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史上七大帝国的没落-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率众大肆抢掠云边之北(今山西北部及内蒙古境内)地区,李德裕立即命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节度使刘沔与幽州(今北京地区)节度使张仲武联合*。刘沔部将石雄夜袭乌介克汗大本营,重创敌军,乌介夜遁,唐军取得重大胜利。

武宗笃信道教,于会昌五年诏令废佛。李德裕从避免减损州县户口出发,积极支持武宗的废佛决定。当时毁庙驱僧,勒令返俗,从事农耕,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国家赋税的增长确有助益。

李德裕这次入朝为相,虽然一派掌权,政由己出,毫无掣肘之虞,并且在平叛、破回鹘、废佛等方面做出巨大成绩,赞誉之声盛传朝野。但他在行使职权的时候,独断专行,排斥异己的作风,不仅为牛党所恨,也为宦官所不容。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武宗死,宣宗即位,他的厄运立即降临。宣宗一向讨厌李德裕飞扬跋扈的作风,即位之后即贬他为东都(洛阳)留守,并将李党从朝廷各级岗位上纷纷逐出,又将牛党令狐、崔铉等人召入为相,牛党首领牛僧儒也返朝为官,真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久,李德裕由东都留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司马,再贬为崖州(今海南岛琼山东南)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十日卒于贬所。直到懿宗即位,才开始重新起用李党人士。长达40余年的牛李党争,至此才告结束。但是大唐王朝已经在这场党争中元气大伤,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灭亡。其实,牛党和李党在政坛上斗得你死我活,也主要是围绕“宰相”这个位子在争夺。谁当上宰相,执掌朝纲,这一派就得势,另一派就要失势!

余韵流响

随着宣宗彻底驱逐李党及李德裕的去世,牛党重新掌权。牛李党争几十年成为了过去时。但这种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的作风并没有随着他们远去,而是持续到唐朝覆亡。只不过它转换成了传统模式的士人与阉宦的斗争,一样的将国家利益摆在第二位。文宗时的李训与仇士良之争其实就已经是一例,昭宗时宰相崔胤和权阉韩全诲的斗争就已是典型,为避免重复,这些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讲述。

4。乘危弄权———阉宦之徒

做天子,九五之尊,威柄独操,生杀予夺,*快活,似乎是一个人人艳羡的职业。然而他们大权旁落,废立因人,饱受奴欺,甚至是命丧人手的时候,也许又没有人再嫉妒。谁都不会甘做亡国之君,但历史的选择和个人的资质是他们逃不脱的宿命,这一节我们就来看看他们任人摆布的窝囊。

中国卷 第二编  人世里的无可奈何(15)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总结说:“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如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唐王朝的宦官专权,其黑暗程度可想而知。

其实历代开国之君鉴于往事都会对宦官专权比较警惕,唐太宗就曾规定内侍省不立三品官,最高长官内侍只能是四品,且不许任事,只负责宫廷守卫、洒扫和厨役等事。武后时人数稍有增加,到玄宗朝,天下承平日久,财用富足,随着宫嫔不断增加而宦官人数也跟着增加,达四千余人。只要称旨就拜三品将军。殿前供奉者,委任华重,如高力士;持权监军者,节度使反在其下,这就是高仙芝、封常清被杀之由。长安边上的甲第、名园、腴田多半为宦官所有,所到郡县,地方官奔走不迭,献贿以万计。宦官之害,埋根于此。肃宗、代宗朝,主上庸弱,李辅国以尚父显,程元振以援立奋,鱼朝恩以军容重,然而也还没有固定的兵权。等到德宗为了诛灭朱泚,加强了神策军和天威军,由宦官来统帅,至此,军权下移,政出宦官。奸邪小人,争为养子;巨镇强藩,争出其门。唐王朝的天下也就开始了血腥衰败的一页。

飞扬跋扈

李辅国本名静忠。少时被阉,充当高力士的养马小官。长相丑陋,粗通文墨,四十余岁时始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后因掌管马料能够堵住潜规则的漏洞,马养的很肥,被推荐到东宫侍奉太子。

安史乱起,他参与了陈玄礼诛杀杨国忠之谋,后又劝太子分兵北上,收编河、陇士卒,以图兴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七月,太子至灵武,他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维系天下民心,成了拥立的功臣。

第二年,李亨称帝,提拔李辅国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改名护国,后又改为辅国。李辅国长期茹素,礼崇佛法,被人认为柔弱,不加防忌。

肃宗光复京师后,升为殿中监,封成国公。肃宗为娶前梁州长史元擢之女为妻。宰相群臣欲见天子,都要通过李辅国,诏书下,也要李辅国签字才能施行。出入有三百甲士护卫,人呼“五郎”,当时宰相李揆以同姓故,呼为“五父”。他安了置“察事听儿”数十人,专门负责侦察官吏言行,有秋毫之过也一定会被严加审问,弄得百官人人自危,道路以目。

至德二年十二月,太上皇玄宗自益州回到长安,住在城东兴庆宫,肃宗居大明宫。父子俩时常从复道(近似于现在的天桥)上串串门儿,玄宗身边仍有些跟随他多年的心腹,如陈玄礼、高力士、玉真公主等,这些人对当年的手下喽啰李辅国根本不可能放在眼里,更不用说以礼相待了。

李辅国怀恨在心,欲打击玄宗,在肃宗跟前邀功,于是对肃宗说:“太上皇所居靠近市面,交通外人,玄礼、力士等将不利于陛下,六军的功臣不自安,应该把太上皇搬到禁中来。”于是,李辅国假传圣旨,将兴庆宫原有的三百匹马减为十匹。恰好肃宗生病了,李辅国谎称皇帝请太上皇到宫中,行至睿武门,突令武士五百人挡住去路,自带十几兵士驰奏说:“陛下以兴庆宫湫陋,请太上皇还宫中。”高力士怒斥李辅国胆大妄为,令他下马。当即,李辅国骂高力士“翁不解事!”杀了高力士的一名侍从。高力士无奈,只得奉劝将士不要乱动,将士纳刀呼万岁。高力士指令李辅国与自己一道牵马护驾,玄宗才得以安全地回到西内,居于甘露殿。玄宗执着高力士的手说:“无将军,朕已为刀下鬼了”,左右皆流涕。

李辅国初步达到了挟制玄宗的目的,下一步,他会采取什么步骤呢?

不久,李辅国又勒令陈玄礼退隐;将高力士流放巫州,高力士临行前求见玄宗,也遭拒绝;玉真公主也被强迫出居道观。从此,李辅国以自己的手下代替玄宗的亲信,名为服侍,实为监视。李辅国连对玄宗略有好意的人也不放过。刑部尚书颜真卿率领百官向玄宗问好,辅国立即奏贬颜真卿为蓬州(今四川蓬安县)长史。此后,玄宗孤灯苦雨,孑然一身,形影相吊,无人再敢去看望,不久即抑郁而死。

中国卷 第二编  人世里的无可奈何(16)

消灭了一批劲敌,李辅国更加嚣张,公开伸手要官。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李辅国升兵部尚书,御厨设食,宰相朝臣皆来祝贺。可李辅国并不满足这个正三品官,竟然提出要当宰相。肃宗颇感踌躇,对他说:“以你的功劳,什么官不能做,但人望未孚,怎么办呢?”李辅国便找宰相裴冕等联名上书推荐。肃宗暗中使宰相萧华喻止裴冕,此事才罢。

不久,唐肃宗死,李辅国和程元振拥戴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他自恃有功,愈加骄横无礼,对代宗说:“皇上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代宗十分不满,但外表仍很敬重,尊为“尚父”。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五月,拜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实封八百户。

李辅国权势炙手可热,朝臣多怀不满,即其党羽左监门卫将军程元振也嫉妒异常。他密向代宗建议,应削夺辅国的部分权力。这一建议正合帝意,立即解除了李辅国行军司马、兵部尚书和闲厩使等职务,任命药子昂为行军司马。药子昂自知势难与敌,不敢受命,代宗遂以程元振为行军司马。接着,代宗又以李辅国手下左武卫大将军彭体盈代李辅国为闲厩、群牧、苑内、营田、五坊等使,不再让李辅国住在宫内。

李辅国自感大祸临头,忧惧愤怒,表面却装作没事一般,去中书省修表谢恩。孰料来到中书省门前,守门小吏已得报不让他进去,说是“尚父”既已罢相,理不应再入中书大门。李辅国气塞,愤恨地说:“老奴死罪,事郎君不了,请地下事先帝矣!”狂妄之情溢于言表。代宗一面和颜悦色地抚慰他,一面遣刺客刺杀之,将头扔进了厕所里;又砍断右臂,用纸一裹,飞马去泰陵祭奠玄宗。代宗秘其事,刻木代首以葬,赠太傅,谥曰丑。

还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肃宗病重那会儿,太子李豫监国。肃宗皇后张氏找到太子谋划除掉李辅国。太子以皇上病重,诛杀老臣会加重病情,请慢慢图之为由推辞不许。张皇后并不罢休,立即找来越王李系一起谋划。李系命令内侍段恒俊挑选二百名身强力壮的宦官,全身披挂,藏到肃宗养病的长生殿。然后以肃宗名义召太子到长生殿来。这一行动被程元振得知,立即报告了李辅国。掌握禁军大权的李辅国调来大批禁军,守住太子进入宫城的必经之路———凌霄门,告以变。程元振亲自带兵夜里闯入宫禁,很快捉拿了越王李系及埋伏在各殿的段恒俊等一百多人。又假借太子命令将张皇后幽禁在别宫里,将肃宗病榻前的数十人幽于后宫。当夜,李、程二人就将张皇后、越王李系、兖王李秘密处死。正处于弥留之际的肃宗闻此噩耗,也撒手人寰。太子李豫继位,即唐代宗。程元振被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管理内侍省的事务,从此一朝得幸,权倾天下。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太监们一掌权,就会权倾天下?这和权力过于集中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了扳倒一个已经坐大对自己形成威胁的权阉,皇帝必须培植另一个权力基本平衡的对手,否则达不到目的。而一旦对手除去,这一个跋扈起来比上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时的代宗就因为李辅国权力过大,恃功专横,欲寻找机会将其除掉。程元振恰好借着这缕东风,扶摇直上,既分了李氏的大权,又除了对头。

李辅国一死,程元振立即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邠国公,接替李辅国统率全部禁军。跋扈程度又过李辅国,军中呼为“十郎”。

得势后,他父亲被封为司空,母亲也被封为赵国夫人,兄弟姐妹也都跟着沾了光。他还对朝廷中阻碍自己夺权的官员加以陷害,务必除掉,排挤大将郭子仪就是一例。郭子仪是平定安史叛乱的主要功臣之一,肃宗即位后任副元帅,后升为中书令。当时程元振已得到代宗的宠信,他妒忌郭子仪功高位重,于是多次在代宗面前诬陷郭子仪。代宗于是罢郭子仪副元帅之职,加实户七百,给了“肃宗山陵使”这样一个闲职。郭子仪害怕被诋谗成功,亲自上当初和代宗一起*安禄山,平定两京,同甘共苦时所赐的诏书千余篇以自明,代宗才悟,下诏说:“朕不德,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郭子仪才继续得到信任,为大唐社稷的恢复效劳。

中国卷 第二编  人世里的无可奈何(17)

平定安史之乱,和郭子仪功劳一样大的另一唐朝大将李光弼在朝廷中渐渐受到重用。程元振怕他威望超过自己,便勾结手握兵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