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腥的盛唐-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各种旗帜作为指挥作战的信号。
这场歼灭战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长孙无忌这支奇兵能否顺利迂回到敌军后方,扰乱其军心,并且切断其后路。
李世民在北山的制高点上,迫切等待着长孙无忌发出的信号。
六月二十二日清晨,李世积率部悄悄占领了西岭。当薄雾逐渐散去,高丽军队才赫然发现唐军早已在他们身边摆出了一个攻击阵形。
高延寿大惊失色,立即下令军队准备作战。
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此刻,长孙无忌的奇兵已经穿过狭谷,进入了预定战场,并且掀起漫天尘埃,向指挥部发出了信号。
李世民一见,即刻命鼓手和旗手发出进攻的指令。
刹那间,唐军各部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各个方向对高丽军营同时发起了攻击。高延寿根本弄不清唐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更不知道唐军的作战意图。他试图分兵抵御,可是军营长达四十里,战前又毫无准备,所以他根本来不及对十五万士兵发出不同的作战指令。
在这一刻,高延寿生平第一次发现——原来带着十几万人打仗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情!
唐军各部就像几把尖刀从各个方向猛然插入高丽军营。高延寿的部下们得不到主帅的指令,只能硬着头皮各自为战。
十五万人顷刻间变成了十五万只无头苍蝇。
就在此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雷鸣电闪、风雨大作,使得这个数十万兵马奔腾厮杀的战场变得更加惨烈、诡异而壮观。
李世民在北山上俯瞰着这一幕,心头不禁掠过一阵阵难以名状的悸动。
忽然间,在千军万马中,有一袭鲜艳的白袍赫然映入了他的眼帘。
那是一个年轻的战士。所有人都身披铠甲,只有他是一袭白袍。
只见他手持长戟,腰挂箭袋,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李世民大为惊异,连忙问左右此人是谁。
可是,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个白袍勇士。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高丽军队全线崩溃,在战场上扔下了两万多具尸体。高延寿、高惠真带着残部仓皇逃进了山区。
此战唐军完胜。
战斗结束后,李世民第一时间就命人把白袍勇士带到了他的面前。
这个人,就是享誉后世的大唐传奇名将薛仁贵。
然而此时,他还只是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普通一兵,这是他第一次走上战场大显身手。
薛仁贵自恃骁勇,为了创建奇功,故意不穿铠甲而披白袍,希望以此引起高级将领们的注意。可他绝对没有想到,第一个注意到他的人,居然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略为询问他的身世之后,对他大为赞赏,随即赐给他两匹战马、四十匹绢,并擢升他为游击将军。
高丽战争结束后,李世民在撤军途中曾经颇为感慨地对薛仁贵说:“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薛仁贵就这么一战成名,从此走上一代名将的辉煌征程。
经此一役,高丽的十五万大军被杀两万多人,余众作鸟兽散,只剩下不足四万人跟着高延寿逃进了深山,依险固守。长孙无忌按照原定计划,毁坏了后方河流的所有桥梁,彻底切断了高延寿的退路。
随后,李世民命令各军守住各个山口,把这支残敌团团围困。
高延寿已成瓮中之鳖。
六月二十四日,高丽军队残存的军粮告罄。高延寿、高惠真意识到大势已去,只好带着余众三万六千八百人向唐军投降。
高延寿、高惠真被押到了唐军大营,从辕门开始屈膝跪行,一直来到唐军的受降台前,听候唐朝皇帝发落。李世民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地坐在高台上,冷笑着说:“你们这些东夷少年,在海边跳梁还行,要想打硬仗一决胜负,恐怕还不是我老人家的对手。怎么样,从今往后,还敢与天子交战吗?”
高延寿等一干降将全都匍匐在地,浑身战栗,一声也不敢吭。
都已经是人家砧板上的肉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战,可以说是李世民东征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唐军不但将这支十五万人的大军一举击溃,而且缴获了战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件以及大量其他武器。
对于三万多名战俘的处理,李世民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办法。
首先是三千五百名各级军官,李世民分别授予他们官职,然后悉数遣回中国,随宜任用;其次是三万多名高丽士兵,李世民二话不说,全部将他们放归平壤。
在古代战争中,如此慷慨地纵俘还是比较少见的。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对于深入辽东腹地的唐军来说,此时最缺的不是兵力,而是粮食和补给。眼下这三万多人就是三万多张吃饭的嘴,李世民断然不能留下他们。此外,出于政治考虑和人道主义立场,李世民也不想杀降,所以只有放归一途。
高丽降卒们顿时感激涕零,欢呼之声响彻数十里地。
最后是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
对于他们,李世民的命令只有两个字——坑杀。
在辽东战争初期,靺鞨人本来是站在唐朝一边、老实听从天可汗调遣的,可后来不知为何受了渊盖苏文的蛊惑,居然反戈一击,与唐朝为敌。对于这种背信弃义、不知好歹的蛮夷,李世民当然不会饶恕。
那一天,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被毫不留情地全部坑杀。李世民希望以此警示其他戎狄——这就是背叛天可汗的下场!
取得这场近乎决定性的胜利后,李世民的自信和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他把自己御帐所在的这座山命名为驻跸山,同时还派快马向留驻定州的太子报捷,并且给高士廉等人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喜不自胜地说:“朕为将如此,何如?”
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说给那些反对天子亲征的大臣们听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老人家打仗还是这么牛,大伙都瞧见了没?
是啊,李世民是有理由感到自豪。把高丽倾国来战的十几万人一下就给灭了,诚可谓老当益壮,雄风不减当年!
李世民的高度自信为他换来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而这些胜利又助长了他的高度自信。
这真的是与当年的隋炀帝杨广如出一辙的自信!
可是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他很快就将在这座安市城遭遇与杨广如出一辙的命运。
【只有真正的英雄,才懂得欣赏自己的对手】
高延寿全军覆没,令高丽举国震惊。
位于安市城后方的后黄城、银城等地(均在今辽宁岫岩县北)的高丽军民有如惊弓之鸟,纷纷弃城而逃,一口气跑过了鸭绿江。
安市后方的方圆几百里顿时荒无人烟。安市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然而,就是这座几乎是指日可下的孤城,却成了李世民军事生涯中的滑铁卢。
安市城的防御超乎寻常地坚固,而安市军民的抵抗也出人意料地顽强。
唐军围攻了一个多月,安市城依旧岿然不动。
每当李世民的御驾经过安市城下的时候,城上守军就擂鼓喊叫,肆意取笑大唐天子,气焰极为嚣张。
看着皇帝一阵青一阵白的脸色,李世积愤然提议——“克城之日,男子皆坑之!”(《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这个可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安市城。城中军民越发同仇敌忾、全民皆兵,人人抱定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对唐军的抵抗也更加顽强。
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一转眼时节已近深秋。
辽东早寒,如果再这么拖下去,等到草木干枯、河水结冰的时候,唐军的后勤补给势必更加困难,到时候大量的士兵和战马很可能不是战死在沙场上,而是冻死在雪地里!
怎么办?
关键时刻,高丽降将高延寿、高惠真站出来献计了。他们向李世民提议:“如今,安市人全民皆兵、人自为战,此城绝对不易攻拔。在下率高丽十余万众,却望风披靡,一朝崩溃,国人皆为之丧胆。而今之计,不如绕过安市,直取乌骨城。乌骨城主年已老迈,大军定可朝至夕克,进军途中的其他小城也会望风而逃,只要收取这些城池里的粮食辎重,大军的供给就不会匮乏,而后乘胜前进,平壤指日可下!”
这个计划得到了绝大多数将领的支持。他们说:“我军在南部还有张亮的四万海军,可命他即刻向乌骨城进军,与主力会师,攻占乌骨城,然后渡过鸭绿江,定可直取平壤。”
如果说此前李道宗的绕道建议根本不能让李世民动心的话,那么此刻李世民的想法就不得不发生转变了。其一,这么多人支持这个计划,说明它的可行性很高;其二,李世民亲眼目睹了安市军民的顽强斗志,这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他的自信心。
所以,李世民略为沉吟后,很快同意了绕道计划。
可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发言了。
他说:“天子亲征,跟诸位将军不同,不能抱着侥幸之心去冒险。如今安市、建安的守军还有十余万众,如果绕过它们攻打乌骨,万一两城军队倾巢而出,袭击我们的后背怎么办?所以,臣以为应该先破安市后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这才是万全之策。”
在此,是否要绕道已经成为整个高丽战争中决定性的一步棋。
如果不采用绕道计划,一意要拔下安市城这颗硬钉子,就得面临辽东早寒的威胁。假如进入冬天还拿不下安市城,那么李世民就只能选择撤兵,此次远征就会功亏一篑。
而如果绕过安市直取平壤,看上去是一个出奇制胜的妙招,但是唐军的运输补给线势必更加漫长。万一平壤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防御薄弱,而是跟安市城一样又臭又硬,那么到时候的情况就会更加险恶——不但天气严寒、缺乏给养,而且会腹背受敌,后果将不堪设想。当年杨广第一次亲征不就是因为绕道深入、粮草不继而遭遇惨败的吗?
所以,无论哪一种战略都是有利有弊的,绝没有所谓的万全之策。
到底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最后,李世民内心的天平倾向了长孙无忌。
他决定放弃绕道计划,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安市——不克安市,誓不罢休!
天子既然下定了决心,将士们当然只能豁出命来打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唐军对安市城展开了空前猛烈的进攻。士兵们每天都发起六七轮冲锋,各种攻城武器也都拉上去了,无奈安市城城高墙厚,抛石机抛出的巨石只能砸塌城墙上的雉堞(古代在城墙上面修筑矮而短的墙,守城的人可借以掩护自己),根本轰不倒城墙。就连被砸塌的雉堞,安市守军也能马上在缺口处修筑木栅,令唐军无机可乘。
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胜利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李道宗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办法——筑一座土山。
筑一座比安市城墙还高的土山,然后居高临下发动攻击!
随后,唐军花了整整六十天的时间,动用了五十万人次的劳力,终于筑起了一座比安市城墙还高出数丈的土山。
安市城彻底暴露在唐军的眼皮底下。
最重要的是:安市城的楼房街道彻底暴露在了抛石机的射程之内!
可想而知,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安市城必定会像当年西域的高昌城一样,被唐军的重型抛石机彻底砸烂,而安市军民无论怎么顽强,最后也肯定要乖乖地开门投降。
可是,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意外,而历史也总是充满了偶然。
就在这个大型工程即将竣工的那一天,安市城外突然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土山崩了。
唐军将士彻底傻眼。
同一刻,安市军民也差一点哭出声来。
因为安市城的一段城墙竟然被土山压塌了!
这场僵持了三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