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清儿便垂着头,一言不发了。
过不多久,李唐忽听发出一声怪叫:“不错,不错,我老李家第三代又多了一位了,以后看来是人丁兴旺,指日可待了。”
胡清儿听得李唐确认,心下充满了甜蜜,但头却垂得越发低了。范晓璐和小竹忙在旁边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向胡清儿道起喜来。
第226章 初临平夏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唐出发的日子不是细雨霖霪的早春,倒是个艳阳高照的碗冬,但送别之人倒有不少,只是没人向他奉上一杯薄酒以作辞别。
李唐的几位夫人来了,就连刚刚产下一个男婴的范晓璐也来了;李唐在开封县、开封府的一众同僚也来了;李唐的岳丈胡浪一家和范纯仁、范宏德祖孙二人也来了。
李唐或是低声叮咛,或是拱手高声告辞,直忙活了半个时辰,才从重围之中脱身出来。当他正要打马西行的时候,忽然一眼瞥见远处拱桥之上,正停着一辆马车,那是一辆他极为熟悉的马车了。他能忘记很多事情,但绝难忘记这辆马车以及当初在这车上发生的很多事情。
也巧得很,李唐的头刚刚转过去,那马车的车帘子便被一只皓白的素手掀开了少许,一个,哦,不,两个美艳绝伦的面孔便露了出来。李唐的双目和那两双美眸一对上,那扯着帘子的玉手一抖,那帘子便又掉了下去,很快就将两张如花似玉的面孔遮住了。
正当李唐打算将目光收回的时候,那帘子又被掀开,这回却是掀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李唐一看,眼睛便凝住了,那二女之中,有一个正抱着一个婴孩,抓着那婴孩的小手,向李唐轻轻招摇,似乎是在道别呢!
“老爷,该启程了!”一个声音忽然在李唐的耳边响起,将他从失神之中拉了回来。李唐回头一看,却是刘聪。
这一次,因为路途上充满了变数,十分凶险,李唐对于自己的护卫倒是作了充足的部署。除了那随他同行的官方人员都是皇宫的得力侍卫之外,刘聪等人也作为他的家人身份随行。他的随行人员之中,唯一一个武艺稀松平常,有可能在他本人之下的便是胡多了。胡多自小便有意从军,心中的假想敌,自然是西夏了,这次听得李唐说要前往西夏,他立马吵嚷着要随行。尽管胡浪、李唐等人多方劝阻都是无果,李唐也就只好带上他了。
不过,话说回来。胡多这些日子在胡清儿这个武功高手的悉心指点之下,早非昔日吴下阿蒙了。如今要说他比李唐差多少,也未必了。
“哦!启程吧!”李唐喃喃地说道,眼睛的余光再次往那拱桥上瞟去,却见那马车的帘布已经结结实实地盖上了。
“驾!”随着李唐的一声喝斥,他胯下那早已等得颇为不耐的马儿便迈开四蹄,飞也似的向前飞奔而去。
这一夜,当众人赶到郭桥镇的时候,天色便渐渐暗了下来。好在郭桥镇正好有驿馆,众人便在驿馆里面歇下。
吃过晚饭,到了歇息的时间之后,李唐一个人坐在一个单间的小屋子里,却怎么也睡不着。困扰他的不是别的,而是他面前的一个小小的御书匣。这御书匣的外围,包裹着一层明黄色的绸布,象征着它所包裹的物事的来源:皇家。
李唐临走的时候,孟太后曾经向他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其实,我知道你今次为甚要去西夏。也罢,我便成全了你,给你送上一礼,但愿能帮你达成所愿吧!”接着,她便将这个御书匣交给了李唐。
李唐自然不知道这御书匣里面藏着什么物事,但既然孟太后如此郑重其事地将之交给自己,恐怕也非同小可了。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孟太后说这件物事,竟然和自己此行的目的有关,有可能帮助自己达成所愿。这一句话让李唐心痒不已,他一早就想将这御书匣打开,看看里面究竟藏着何等物事,竟然可能帮助自己找回清照?
“看看就看看吧,反正她也没规定我什么时候打开看这匣子里面的物事!”李唐喃喃自语一句,便伸手打开了那匣子。
匣子里只有一张绢帛,别无他物,那是一封敕书,上面就短短一句话:“惟授开封府司录参军李唐暂摄怀德军节度推官,专阃怀德军事!”
李唐先是大吃一惊,随即渐渐明白了孟太后的苦心,心下一阵苦笑:“哎,你苦心如此,我何以为报?”
其实,以李唐如今开封府司录参军的身份,主政一军自然没有问题,就是一州甚至一府,都完全可以。所以,孟太后授她怀德军节度推官,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照。关键就在于最后的几个字:“专阃怀德军”!
大家都知道,大宋的制度是以文官调兵,武将统兵。也就是说,一个州府的长官,其实也就是一方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李唐既然被授为怀德军节度推官,那怀德军的兵马自然由他专阃。这根本无需絮叨。但孟太后却还是不厌其烦地将他的职权叙述一番,用意就很明显了:“你此次去,只消调兵即可,无需插手地方政务!”
可李唐此次的任务,只是出使刚刚达成和议的西夏而已,不是打仗,何须用兵?李唐略略思忖,便明白了孟太后的意思,她是在向李唐暗示,可以动用敌军的军队来找人!
怀德军乃是西北要塞,因毗邻西夏,一向驻兵甚重,数万的兵马一旦出动,想要找一个人,应该不是难事了。当然,除非这个人真的已经被西夏那边掳走了,或者已然不在人世。
李唐双手轻轻地抚着这柔软滑腻的敕书,心中掀起阵阵波涛。他暗暗下定决心,这次就算不为自己,只为了孟太后等人的这份情谊,也一定要把李清照找回来!
半个月之后,李唐一行来到了平夏城。
平夏城,是一座修筑至今不足五年的新城。顾名思义,其用途就是用以阻西夏南下的铁骑。两年多以前,在这里曾经发生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大战——平夏城之战。当时,西夏兵在梁太后的亲自率领之下围困平夏城,但被章楶击退,后来他又组织反攻,大挫西夏兵马。这也成为了西夏主动服软求和的根本原因。
应该说,平夏城,是这两年以来,大宋亿万军民心目中一个最为骄傲的地方
第227章 夜半来客
李唐这位临时的节度推官并没有在平夏城多待,只住了一晚上,便领着众人北上,直向西夏境内的韦州而去。!
由于赵煦驾崩之事,不论是大宋还是西夏全国都早已知晓,李唐作为报丧的使者前来,韦州的知州自然没有特别的惊讶之处。
如今的西夏和大宋虽然已经议和,但韦州知州对于大宋的敌意是很明显的。他作为边塞官员,经常目睹两方大军你死我活的拼杀,想要很快就消除对大宋的敌意也不是很现实的。况且,和议这东西在两国素来敌对的国家眼里,是这个世上最不可靠的物事,不管是本方还是对方,一旦有了实力或者机会的话,撕毁和议如同儿戏。
所以,韦州的知州只是在迎接的时候露了一下面,随即便借口公务繁忙,远远地避开了李唐。虽然他也知道李唐的名声,知道李唐如今在大宋是政坛的第一新星,前途不可限量,但他显然并不打算和李唐产生什么交集。
李唐倒也无所谓。他只想着尽快完成了这边的差事,早早回到平夏城,开始寻人大计。至于其他的事情,他根本没有闲心去思度。
这一夜,李唐便在韦州的驿馆住下,由于他在西夏实在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他对西夏人对自己的冷淡也就浑不在意了,这韦州驿馆,他丝毫不将之当做别人的地盘,该做什么便做什么,该说什么便说什么。把那驿丞弄得一阵气苦,最后索性也不来理会这帮子太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客人了。
李唐和他的这些随从这么胡闹,倒也不是纯粹的胡搅蛮缠。大宋朝廷对于西夏梁太后的死,总觉得极为蹊跷,但不论她是真死还是诈死,直接问是问不出什么来的,只有旁敲侧击地采取一些偏门的办法,作为试探。
若是梁太后还活着,尽管西夏和大宋两国已经达成和议了,西夏也不会甘心受辱于大宋的一个区区使臣。当然,他们直接对李唐等人下手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如今两国至少在名义上还是相安无事的,自然不可能因为一点意气之争坏了大计。但西夏的官员口气强硬一点就在所难免了,甚至有可能和李唐等人争吵起来。
“老妖婆真的挂了?”李唐躺在床上忖道。想到这个可能在增大,李唐沉郁良久的心便感觉一阵轻松,他心中此时真有种想要放声高歌的雀跃之情在不住上涌。但这里毕竟不是自己家的后花园,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冷静,冷静!”李唐暗暗提醒着自己,顺势躺到了床上。
大概兴奋也会使人累的,在床上躺了一阵子,待得那股子兴奋劲过去之后,李唐便觉得一阵困意袭来,他便拖了衣服,钻进了被窝之中。过不多久,他的房里就只剩下微微的鼾声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听一阵敲门声响起,李唐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顺口喊道:“谁啊?”
外面传来刘聪的声音:“老爷,西夏的接引官员到了,正在外面求见呢!”
李唐一阵蹊跷,他只是一个报丧的使者而已,从来没有听说过报丧的使者需要所到国派什么接引官员的。更为蹊跷的是,来了就来了吧,还半夜三更的来求见,这厮难道是刚到?刚到的话为什么自己不稍事休息,明天再来求见呢?如果早就到了,白天李唐这一行刚到的时候,又为什么不来求见呢?
李唐揉了揉眼睛,心下变得清明起来,便说道:“这西夏的官场竟是这般不近人情么,这半夜三更的,还要起来会客?”
外面刘聪似乎早就预料到了李唐会有这样的疑问,立即应道:“他们说是,查知有一些对我大宋不友好的不轨分子恐将对咱们的使团不利,所以特来通告一声。
李唐对于自己的安全其实并不十分在意。他这一队人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人左右,但战力彪悍,对付普通的上百人应该不成问题。而在西夏境内,能在一个大白天聚集起上百人的力量来袭击自己的使团的,除了他们的朝廷,恐怕也难有其他人了。
不过,既然人家赶巴巴地过来了,不见人家似乎也有些不近人情。李唐伸个懒腰,道:“既然如此,就带他们进来见我吧!”
由于西夏重新向大宋称臣,李唐代表的是上国天使,是不能纡尊降贵,前去接见下国的臣子的,所以他命刘聪等人将他们带来。对于那西夏人的身份,李唐也并不怀疑。刘聪等人不但在武功上高明得很,也很够机灵,若是不验看了对方的相关印绶,是不会领着他们来见自己的。
李唐话音刚落,外面刘聪便应了一声:“是!”
李唐便起了身,穿上了衣服。刚收拾停当,就听外面敲门声起,一个男子的声音道:“下官卢筱游前来拜见上国贵使!”
李唐暗暗诧异。虽然大宋和西夏如今名分已定,一般的西夏人还是很不愿对呗他们认为软弱可欺的宋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恭敬。有些恭谨话即使按照规矩必须要说,也说得十分生硬,语气间的不服之意是很容易听出来的。况且,这人一口标准的大宋官话,竟是字正腔圆,说得无比顺溜,也令李唐不得不心生异样。虽然西夏人多半都会一些大宋官话,但说得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宛如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宋人的,却如过江之鲫,少之又少。
很快的,李唐便醒悟过来西夏朝廷的深意了。从这西夏官员的名字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