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久力与下盘沉稳呈正向相关,这是历代军事家总结出来的经验。但仅此还不够。灵活、敏捷,亦为战争所需,而军中更选择了一种在民间流行甚广的传统活动——拳术,来增进战士们这些方面的能力。以拳法着称的少林一脉,因此与大唐之军队结下了相当的渊源。

第四,练武技。

也就是马、步、射、水等各兵种的战士们习练手中武器,提高砍杀技巧。不同的兵器装具,其中之诀窍更多。

光唐军的格斗兵器有长短之分,就长柄就主要为枪朔。其中又细分漆枪、木枪、白杆枪,朴头枪等几大类,漆枪即马槊,及马身等长,短而挥刺灵便,上面有漆油浸啧打磨加工过,不容易沾血打滑,利于快速的穿刺拔插。木枪即传统步槊,枪杆长儿枪尖短圆,便于先敌刺杀。白杆枪,整根的白蜡树,质地坚密精巧,为禁军专用。朴头枪为执金吾使,枪头短儿有长勾为执法用。军中标配是基本人枪一杆。按照使用的套路又有大枪、小枪,硬槊、软枪之分。

据说枪杆要是按实战军器的要求来种植,必须从白蜡树苗只有一米高时就开始修剪,不允许长任何侧枝,只能保留树顶的很少的几片叶子,为的是限制其生长速度,并使树干笔直。当军器用的杆子不可种在山上任其乱长,要时时关照着,万不能长虫,一受虫害就留下疤了,还不能种得太密,如果光照不好,就会长弯。一片向阳地,种上一百根,十几年关顾下来,能成得了三十根材就不错了。

上述兵用枪以外,还有一种武将专用的长刃铁枪——稍,在军甚为流行,本朝开国名将尉迟敬德、程知节(就是演义说书里的程咬金,历史中他使的可不是那三板斧头)、李元吉等都以善使枪着称,另一位着名的尉迟敬德更是有空手夺稍的绝技。

陌刀是唐朝特有的兵器,长击短接皆可适用,刀形似剑,双开刃,前锋略宽,连柄可长一丈,重15斤,兼有近战刀和枪的功能,为古代特有的斩马剑,在安西军中配备最多,有专门陌刀军的建制,陌刀兵介于槊兵和刀牌手之间,对付安息、大食那些轻甲甚至无甲的沙漠轻骑兵有特效,基本是人断马断的。

在《卫公兵法》里为弓弩手的配置,箭射完后,可以接上刀棒近身搏杀。陌刀攻守皆犀利,但对士兵的身体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因为陌刀前重后轻,不象前后一体枪槊那么好使,要求稳健坚实的下盘和健长的臂力,才能比较好的控制兵刃,确保战阵冲杀格击的持长和稳固,而且作为重兵器,挥动起来要比普通刀具慢而费劲。

短兵主要是刀,常用的制式刀有四类,除了陌刀,还有仪刀,有细刀、长刀、仪刀、银装长刀等名目,精工华美,多是禁卫宿卫充羽仪之用刀,鄣刀为普通官员专用配刀(唐人尚武,文武皆配刀以示风尚),但多不开刃唯装饰之用,样式不定。横刀,就通用常说的大刀片子,但较后世要窄长的多,一般只有三指到四指宽,为大量装备军中为士卒之配刀,市面上也可以流通购买的。

一般士卒的备具为: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觽、毡帽、毡装、行滕皆——等等,其番上宿卫(警戒宫廷)者,惟给弓矢、横刀而已。

依《唐律疏议》卷八——卫禁律“诸宿卫者兵仗不得远身”,所谓兵仗者,谓横刀常带;其甲、矟、弓、箭之类,值勤不带在身上或者遗失为重罪。

此外还有剑、棰、锏等配备,唐代剑较为简单,无固定制式,但多刃宽而长,对使用技巧要求比刀高,因而多是有一定身份的装饰。

棰、锏等为专对付坚甲重铠之重兵,故又称破甲锏,另有为骑兵所使的斧、啄、钺等马上操使的重兵,但不多见,也不是制式装备。

说是十八般兵器,但用的最多的主要还是刀枪剑棍。

其他另有弓弩牌盾等诸多战具。光步军刀排手用的排(盾)也有六种之多。不同的制式兵器不同的兵种,要求不同的技艺和战术。



【成都篇】第八十三章

第五,练胆气。

此属于精神和意志训练的范畴,虽看似较虚,却极其关键,是区分精锐部队与普通军队的一道真正的分水岭。

在战场上面对面地拼杀,胜则生,败则死,对于人的精神考验往往比体力、技艺考验更重。胆气不壮,则心怯手软,空有一副大身架子,一切武技亦无从发挥。真正的优秀战士,不是看其他,而是士气旺盛,斗志昂扬,意志坚定而持久,关键时刻能够顶硬上。能做到这一点,即使体力稍弱,技艺不足,亦能够打败各方面素质强于自己却士气低迷的敌人。

想想当初我统带了群残兵败将是怎么混过来的,真是汗颜……

因此我不惜采用一些速成的被称为变态,甚至要担骂名的一些法子,反正那句话说的好,死别人家的孩子,咱不心疼。早年玩三国什么的战略游戏,看一堆数字打来打去的就觉得不过瘾,现在有货真价实人给俺做试练素材,不好好运用实在对不起观众了。

当然了,依我懒散的性子,自然不可能学诸葛某人鞠事必亲的,只是照例召集手下开个扩大会,讨论计较个方案出来,逐一分派妥当就让大家放羊去自由发挥了。

平时也就应景点个卯,查看些进度,偶尔再装高人指点一些,也就混过去了。只是这几天而比较特殊。

望见模范营的狠拼之劲,虽是木制的家伙,却也搅斗的头破血流的浑然不知,直到无力以对了,才让人抬下去。主使日常训做的兵曹的陆少裔,同样是亦是叹然不已,这位主将大人虽然不大喜欢理事,却着实有些让人自愧不如的手段,用他常说的话,无非就是赏罚运用之道。

“用残酷的纪律和训练塑造之,用荣誉和武勋激励之,用优厚待遇安抚之,军初成亦”当初议定训战考成之法,这般大道理,冷不防从那位大人口中说出时,已经见怪不惊。

虽然军中自古令行禁止,不乏苛酷残忍之法,但到了这位大人手中,全成了小儿般的手段。除了不夺性命外,其淘汰率和受伤率之高,饶是多年的行伍,亦要匝舌的。

况且在日常做训之外,这位大人还隔三岔五的总能变着法子,鼓捣出一些突发奇想的名目折腾士卒。

诸如以挖掘潜力为名,夜半三更专选的最疲态的时景,领了军将们突击炸营,反应不及睡死如猪的就是被逮做一顿暴打。

或曰三更突然鸣鼓集合,限定极短的工夫人马穿戴齐全,再摸黑行进,急速拉练上二十里。在乱魂岗上修筑工事,直到天明狂奔跑回来,落在后若干名的人就核减当天的口粮,等等。

数不盛数可说是残酷,甚可被骂做是灭绝人性天伦的法子。

还美名其曰,培养临机应变之道。

最要命的这位大人还有一招,达不到要求的核减饭食配给,这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特别是饥寒中苦熬过来的人,虽然不乏叫苦连天的,却在填饱肚子的压力下,不折不扣的努力做到最大的极限。

虽然有人言不合常例,酷虐将士的情形,不但闹起事来,还被人以苛兵致变的名目,捅到太上那里。那位大人也沉的住气,只是说了一句,“战场上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死掉的人是不可能讲常例的,至少现在你还活着,就足够了”,在太上那里举了原北军之糜烂,怯战不力为前车之鉴纭纭。就将大多数非议堵了回去,还顺势踢走了好些个碍眼的桩子。

底下也不是没有试图偷懒投机的,结果中军教导营那些人,整治起来也毫不手软。受不了想跑路和试图抗拒的结果更惨,一入军门,终身受制的,也不处决了,直接送进苦劳营,在鞭子棍棒下进一步充分改造思想锻炼身体去了。

连这种细节都想的周全了,实在让人很是服气也很是灰心,当初还有些自持身份,只是看在拔起半途的知遇的分上才当了这个差事,现在实在是没什么好说了。

只是这一切,最后当骂名的,还是主训作的自己,自从因京师官学的经历,被那位大人看重后,“陆大阎王”“陆黑棍”“陆狗头”的这个黑锅就已经注定背定了。

又冲过一列军士,胸腹腿脚都扎着沉甸甸的小沙袋子,领头的团头、队正身上显然要更多一些,一边狂奔,一边还有余力不时高声号喝道:

苦不苦,

想想家人不受苦,

累不累,

家乡父老正遭罪”

仅寥寥数语,却已是深得人心。

故此虽经历了种种远非常人所能想的苛苦和的非人的待遇,虽然有叫苦连天的,却是仍有不少人坚持了下来,对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是难得少有沸怨的。

只是想起那位大人当初的原话,还是有些郁闷,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董存瑞。

按照那位大人的说辞, “红军” 这东西,虽然不知是泰西哪国的部伍番号,但这转战二万五千里的行程,虽然不免有些夸大之嫌,但也是了不得的成就。

只是那董存瑞不知何方神圣,但显然也是个坚忍不拔着称的人物,可与转战万里并称的功业,而且还是貌似华夏的姓氏,不知出身南阳董,还是沙州董一族……怎得没听说过。他的头脑却越想越远,纠结做一团了……

另一边,环城的马道上,烟尘滚滚中,浩荡的一大群人正在马拉松长跑,搅起的尘烟滚滚,已成了近日来的一道风景了,道是找了不少观众。这便是新法选拔士卒的第一道关,没有好的体能和脚力来当兵,无益送死罢。后面有兵曹的值官,骑马执棍,紧慢跟随着,想偷懒取巧的,便挥抽上来了,几轮下来直接就汰下了许多身子骨不行的。当然头十名优胜的,也有酒肉奖赏的。

考虑到许多流民可能一路饿了下来,肯来参加的,都给碗粥垫垫肚子,因此几个招兵大棚下,一直是人山人海的。

其中不免也夹杂着蹭饭吃的闲汉泼皮什么,不过军中也不是好混的地方,第三次再来的时候,有眼毒的军士,马上挑出来一顿暴打,拖出去,另有地方招呼。

“又一个,被打出来的”

远远也有不少看热闹的乡人,议论纷纷。

“这些日子可不得安宁了”

“那是皇上的人在招新卒”

“好好的禾苗田地,都踩踏坏了”

“瞧你这张嘴,那些老爷都不敢说什么了,你又讨什么嫌”

“反正占用的田亩,都给偿金”

……

“可还有选官的,要求可是严了,要会武艺文章还有韬……什么来着,就算想从军当个兵头,也先要会爬山跑路的”

“那些北边逃过来的人,都是打破头的往里钻,那个拼命劲真是吓人啊”

“反正是吃皇粮,说不准还能见得皇上,那老了也可以向孙子夸了”

“这是,你家的小子身板,我看也壮实,听说去年追那你家对门脱走的驴子,也一气跑了二十多里,何不去试试”

“只是人家尽招北边过来的人为先……”不理乡人的调笑,这老汉却开始有些动心,嘀咕着家里三个小子都没成家,取媳妇的彩礼老办不出来,要不咬牙去一个,能成的话好歹也是在天子眼皮底下吃粮办事,今后家里见了乡里那些差头、里保、秀才、老爷们的,也可以仰着头说话了。

“听还招百工技艺的人,说是去了就管饭”……

“你说说,这军中召医工铁木泥瓦匠士,怎么就连织户、药工、厨子、还有相士什么也要”……

“甭说了……

“听说这位大人到了成都以后,泼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