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淮官盐若想从水路运往湖广、江西、应天府等地销售,必须要在仪真重新称重打包,并经过盐务官员的检验,才能装载船只运往别处。
所以说仪真县是盐业运销环节的一个重要枢纽,金百万这个大盐商时常去仪真县并不奇怪。
这日,金员外从仪真回到扬州城家中,才进了宅门,便听内管家禀报道:“前两日,曾经在家中住过的圆容法师忽然登门,应了那两万两悬赏。夫人便见了见他,甚有密谋。”
金百万跌足惊道:“蠢妇无知!我只道她自己胡闹一阵子便消停了,劝过李佑不要计较,谁知竟会如此!那圆容和尚岂有好居心?真是引狼入室!”
他与李佑的那些勾当,特别是保送女儿金素娘入宫的事情,都是很敏感的事情。为了避免横生枝节引起变故,所以一直很保密,从没有向第三者透露过,就连他妻子谢夫人也是不知情。
上个月,金素娘在几位可靠老家人的陪伴下,跟着选秀钦差吴公公走了。谢夫人也只道是去京城碰运气,如果不遂就回来,并不晓得李佑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
如果她知道不但大女儿落入了李佑的魔掌,小女儿的未来也在李佑一念之间,恐怕绝不敢在李佑这里造次了。
在内宅见了夫人,金百万忍不住埋怨道:“你和那圆容……”
提起此事谢夫人便气息不平,“听说圆容法师已经被李佑派了几个衙役送回虚江县了。”
原来已经被女婿将后患干净利落的处理了,金百万面色稍缓。并郑重警告道:“那就好,如果你不想给我金家招来祸事,今后不许再对李佑有所不敬!”
“只怕别人要笑话女儿给人做妾。再说宝儿如今正是绮年玉貌,有点恩宠又怎样,那是最靠不住的,多少美人颜色老去后,无名无分的晚景凄凉?宝儿又无子可依。”谢夫人不服气,仍想念叨。
金百万懒得在为此事费口舌,他抓起茶杯狠狠砸在地上,瓷片碎了一地。又喝骂道:“蠢妇!你想让金家变为这个茶杯么?在此之前,我先休了你!”
发完脾气,金百万忽然想起什么道:“李佑只送走了圆容和尚,再无其他动作?这不可能,他不是如此肯善罢甘休的人,必然有些别的动作。”
话音刚落,便听到下人进来禀报道:“舅老爷来了。”
金家所称的舅老爷,当然指的是谢夫人的兄弟。谢夫人共有三个弟弟,金百万发达后提挈他们做生意,如今每个人倒也都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分别主营木材、油、和茶。
今天登门的这个是二弟谢延和,入屋见礼后,便对姐夫抱怨道:“最近甚是不妙,我兄弟三家都被那县衙指定为铺户,专奉迎驾事,连日来折本不少,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所谓铺户,就好比是“政府定点采购商”,在别的时空或许是肥缺,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苦差事。商家被指定为铺户,就像平民百姓被征发徭役一样,绝对要想方设法逃避的。
衙门向铺户采办物品,称之为和买。从制度上,和买应该是平价购买,官府不占商家的便宜,商家也不赚官府的钱。
但实际中,和买能给半价,商家就该谢天谢地了,一文钱不给,那也不要奇怪。至于给全价,那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级别的存在。因而铺户这种差事,谁摊上谁倒霉,商家宁可向衙门另行贿赂只为免掉铺户之事。
当然,也有商家和衙门采办人员联手虚开价格牟利的事,但是很少很少。有这种势力的商家少,有这种动力的衙门胥吏更少——可以去做半价拿货牟利又没风险的事,又为何要冒着被查处的危险与商家联手谋骗官府库银?
这个时候,扬州城的县衙或者应该叫同知分署,突然将谢家三兄弟全部指定为铺户买办,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明摆着就是要故意修理谢家,若更残酷一点的话,谢家直到破产才能了结。
金百万听完谢延和抱怨,对妻子冷笑道:“你看看,祸及家门了罢,不要以为李佑顾虑长辈名义便奈何不了你,他有的是法子。也罢,只当破财免灾了,先忍着去。等到那李佑消了气再去说项,左右总不会真把你们逼到绝路,损失几个银子又算什么。”
谢延和这次上门,全是因为忍不了被官府盘剥,找大姐和姐夫求救来了。却不料姐夫撒手不管,大姐也不知为何不敢说话,只得拱手告辞道:“那我兄弟再想想法子罢。”
“忍住!千万别想法子!”金百万高声提醒道。
在同知署后衙,李太守吸取了教训,准备讲究一下群策群力,发挥一下手下的智慧。他召集了四个师爷与郭县丞,再次商议行宫之事。
这城墙和街市、园林可以不兴师动众的修葺了,但是行宫总得有,无非是新建或者征用两种方式。
李大人喝了一口茶,悠悠道:“明年圣驾到时,大约四五月间。正值欣欣向荣之际,此乃天时也。而我扬州又有一样好处,风土类似于江南,却又地处江北,此乃地利也。天时地利具备哪。”
五个听众脑海中现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场面,可是这与行宫有何关系?
只听李大人继续道:“本官有个想法,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怪石假山、巨木大梁什么的都不要搜罗了,御花园也不建了。此外削减殿宇数目,只留主殿即可。”
李佑扫视几眼,话头一转,又慨然忧国忧民道:“农事乃国家之根本,亿兆生灵活命之基。而天子生长深宫,又年少知浅,不识农桑,并非国家之福啊。”
“东主(府尊)英明!”众人齐声道,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李大人东拉西扯的想说什么。
“这样如何?原定的御花园和行宫空地,全部改为农田。四五月份正是繁茂时候,稻、麦、油菜、棉花、番薯等等,只要那时节地上有苗的,全部种植一些到行宫农田中!那时候是不是该收取冬麦、油菜和播种稻米?如果正遇上天子入住更好。”
众人被李大人的奇思妙想震慑住了,口中仍下意识道:“东主(府尊)英明!”
李佑说的兴起,征求意见的想法早抛之脑后,“再移植若干桑树,养蚕吐丝,也可挖出池塘蓄养水禽!至于行宫房舍除去主殿宇外,样式皆为茅屋泥墙农家模样,此乃田园风光也。不过,每处外间务必俭朴,但内室务必华丽舒适。”
“东主(府尊)英明!”
“宫阙壮丽易被世人指摘,劳民伤财之讥免不了的,但无论如何修建,总是会有人挑理。那就仿农家布置修屋耕田,教天子亲历农桑,谁又敢说不是?谁又敢说我扬州一味拍马逢迎圣上?再说我扬州风景园林多得是,又何必多此一举在行宫上费工夫。别的地方拘于风土气候时节,都学不了我扬州!”
“东主(府尊)英明!”众人由衷的赞道。他们真认为这个主意委实不错,天子想看风光景致,扬州有的是地方,用不着在行宫讲究这些,还不如修出特色。
若修出农家田园样子,让少年天子习识农桑,最苛刻的言官对此也挑不出理,相反还得大唱赞歌。最重要的是,种几亩地花费也比大建宫阙园囿省钱的多。
见手下一味称颂,李大人疑心病又犯了,别又是像上次那样罢?“如此可真的好?尔等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确实好!”
李佑心里嘀咕几句,将自己最后的想法说出来,“还得找寓居扬州的书法名家题写各种匾额楹联,其中词句,要广寻名家搜集。这件事胡先生多多费心。”
听到要题字,崔师爷忽然灵光乍现,开口道:“在下倒有个好字眼,可用在主匾上,保准令人眼前一亮,绝非凡品。”
李佑见崔真非少有的信心十足,起了兴趣的问道:“崔先生有什么好词?”
“农家乐!”崔真非昂首挺胸,自信满满道。
“噗!”这是李大人忍不住将茶水喷了出来。
“妙哉!”这是其他人高声叫好。
李大人心思复杂的左顾右看,再次怀疑起眼前一切的真实性,这不是手下合伙蒙他罢。他不禁又一次问道:“真的好?”
郭县丞举人出身,在这间屋内学历最高,便摇头晃脑答道:“农家乐确是好词句!有堪为国本的农,有家家户户的家,有安享太平的乐。三个字合起来,既雅致不俗,又别有内涵深意,既彰显国泰民安,又体现了社稷所系啊!正合适用在天子所居!”
李大人狐疑再三,仍不能确定这帮手下到底是真心赞同,还是昧着本意对他溜须拍马假装赞美?
最后只能暗暗唏嘘不已:“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啊!还是不必纠结于此了,如果事事依赖常规,自己也走不到今天这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妄图找出最完美无差错的决策方式本身就是个错误想法,比起别人,还是自己最值得相信!”
第五集 牧守江北 第395章 那一声李兄
进入景和八年的腊月后,苏州府虚江县渐渐有了过年迹象,今年冬闲期间县里没有征发徭役,所以百姓都很安逸,年节的气氛早早浓厚起来。
说起来,这两年年景是近些年最好的时候了。景和五年,发了大水,景和六年,闹了大旱,逼得当时的县衙李典史怒打龙王求来雨水,直到景和七年才好些。
而今年,虽然雨水很大,但前年县太爷陈公修了虚河大堤,去年王知府又疏浚了下游河道,所以虚江县倒也没有遭灾,仍称得上好年景。
在这个好年景里,腊月第一个要过的节日便是腊八了。在收完秋粮后,虚江县衙门里的事务也呈现减少态势,都等着过年了。
这日,虚江县衙里一干胥吏围聚在公房内闲扯时,忽然大老爷身边的长随过来喊话:“请李老先生过去议事!”
人群中的刑房老吏李柏便缓缓起身,随着长随去了。
众人只能啧啧称羡,但根本嫉妒不起来。这李老先生当过十几年捕头,在县衙已经很有分量了,不过这还不算什么,他那个次子实在不可思议,在县里几乎成了神话般的人物。
父凭子贵,儿子飞黄腾达,父亲在县衙的地位便愈发超然起来。知县大老爷见了也要尊称一声老先生,时不时的叫过去商议事情,简直将李老先生当成师爷用。
有人叹道:“李老先生有那样出色的儿子,他不回家荣养等着做老封君,还在衙门里与我等一同起早摸黑,实在是勤奋的楷模啊。”
一干胥吏纷纷点头称是。心里都很明白,李老先生这是给长子铺路,将来要继续把这份吏员家业从长子这里传下去的。
看看天色近午,众人纷纷出门觅食。却见有飞骑从远处狂奔而来,衙前勒住马叫道:“我乃钦差先行官也!速速领我去见李柏老爷!”
听到钦差两字,去觅食的众胥吏脚步都钉在了地上,面面相觑。衙门里收到朝廷诏令习以为常,但除了巡按御史之外的钦差亲自前来,虚江县衙近三十年是没有过的。这次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震惊完毕后,众人又意识到,钦差要找的是李柏老先生,而不是知县,再次陷入震惊了。这又是什么缘故?难道是李佑犯了天大的事,朝廷派钦差到虚江县抄家灭族来了?不然没有别的解释。
县衙门子不敢怠慢,迅速领着骑士向里而去。
发生了如此大事,谁还有心思吃饭,正在众人惊疑不定时,又见一人气喘吁吁的从远处跑过来,却是李老先生的长子李佐。
李佐见衙门口一群人,作个揖道:“各位叔伯,我父亲在哪里?”
有人问道:“李佐!你不是去了瓜洲送粮吗,为何今日才回来?刚才有钦差寻你父亲,你可知何事?”
李佐喘着气道:“钦差到了?我也正为此来,在扬州听说我家小二救了皇上家的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