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舍人,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豪门大户家中的门客,另一种则是官职。
贾绍如今还是白身,这舍人的身份,自然是头一种含义。不过,门客也有三六九等,贾绍这个舍人的身份,就类似于刘阚的幕僚。他顿了顿足,毫不客气的一**在刘阚对面坐下。
“绍虽是三川郡人,可今天的天气,的确是不寻常。
往年这个时候,虽已天冷,但却不似这般寒意凛凛……呼,今年的冬天冷,可是不好熬啊!”
着,他朝着手上哈了一口热气,顺手端起书案上的一杯温酒,美美的饮了一口。
“主公,还记的何公临别之前,和您说过的事情吗?”
何公,就是那已去了咸阳,如今在大秦朝中担任博士职务的叔孙通。
刘阚一怔,疑惑的看着贾绍道:“甚事?”
“呵呵,绍就知道,主公可能把这件事情忘记了……何公走之前,曾向您推荐过一个人。”
“啊!”
刘阚先是一怔,旋即想了起来,“若非绍舍人提起,阚几乎忘记了这件事。”
叔孙通去咸阳之前,曾经对刘阚说过:他麾下的人才虽然不少,但是还缺了一个能掌舵的人。
所以,叔孙通给刘阚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住在大梁城外二十里小王庄的公叔缭。
只不过,刘阚从平阳回转楼仓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吕雉那件事情。吕雉死后,刘阚忙着寻找刘季和刘肥父子的下落,把叔孙通提到的这件事情,几乎给抛在了脑后。当然了,以楼仓当时的情况,刘阚也不可能轻易的离开。毕竟他是泗水都尉,怎可能随便就擅离职守呢?
而请人这种事情,又不可以随随便便让人代劳。
看叔孙通当时郑重其事的样子,就说明他推荐的这个公叔缭,怕非是等闲之辈。若是普通人,一纸征召足矣。但真正有本事的人,却需要释出足够的诚意。刘阚就算是什么都不懂,也知道后世三顾茅庐的典故。那些有本事的人,个个脾气古怪,可不能随随便便的征召。
如今贾绍提起,刘阚立刻想起了这件事情。
贾绍说:“如今陛下才出函谷关,而且还要在洛阳停留些日子。估计抵达荥阳,也要二十天后。
主公趁此机会,何不走上一趟?
反正从荥阳到大梁,快马不到一日的路程。
不如和嬴郡守他们说一声,去大梁拜访一下那位贤人。左右不会超过三天,不会耽误候驾的事情。”
这个嘛……
刘阚倒是有些意动。
左右呆在这里,也无所事事。
去那小王庄拜访一下贤人,倒也能打发时间。可他现在是在候驾,能不能离开,还要另一说。
沉吟片刻之后,刘阚道:“不如这样,我明日去问一下李由郡守。如果他觉的可以,咱们就走一趟大梁城……但实在不可以的话……绍舍人,只好就请你代我走上一趟。能不能把那位贤人请出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代我向贤人行弟子之礼,向他请教一二,就足矣!”
先要有个好印象,以后可以徐徐图之嘛!
贾绍想了想,觉的这也是个办法。
于是两人商议下来,决定第二天请教了李由嬴壮之后,再做其他的计较。
第一部 潜龙勿用 第二三0章 觐见洛阳宫
更新时间:2009712 16:54:44 本章字数:5491
第二天晌午,阳光明媚。
刘阚带着刘信离开了兵营,径直去了荥阳城。
虽然说,官员们把刘阚安排在了城外,但是并没有不让他入城的意思。这荥阳城,是大河以南,中原腹地上,与大梁、雒阳两城并列的名城。当然了,大梁和洛阳之所以闻名天下,更多是因为它们的历史。雒阳是东周王都,而大梁则是故魏国的都城,在中原极有名声。
但荥阳,更多则是以其军事地位而闻名。
临大河,连成皋。靠群山,面东方……后世中国象棋里的楚河汉界,正是由荥阳城而来。
经过数年的治理,荥阳城十分繁华。
走进城门,只见一条条街道,经纬纵横。
街上,人来人往,喧嚣热闹。刘信从一进城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这繁华的景象,看花了眼睛。
对于眼前的繁华,刘阚并没有太在意。
带着刘信直奔府衙而去,在府衙门外,也没有通报姓名,直接就走了进去。李由和嬴壮两人,就住在这荥阳府衙之中。由于这二人的地位非常,所以荥阳县令,干脆把府衙腾空出来。
刘阚来的这几日,经常出入这里。
府衙地门子也识得这位年轻地武将。没有人站出来阻拦。嬴壮正在和李由在庭上说话。见刘阚走进来。两人也都站起身。迎上前去。脸上挂着笑容。
“刘都尉。怎么一大早就过来了?”
这话地人。定然是李由。
因为嬴壮不可能对他这么客气。会直呼刘阚地名字。要么就是亲热地叫他阿阚。而不是刘阚地官位。李由和刘阚虽然见过两次。并且小有交情。但实际上。两个人还没熟到那个份上。
刘阚上前见礼。把来意说明。
“去大梁?”
嬴壮眉头一蹙,“好端端的,不在这里候驾,你跑去大梁作甚?阿阚。你现在可不是寻常小吏,可以随意行动。你此次是奉命候驾,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里,去大梁……恐怕不合适!”
刘阚也猜到了这么一个结果,不由得苦笑起来。
李由笑道:“壮郡守,不必这么严肃。阿阚正年轻,好动兔脱,也是正常。这荥阳城里,人虽说不少。可阿阚也就认识你我寥寥几人。换做是我的话,也会觉得气闷,想要出去走走呢。”
着话。他示意刘阚坐下。
“不过刘都尉,你现在的确是不好走开。”
“哦?”
刘阚听得出,李由这是话里有话,于是静下心来,聆听后话。
果然,李由让人给刘阚奉上酒水之后,脸上笑容收起,沉声道:“卯时接到消息,陛下已抵达谷城。预计会在后日莅临雒阳。陛下派人前来送信,命我与刘都尉,先行前往洛阳城。”
“啊?”
刘阚吓了一跳,“去洛阳作甚?”
“我怎知道?”李由一笑,“陛下可能是要在洛阳先行接见你我,故而派人快马前来通知。
我正要派人找你说这件事情,你却来了。
也好,你立刻回兵营准备一下……咱们午时动身,赶赴雒阳……哦。本部兵马无需跟去,只需待十数亲卫足矣。其余人就暂留在荥阳,反正过一些时日,你还要回来,不用再来回奔波。
壮郡守,就辛苦你了!”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刘阚去洛阳地一段时间,他本部二百骑兵,就由嬴壮暂时带领。可刘阚却想得有点多了……这算不算是削了我的兵权?难道说。我早年做的那些事情。东窗事发了?
也难怪刘阚会生出这样的念头。
始皇帝召见李由,那是因为李由是始皇帝嬴政的女婿。又是丞相李斯的儿子,没什么奇怪。
可刘阚呢?
不过是一个小小地泗水都尉罢了!
虽说也是两千石俸禄的大员。但如今这荥阳城里,两千石俸禄的大员就有十几个,其中还有嬴壮这样的王族宗室。泗水都尉,听上去好像很了不得。可真比较起来,却是微不足道。
始皇帝居然要提前召见他?
而且不让带兵马,还把兵马交给嬴壮……
一时间,刘阚感到忐忑不安。
而在李由和嬴壮的眼中,刘阚的这种忐忑和不安,又似乎是在情理之中。
始皇一代雄主,谁人不惧?哪个不怕?
想当初,就连李由第一次被始皇帝召见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和刘阚现在的样子差不太多。
于是笑呵呵的说:“刘都尉,你莫要惊慌!
陛下素来喜欢勇武之人,你在北疆立下赫赫战功不说,这两年来大公子和上将军也经常在陛下面前称赞你。去年你又破了那三田之乱,陛下想要见你,也是正常,莫要太过惊慌了。
好了,你快回去准备吧。
午时我会在城外十里亭中侯你,莫要耽误了时辰。”
李由安慰了两句,让刘阚心里地惶恐,多多少少缓解了一些。
他应了一声,复又带着刘信,急匆匆赶回兵营。一入军帐,他就让人把贾绍给找了过来。
将事情的经过说明了一遍。刘阚苦笑道:“绍先生,看起来我是无法去拜见那位贤人了。
此次陛下召我前往雒阳,你就留下来,代我守住兵营。有甚事情,就去找壮郡守做主……唔,若是能得清闲,你就替我走一趟大梁。如咱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先拜见一下那位贤人。待此事完了,你我一同往大梁走一趟。到时候能请他出山最好,若请不出,也可聆听些教诲。”
贾绍应了一声。从刘阚手里接过了虎符。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刘阚不敢再耽搁,立刻点起二十名亲卫,带着刘信,急匆匆离开了兵营。以刘信地脾气,万一惹出是非的话。刘阚又不在,恐怕连嬴壮也看不住他,更不要说贾绍这么个文弱书生。
赤兔马,在官道上疾驰。
火红的鬃毛,在阳光照映下,泛起一抹火一样的光芒。
刘信薛鸥等人,紧随其后。在午时刚过,抵达荥阳城外的十里亭。
李由已换了装束,戎装打扮。他也没带多少随从。除了二三十个随从之外,剩下就是他十几个亲卫。
和刘阚照面之后,李由也不赘言。
“趁时辰还早。咱们赶上一程。说不定可以在天黑之前,赶到成皋。”“就依郡守所言。”
两人二话不说,打马扬鞭而去。身后随从急急跟随,数十匹战马,在官路上荡起了滚滚尘烟。大约在天黑之前,一行人来到了成皋,也就是后世三国演义之中,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
洗漱用餐过后,李由和刘阚闲来谈天说地。
以前。刘阚也不是没有和李由交谈过。只是大多数时候,旁边都有人,以至于无法尽兴。这一次,也没甚旁人打搅,李由也少了许多顾虑。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尽显出一派卓绝口才。
刘阚不得不承认,这李由的确是学识渊博。
按照李由所说,他的学识皆源自于他地父亲李斯。而对李斯。刘阚一直以为他是一个法家学派地人,可实际上,李斯曾在稷下学宫求学于荀子,是一个道地的儒生。其实,在战国末年,秦朝时期的儒生,并不像后世刘阚所认为的那种只知空谈,不通世事冷暖的腐儒。
儒家学派,在这个时代并不受重用。所以儒生们会用各种方法。随机而变,以求取前程功名。
李斯。就是这其中地一员。
总体而言,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学术,经历过四个阶段。
秦汉时期的儒生,因儒学不兴,故而苦苦的挣扎,试图为儒学求取生存空间。在这个时期,儒生们能博采众长,不问学术流派,可以随机应变。直至,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后盛唐!
历经两汉四百二十二年,虽经历了五胡乱华地动荡,但是在盛唐气氛下,儒生们随着时代,而胸怀广阔,有天下唯我独尊的气概。故而,唐代的儒生,气魄最大,从而孕育出李白杜甫这等人物。
两宋时期的儒生,一方面忧虑与大宋的衰弱,另一方面又自豪于文明地昌盛。
在这个时期,儒生们始终怀有一种既自卑,又骄傲的心理。就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指使下,有理学脱颖而出。
至于唐宋之后,明清地儒学……
总之,当李由和刘阚交谈地时候,刘阚丝毫感觉不到李由身上地腐儒之气。
不过从李由的口吻中,他似乎听出了一些其他地意思。在学问上,李由对父亲李斯是钦佩的。可是他好像并不赞成李斯的一些做法。特别是这些年,李斯成为丞相之后,似乎失去了当年锐意进取之心,多了几分功利的想法。在很多事情上,李斯的作为,让李由很不满。
当然了,李由也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说李斯如何如何。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