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服丹药,中毒而卒。终年56岁。

彭奴6岁那年,家乡遇到战乱,他那位成天拜佛念经的父亲没能得到老佛爷的保佑,在混乱中失去踪迹。于是伯父李球将他一家带到濠州避乱,但不久,母亲刘氏又去世了。彭奴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伯父李球也因无力负起养育侄儿的责任,干脆把小彭奴送进了濠州的开元寺。

彭奴虽然姓李,但后来却有很长一段时间改姓为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后来建立吴国的江淮军阀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攻克濠州,掳走了小和尚彭奴,收为义子养着。但杨行密的儿子却不容他。杨行密无奈,乃转送给其手下的大将徐温,这样,彭奴就成了徐温的养子,以后就改姓为徐,改名为徐知诰。徐温的妻子也姓李,她更是把知诰看作有如自己亲生,悉心抚养。

及至年长,徐知诰长得身长七尺,四方大脸,标准身材,说起话来声音有如洪钟一般,远远望去有点吓人,近处交谈却十分可爱。他双腿修长,快步如飞,即使是慢慢地走,跟他的人也得气喘吁吁地小跑才能赶上,有算命相面的人说:“这是龙行虎步。”知诰20岁那年,徐温为他聘王氏为妻。王氏很贤惠,养父有病,小两口总是自晨至夜侍候在旁,衣不解带。杨行密亦对徐温说:“知诰真是一个俊杰,别的儿子都难以比肩啊!”

徐知诰荫养父之恩而逐渐发迹,年稍长即任职杨氏幕府,成为统兵的牙将。随着徐温权势的扩展,知诰也步步高升,22岁时已任元从指挥使。他的命运沉浮已和养父徐温的进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由于养父执吴大政,徐知诰也官运亨通,升迁得很快,天祐六年(公元909年),徐温将他迁为升州防御史,兼楼船军使,命其在升州编练水军。第二年,知诰又任升州副使知州事,天祐九年,徐知诰参加了讨平宣州的战斗,又以功迁任祐州刺史,掌握了一州的军事和行政。任内5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徐知诰在祐州安缉流民,组织农业生产,减轻农户的赋税负担。又澄清吏治,罢免贪污受贿的地方官吏,使地方政治大为好转。他还广举文事,搜求遗书,招延宾客,倾身下士,在自己周围荟集了一批人才,如马仁裕、周宗、曹悰等,都成为忠心于他的亲吏,协助他做好各种军政事务。

徐温听说养子知诰在升州政绩斐然,十分高兴,就在杨隆演面前大讲好话,天祐十一年(公元914年),加知诰官为检校司徒,成为吴国的重臣。这一年,徐知诰才26岁。

徐温在江淮执政的时间很长,他拥杨隆演为吴王,自己任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拥重兵居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又命长子徐知训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监督杨隆演,养子徐知诰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团练使,加检校太保,以控扼江南。

天祐十六年,徐知诰刚好30岁。驻广陵的徐知训因骄倨滔暴,为人所衔恨,被平卢节度使朱瑾杀死,朱瑾亦自杀。徐知诺在润州得到来自扬州的马仁裕的报告,急忙率兵赶到广陵平乱,安定秩序。遂代知训执吴之大政。这时,徐温尚在金陵,他对自己亲生子徐知训的作为深为痛惜,对养子徐知诰的举动深为赞许。于是就承认了知诰的地位,将知诰确立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

徐知诰在广陵执政也的确比知训搞得好得多。他常派人下去察视民间饥苦,有穷得揭不开锅的,往往周济送米。于是上自吴主杨隆演,下至巷里百姓,都对知诰十分满意。虽然徐温在金陵遥控大权,但吴人早已归心于徐知诰了。

天祐十七年,徐温、徐知诰父子拥杨隆演为大吴国王,改元武义,置百官、宗庙、社稷、宫殿、文武,皆用天子礼。杨隆演拜知诰为左仆射,参知政事,当时人称为政事仆射,即宰相。这年徐知诰已经33岁了,但看上去显得只有20多岁,似乎嫩了一点,为了使自己更具宰相风度,据说他请人开了一剂药,喝下去后,鬓须皆白,显得更像一位持重的老者,令人肃然起敬。

徐知诰在处理与徐温的关系上也更加注意,他知道虽然徐温承认了自己的宰相地位,但他并不因此掉以轻心,而是对徐温极尽孝道;同时,他也处处精心策划,注意分寸。在当时形势下,徐温要废掉杨隆演自己来当皇帝是用不着费吹灰之力的,但徐知诰故意给养父戴上一顶忠臣的高帽子,拖延了徐温夺取皇位的时间,而他自己却可以广揽人才,积蓄力量,在权力的台阶上步步高升。

武义三年(公元921年),吴主杨隆演死,徐温、徐知诰又拥立杨隆演的弟弟杨溥为吴王。6年后徐温死。

二、改姓归宗自立为帝

徐温死了以后,徐知询接替了他的位置,领金陵节度使,统有大军。徐知询不服知诰的领导,势力比知诰更强,但知询和他哥哥知训一样,智力不开,为人轻率,不为父亲左右部将所拥护。知诰夺取了他在金陵的兵权。太和元年(公元929年),徐知诰41岁了,他学徐温的样,以自己儿子景通(即李璟)、景迁先后驻广陵,自己移师坐镇金陵。当时,金陵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居于广陵之上,但吴国朝廷则从来没有离开过广陵。

天祚元年(公元935年),徐知诰加官号曰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但是,官号再加也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到第二年,徐知诰尽辞上述毫无意义的官号,开大元帅府,置僚属,建立自己系统的一套官僚班子,要自己当皇帝了。于是加九锡,备殊礼,以昪、润、宣、池、歙、常、江、饶、信、海10州为齐国,这已占去了吴国领土的近一半。附近的小国闽、吴越也看得很清楚,也皆遣使劝进。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徐知诰已稳稳地掌握了吴国的全部权力,他要取代杨溥当皇帝,仅需要再迈步踏一个台阶而已。

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十月,徐知诰49岁,他自感年事渐高,唾手可得的皇位不能让给他人,于是急于禅代。他迫令吴主杨溥禅位于己,改吴天祚三年为升元元年,称帝,建国号为大齐。以自己的生日十二月二日为仁寿节。追尊养父徐温为“太祖武皇帝”,养母李氏为“明德皇后”。又尊禅位的吴主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上册则称“受禅老臣”。降吴太子杨琏为弘农郡公,立自己的正妻宋氏为皇后。于是,一个新王朝在江淮大地建立了。升元二年九月,大臣太府卿赵可封上奏请求徐知诰恢复李姓,立唐宗庙。为求得内部稳定,徐知诰没有答应,于是徐姓大齐王朝乃先后存在了3年。

升元三年正月,徐温之子江王知证、饶王知谔带头上表请求知诰恢复李姓,宰相宋齐丘、枢密使周宗等也上表请复李姓。二月,徐知诰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他自称唐室后裔,为了与唐朝宗室联挂上,命群臣考证他的祖先出处。最后“确定”为唐太宗的儿子吴王恪的十世孙。于是续修谱,俨然大唐皇统的继承者。又改徐温庙号曰“义祖”,以示与自己的皇统有别。太庙配享乃以唐高祖、唐太宗、吴王恪、义祖顺次排列,既祭李氏,又祭徐氏。他又让大臣给他改名字,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昪字,于是改名李昪。这年他51岁。

三、国泰民安吞丹而死

南唐烈祖李昪当了3年齐皇帝,加上4年南唐皇帝,共当了7年皇帝,再加上在吴执政的时间,任江淮小王国最高统治者达十数年。

李昪在位执政期间,一贯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由于不轻衅战争,境内安定,他把精力用于整顿内部,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当时南唐地大物阜,兵力较强。他在整军修甲的同时,特别注意奖励农桑。为了增加劳动人手,减少冗食,他不准境内滥度僧尼,虽然他自己雅信佛教,却不准寺院势力过度发展。还大量吸收四方流民。

于是,在他主政的十数年间,境内户口增殖,财用充足。他死时,光德吕宫库就存有值七百万缗的军器、金帛等物资。而全国各库相加必定更多。

由于李昪以身作则,在他治内南唐的政治十分清明,国势也日益强盛,文化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了。在李昪治理下,南唐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先进的地区。

李昪自称是唐太宗的后代,大概事事效法他的这位“祖先”。太宗晚年梦想长生不死,好吞食道士丹药,李昪也好此道。一天,李昪丹毒发作,太医吴延绍急忙遣信使召齐王李璟(即徐景通)驰入宫侍疾。当天晚上,李昪就在痛苦中一命归天。谥号“光文肃武孝皇帝”,庙号“烈祖”。

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宗李璟

李璟,亦作李景,初名景通,后改名为瑶,嗣位后又复名璟,字伯玉。是李昇的长子,母元敬皇后宋氏。

天祐十二年(公元915年),南方吴国的重臣徐知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徐景通,也就是后来的李璟。景通从小热爱文学,风度优雅,10岁时曾封官驾部郎中,后来又加诸卫将军。父亲执掌吴国大政之后,又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诸军事等官。

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景通已是22岁的青年了。其父徐知诰终于在这一年篡吴自立,当了皇帝。于是封景通为吴王,至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又改封为齐王。徐景通在这三年中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是劝父皇恢复李姓,父亲改名李昪,他也改名李璟,自命是唐太宗的后裔。李璟在当时朝廷中的职位是诸道兵马大元帅,封齐王,但并不是皇太子。

李昪对长子李璟的政治才能深感担忧。于是命第三子璟遂代景迁任东都留守、江都尹。皇太子之位,则属意于第四子景达。景达孝友纯真,才华出众,不仅父亲喜欢他,3个哥哥也都喜欢他,但他毕竟年龄太小,难以越次。李昪考虑再三,这年八月,终于将长子李璟立为皇太子。升元七年,李昪死,李璟哭得很伤心,他没有马上即皇帝位,而是提出要让位给弟弟景遂。经几个大臣着力劝阻才止。于是改元“保大”,即皇帝位,大赦境内。这年李璟28岁。

李璟立妻钟氏为皇后,不立皇太子,封弟景遂为燕王,景达为鄂王,长子弘冀为南昌王。几个月后,又改封景遂为齐王,景达为燕王,命景遂为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居东宫,景达为副元帅。李璟又在父亲柩前起誓,约兄弟世世继位。

李璟后来又立弟景遂为皇太弟,景遂居东宫13年,屡请归藩,又取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易名字为“退身”,表示坚持不当皇帝。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李璟才最后立长子弘冀为皇太子。但弘冀生怕叔父景遂还会夺取他的皇位继承权,竟派人下毒把景遂毒死,而李璟竟不知道此事。弘冀有文武才,很果决,能断大事,但却在毒杀叔父后一个月后暴亡。

李璟没有政治才能,但却不遵父亲遗命。他践祚之后,不用父亲留下的元老宿臣,而信任原先在东宫侍候他的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觉、查文徽等5人,用兵闽楚,结果用尽了父亲留下的库藏,同时失去了入主中原的机会,后来只得成为后周的附属国。

李璟改变了其父的施政方针,使南唐朝内外腐败之风蔓延,残暴贪浊者与日俱增,政风于是大坏。

冯延鲁等五个都是一些贪功逐利、滋事生非、器小识浅、浮华轻佻的小人,他们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当时人称之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