业,每年还要补贴蚕农一笔钱,现在交给小日本最合适不过,至于国内那些蚕农,转业吧!现在就业形势这么好,财团随便就能把他们安排到工厂里做事。

缫丝厂什么的也直接拆到日本去,交给小日本去搞缫丝。

不过生丝产品的加工厂,则是保留的。日本生产出生丝后,然后运到中国来,又中国加工成附加值高的丝绸产品。

此时中华民国对生丝需求量不小,因为复古风潮兴起了,社会上开始流行穿丝绸制品。

当然国内的养蚕业荒废了也有些可惜,因此就出现了找日本蚕农来养蚕的现象,不过生丝还是越来越多放在日本生产,国内只保留了一部分。

还有中华民国的纺织业也开始向日本转移,当然转移的都是低端纺织业,这些纺织业工厂随着劳动成本的不断提高,利润已经变得比较低了。

再者,在中华民国搞纺织业成本也是不断增加的,纺织厂一到夏天就热得要死,还得装电风扇、空调什么的。

纺织厂女工的工作环境方面得提升,这就是成本。

在日本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