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现在因为皇陵和长城的事情,有些人会颇有微词,但不得不说,长城本就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修建的,利绝对大于弊。
至于皇陵,李斯绝对不相信这位万古唯一的帝王在为自己准备后事,更多的应该是积蓄兵力,甚至于是为了伐天失败后,再度崛起所留下的一份希望。
人人都知道嬴政其实也是一位强大的修行者,不然也不会让已经到了准圣的荆轲来进行行刺之事。
这对于任何的准圣而言都太过掉价,在他们那个层次,面皮可以说看得比谁都重要,没有真正的生死相争,想让一名准圣身死那绝对是难比登天的事情。
但这其中却终究有着异数的存在,例如:荆轲,要离等等。
这些都是一代准圣,所拥有的实力在任何时候都会受到诸国国君的重大礼遇,也唯有这些准圣才有资格去刺杀一国之君。
他们这些帝王身负人族气运,等闲修士到了王城,一身修为十去八九,唯有准圣才能掩过气运金龙的耳目,从而进行刺杀这样的大事。
或者说那些在朝内为政的大臣,他们身负这个国家气运的加持,所以能够自由的行使自己的法力。
当初在战国之时,杂家的开创者范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西施忤逆了当时的越王勾践,带着西施一路杀出的越国王宫。
只是这样的事情终究只在少数,真正敢于做这样事情的家伙基本上还未行动就被帝王给全家抄斩了。
不要认为这些帝王都是瞎子,作为一名在战国时期的帝王,每一位都有着自己卓绝的眼界,不然转眼之间就会遭受覆国之危。
“还请陛下决断。”李斯终究是开了口,他今日来此就是想让嬴政认同自己的策略。
嬴政目光如剑的看了李斯一眼,自从上次的打压之后,他倒是真的用心去办事了,这很好,如此想着,嬴政不由得嘴角轻轻的扬起,不过很快就隐没了下去。
对着李斯说道:“好一个焚书坑儒,既然如此,你便放手去做吧。”
“喏。”
第一百四十八章:焚书坑儒
李斯走出了咸阳宫,没有人知晓李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要知道当初他也是师从儒家荀子之下的。
但是现在为了大秦,却选择了将屠刀指向了儒家。
这偌大的天下,终究还是需要一些鲜血来让他们清醒清醒,此刻到底是谁在当家做主,至于儒家,不过是诸多选择之一中的一个罢了。
只是杀鸡儆猴,这只鸡若是没有足够的威慑力,恐怕还是震慑不住这群猴子的,所以儒家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说起来自从荀子之后,现在的儒家已经不复当初的儒家模样了,很多人都打着儒家的招牌到处胡说八道。
就连当初最基本的儒家六艺都抛弃了,这也让李斯十分的心痛,所以他这一举也是打算肃清这些冒牌的儒家。
至于稷下学宫,嬴政是不可能杀进去的,那是人族的圣地,传承数百万年,里面所蕴含的能量足以让整个大秦震动。
可惜的是,他们这些人都醉心于学术之道,从来都不干扰人族朝代的变更,其中虽然会有一些年轻的弟子出来,加入一些国家,然后发光发热,但真正的强者却从来不踏出稷下学宫。
那里是人族表面上的底蕴之一,同时也是震慑其他势力的有力保障。
除了历代的英灵史册以及火云洞隐与暗处之外,人族可以算得上现如今洪荒最为强悍的势力之一。
很快,李斯的眼线就放布到了咸阳城的各个角落,几日之后,一卷万人血书的儒家学子联名书就递到了嬴政的面前。
嬴政看着面前的血书,没有说话,面上更是看不出喜怒,只是朝中的诸位大臣都有些心惊胆战。
要知道他们之中也有许多人是出身儒家的,此刻儒家学子联名血书,这无疑是置疑陛下。
这对于嬴政这般骄傲的人来说是最无法忍受的。
就算如今的儒家是诸子百家之首,但终究还是抵不过帝王的一句话。
匹夫一怒,溅血五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嬴政终究还是开了口,只是这一开口,就将朝中大多数的大臣给吓到了。
“一群腐朽酸儒,留着也是我大秦的蛀虫,既然他们如此强硬,还敢递交给朕联名血书,那朕便如他们的愿,让他们强硬到底,赵高,拟旨:这群酸儒不尊天子,以下犯上,根据我大秦律令,一人犯罪,诸人连坐,派出虎豹骑,将这些儒家之人全部坑杀。还有那儒家经典,害人不浅,给朕全都烧了。”
“喏。”站在嬴政身旁的赵高尖声应道,声音扩散到整个朝堂。
所有儒家出生的大臣尽皆下跪,请求嬴政收回成命。
嬴政只是冷冷的看了这些大臣一眼,他们却如同如坠冰窖,生死在这一刻离自己是如此的近。
朝堂之下尽皆默然,嬴政不屑的看了他们一眼,径直起身,转身离去了。
而赵高则是尖声喊道:“退朝。”
一些大臣看着嬴政的离去,带着一丝哭腔喊道:“陛下,不可啊。儒家乃是诸子百家之首,孔圣人更是天下之师,您这般做派,会遭到天下人唾弃的。”
谁曾想嬴政理都没理他,径直离开,赵高却是十分聪明,让一旁的侍卫将其擒下,用云连锁锁去了这名大臣的一身修为,带了下去。
稷下学宫之内,这一带的儒家新秀焦急的在荀子的门房之前走来走去,不住的踱步,似乎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告知荀子一般。
终于荀子紧闭的房门终于打开了,这名儒家新秀步履急促的走了进去,对着荀子行礼说道:“祖师,那嬴政不尊我儒家也就罢了,事到如今更是要焚毁我儒家经典,坑杀我儒家弟子,还请祖师出面为我儒家正名。”
荀子睁开紧闭的双眼,那老态龙钟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不过双眼却是异常的明亮,望着自己的这名徒孙,摇了摇头,开口说道:“那些东西烧了也就烧了,学宫之中又不是没有藏本,留着也不过是荼毒后人,至于你所说的那些不通儒家六艺,就连修行之法都是普通练气之法的家伙算得上我儒家子弟的话,那杀了也就杀了吧,我儒家教不出那样的弟子,也没有那样的弟子。”
听着荀子的回答,这名儒家新秀不由睁大了双眼,他不相信这样的话是出自自己的祖师,被世人尊为‘准圣’的荀夫子。
他对于那些儒家弟子虽说不上认同,但终究还是通读了儒家经典的人,也算得上半个儒家弟子了吧。
更何况这打的可是他们儒家的脸,他年轻气盛,自然忍不下这口气。
要知道在他的认知之中,儒家永远都是那样的强大,永远都占据着理之一字,是真理的阐述者,是人族的救世主。
但是荀子刚刚的一番话却是将他给打回了现实。
儒家其实也不是他所想象中的那般无人能敌,是天下之师,所有人都需要敬畏他们儒家。
就拿那位大秦的帝王来说,对于这些儒家弟子说杀就杀,儒家经典说毁就毁,颠覆了他一直以来的认知。
但既然荀子都这般说了,他又能如何,修为不过金仙的他,难道真的要去咸阳宫救人么?
恐怕还没进入咸阳城自己就被人拿下了,更不要说进入咸阳宫了。就算真的有幸进去了,在大秦没有功名在身的他又能有什么作为?恐怕就算是一个寻常的士兵都能将他拿下了。
对于此事无奈的他,也只得从荀子这里告辞,继续修书去了,只是临走时眼中的不甘之色却落入了荀子的眼中。
在这名小家伙走了之后,荀子的目光放到了桌案前的玉简之上,那是来自于李斯的玉简,原本自己的弟子所说的冒犯之事指的就是这件。
不过就算真的发生了,那又与自己何干,这个李斯,这些年来倒是一点都没变,还是这般的谨慎小心。
咸阳城外,所有的儒家子弟都被抓了起来,他们此刻都被废了修为,如同寻常人,被秦国的士兵们绑住,置于坑洞之中,而在他们脚下的则是他们奉为神明的儒家经典,此刻的他们口中还是大骂秦王无道。
这群士兵们面无表情,赵高看着这群粗人,嫌弃的嘁了一声,而后挥了挥手,士兵手中的火把扔下坑洞,熊熊的火焰燃起,所有的儒家子弟都发出声嘶力竭的吼叫。
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他们,也不过是最开始的一批罢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计划开始
因为焚书坑儒一事,原本在秦国之内活跃的反动分子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倒不是说他们都被嬴政捉拿了,而是因为这件事让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再次让他们明白了他们要对付的可不是寻常王国的君主,而是人族的第一位皇帝,大秦的主宰者——嬴政。
在秦国没有露出颓势之前,他们恐怕都是没有机会颠覆这个巨大的帝国了。
不过不论他们如何做,在嬴政的眼中其实也不过是一群烦人的蚂蚁罢了,虽说这群蚂蚁很跳脱,但并不是说嬴政没有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能力。
只是大事在前,些许小事,暂且搁后也不是不行的,孰轻孰重,嬴政还是分得清楚。
现如今已经没了后顾之忧,长城已经完工,十二金人也是竣工在即,这便说明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随时都可以向天庭发起进攻。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需要一个引子的,出师无名可不是他大秦的作风,这套做派不论在哪里都不过时。
对此嬴政也早有了定计,在这些年以来,有无数的能人异士投向了秦国,其中有一位炼丹妙手,名曰——徐福。
说起来这位徐福可以说是嬴政自己所培养的心腹了,然后再以一个全新的身份进入了大秦王宫,甚至于出现在人前。
让一些有心之士都无法察觉出什么端倪。
而徐福这些年的存在也正是为了这一刻。
东海有仙岛,名曰——蓬莱,上有灵丹妙药无数,甚至还有着传说中能够增加突破准圣几率的洪荒第一灵根——黄中李。
对于这样的宝物,自然是所有势力都希望取得的,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蓬莱岛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禁忌。
这一切都来源与数十万年前的那声钟鸣,所有势力都在关注着那里,只是蓬莱岛向来行踪恍惚,就算是他们也无法找到其所在,所以东海自然也就成为了万众瞩目之地。
其中对其最为关注的无疑就是天庭了。
因为东海本就属于天庭的属地,虽说归龙王管辖,但自从四海龙王向天庭俯首称臣之后,洪荒上的所有势力都将四海划作了天庭的领地。
而东皇归来之后自然要将首要目标放到天庭之上,所以玉帝对于东海的监察力度自然远远高于其他地界。
若是以寻访黄中李的缘由前去东海寻找蓬莱仙岛自然会触碰天庭的禁忌,从而引发天庭的进攻。
这样也就出师有名了,想必就算是天庭也不会知道大秦是从何知道蓬莱岛的事情的,要知道那件事情在余波消散之后就彻底被封禁了,现如今也就只有身处北俱芦洲的妖盟之人知晓,而且还一直等待着东皇的归来。
至于嬴政是如何知晓的,那还要追溯到上上上任的秦王,自从白起战死,化作英灵之后,这位帝王眼见自己手下的大将身死却无能为力,十分的痛恨自己的软弱无能,故而立下了这个计划。
在一统人族之后,举戈逆伐天庭,为他大秦正名。
不过这一谋划就是几十万年,那一代的秦王也身死了,只不过这道命令却是一直延续了下来。
因为秦人尚武的缘故,所有的