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她醒悟过来,秀脸泛红的大怒道:“混蛋!你这是什么意思?说清楚了!”
“你不会平白无故的与我说起太后召见石大人的事情,可这与我又没有关系,那么只能说是和你有关系了。所以……”
归德千岁忍不住拍案,“谁说与你没有关系?石大人在太后面前力荐你协助查案,他的道理有四个,一是你去年亲历此事,许多人物场面都是亲眼目睹,自然比他人有优势;二是你做过理刑断案官,听说做的还不错,在有这方面经验;三是你秉性聪敏多思,较为适合查案的差事;四是石大人在京中熟人不多,你算是他比较熟悉的。”
这个老不死为贼的……当初许天官想找个严厉大臣整顿国子监,早知道自己也该死谏不要让石大人当祭酒的!李佑连忙问道:“圣母应了他没有?”
“暂且应下了,母后还是比较信重你。如果不出意外,两日内必有诏谕到阁,遣你去国子监查案。”
真他娘的是宿命和轮回,自己一进京就遇到这个血霉事情,难道又会因为这个事情出京?李佑忽然产生了几分直觉和预感,顿时急道:“这与法理不合!朝廷专设有三法司,为何要叫本官去?”
归德长公主没有给李佑好脸色,挥手打断了李佑:“当年还有诏狱呢,此时派个人去查案算得什么。不提那些了!你倒是先给本公主解释解释,什么叫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啊,居然以本公主自称,看来她真的动肝火了。李佑放低姿势低声下气道:“国子监血案莫非不是你做下的?”
归德千岁也渐渐冷静下来,暗想李佑肯定不至于要无缘无故的污蔑她,以李佑的才思敏捷,肯定是有什么推断导致产生这个想法。“告诉你与我无关。但你为何怀疑我?说出来听一听。”
“一夜之间,六个监生暴亡,虽然前祭酒和前司业被罢官,但你觉得这可能是他们做的吗?或者说,这种阴诡残虐的事情,根本不像是文臣手笔,我倒是觉得,此事当中宫廷气息甚是浓厚。更别说他们死之前诣阙上书,正是涉及到了天家事务。”
归德千岁若有所思,她也是深谙宫中事的,知道李佑说的倒也没错。宫廷中的争斗,人命比起外朝根本不值钱。
除了开国之初几代和崇祯时期,大臣之间朝争再激烈,最坏的结果只是罢官回老家,估计也就世宗朝的夏言真正倒霉。
但宫中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六个人暴亡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到皇宫大内里,也许根本不会掀起波澜,悄悄埋掉了事。仅被她归德长公主下令直接打死的犯禁太监宫女,也不下十人了,堪称手上人命累累……
李佑斟酌词句道:“如果说血案像是宫廷中人所为,那又能是谁?人人皆知,如今宫中只有两个真正主人,也只有此二人有能力灭口六个监生,便是殿下与太后,还要臣继续说吗?”
长公主何等聪慧,当然明白了李佑言外之意。
首先,太后自己看起来根本毫无必要自寻烦恼的演出这一场,对她老人家完全没有什么好处。
其次,她归德千岁是众所周知公认最忠诚的皇帝党。如今天子年龄十六,正到了大婚和亲政的关头,但圣母对此迟迟不表态,叫责任心重的归德千岁产生点想法是很有可能的嘛……
所以为试探太后心意,敢做敢为的归德千岁指使别人鼓动监生诣阙上书,是很有可能的嘛……
后来又怕事情败露惹祸上身,刚强果断的归德千岁指使别人杀人灭口也是很有可能的嘛……
除了以上几点,李佑心里又补了一句,就连小爷不也差点被一杯毒酒送回二十一世纪嘛……
长公主愣住半晌,一动不动。她身在局中,在这件事上问心无愧,所以像是出现个思维死角,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
但难保再没有别人(特别是母后)这样想啊……归德千岁对李佑郑重其事道:“多谢李大人提醒。”
“不必客气!”李佑有点小小的得意,彻底让千岁殿下服气消停的时刻可真是不多。
“所以,关于这件案子,本公主也拜托李大人了!”
第四集 京城风云 第273章 入驻国子监
这个世界很精彩,这个世界很无奈。次日李佑在内阁得到了太后旨意,暂停其他一切职事差遣,分票中书事务暂时转交给杨阁老代理,而他李佑要去国子监破案,并调派锦衣卫小校十名以供驱使。
好罢,太后还算照顾李大人情绪,没把分票中书交给什么袁阁老彭阁老之流代理,否则真是肉包子打狗了。
李佑接旨完毕,先把石祭酒骂了无数遍。这个活计当真不好做,弄不好要被石大人坑苦了。难道是自己在苏州府坑掉石大人的报应?莫非这个世界真有天理循环之道?
如果是昨天之前,李佑虽然不愿意,但也不会太叫苦。那时候他还以为国子监血案是归德长公主干的好事,如果派他去查案,自然不用多想什么,一门心思歪曲事实、袒护情妇呗。
但是昨天晚上,归德千岁信誓旦旦否认此事,倒让李大人再次深深迷惑了。
老话不错,任何时候未知的才是最可怕,谁知道迷雾后面到底何方神圣?况且你在明,他在暗。
别的不说,宫中两个主人里如果排除归德千岁,那么貌似没动机的太后真没有嫌疑吗?
别人都以为是有人想试探太后心意才挑动监生诣阙上书,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太后想试探一下宫中朝中的心意,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自导自演?要不然这半年多,太后的态度很模糊,好像一直想掩平事态的样子。
再从怀疑一切的角度出发,归德长公主昨日的信誓旦旦就一定是真的吗?积威之下,李佑没有胆量再敢当面质疑,只敢在自己心里嘀咕几句。
怀疑的范围再扩大一些,血案说是好像宫中之人的手笔,但李佑也不敢百分之一百的保证不会出现出来搅局的变异文官……
想到这里,李大人体验了一把头大如斗心乱如麻的感觉。
不过有两点可以聊以自慰。
一是如果专心去国子监奉旨办案,吃住都在国子监中,正好避开了令他头疼的京察风波,免得再被别人找机会算计。这种时候天官手下三大干将之类的名头可不是好事。
二是太后下旨没有说限期破案、不成就追究之类的字眼。以此可以推测圣心,也许实在办不出结果就算了,也许要的只是个可以抚平事情皆大欢喜的结果,不见得非要办出真相。
因为无论如何,毕竟天子才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皇帝,有人诣阙上书请天子亲政这种事,没法辩论对错,让它彻底沉没无声才是对太后最有利的选择。
想来想去没有大用,懿旨不是让你想的,必须要有行动。
所以李佑暂且按下烦乱心思,去点了十个锦衣卫小校,又嫌不够,再次奏请又要了十个。当日便雄纠纠气昂昂的闯进国子监。惊得太学里鸡飞狗跳人人侧目,以为是又是捉拿人犯来了。
每次李大人来到国子监,都有点不同寻常,第一次被当成御史误会了,第二次差点被监生围攻。而这一次,如果放在前朝,咱这也算是办钦案、开诏狱的罢?
李佑苦中作乐,把自己意淫成了威名赫赫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
先要找办公地点。国子监中别的不多,号舍房间绝对是足够的,大约有两三千间,很多都是空的。
但李大人对狭窄的号舍显然不满意。他率领手下绕过前面,径自到国子监中掌管纪律的部门绳愆厅。一声令下,突然将绳愆厅里从监丞到吏卒共计七人一起逮捕起来,丢进那为了关监生禁闭而特设的监牢里。
随后便大摇大摆鸠占鹊巢,将绳愆厅设为他们的办公地点。反正懿旨在手,谁也奈何不得他。
安顿好之后,李佑便去前面彝伦堂拜访国子监的正堂官石祭酒石大人。
如今李大人也是有身份的人,虽然对石大人心有不满,但当面辱骂这类不体面事情倒不会做。只是按捺不住讽刺道:“明知本官不愿沾惹此事,但石大人太过于强人所难了罢?这是君子所为?竟然还对太后死谏……”
石祭酒对着天空拱一拱手道:“此言谬矣!人臣理当为君上分忧,岂有……”
李佑急忙叫道:“停!我也不是与你来说这些的,只是提醒国子监诸君做好准备。本官也不是善与之辈,只怕这几日监中要不得安宁了。”
石祭酒点头道:“非常之时当有非常手段,李大人你便是个有非常手段的人,这点老夫还是看得清楚。”
李佑感觉怪怪的,他这是真心褒扬一个曾经害的他丢脸辞官的小人么?忍不住问道:“朝中人才济济,你为何一定要推荐本官趟这摊浑水?”
“老夫看中的当然不是你的人品,其实才干也不是最重要。最看重的,是你那上达天听的能力,无论是慈圣宫还是文华殿。办这种案子,其他都好说,但没有这项能力是万万不可的。”
说的还是挺有道理,没想到他看的还挺透彻,李佑叹道。天下卖直求名的官员多了,但这老大人虽然品级一般般,快五十岁了还是四品,但能脱颖而出创出名号的,果然是有几把刷子。堪称是迂而不傻,腐而不呆哪。
照这样看,去年若不是石大人不熟悉江南民风,外加心里轻视自己,而自己又占有苏州府主场之利,不然还真不一定斗得过石大人。
想至此,李佑便开诚布公道:“去年六监生案子,疑点甚多。但我觉得无论是前祭酒费大人还是前司业李大人,都是文人风骨,或许有私心杂念,但未必有这个手段去杀人灭口。或者说无论是谁做的事情,一定会通过监中这些小官吏卒之流,板子就着落在这些人身上,敢请石祭酒下令封闭国子监,任何人不许出。所有与监生有过接触的官吏,除去五经博士之类学官,七品以下杂官吏卒全部先行看住!”
“这可以,但你打算怎样查?”
李佑杀气腾腾道:“有嫌疑得人犯,有官身的先行禁足不得出屋。没有官身的押至牢中,每日清晨抽签,抽到的就上堂打板子,不招就打到招为止!每人都招一遍,无论是不是屈打成招,本官就不信找不出一点线索。”
第四集 京城风云 第274章 大人千万不要误会
李佑对再次卷入国子监血案很不高兴,既然他不高兴了也就不会让别人太痛快,当然这并不代表莽撞。
他对石祭酒说的那般夸张,一大半心思为了试探石祭酒的底线,想看看石大人究竟可以配合到什么地步。正常情况下,任何衙门的堂官,恐怕也不会容忍外来户在自家地盘上吆三喝四,摸清石大人的想法很有必要。
石祭酒考虑再三,点头道:“术业有专攻,本官不干涉你,但若一事无成徒惹纷疑,本官也不会视而不见。”
石大人身为正人君子,言尽于此了。如果立场交换过来,以李大人的人品,肯定直接出口一句:“反正领了旨的人是你不是我,出了漏子也是你担着……”
其实对于案子,李佑心里很明白,无论是趋吉避凶还是打算遮掩糊弄,首先一个前提是,必须先要发现真相。以此为基础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不然就是摸黑走夜路,更容易撞鬼,所以还是要认真查的。
也许有看官们担心,李佑去大张旗鼓的查案不怕被灭口吗?
如果李大人仍是小吏一枚,这种可能性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如果李大人是普通杂官,这种概率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三十。
但以如今李佑多达三十五个字的官位和廷推资历,外加有奉太后懿旨的半钦差身份,没有谁承担得起把他灭口的后果。真要这么干等于把“牺牲我一个”的事情搞成“全家死光光”局面,智商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