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么点人,居然所向披靡,没人能挡。沿途路过的州县衙门不是投降就是逃跑,尤其是高邮知军晁仲先生最搞笑,他没跑,而是贴出了个告示,号召居民们拿出牛羊金帛,出城迎接好汉们进城!
在这样的局面下,王伦觉得时机成熟了。他在高邮穿上黄袍,宣布称帝,连年号都定下来了。所以嘛,高邮的同志们请注意了,以后别再像近代文学大师汪曾祺那样说,高邮除了出产双黄的咸鸭蛋之后就只有吴三贵了,而是还出产过皇帝。
王伦在七月时被捉住,押解京城砍头。他死的时候,陕西南部暴发了第二次兵变,领导人叫张海、郭邈山,这两个人的活计就比王伦玩得地道多了。首先是人多,开始时也只有几十个人,可以迅速壮大,一个月左右就扩大到了几千人。而且不断地有饥民、叛兵、囚徒,以及职业土匪加入。
这样的战斗力是惊人的,西北方面的正规军居然都抵挡不住,宋朝高层们先是惊骇,紧接着就是庆幸。真是幸运啊,这帮人没在和李元昊死掐的时候冒出来。由于地区敏感,宋朝派出了最高规格的战力。由韩琦火速出京,到陕南去,以西北最精锐的部队平叛,要求越快越好,绝对不许拖延!
韩琦不负重望,以半个月的时候,一举全歼叛兵。这样,宋朝的局势终于稳定了一些。不过别急,这一年是宋朝著名的灾年,天灾人祸品种繁多,老天爷也出面打劫了。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911)
(2009060817:25:06)
这一年从开春时起,直到五月份,宋朝中原大地滴雨未落,一片干旱。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这一点,就算到了现代,或者未来,都必然一贯如此。
因为我们人多,民以食为天,必须得先吃饱饭。那么雨水就是最重要的民生甚至战略物资了。可是很难,雨水一直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死穴,就算到了现代,缺水都是制约我们发展进步的瓶颈,至于原因,那就太多了。
在现代,有各种解释。都比较科学高端化,比如说从全球的气候形成上看,中国的腹地如果想下雨的话,就得由西北的冷空气云团和东南亚沿海方面的海洋暖气流在当地的上空汇集,才能达到。两者缺一不可,只要在需要的季节里稍微互相错过,那么干旱随时发生。
这只是一个解释而已,其它的还有N多种。可在古代,解释只有一个,皇帝老子近期不学好了,他肯定吃穿浪费,留恋女色,或者办错了什么案子,等等等等,都是领导人不好。
于是宋仁宗陛下就只好专程去京城第一大寺相国寺,以及道教的第一大观会灵观祈雨。仪式隆重,万般虔诚,可是很显然,当天玉皇大帝也在忙别的事,或者和王母私聊去了?反正祈雨没效果,该旱还是旱。直到近六月时的一个夜晚,天空中终于传来了隐隐的雷声。
仁宗当时己经睡了,空阔的皇宫里他突然间爬了起来,来不及穿鞋,赤脚跑到了宫殿外面,他向茫茫的夜色跪倒,对苍天叩拜100次。雨,终于下了,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仁宗就在雨中站立,这时皇宫里所有的人都走了出来,陪着他一直站到大雨停了,才慢慢走回宫里。
旱情终于得到了点缓解,这一年的收成似乎还可以盼望。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根本没法高兴。宋朝的钱、粮,这里专指皇帝可以动用的政府钱粮,在赵光义耗尽赵匡胤毕生所积,赵恒自利更生又自生自灭,经刘娥稍微恢复,又被李元昊、耶律宗真轮番消耗打劫之后,又所剩无几,能维持基本运转,都只能依靠皇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内库了!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912)
(2009060817:27:16)
河干海落,竭泽而渔,眼看着全国都在吃亏空,最后都吃到皇帝的老本了。这日子还能再过吗?赵祯想来想去,刀己经砍在了脖骾上,必须得想出改变的办法来。
在这样的局面下,历史迎来了一个经典时刻。
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的九月三日,宋仁宗把朝廷里的两府大臣,以及知杂御史以上的官员都召集进皇宫,一直把他们带到了天章阁里。天章阁,这座以前用来安放皇家御制文集,以及追忆前列皇帝的宫殿,从此在历史上声名显赫,意义非凡。
那一天,登阁的人除了4人年龄稍大之外,都非常的年轻。4位老人,是晏殊、范仲淹,各52岁;章得象、杜衍,各65岁。他们是两府的首脑。其余的三司史王尧臣40岁,富弼39岁,欧阳修、王素36岁,韩琦35岁,王拱辰、蔡襄31岁。都是年富力强,心雄天下的时候。尤其是韩琦和富弼,他们都与异族在不同的战场上肉搏厮杀过,堪称年轻才俊,国之精英。
他们登阁之后,首先由皇帝率领,参拜了太祖、太宗、真宗三位皇帝的御像,然后来到书桌前,只见上面己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大家对国家的现状都己经有所了解,现在就把你们看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写出来。
以振兴国家!
首先振奋的是人心,这批人是当时汉族当之无愧的真正精华。每个人都是凭真才实学考上来的人才,并且没有依靠任何门路恩泽升上的高位。他们早就看出了国家的问题在哪里,现在终于有机会改变现状了。
那一天,范仲淹、韩琦、富弼、王尧臣等人心情澎湃,或在当天,或在回家深思之后,都写出了自己的见解。历史中,根据各自的名声,以及后来在改革中起到的作用,把范仲淹的意见列在首位。即他的《答手诏条陈十事》,他把问题的所在,及改革的办法,具体细化在10个方面。
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罼恩信、重命令。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913)
(2009060917:19:32)
这10个方面,一共30个字,看着很枯燥,但稍微想一下,就会不寒而栗。只要这样想——一个国家,难道可以赏罚不明、胡乱恩典,拿官职当赏钱,科考乱七八糟,随便谁都可以当上司,不种田、不织布、乱派徭役,外加没有信用,毫无纪律吗?!
这还是一个国家吗?
可这时的宋朝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来逐条细分一下,来真正明白范仲淹讲的都是些什么事。
第1,“明黜陟”。这条讲的是改变宋朝当时做官最重要升迁制度,即“磨勘”。
磨勘是指宋朝的官员中,文官每3年一次,武官每5年一次,可以把政绩呈交给京师考课院去审查,如果没有重大的过失,并且没有同僚、上司的指责,那么就可以升官一级。
这个制度首创于真宗年间,是赵祯的父亲赵恒发起的。它有针对性,在早期是绝对有必要性的。比如在太祖、太宗时期,没有这个制度,那么官员们的升迁就得由皇帝、宰相、枢密们说了算。好处是帝国初期的皇帝和两府大臣们都是硬角色,什么都懂,并且都怀有创业的激情,没有那么多的猫腻想法。
选上来的官,都是真才实料。
但到了真宗时期,和平的时间长了,人,难免就坠落了。连皇帝都天天跟神仙聊天,宰相们也各有各的丑事,还怎么能清晰公平的分析出下面官吏的成色呢?于是就需要制度。可制度时间长了,就一样也显出了它的弊端。
即磨勘使人钝化。它考核的不是谁有多优秀,而是谁犯了什么错误。于是人人都在避免着犯错误,没错就能升官。这样谁还敢去做事呢?这样,宋朝的官场说白了就是佛经《金刚经》里的神妙境地——“使人坐荆棘丛中,动即被刺,不动即不刺,所以动不如静也。”
都这么静,国家的事谁去办?
所以范仲淹要改的,第一条就是这个。从官员的办事精神上去革新,从奖惩条例上调动积极性。具体的做法是:把太祖、太宗时期的保荐制度和真宗的磨勘结合起来。看一官员的优劣,不仅要看他是否出错,更要看他的成绩,这个成绩就由上级部门,宰相、枢密们来确定。
同时规定,做官要分出京、外两种的区别。京官里,经保荐的3年一次磨勘,自己申请的,要达到5年才准磨勘。这针对的是富家子弟,这些人有门路,就是压制他们。
还有就是完善出惩罚条例,以往的磨勘,只要不犯错就能升官,现在别想了。无能即是错,考课院以后会专门评定官员们的才能等级,是凡无能的……别怕,不是罢官,是另外安排。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914)
(2009060917:29:05)
第2,“抑侥幸”。
说侥幸,只这两个字,范仲淹就得罪人了。不仅是官员,还有皇帝。因为那本是皇帝的恩典。还是从伟大的慷慨的真宗皇帝赵恒说起。
从他开始,宋朝官员们每年都热切地盼望着年关附近的南郊大礼,还有皇帝的生日。那两天,宋朝从两府大臣到各路的提点刑狱以上官员,都可以向朝廷申请,请恩荫我的儿子侄子们吧————从此,这些官崽们就正式当官了。
并且恩荫制度还有丰厚的等级观念在里边。比如翰林学士以上的官员们,每做一年,就可以恩荫一人。请想象年少中举,30岁以前就进入两制的高材生们,只升不降的官场生涯,做个20多年有什么难处?那就是20多个不经科考就进官场的二世祖!
再凭着老关系往上爬,长此以往,宋朝的官场是个什么样呢?
所以要改。范仲淹提议,以后转运使和边防上的文官,到任满两年才可以提请恩荫;两府以及两制高官,每次大礼时只许申请恩荫一人,并且必须是亲生儿子,连侄子都不行,从此下考场去;并且阁馆要职,从此不许两府、两制高官的子弟们轻易进入,不仅要考,更要经过保荐,才可以。
第3,“精贡举”。
这一条,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现状。范仲淹作为过来人,他发现在文、武两途,宋朝现在都人才断档了。人才,来自科考;科考,取决于考题。而考题,就决定了人才平时都学什么。
全国各路,无数的学子们,都还在背诵四书五经,学作诗词歌赋,这样的“人才”对治理国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无非都是以仁治国,与民休息,勤政爱民之类的老生常谈,说白了,就是在背孔夫子孟夫子当年的语录。对于抵御新生的胡汉杂交品种的契丹,还有奸诈狡猾的党项,半点实用价值都没有。更别提怎样为国家生产财富,让民有钱,国有钱,大家都过好日子这样的终极大问题了。
要改,要从底层教育模式上就改。但细节方面,就说得实在笼统了。只是说到要“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要先取策论再考诗赋,少一些虚夸词饰之臣。”这让人看着迷糊,这是方针,而不是细节,如果要说到细节,倒真是有一个,还非常的有魄力。
把弥封卷制度删除,以后的考卷都要露出考生的实名。理由嘛,是看不见名字,就失去了乡里举荐选才的本意了,以后谁还会为朝廷选才,怎样鼓励民生士气呢?
至于作弊,你们考官是干什么的,监察院、开封府是干什么,只要仔细察,狠处理,就一定能刹住歪风邪气!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915)
(2009061017:21:24)
为了节省篇幅,更为了清晰内涵,下面的7项新政,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罼恩信、重命令。”等6项为一类,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