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使。

相当于把河北全境都封给他了,并且肩负起收复金国故都的重任。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一条真理,“不当胡子不当官”。说的就是在乱世中,敢造反的就有机会走上国家政府的高层。苗道润成功了,只是迅速衰败。他被副手刺杀,对方取而代之。这样的内讧金国当然不管,也没法管,于是内讧在继续。

张柔的机会来了。

张柔为苗道润复仇成功,顺势自己成为老大。接着继续向蒙古人进攻,争取更大的业绩。只是经过了内耗,义军的实力迅速滑坡,他被蒙古军击败被俘。张柔立即投降,第一时间转身攻打金国,他的地位在蒙古军中得到保障,他的一生很长,始终升官发财,无论是为蒙古人杀女真人,还是为蒙古人杀汉人,都干得兢兢业业兴致勃勃。

他和史秉直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儿子比老子强。他的儿子比史万户还要业绩彪炳,在史书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迹。

这儿子名叫张弘范。

金国在南方捞钱运动中损失惨重,在北方圈人运动中也大幅度落后,这让金廷方寸大乱,昏乱中,金宣宗的谋臣们给他想了个在当时号称切合实际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封建河朔。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封建,所谓“封土地,建诸侯。”金廷决定封建河朔,指的是借助实际上已经裂土拥兵的黄河以北的义军,或者规范化称之为“地主武装”的汉人首领来为金国服务,保守国土。

代价是承认这些汉人拥有辖区内绝对的军政财大权,即所谓藩镇。

具体起来,落实到了山东、河北、山西一带的9个势力最大的义军头目身上,他们一律被封为“公”。名单如下。

王福,原任沧州经略使、权元帅右都监,封沧海公,势力范围清州(治今河北青县)、沧州(今属河北)、景州(今河北东光)一带;

移剌众家奴,原任河间路招抚使、权元帅右都监,封河间公,赐姓完颜。辖区在献州(治今河北献县)、蠡州(今河北蠡县)、安州(今河北安新南)、深州(今河北深县南)、河北府(今河北河间)一带;

武仙,原任真定经略使兼知真定府事,权元帅右都监,封恒山公。主管中山府(治今河北定县)、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沃州(今河北赵县)、冀州(今河北冀县)、威州(今河北井陉)、平定州(今山西平定)一带;

还有6位,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的履历差不多,地盘差不多,封建前后的头衔差不多,唯一能区别的只有各自的下场。

这些人有的一直稳定地为金国服务,跟蒙古人死磕到底,如移剌众家奴、张开;有的真的磕到死了,被蒙古人击败杀掉,如靖安民、燕宁;有的投降了蒙古,不会做人反被蒙古人杀掉,如张甫、胡天作;有没顶住,先投降了蒙古,找机会又回归金国,如果武仙;有打着打着找不着人,成失踪人口的,如郭文振;还有看风向不好,干脆不在蒙古、金之间玩了,跟南宋也没门路走,一时情急,投降了真正的义军大佬——红袄军的,如王福。

综上所述,这9位“公”都是些过渡性产品,在历史的长河里连朵小浪花都不算,本不应该成为一个现象,来着重解读。可是,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始。

金廷封建河朔之举意味着对黄河以北的区域彻底失去了控制,藩镇林立,它连名义上的统治都做不到了。尤为失策的是,这一举动,与蒙古军队招揽汉人武装有着本质的区别。

区别就在于各自的实力凝聚点。

金廷在黄河以南,这么作最大的意义就是给蒙古人添乱;而蒙古军队的主帅木华黎本人就在河朔地区,那么他所得到的,就一定会变成真正的助力。时间很快,女真人就真切地品尝到了这一恶果,它成了压垮当时金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术虎高琪、金宣宗都完蛋了。

先是北方权臣阁下,术虎高琪自从杀了纥石烈石中夺得大权之后,脑子变得非常有创意。他的运气非常好,正赶上了蒙古西征花剌子模,这几年里北方压力不大,于是可以尽情享受。这个金廷是不在意的,哪个权臣不奢侈?

可不能乱想、乱做。

享乐中术虎高琪想到了安全,蒙古人总有一天要进攻开封的,必须加固。金廷赞同,居安思危的好权臣啊;慢来,高琪想了想,钱很少哎,尤其是外城的死老百姓们需要保护吗?只强固内城就好了……金廷同意,节俭实用的好权臣啊;慢来,听说北宋就没守住开封城,四面平原的,水路畅通的,防守起来太有难度了。不如我们找一座山寨,好好经营,在那种环境下一定会安全……

终于有人暴怒,跳出来对高权臣说,到山寨里哪怕活下去,这还是一个国家吗?!

高权臣罕见地沉默了,他认真地思考,自己是怎么想到这一命题的?作为一个长时间为政府工作的国家干部,这不应该啊……但是并不妨碍他进一步的脑残。

常言云富易妻贵易友,以高权臣之富贵,难免会看老婆不顺眼。这通常很好解决,冷淡之,退货之,再娶之就是,要么就干掉,隐蔽无声地干掉。这些都是富贵者们的常规动作了,可换到了术虎高琪阁下,这白痴居然是唆使一个家奴,把他原配老婆给杀了。

杀完之后,必须灭口。试想北方权臣阁下的威力连金国皇帝都敢怒不敢言,杀谁只需要一个眼色,杀一个家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他的办法竟然是让开封府代劳。

消息传出,举国轰动,顿时就笑场了,之前他越恐怖,这时就越幽默,谁都不再怕他了,这货一定是老年痴呆提前发作了。大家趁此机会干掉他!

术虎高琪被公开处死。

金宣宗终于大权独揽,这是自蒙古人崛起之后两代金国皇帝所没能享受到的美妙滋味了,可惜的是好景转眼即逝,他居然紧跟着就死了。

公元1223年,金元光二年,金宣宗在开封病死。纵观他的一生,浓缩点,就是他当皇帝的这些年,所作所为很有赵佶、耶律延禧当年的风采,一连串精彩的组合动作把金国的墓地挖成。

普遍意义的历史评论说,他做了三件大错事。

第一,放弃中都,迁都开封;

这丢了女真人的百年基业,丢掉了可攻可守占尽地利的燕山山脉,直接把金国变成了北宋,蒙古铁骑像当年的辽军一样千里平川乘势凌下,金国注定了灭亡。

第二,不打蒙古,反攻南宋;

无可救药的钱痨,不可思议的愚蠢,把本就有限的国力、军力消耗在南方战场上,与在西征中获利巨大的蒙古相比,此消彼涨,更注定了灭亡;

第三,封建九公。

没有比这更狠的自虐方式了,这时候怎么就没见着有汉人冲上去告诉他汉文化里的核心经典“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呢?实事求是地说,这绝对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郑重声明,上面不是我的观点,是普遍意义上的、经过长时间验证的、写进教科书级别书籍的历史观点,我不想对之横加指责,只是想逆向思维一下。

不放弃中都,一直守着行吗?蒙古军当时已经把河北、山东全境杀光抢绝,四境汪洋,中都小岛,要怎么守呢?

放弃中都,注定灭亡。死守中都,转眼即亡!

拆东墙补西墙,谁都知道这么干很傻。可东墙不是自己家的院墙呢,那么拆之何妨,更何况宋、金死仇,根本没有联手的可能性。至于抛开一切,专心跟蒙古人死磕,这看上去很专业,可军费哪里来,女真人还保持着、或者说急于证明自己仍然是东亚大国,可以随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并且还是和一直弱势的南宋作战,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封建九公……史书给出的罪名是承认割据,集权不再,中原瓦解。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所谓的强权,实质上看是凝聚在刀枪武力上,具体表现在政府机构上,真正的作用,却牢牢地扎根在所辖区域内人民的心灵归属感上。

金身不破时,哪怕万敌环绕,臣民们也觉得安稳,认可你的统治;一但失败,并且认载,分割出一部分统治权,那么立即树倒猢狲散,甚至倒打一钯。

所以,有句治世名言大家一定要牢记——倒驴不倒架。

金宣宗死了,这个完颜被史书定义为把金国实际搞垮的人,而不是他的儿子金哀宗。这有些道理,也没有道理,就像宋之灭亡,找原因能追溯到赵匡胤那儿,难道赵大要负全责?妙就在这个“全”字上,每个人都有责任,不过多少而已。

金宣宗活得混乱,死时也糊涂,他的儿子们上演了一出真正的宫廷大戏,才争到了金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宝座。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完颜守忠是皇太子,既然身为国储,当然要承担重任,被老爹留在了中都当字据,证明绝不放弃。几个月后他从中都逃回开封,连吓带病,就此死去。这也算是为国捐躯,奖励是国储仍然是他家,由他的儿子继承。

没想到小孩子也死了。

剩下的是二儿子完颜守纯,三儿子完颜守绪。按原则,嫡长子、长孙死了,继续权在次长子,因为没有嫡了,可是三儿子得天独厚,是被久不生育的新皇帝养大的,所以后来居上,被立为皇太子。

这让二哥非常恼火。

金宣宗死的那晚,皇太子殿下睡在温暖的床上进入梦乡,他二哥提前进入皇宫,封锁宫门,只等第二天天亮矫诏,宣布合法地位。关键时刻,三弟醒了,带着3万东宫卫兵直闯宫门,把二哥囚禁,才登上了帝位。

金国的皇位交替,长江之南随后不久发生了同样的事。南宋的皇帝,宋宁宗赵扩死了。赵扩的一生在这本书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交代。

要交代什么呢?

赵构为万世唾弃,是因为他有一个盖世权臣秦桧存在。赵扩更上层楼,前期有韩侂胄,后面有史弥远,两大权臣排排站,哪有他什么事。

宁宗“宁”,真是大有学问,极其贴切。所以死也就死了吧,不解释。而南宋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也很少,最刺激的也不过是几个孩子争糖果的故事。

头一个孩子叫赵与愿,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德昭的九世孙,入宫时年仅6岁。这个孩子先被赐名为(左日右严),再更名为恃,又改名为询。叫恃的时候被封为皇太子,到询时结束,他29岁病死,谥号景献,葬在杭州的太子湾。

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西湖太子湾公园所在地。

第二个孩子名叫赵贵和,是沂王赵柄的儿子,入宫时已在15岁以上。少年人有了自己的好恶,早在入宫前就对史弥远深恶痛绝。这被史弥远迅速发觉,安排了一个后手。

后手是第三个孩子,名叫赵与莒,是一个宗室远族的微末子弟。他出生在绍兴府山阴县虹桥里,他的父亲赵希(左王右户)是山阴县的县尉。要查非常久远详细的族谱,才能确定他是德昭的十世孙。当宋宁宗广召赵宋宗室15岁以上子弟入宫筛选时,他已经18岁了,正在母亲的娘家由舅舅抚养。

赵与莒,不仅出身微末,还幼年丧父。

这个孩子沉默低调,有着两宋皇室间从所未见的坚忍。这种素质同样被史弥远迅速发现,他决定,推荐这个孩子去给沂王赵柄当世子,以代替入宫的赵贵和。

赵贵和被赐名为“竑”,赵与莒被赐名为“贵诚”。

贵诚的生活在沉默低调中继续,哪怕一步登天当上王爵的世子,也没有让他改变。天知道他从哪里学到、养成的大地一般深沉厚重的理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